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音韻學基本概念及今音學一、古今語音的變化一、古今語音的變化 (1 1)語音是變化的)語音是變化的。 A、古韻文今天不押韻,如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雙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廣韻都屬“灰韻”。又李白越女詞: “長幹吳兒女,眉目厭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古代都屬入聲韻。B、 諧聲字不諧聲。 從“禺”得聲的有“遇、寓、隅”和“偶、耦、藕”兩種讀音, 從“句”得聲的有“拘、駒”和“苟、夠”兩組讀音, 從“京”得聲的有“景、鯨”和“諒、涼”“掠”等三組讀音。C、反切拼不出該字讀音,韻書的韻部也與今
2、不同。 東德紅切、山所間切、朝直遙切等。 廣韻有入聲韻部,“覺、月、角、竹、璞、浞”等字都是入聲字;“談、侵”等字收“m”尾,現代普通話中沒有。D、 通假字 出師表:“欲信大義於天下”,“信”通“伸”; 戰國策:“女朝出而晚來,吾倚門而望”,“女”通“汝”; 詩經.葛蕈:“害浣害否,歸甯父母”, “害”通“曷”,通假字與本字讀音不同。E、異文 重文 “蒂”又寫作“從艸,帶聲”,以“帶”為聲符; “溯”又寫作“氵斥 ”,以“斥”為聲符; “梅”又寫作“木某 ”,以“某” 為聲符。 “伏羲”又寫作“庖犧”,諸如此類,都屬於古今音變的現象。宋以前 “韻”說;或臨時改讀。 唐明皇把尚書.洪範“無偏無頗
3、,遵王之義”的“頗”改為“陂”; 朱熹詩集傳把關雎“左右采之”,“琴瑟友之”注為:“采,葉此禮反”,“友,葉羽已反”。 宋吳才老著韻補、詩補音字學補韻、楚辭釋音,認為古人韻寬,創通轉之說。陳弟 明古今音變 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然。(毛詩古音考)二、音韻學概念 1、什麼音韻學?、什麼音韻學? 音韻學,音韻學,也稱聲韻學,它是研究漢語各個歷史時期聲、韻、調系統及其發展規律的一門傳統學問。 2、古音韻的歷史分期: 上古時期先秦兩漢,稱古音學。 中古時期魏晉南北朝至唐宋,以陸法言切韻為代表,宋陳彭年廣韻保存了原貌,稱今音學。 近古時期元明清,元周德清中原音韻為代表。 另外,
4、宋元時期,有些音韻學者以圖表形式分析韻書反切,展示漢語語音系統,形成一門學科,稱為等韻學。如韻鏡、七音略等。 3、音韻學的功用 笫一、為深入瞭解現代漢語語音系統; 第二、掌握語音演變規律,使語音更加規範; 異讀詞審音:締(di、ti)二音,廣韻屬霽韻,與弟同,故讀(di);械(xie、gai)二音,廣韻胡介切,屬匣母,齊齒呼,應讀細音;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正是根據古今音變規律進行審讀的。 第三、進行方言調查、推廣普通話。 笫四、用音韻知識查閱古代的工具書。 第五、解讀古代文獻;如通假字、破讀、同源詞等。 顧炎武音學五書; 江永古音標準、四聲切韻表; 戴震聲韻考; 孔廣森詩聲類; 段玉裁六書音韻表
5、; 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 王念孫古韻譜、音學十書;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章太炎小學問答; 黃侃音略等,古音輪廓大致清楚。 1唐作藩著:漢語音韻學常識,新一版,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2王力著:漢語音韻,中華書局1980年。4王力著:漢語音韻學,中華書局1982年。5丁聲樹、李榮編古今字音對照手冊,中華書局1981年。6永祿本韻鏡,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7餘迺永校新校互注宋本廣韻,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8李榮著:切韻音系,科學出版社1956年。9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編:方言調查字表,商務印書館1999年。10.邵榮芬著:切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 陳復華漢語音韻學基礎
6、史存直漢語語音史綱要 任銘善漢語語音史要略 (一)漢字 荀子非十二子:“斂然聖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 “佛,讀為勃。勃然,興起貌。” (二)古代的韻文材料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 率西水滸,至於岐下。 爰及姜女,聿來胥宇。詩經大雅緜三、研究古代漢語語音的材料和方法 (三)古代的注音材料 古代的注音材料包括古代文獻中的直音、讀若、反切等注音材料。 1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音。 “鋪”,東晉徐邈注“音敷” “曼”,徐邈注“音萬” 2讀若是通過比況的方法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注音。 說文:“椵,讀若賈。” “臑,讀若襦。” “莧,讀若丸” 【莧爾】同“ 莞爾 ”。 微笑貌。易夬“莧陸夬夬” 三国
7、 吴 虞翻 注:“莧,説也。莧,讀如夫子莧爾而笑之莧。” 清 惠栋 九经古义:“按論語莞爾而笑,莞本作莧。 邢昺 撰論語疏依唐石經作莞,从俗作也。” 3反切是用兩個漢字來給一個漢字注音,其基本原理是:切上字與被切字聲母相同,切下字與被切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 “東, 德紅切” 廣韻 (四)古代的韻書和韻圖 韻書是古人將韻母相同、相近的字彙集在一起,使詩人在詩歌創作時能夠據之選擇韻腳字的一種詞典。切韵广韵集韵 韻圖是古人編制的聲韻調配合的音節表 韵镜七音略 (五)異文材料 異文指不同的書或同一部書的不同版本在記載同一事物時使用不同的字詞。 春秋隱公十二年“公會鄭伯于時來”,公羊傳“時來”寫作“祁黎
8、”。 “伏羲氏”“庖犧氏”“包羲氏” (六)聲訓材料 聲訓是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詞去解釋詞語的一種訓詁方法。 釋名釋水“江,公也。” 說文“門,聞也。” (七)對音材料 對音就是通常所說的音譯,對音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詞在借用時的讀音情況,在漢語古音研究特別是音值構擬上有著獨特的價值。 梵文namas,“南無” 梵文buddha, “浮屠”“浮圖 (八)方言材料 (九)親屬語言材料 漢語與藏語等漢藏系語言有共同的來源,拿漢語去跟同語系的其他語言進行歷史比較研究是漢語古音研究的一種極其重要的方法。 (一)漢字 荀子非十二子:“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 “佛,读为勃。勃然,兴起
9、貌。” (二)古代的韻文材料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 率西水滸,至於岐下。 爰及姜女,聿來胥宇。詩經大雅緜三、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的材料和方法 (三)古代的注音材料 古代的注音材料包括古代文獻中的直音、讀若、反切等注音材料。 1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音。 “鋪”,東晉徐邈注“音敷” “曼”,徐邈注“音萬” 2讀若是通過比況的方法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注音。 說文:“椵,讀若賈。” “臑,讀若襦。” “莧,讀若丸” 【莧爾】同“ 莞爾 ”。 微笑貌。易夬“莧陸夬夬” 三国 吴 虞翻 注:“莧,説也。莧,讀如夫子莧爾而笑之莧。” 清 惠栋 九经古义:“按論語莞爾而笑,莞本作莧。 邢昺 撰論語疏依唐石經作莞,从
10、俗作也。” 3反切是用兩個漢字來給一個漢字注音,其基本原理是:切上字與被切字聲母相同,切下字與被切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 “東, 德紅切” 廣韻 (四)古代的韻書和韻圖 韻書是古人將韻母相同、相近的字彙集在一起,使詩人在詩歌創作時能夠據之選擇韻腳字的一種詞典。切韵广韵集韵 韻圖是古人編制的聲韻調配合的音節表 韵镜七音略 (五)異文材料 異文指不同的書或同一部書的不同版本在記載同一事物時使用不同的字詞。 春秋隱公十二年“公會鄭伯于時來”,公羊傳“時來”寫作“祁黎”。 “伏羲氏”“庖犧氏”“包羲氏” (六)聲訓材料 聲訓是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詞去解釋詞語的一種訓詁方法。 釋名釋水“江,公也。” 說文
11、“門,聞也。” (七)對音材料 對音就是通常所說的音譯,對音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詞在借用時的讀音情況,在漢語古音研究特別是音值構擬上有著獨特的價值。 梵文namas,“南無” 梵文buddha, “浮屠”“浮圖 (八)方言材料 (九)親屬語言材料 漢語與藏語等漢藏系語言有共同的來源,拿漢語去跟同語系的其他語言進行歷史比較研究是漢語古音研究的一種極其重要的方法。 反切 反切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漢字注音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用兩個漢字 爲另一個漢字注音,上字取聲,下字取韻和調。 田:徒年切 盧:落胡切 烏:哀都切 布:博故切 反切注音法產生於東漢末期,從那時開始直到20世紀初期,這種注音方法一直是傳
12、統“小學”以及傳統語文教育最廣泛使用的注音方法。一、音韻學對聲母的分析 聲母是指音節開頭的輔音。 有些音節沒有聲母,直接以母音開頭,其聲母等於零,習慣上稱作零聲母。 普通話聲母的國際音標 一、關於聲母的名稱 1、 聲母也叫聲紐。 古代沒有表示聲母的音標,古人給每一個聲母取一個漢字作代表,這些代表聲母的專用字就叫做字母。比如p聲母用“幫”來代表,t聲母用“端”來代表,n聲母用“泥”來代表。 2、三十六字母 字母相傳是唐末一個叫守溫的和尚根據當時漢語聲母的實際創制的,共有三十個。 這三十字母可能是守溫學習翻譯佛經時,受梵文字母“悉曇”的啟發對反切上字進行歸納而成的。 到了宋初,有人根據當時的語音實
13、際,對這三十個字母的次序及取字進行了整理,同時增補了“非、敷、奉、微”和“娘、床”六個字母,即成了三十六個字母。這三十六字母大致體現了唐末宋初漢語的聲母系統。三十六字母 古代全清、次清之間與全濁、次濁之間的區別特徵是不一致的,次清的“次”是就清聲母的送氣而言,與發音方法的氣流強弱相關;次濁的“次”則主要指非塞音、塞擦音、擦音類濁聲母,與發音方法的阻礙方式相關。发音部位对照表 3、“五音”“七音” “五音”、“七音”是我國古代的音韻學著作中,關於聲母發音部位的歸納分析。 “五音”最早見於玉篇五音聲論;“七音”是由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最早提出的。“五音”,是按發音部位的不同把聲母分成五類,即唇音、舌音
14、、齒音、牙音、喉音, 在五音的基礎上再分出半舌音、半齒音兩類,就成了“七音”。 唇音分 爲重唇、輕唇;舌音分爲舌頭、舌上;齒音分爲齒頭、正齒,這樣,古代聲母的發音部位就有了十類之別。 4、開口呼 合口呼 開口呼 合口呼 齊齒呼 撮口呼 “洪音”和“細音”是兩個相對的傳統音韻學的概念。就現代語音學觀點看,古代沒有i/j介音的韻母類是洪音,發展到現在爲開口呼、合口呼;而有i/j介音的韻母類是細音,發展到現在是齊齒呼、撮口呼。五、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音韻學上依照韻尾的不同,將古韻分爲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三類。陰聲韻指無韻尾或以元音作韻尾的韻;陽聲韻指以鼻輔音n、m、收尾的韻;入聲韻指以塞音p、t
15、、k收尾的韻。下面分別列出廣韻中這三類韻的平聲韻目和入聲韻目(上、去聲可按平聲各韻類推): 1.陰聲韻: (1)無韻尾:支之脂、魚虞模、歌戈麻 (2)-i尾韻:微、齊佳皆灰咍、祭泰夬廢(3)-u尾韻:蕭宵肴豪、尤侯幽 2.陽聲韻: (1)-m韻尾:侵、談覃咸銜鹽添嚴凡 (2)-n尾韻:真諄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山刪先仙(3)- 尾韻:東冬鍾江、陽唐、庚耕清青、蒸登3.入聲韻: (1)-p韻尾:緝、合盍洽狎葉貼業乏 (2)-t尾韻:質術櫛物迄月沒、曷末轄黠屑薛(3)-k尾韻: 屋沃燭覺、藥鐸、陌麥昔錫職德陰陽對轉 孔廣森: 無將大車,祇自塵兮。 無思百憂,祇自疧兮。 (詩小雅無將大車 章太炎: 正對
16、轉 正對轉指陰聲韻(包括入聲韻)轉為陽聲韻或陽聲韻轉為陰聲韻(包括入聲韻),因對轉後的韻腹仍保持與對轉前相同,故叫做正對轉。在“成均圖”中,正對轉的陰、陽兩部直接相對。正對轉是語音發展中一種常見的音變現象。例如: 穀旦於差,(歌部)南方之原。(寒部,即元部) 不績其麻,(歌部)市也婆娑。(歌部) 詩陳風東門之枌二章 今古音一、 傳統音韻學分為三個部門,即今音學、古音學和等韻學。 今音學是研究中古時期(隋唐時代)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 古音學是研究上古時期(先秦兩漢)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 等韻學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漢語韻母及聲韻配合規律的一門學問,它通過韻圖的形式展示某一歷史時
17、期的聲、韻、調系統。二、韻書 韻書是將同韻字編排在一起供寫作韻文者查檢的字典。 傳說我國最早的韻書是魏時左校令李登的聲類,據唐代封演聞見記所載,聲類分為十卷,共收11520字, 西晉時小學家呂忱之弟呂靜曾仿照聲類寫過一本韻集, 南北朝特別是發現了四聲的理論之後,韻書蜂起,但均已亡佚 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韻書是隋陸法言所撰的切韻。切韻成書于隋仁壽元年(西元601年),該書編寫的目的有二:一是為研究音韻的人提供一本正音字典,一是為詩人提供一本檢韻的韻書。 唐代,切韻被作為科舉考試的標準韻書,其地位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因此,為切韻增字作注的人很多,其中主要的有王仁昫的刊謬補缺切韻、孫愐的唐韻 切韻序 昔
18、開皇初,有儀同劉臻等八人,同詣法言門宿。夜永酒闌,論及音韻。以古今聲調既自有別,諸家取捨亦複不同,吳楚則時傷輕淺,燕趙則多涉重濁,秦隴則去聲為入,梁益則平聲似去。又支脂、魚虞共為一韻,先仙、尤侯俱論是切。欲廣文路,自可清濁皆通;若賞知音,即須輕重有異。呂靜韻集、夏侯詠韻略、陽休之韻略、周思言音韻、李季節音譜、杜台卿韻略等,各有乖互,江東取韻,與河北複殊。 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捃選精切,除削疏緩,蕭、顏多所決定。魏著作謂法言曰:“向來問難,疑處悉盡,何為不隨手記之?我輩數人,定則定矣。”法言即燭下握筆,略記綱紀。後博問英辯,殆得精華。於是更涉餘學,兼從薄宦,十數年間,不遑修集。今返初服,私
19、訓諸弟子,凡有文藻,即須明聲韻。屏居山野,交遊阻絕,疑惑之所,質問無從。亡者則生死路殊,空懷可作之歎;存者則貴賤禮隔,以報絕交之旨。 遂取諸家音韻、古今字書,以前所記者,定為切韻五卷。剖析毫釐,分為黍累,何煩泣玉,未得懸金。藏之名山,昔怪馬遷之言大;持以蓋醬,今歎揚雄之口吃。非是小子專輒,乃述群賢遺意。甯敢施行人世,直欲不出戶庭。于時歲次辛酉,大隋仁壽元年也。 北宋初年,陳彭年、丘雍等人奉皇帝的詔令據切韻及唐人的增訂本對切韻進行了修訂。修訂本于真宗景德四年(西元1007年)完成,于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西元1008年)改名為大宋重修廣韻,簡稱廣韻 收字大為增加,計有26194字,比切韻的字數(11
20、000餘字)多出一倍以上,廣韻分韻為二六韻,比切韻多出13韻, 性質:廣韻雖距切韻成書時間已有四百多年,但其語音系統與切韻基本上是一致的。 集韻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丁度等奉敕增修廣韻,定名為集韻,206韻,53525字,除去破音字重出,約四萬餘字。三、廣韻的編排體例 一、廣韻正文共收26194字,分屬於二六韻。此二六韻按平上去入四聲分置於五卷之中。其中平聲57韻,置於第一、二卷;上聲55韻,去聲60韻,入聲34韻,分別置於第三、四、五卷。 二、每卷之中所列各韻用一個代表字作為名稱,叫做“韻目”。韻的排列順序用序數加上韻目表示,如一東、二冬、三鐘等。 三、一韻之中所含各字按聲母或介音的不
21、同分別排列。同聲母的字唐人稱之為“小韻”,小韻也稱作“紐”,小韻所含各字均屬同音字。小韻與小韻之間用“”相隔。 四、小韻中的第一字之下先注釋字義,然後是反切注音,最後用數字標明該小韻所含字數。 廣韻的性質:隋唐官話四、廣韻聲母的考查方法 陳澧(1810-1882)切韻考 反切系聯法 反切上字與被切字的聲母必然相同, 反切下字與被切字的韻母及聲調必然相同。 代表同一聲母或韻母的反切上、下字都不止一個,廣韻中共有反切上字452個,反切下字1195個。關於反切上字的系聯關於反切上字的系聯 1基本條例 “切語上字同用、互用、遞用者,聲必同類也。”切韻考 (1)同用例 : 冬 都宗切 當 都郎切 (2)
22、互用例 : 當 都郎切 都 當孤切 (3)遞用例 : 冬 都宗切 都 當孤切 例: 邊,布玄切 布,博故切 巴,伯加切 百,博陌切 北,博墨切 博,補各切 博,古伯 2、分析條例 “兩切語下字同類者,上字必不同類”切韻考 彤,徒冬切 冬,都宗切 3、補充條例 “切語上字既系聯為同類,然有實同類而不能系聯者,以其切語上字兩兩互用故也。” 切韻考 最早對廣韻聲母系統進行繫聯分析的清代學者陳澧歸納爲四十類,近代學者黃侃、錢玄同分爲四十一類,高本漢、白滌州分爲四十七類,曾運乾、陸志韋、周祖謨分爲五十一類,方孝嶽分爲五十九類。中古到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歷史音變主要有以下規律:聲調:1、平分陰陽(清聲母平聲
23、歸陰平,濁聲母平 聲歸陽平) 2、濁上變去(全濁上聲歸去聲); 3、入派三聲(全濁入聲歸陽平,次濁入聲歸去聲)聲母:4、濁音清化,平送仄不送(全濁平聲字變送氣清聲母,全濁上、去、入聲字變清音); 5、見、精組聲母細音腭化; 6、古無輕唇音,上古重唇音合口三等(主要是東、鍾、虞、微、凡、元、文、陽、尤、廢10韻)到中古之後演變為輕唇音; 7、“古無舌上音”,上古舌頭(端組)二、三等字變為中古的舌上音(知組); 韻母:(8)知、莊、章、日母三等-i-介音 消失; (9)見組二等字產生-i-介音; (10)中古唇音開合不定。 與以上規律相對應,形成以下反切拼讀條例: 1、聲調 (1)平分陰陽 被切字
24、 切上字 切下字 舉例 陰聲 清 平 灘:他幹切 陽聲 濁 平 徒:同都切(2)濁上變去 被切字 切上字 切下字 舉例 去聲 全濁 上聲 皂:昨早切 上聲 清 古全濁上聲(今去聲) 坦:他但切(3)入派三聲 被切字 切上字 切下字 舉例 陽平 全濁 入聲 族:昨木切 去聲 次濁 入聲 樂:盧則切 2、聲母 (4)濁音清化, 被切字 切上字 切下字 舉例 平送仄不送 陽平送氣 全濁 平 頹:杜回切 去聲不送氣 全濁 上、去 杜:徒古切 陽平不送氣 全濁 入(各調) 族:昨木切(5)見、精組細音腭化 被切字 切上字 切下字 舉例 、k、h 見、曉組 洪音 該:古哀 j、q、x 細音 啟:康禮切 z
25、、c、s 精、心組 洪音 祭:子例切 祖:則古切 聲類與聲母的區別 聲類是根據系聯法或統計法對反切上字歸納的結果,聲類的不同,並不意味著聲母也一定不同, 聲類並不等於聲母,反切上字的選用受反切下字“等”的影響,不同的反切下字要求不同的反切上字和它相拼,以便反切上下字拼起來和諧。這就導致反切上字產生了隨反切下字分類的趨勢。 通常是一、二、四等爲一類,三等爲一類,如見母反切上字分爲“古”“居”兩類,前者祇出現於一、二、四等,後者祇出現於三等。考慮到這個問題,聲母比反切上字分出來的類要少得多。 廣韻每卷後附類隔今更音和切。類隔者,謂切語上字與所切之字非同母同位同等也;音和則皆同。 貯,丁呂切。貯,知
26、呂切。廣韻聲母表(三十五個) 三十六字母 (1)廣韻唇音祇有重唇音,沒有輕唇音,三十六字母已經有了輕唇音“非”“敷“奉”“微”; 合口三等字,即声类中的“必”类、“披”类、“皮”类、“弥”类,变为輕唇音。 (2)廣韻“莊”“初”“崇”“生”和“章”“昌”“船”“書”“禪”九個聲母在三十六字母合併爲正齒音“照”“穿”“牀”“審”“禪”; “莊”類與二、三等韻相拼,“章”類與三等韻相拼。 (3)廣韻 “匣”母“于”類字在三十六字母中與“喻”母合併;(4)廣韻沒有“娘”母,三十六字母有“娘”母。普通话声母发音部位 形成阻碍、特别紧张的位置就是发音部位。 双唇音双唇音 由上下唇形成阻碍,如:b、p、m 唇齿音唇齿音 由上齿和下唇形成阻碍,如:f 舌尖前音舌尖前音由舌尖和上齿背形成阻碍,如: z、c、s 舌尖中音舌尖中音 由舌尖和上齿龈形成阻碍,如:d、t、n、l 舌尖后音舌尖后音 由舌尖和硬腭前部形成阻碍,如:zh、ch、sh、r 舌面音舌面音由舌面和硬腭前部形成阻碍,如: j、q、x 舌根音舌根音由舌面后部和软腭形成阻碍,如:g、k、h 漢語聲母從中古到現代發生了如下變化:第一:全濁聲母清化。這在宋代已經開始了 廣韻十個全濁聲母,濁塞音和塞擦音以聲類為條件。平聲並歸到送氣清音,仄聲並歸到不送氣清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战略与持续改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新兴市场风险试题及答案
- 理财规划的关键步骤计划
- 网络管理员考试回顾与试题及答案总结
- 2025届江苏省如皋实验数学七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深层次理解软件设计师考试内容的试题及答案
- 重点强化实际操作技能2025年计算机二级VB考试试题及答案
- 行业经验传承与知识管理计划
- 法学概论考试复习中的常见问题试题及答案
- 信息处理技术员考试前的最后冲刺试题及答案
- 阎良西飞公司招聘考试试题
- 给小学生讲桥梁课件
- 工器具管理台帐
- (完整)中医症候积分量表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 工行内部控制手册总体框架
- 透析患者贫血的护理查房
- 2024年煤矿各类牌板制作标准及使用规定附煤矿井下牌板模版及标准
- 视频会议系统投标方案(技术标)
- 《企业运营管理》题库集答案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申请书(MBA)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