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循环和心血管内分泌_第1页
冠脉循环和心血管内分泌_第2页
冠脉循环和心血管内分泌_第3页
冠脉循环和心血管内分泌_第4页
冠脉循环和心血管内分泌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冠脉循环和心血管内分泌现在学习的是第一页,共47页一、冠脉循环一、冠脉循环 冠脉循环是营养心脏本身冠脉循环是营养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的血液循环, ,其血流通畅与否,其血流通畅与否,冠脉血流量的多少冠脉血流量的多少, ,直接影响着直接影响着心脏的功能心脏的功能, ,进而影响人体整体进而影响人体整体的功能。的功能。 心脏的大小如拳头,上为心脏的大小如拳头,上为心底,下为心尖,它的心底,下为心尖,它的1/31/3在胸在胸正中线右侧,正中线右侧,2/32/3在左侧,相当于在左侧,相当于第二至第五肋间。第二至第五肋间。 冠状动脉从主动脉根部发出,分左、右冠状动脉,其主干及大的冠状动脉从主动脉根部发出,

2、分左、右冠状动脉,其主干及大的分支直接行于心脏表面,小的分支穿行于心肌深部,营养不同的心肌分支直接行于心脏表面,小的分支穿行于心肌深部,营养不同的心肌部分。部分。现在学习的是第二页,共47页1 1,左冠状动,左冠状动脉主要供应左心室的前部左侧部,右冠状动脉主要脉主要供应左心室的前部左侧部,右冠状动脉主要供应左心室的后部和右心室。供应左心室的后部和右心室。 (一)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一)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现在学习的是第三页,共47页 左心室前部左心室前部 左心室后部左心室后部 和左侧部和左侧部 和右心室和右心室 冠状窦冠状窦 心前静脉心前静脉 右心房右心房 右心房右心房现在学习的是第四页,共47

3、页2. 冠状动脉的主干行走于心脏的表面冠状动脉的主干行走于心脏的表面,其小分支常以垂直于,其小分支常以垂直于心脏表面的方向穿入心肌,并在心内膜下层分支成网,心脏表面的方向穿入心肌,并在心内膜下层分支成网,使冠脉血管在心肌收缩时易受到压迫。使冠脉血管在心肌收缩时易受到压迫。现在学习的是第五页,共47页3. 心肌的毛细血管网分布极为丰富心肌的毛细血管网分布极为丰富,毛细血管数和心肌纤,毛细血管数和心肌纤维数的比例为维数的比例为1:1。当心肌发生病理性肥厚时,肌纤维。当心肌发生病理性肥厚时,肌纤维直径增加,但毛细血管数量并无相应增加,所以肥厚直径增加,但毛细血管数量并无相应增加,所以肥厚的心肌容易发

4、生供血足。的心肌容易发生供血足。 末梢分支吻合虽多但较细(有效功能吻合支少)末梢分支吻合虽多但较细(有效功能吻合支少)异常时代偿能力差,侧支循环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异常时代偿能力差,侧支循环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建立(一般在才能建立(一般在8-12小时),突然梗阻时不易建立侧小时),突然梗阻时不易建立侧支循环,导致心肌梗死。如果阻塞是缓慢形成的,则支循环,导致心肌梗死。如果阻塞是缓慢形成的,则侧支可逐渐扩张,形成有效的侧支循环,从而起到代侧支可逐渐扩张,形成有效的侧支循环,从而起到代偿作用。偿作用。 现在学习的是第六页,共47页安静时,冠脉流量安静时,冠脉流量225ml/min225ml/m

5、in,占心,占心输出量的输出量的4 45 5。(心脏只占体重的。(心脏只占体重的0.50.5左右),左右),606080ml/100g/min80ml/100g/min,心肌活动加强时可增加至,心肌活动加强时可增加至300300400ml/100g/min400ml/100g/min。 (二)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二)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 现在学习的是第七页,共47页: 主动脉根部主动脉根部冠状血管冠状血管右心房。几秒完成。右心房。几秒完成。现在学习的是第八页,共47页 基础状态下基础状态下, ,心肌耗氧量大心肌耗氧量大, ,为为8 810ml/min/100g10ml/min/100g。在在人体

6、全身组织中,以心脏的人体全身组织中,以心脏的A-VA-V血氧含量差最大,为血氧含量差最大,为8 815ml15ml,而一般组织的而一般组织的A-VA-V血氧含量差为血氧含量差为2 26ml6ml。应急时靠增加血应急时靠增加血流量弥补氧供,该特点决定了流量弥补氧供,该特点决定了心肌对低氧与缺血非常敏感心肌对低氧与缺血非常敏感。 心脏是一个完全需氧器官,心肌收缩所需要的能量来心脏是一个完全需氧器官,心肌收缩所需要的能量来源几乎全部靠有氧氧化代谢,因而心脏须不断从血液中获源几乎全部靠有氧氧化代谢,因而心脏须不断从血液中获取氧,以实现其功能的需求。取氧,以实现其功能的需求。现在学习的是第九页,共47页

7、 冠状动脉的大部分分支埋于心肌内冠状动脉的大部分分支埋于心肌内, ,常以垂直方向穿入常以垂直方向穿入心肌,使冠脉血管在心肌收缩时易受到挤压,从而影响冠脉心肌,使冠脉血管在心肌收缩时易受到挤压,从而影响冠脉血流。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冠脉血流随心脏舒缩活动的变化血流。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冠脉血流随心脏舒缩活动的变化而呈周期性波动。而呈周期性波动。现在学习的是第十页,共47页 大部分分支深埋于大部分分支深埋于心肌内,心肌收缩时压心肌内,心肌收缩时压迫冠脉,使血流减少。迫冠脉,使血流减少。右心室肌肉比较薄弱,右心室肌肉比较薄弱,收缩时对血流的影响不收缩时对血流的影响不如左心室明显。如左心室明显。现在学习的

8、是第十一页,共47页等容收缩期:左冠脉血流急剧, 甚至倒流。快速射血期:左冠脉血流缓慢射血期:左冠脉血等容舒张期,左冠脉血流突然,在心室舒张早期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回降。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二页,共47页 一般来说,左心室在收缩期血流量一般来说,左心室在收缩期血流量大约只有舒张的大约只有舒张的20203030,心肌收缩加,心肌收缩加强时,心缩期血流量所占的比例更小。强时,心缩期血流量所占的比例更小。因此,动脉舒张压的高低,心舒期长短因此,动脉舒张压的高低,心舒期长短是影响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是影响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三页,共47页 正常时,冠脉循环有很大的储备能力,冠脉血流量能

9、随机正常时,冠脉循环有很大的储备能力,冠脉血流量能随机体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发生相应变化,其改变主要通过扩张冠状体生理状态的不同而发生相应变化,其改变主要通过扩张冠状动脉来实现。动脉来实现。 安静时,冠脉流量安静时,冠脉流量225ml/min225ml/min,606080ml/100g/min80ml/100g/min,心肌活动,心肌活动加强时,可通过冠脉血管的扩张,使冠脉血流量增加几倍,冠脉加强时,可通过冠脉血管的扩张,使冠脉血流量增加几倍,冠脉循环量达循环量达300300400ml/100g/min400ml/100g/min。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四页,共47页1. 心肌代谢水平对冠脉血流量的

10、调节心肌代谢水平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 Metaboilic level of myocardium is an important factor . 心肌收缩的能量来源几乎唯一地依靠有氧代谢;心肌收缩的能量来源几乎唯一地依靠有氧代谢;A-V血氧差大(高耗氧量),心肌从单位血液中摄取氧的潜力较血氧差大(高耗氧量),心肌从单位血液中摄取氧的潜力较小,对氧的需求增加,则主要需依靠扩张冠脉来代偿氧供。小,对氧的需求增加,则主要需依靠扩张冠脉来代偿氧供。 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五页,共47页 其作用是因为当心肌代谢增高时,局部心肌组织低氧其作用是因为当心肌代谢增高时,局部心肌组织低氧, ,导致导致腺苷、腺苷、H

11、 H+ +、COCO2 2、乳酸等局部代谢产物的产生增多、乳酸等局部代谢产物的产生增多冠脉舒张。冠脉舒张。 心肌对心肌对低氧、缺血低氧、缺血具有非常敏感的特性,冠脉血流与心脏的具有非常敏感的特性,冠脉血流与心脏的代谢水平呈正比,当心肌活动加强时,代谢水平增加,冠状动脉代谢水平呈正比,当心肌活动加强时,代谢水平增加,冠状动脉扩张,冠脉血流增加。扩张,冠脉血流增加。现在学习的是第十六页,共47页2.2.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整体安静时,神经因素对冠脉的舒缩影响不大整体安静时,神经因素对冠脉的舒缩影响不大冠脉平滑肌冠脉平滑肌2 2受体受体冠脉舒张(作用弱)冠脉舒张(作用弱)心肌细胞心肌细胞1 1受体受体

12、心肌活动心肌活动耗氧量耗氧量代谢产物代谢产物冠脉舒张冠脉舒张注:交感注:交感N N的直接收缩作用被继发性舒张作用所掩盖的直接收缩作用被继发性舒张作用所掩盖。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 冠脉平滑肌冠脉平滑肌 受体受体 冠脉血管收缩冠脉血管收缩(1 1)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七页,共47页(2 2)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心肌细胞心肌细胞M M受体受体迷走神经(迷走神经(+ +)ACh ACh 冠脉平滑肌冠脉平滑肌M M受体受体 冠脉平滑肌舒张冠脉平滑肌舒张心肌活动心肌活动耗氧量耗氧量代谢产物代谢产物冠脉收缩冠脉收缩注:迷走注:迷走N N的直接舒张作用被继发性收缩作用所掩盖。的直接舒张作用

13、被继发性收缩作用所掩盖。现在学习的是第十八页,共47页v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促心肌代谢促心肌代谢代谢产物代谢产物扩张冠脉扩张冠脉冠脉血流量冠脉血流量(肾上腺素的作用为强肾上腺素的作用为强)。)。 v甲状腺素甲状腺素 促心肌代谢促心肌代谢代谢产物代谢产物扩张冠脉扩张冠脉冠脉血流量冠脉血流量。 v血管升压素和血管紧张素血管升压素和血管紧张素 冠脉收缩冠脉收缩冠脉血流量冠脉血流量。 v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缓激肽和前列腺素 扩张冠脉扩张冠脉冠脉血流量冠脉血流量。 3.3.激素调节激素调节现在学习的是第十九页,共47页 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

14、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四)冠心病(四)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ults from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which leads to ischemic and anoxyaemia of cardiac muscle.It is also called ischemic heart disease.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页,共47页 Pathogenesy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引发

15、局部血栓。血栓通常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引发局部血栓。血栓通常发生于斑块已经侵入内皮处,血流的直接冲击使血液发生于斑块已经侵入内皮处,血流的直接冲击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粘附到斑块之上,血浆纤维蛋白发生降解,中的血小板粘附到斑块之上,血浆纤维蛋白发生降解,红细胞叠连形成血栓。血栓可不断增大直至堵塞血管,红细胞叠连形成血栓。血栓可不断增大直至堵塞血管,从而诱发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系列病理性改变。从而诱发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系列病理性改变。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一页,共47页好发部位:前降支上、中好发部位:前降支上、中1/3,右冠状动脉中,右冠状动脉中1/3。 本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程度和支本病的发生与冠

16、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程度和支数、病变发展的速度有密切关系。数、病变发展的速度有密切关系。 若管腔若管腔轻度狭窄(轻度狭窄(50%)时,对心肌血供无明显影响,病人无症时,对心肌血供无明显影响,病人无症状。当管腔状。当管腔重度狭窄(重度狭窄(50%)时,对心肌供血能力大减。若病程发展缓时,对心肌供血能力大减。若病程发展缓慢,通过侧枝循环代偿性血流量增加,改善心肌供血。但这只能满足安静慢,通过侧枝循环代偿性血流量增加,改善心肌供血。但这只能满足安静状态的需求,休息时可无症状;往往由于心脏负荷(劳力性或精神性)增状态的需求,休息时可无症状;往往由于心脏负荷(劳力性或精神性)增加,心肌缺血缺氧加重,引发

17、加,心肌缺血缺氧加重,引发发作;若发发作;若发病急骤,冠脉血栓形成、或冠脉持续痉挛,使管腔发生持久而完全的闭塞,病急骤,冠脉血栓形成、或冠脉持续痉挛,使管腔发生持久而完全的闭塞,此时侧枝循环来不及充分建立,导致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此时侧枝循环来不及充分建立,导致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 ,产生心肌坏死,产生心肌坏死,即即。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二页,共47页二、心血管的内分泌二、心血管的内分泌(一)(一)肾素肾素-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醛固酮系统(RAAS)(RAAS) 肾素是由肾脏的近肾素是由肾脏的近球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球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水解酶,能水解血浆中水解酶,能水解血浆中血管紧

18、张素原血管紧张素原(14 肽肽)。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三页,共47页1.1.血管紧张素的生成:血管紧张素的生成: 肾素使血浆中血管紧张素原肾素使血浆中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14 (angiotensinogen,14 肽肽) )在在1010、1111位两个氨基酸之间位两个氨基酸之间断开,形成血管紧张素断开,形成血管紧张素 I(angiotensin I I(angiotensin I , AngI ,10 AngI ,10 肽肽) ) ,AngIAngI在肺和血浆的血在肺和血浆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下,脱去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下,脱去9 9、1010位两个氨基酸,形成活性很

19、强的血管紧张素位两个氨基酸,形成活性很强的血管紧张素II II (angiotensin II,AngII , 8(angiotensin II,AngII , 8肽肽) )。 AngIIAngII又在氨基肽酶又在氨基肽酶A A的作用下,脱去的作用下,脱去1 1位天门冬位天门冬氨酸,形成氨酸,形成 去天门冬去天门冬1AngII1AngII,即血管紧张素,即血管紧张素III(angiotensin IIIIII(angiotensin III,AngIIIAngIII,7 7肽肽) )。 AngIII也可由也可由 AngI先经氨基肽酶作用去掉先经氨基肽酶作用去掉1位天门冬氨酸,形成位天门冬氨酸,

20、形成 去天门冬去天门冬1AngI ,再经转换酶作用去掉羧基末端,再经转换酶作用去掉羧基末端9 、10位两个氨基酸形成位两个氨基酸形成AngIII 。Ang II 和和 Ang III 均可在羧肽酶(又叫血管紧张素酶均可在羧肽酶(又叫血管紧张素酶 C 或脯氨酸羧肽酶)或脯氨酸羧肽酶)作用下,去掉苯丙氨酸而失活。作用下,去掉苯丙氨酸而失活。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四页,共47页AngAng的作用:的作用: 2.2.血管紧张素的作用:血管紧张素的作用: Ang是一种活性很高的物质,通过血管平滑肌、肾上腺是一种活性很高的物质,通过血管平滑肌、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心、脑、肾等器官的细胞上血管紧张素皮质球状

21、带细胞、心、脑、肾等器官的细胞上血管紧张素受体产生生理作用。受体产生生理作用。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五页,共47页AngAng的作用:的作用: AngAng的作用:的作用: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六页,共47页3.3.肾素肾素-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分泌的调节醛固酮系统分泌的调节: : 循环血容量循环血容量 肾动脉压肾动脉压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 牵张感受器牵张感受器致密斑感受器致密斑感受器肾动脉压肾动脉压 肾血流量肾血流量 肾肾 脏脏 近近 球球 细细 胞胞 肾交感肾交感N N兴奋兴奋GFRGFR远曲小管远曲小管 NaNa+ +、ClCl- -负荷负荷NENE和和E E PGEPG

22、E2 2循环血容量循环血容量心房容量感受器心房容量感受器 动脉压力感受器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反射性 + + + + + +NE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七页,共47页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I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IIIBP血量血量 球旁细胞球旁细胞(1)牵张牵张 感受器感受器(+)肾血流量肾血流量(3) 致密斑感受器致密斑感受器(+) 肾交感神经肾交感神经 (+)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八页,共47页 肾素肾素- -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醛固酮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对体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对体液平衡、摄盐和血压调节;特别是在失血、腹泻等原因造成体液平衡、摄盐和血压调节;特别

23、是在失血、腹泻等原因造成体内细胞外液量减少和血压降低时,保证重要器官血供、机体酸内细胞外液量减少和血压降低时,保证重要器官血供、机体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学习的是第二十九页,共47页( (二二) )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VPVP)=(=(抗利尿素抗利尿素 ADH)ADH) 血管升压素在视上核和血管升压素在视上核和室旁核内大细胞神经元合成,室旁核内大细胞神经元合成,经轴突到垂体后叶释放,作经轴突到垂体后叶释放,作为循环激素使肾脏集合管上为循环激素使肾脏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通透性增加,调皮细胞对水通透性增加,调节细胞外液容量,从而参与节细胞外液容量,从而参与血压调节血压调

24、节 。1.VP1.VP的分泌:的分泌: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页,共47页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血浆晶渗压血浆晶渗压血容量血容量BpBp渗透压感受器渗透压感受器+ +容量感受器容量感受器- -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 -(+ +)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VP(VP) )下丘脑下丘脑-垂体束垂体束垂体后叶垂体后叶血管收缩、抗利尿效应血管收缩、抗利尿效应(+ +)(+ +)2.VP2.VP分泌的调节分泌的调节: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一页,共47页 正常时(少量正常时(少量VPVP)抗利尿效应,只有血浆浓抗利尿效应,只有血浆浓度明显高于正常时(即交感、度明显高于正常时(即交感、RAA

25、RAA系统活动发生异常系统活动发生异常时),才引起升压效应;时),才引起升压效应; 大量大量VP,VP,提高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缓冲升提高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缓冲升压效应;压效应; 是缩血管(除脑血管外)最强烈的一种体液因素。是缩血管(除脑血管外)最强烈的一种体液因素。 抑制肾交感神经使肾素释放量减少抑制肾交感神经使肾素释放量减少 促进腺垂体释放促进腺垂体释放 ACTHACTH。 3.VP3.VP生理学作用:生理学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二页,共47页使管腔膜上的使管腔膜上的Na+通道关闭,抑制集合管对通道关闭,抑制集合管对 NaCl的重吸收,增加的重吸收,增加NaCl的排出;的排出;使肾

26、脏小动脉,尤其是入球小动脉舒张,增加使肾脏小动脉,尤其是入球小动脉舒张,增加 肾血浆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抑制肾素的分泌;抑制肾素的分泌;抑制醛固酮的分泌;抑制醛固酮的分泌;抑制血管升压素的分泌。抑制血管升压素的分泌。 有明显的促进有明显的促进NaCl和水的排出作和水的排出作用,调节水盐代谢、维持血容量稳用,调节水盐代谢、维持血容量稳定、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定、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1.1.分泌部位分泌部位:心房肌合成、分泌心房肌合成、分泌 3.作用机制作用机制:2.生理作用生理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三页,共47页( (四四) )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血管内皮生成

27、的血管活性物质 1.1.舒血管物质舒血管物质 前列环素(前列环素(PGIPGI2):):内皮细胞内的内皮细胞内的PGIPGI2合成酶可合成合成酶可合成PGIPGI2;血管血管内的搏动性血流对内皮产生的切应力可使内皮细胞释放内的搏动性血流对内皮产生的切应力可使内皮细胞释放PGIPGI2 血管血管舒张。舒张。 内皮细胞舒血管因子内皮细胞舒血管因子(EDRF) NO(EDRF) NO:NO NO 在体内经一氧化氮合酶在体内经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itric oxide synthase,NOS)NOS)的催化下生成。的催化下生成。NOS NOS 是是 NO NO

28、 生成的生成的最主要的限速因子,由最主要的限速因子,由 1025 1025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广泛分布于机体。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广泛分布于机体。NOS NOS 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神经型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神经型 NOS(nNOS)NOS(nNOS)、内皮型、内皮型 NOS(eNOS)NOS(eNOS)和和诱导型诱导型NOS(iNOS)NOS(iNOS)。nNOSnNOS主要存在于视网膜、植物神经纤维、大脑皮层、海主要存在于视网膜、植物神经纤维、大脑皮层、海马、垂体后叶、丘脑、嗅球区粒细胞层、骨骼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马、垂体后叶、丘脑、嗅球区粒细胞层、骨骼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eNOSeNOS主主要

29、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支气管内皮细胞和海马锥体细胞层。要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支气管内皮细胞和海马锥体细胞层。iNOSiNOS则主要则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存在于肝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四页,共47页刺激:刺激: 低氧、缩血管物质低氧、缩血管物质(NENE、VPVP、A A等)等) 血管内的搏动性血流对内皮产生的切应力血管内的搏动性血流对内皮产生的切应力 能激活内皮细胞膜受体的物质能激活内皮细胞膜受体的物质(Ach(Ach、P P物质、物质、5-HT5-HT、ATPATP等等) )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NONO)释放释放血管内皮

30、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来源:来源:NONO的生成过程的生成过程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五页,共47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六页,共47页 NO 是血压调节的主要因子。在生理状态下,当血管受到是血压调节的主要因子。在生理状态下,当血管受到血流冲击、灌注压突然升高时,血流冲击、灌注压突然升高时, NO 作为平衡使者维持其器官血作为平衡使者维持其器官血流量相对稳定,控制全身各种血管床的静息张力,其舒张血管的作流量相对稳定,控制全身各种血管床的静息张力,其舒张血管的作用可增加局部血流,故能降低全身平均动脉血压。用可增加局部血流,故能降低全身平均动脉血压。 NO 还是维持还是维持冠脉舒张反应的重要物质,冠脉内一定量的

31、冠脉舒张反应的重要物质,冠脉内一定量的 NO 的自发释放,的自发释放,既能拮抗既能拮抗 - 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缩血管反应,又参与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缩血管反应,又参与 2- 肾上腺素能肾上腺素能神经的扩血管作用,以维持较低的冠脉张力。神经的扩血管作用,以维持较低的冠脉张力。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七页,共47页作用:作用: 舒张血管:舒张血管:NONO激活血管平滑肌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血管平滑肌腺苷酸环化酶 cGMPcGMP游离游离CaCa2+2+血管舒张血管舒张 即刻调节血压:即刻调节血压:BPBP突然突然血流对内皮的切应力血流对内皮的切应力内内皮细胞释放皮细胞释放NONO血管舒张血管舒张 外周阻力外周阻

32、力 BP BP 调节心血管活动:调节心血管活动: NO NO 延髓延髓N N元元交感缩血管紧张交感缩血管紧张 NO NO 抑制交感抑制交感N N末梢释放末梢释放NE NE NE NE NO NO 介导某些舒血管效应:介导某些舒血管效应: ACh ACh 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细胞释放NONO血管舒张血管舒张 缓激肽缓激肽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细胞释放NONO血管舒张血管舒张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八页,共47页 内皮缩血管因子(内皮缩血管因子(EDCFEDCF):有多种有多种,其中其中内皮素内皮素是最是最强烈的缩血管物质之一。强烈的缩血管物质之一。 内皮素(内皮素( endothelin ,ET )是一类含)是

33、一类含 21 个氨基酸的多肽,个氨基酸的多肽,最初由最初由 Yanagisawa 于于 1988 年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提纯,年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提纯,是一种内皮收缩因子和最强的长效血管收缩剂。在许多心、脑、肾和是一种内皮收缩因子和最强的长效血管收缩剂。在许多心、脑、肾和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2.2.缩血管物质缩血管物质 内皮素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节细胞内,在循内皮素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节细胞内,在循环系统、内分泌等系统,是重要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对心血管环系统、内分泌等系统,是重要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对心血管也有重要作用。也有重要作用

34、。 现在学习的是第三十九页,共47页 内皮素是由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和释放的,至今已知内皮素内皮素是由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和释放的,至今已知内皮素家族至少有三个成员,即内皮素家族至少有三个成员,即内皮素 1 ( ET-1 )、内皮素)、内皮素 2 ( ET-2 )和内皮素)和内皮素 3 ( ET-3 ),均为含),均为含 21 个氨基酸的多肽,个氨基酸的多肽,由不同的基因编码组成,其中以由不同的基因编码组成,其中以 ET-1 活性最为强大。活性最为强大。 目前已分离出目前已分离出 ETETA A 、 ETETB B 、 ETETC C 三种受体,它们属于三种受体,它们属于 G G 蛋蛋白耦联的视紫红质

35、受体超家族成员,具有相似的结构:胞外是氨基酸末白耦联的视紫红质受体超家族成员,具有相似的结构:胞外是氨基酸末端,中间是端,中间是 7 7 个跨膜段,胞内是羧基末端区。与个跨膜段,胞内是羧基末端区。与 ET-3 ET-3 相比,相比, ET-1 ET-1 和和 ET-2 ET-2 与与 ETETA A 受体具有高亲和力。受体具有高亲和力。 ETETB B 受体对受体对 ET-1 ET-1 、 ET-2 ET-2 、 ET-3 ET-3 的亲和力相近。与的亲和力相近。与 ETETC C 的亲和力,的亲和力, ET-3 ET-3 大于大于 ET-ET-1 1 。 现在学习的是第四十页,共47页 ET

36、-1 对离体心肌有持久增加收对离体心肌有持久增加收缩力的作用,缩力的作用,ET-1 作用于完整动物的作用于完整动物的心脏,可使冠脉血管收缩、心室后负荷心脏,可使冠脉血管收缩、心室后负荷增加、心率减慢,从而引起心输出量减增加、心率减慢,从而引起心输出量减少,但少,但ET-1 加强心缩力和静脉容量加强心缩力和静脉容量血管收缩可抵消上述作用。血管收缩可抵消上述作用。 可能与可能与内皮素内皮素也可引起也可引起内皮舒张因子内皮舒张因子的释放、的释放、交感神经末梢递交感神经末梢递质质释放减少或促进释放减少或促进心房钠尿肽心房钠尿肽释放以及释放以及前列腺素前列腺素的合成的合成有关。有关。BP BP 先先,后

37、持续,后持续 BPBP外周阻力外周阻力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内皮素血流对内皮的切应力血流对内皮的切应力 在生理情况下在生理情况下, ,不同器官、组织对不同器官、组织对ET-1 敏感性是不同的敏感性是不同的,肠系膜和肠系膜和肾脏的血管对肾脏的血管对ET-1 最敏感。静脉的血管平滑肌比动脉平滑肌敏感。最敏感。静脉的血管平滑肌比动脉平滑肌敏感。小剂量小剂量大剂量大剂量现在学习的是第四十一页,共47页 来源来源:AAPAAP在血液和其他组织中均有分布,以心脏含量最多,其在血液和其他组织中均有分布,以心脏含量最多,其他组织如肾脏也有分泌。他组织如肾脏也有分泌。 作用作用:抗心律失

38、常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AAPAAP是一种具有高效抗心律失常作是一种具有高效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内源性活性肽,其作用类似于奎尼丁,且毒性低,不影响血压用的内源性活性肽,其作用类似于奎尼丁,且毒性低,不影响血压和呼吸,具体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钙内流和钾外流而起作用。和呼吸,具体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钙内流和钾外流而起作用。抗血栓形成作用:抗血栓形成作用:AAPAAP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抗血栓的形成,减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抗血栓的形成,减轻心肌缺血。轻心肌缺血。 ( (五五) )抗心律失常肽抗心律失常肽 抗心律失常肽(抗心律失常肽(Antiarrhythmic PeptideAntiarrhythmic Peptide,AAPAAP)是)是19801980年从牛年从牛心房肌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生物活性肽,因具有强大的抗心律失常心房肌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生物活性肽,因具有强大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而得名。作用而得名。 结构特征结构特征:从牛心房肌中分离出的:从牛心房肌中分离出的AAPAAP由由6 6个氨基酸组成,其序列个氨基酸组成,其序列为:甘为:甘- -脯脯-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