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Z0300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_第1页
NBZ0300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_第2页
NBZ0300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_第3页
NBZ0300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_第4页
NBZ0300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通宝钢钢铁XXX管理文件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文件编号:NBZ03001 第2版 签发:景素东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1 总则1.1为准确辨识危险源,评价作业风险程度,对危险源实施有效控制,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制定本程序。1.2本程序适用于南通宝钢钢铁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2 术语和定义2.1本程序采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中的术语和定义及下述定义。2.2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2.3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

2、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3 管理职责分工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领导工作。3.2 各部门3.2.1负责辨识、评价、控制工作场所及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改进、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并保存各级危险源识别及其评价过程中的有关记录,将辨识和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报安全保卫部审批、备案。3.2.2负责提出技改、维修工程项目申请; 确定危险源改善型方案并从技改、维修工程或检修渠道实施,跟踪方案实施与目标达成情况; 3.2.3负责监督本区域内相关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情况,做好危险源管控的协商工作。3.3 安全保卫部3.3.1负责制、修订本管理程序及相关专

3、业管理标准;3.3.2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并指导各部门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工作。3.3.3监督检查各单位生产安全、职业卫生、消防安全相关、级危险源控制执行情况。负责保存重大危险源识别及其评价过程中的相关记录。3.4公司的合同签约部门,要在合同中明确提出相关方在公司厂区范围内作业,必须开展工作活动过程和场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要求,并纳入相关方合同履约评价。3.5制造管理部对项目单位提出、级危险源涉及原有设施改善、改造的项目建议书立项审查,编制计划并组织实施。 3.6财务部负责落实、级危险源改善方案投资费用。4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的流程详

4、见附件。5 工作活动分类各部门在实施危险源辨识前,首先要依据区域划分并确定危险源辨识的区域,识别区域内各项工作活动,具体要求见附件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6 危险源辨识6.1各部门按照专业管理标准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的方法及要求,辨识工作场所及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其中各职能部门辨识出涉及现场生产工艺、设备、材料的危险源,应交由现场汇总;6.2发生事故、事件后动态辨识的危险源,相关单位应填写危险源辨识评价变更说明(表格编号NBZ0300101A),在事故、事件发生后20个工作日内报安全保卫部。7 风险评价7.1 各部门成立危险源风险评价小组,对已辨识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填写危险源风险评价风险

5、控制表(表格编号:NBZ0300102A),具体要求见专业管理标准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7.2各部门每季度开展一次危险源风险评价,并在每季度末上报危险源统计表(表格编号NBZ0300103A);7.3每年第二季度公司组织一次危险源风险评价,各部门主管领导负责制定本部门危险源辨识、评价和危险源预案编制、修订计划,成立辨识小组,进行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危险源预案编制、修订工作,填写危险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表(表格编号:NBZ0300102A)、OHSMS危险源汇总表(表格编号:NBZ03001-10A)报安全保卫部,六月末完成公司危险源风险评价,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批下发。8 确定风险控制措施8

6、.1各部门确定是否对危险源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填写危险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表(表格编号:NBZ0300102A)、级及C值大于15分的危险源清单(表格编号:NBZ0300105A),可包括改善型方案与管理型措施。8.2改善型方案8.2.1根据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合规性评价结论、相关方意见收集情况及硬件设施改造的可行性,相关单位确定需要通过技改、维修工程渠道实施的,按照相关项目的管理流程向制造部等部门提出立项申请,从检修渠道实施的由各部门自行确定改善型方案。8.2.2经制造部审查同意立项的,项目单位确定改善目标和方案,填写危险源管理方案表(表格编号:NBZ0300104A)报安全保卫部备案,若方案

7、变更需及时将变更情况报安全保卫部备案。8.3管理型措施对暂时无法通过改善型方案立项降低风险的、级危险源,各单位应确定管理型措施(培训、运行控制、应急响应等)。9 风险控制、评审及检查9.1各级危险源均要求落实到岗位控制,落实到具体责任者。9.2改善型方案按项目管理方式实施管控,项目单位依照计划进度实施推进并将项目进展情况报安全保卫部,项目脱期的应书面说明;9.3、级危险源风险控制绩效每年第二季度(在开展危险源辩识前进行)进行一次评审,相关单位检验目标达成情况,填报、级危险源风险控制绩效评审表(表格编号:NBZ03001-07A),作为本单位管理评审的输入。9.4公司重点关注级危险源的控制,厂、

8、部重点关注、级及C值大于15分危险源的控制,作业区重点关注级及以上危险源的控制,班组要全面检查危险源控制措施落实情况。9.5危险源分级检查9.5.1级危险源的分级监控情况及危险源的控制情况,安保部每季度抽查一次,并将结果填入OHSMS一级危险源检查表(NBZ03001-08A)。9.5.2、级及C值大于15分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知晓与执行情况,各厂(部)分管领导每月组织安全、设备、技术等专业人员进行一次检查,并将结果填入OHSMS一级危险源检查表(NBZ03001-08A)和OHSMS危险源检查表(NBZ03001-09A),每季度末汇总并填写、级(管理型)及C值大于15分危险源控制检查情况汇总

9、表(表格编号:NBZ0300106A)报安全保卫部;9.5.3级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知晓与执行情况,作业区每月检查一次,并将结果填入OHSMS危险源检查表(NBZ03001-09A)。9.5.4、级危险源由所在班组的班组长为责任人,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有记录,各厂(部)可进行不定期抽查。检查记录可按公司危险源检查要求,自行设计。10 附录10.1本程序涉及各项记录由记录编制单位负责保存,保存期为记录有效期满后两年。拟稿:冀晓辉 日期:2010年6月20日 审核:吴 江 日期:2010年6月20日26 / 26附件1: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管理流程图相关部门安全保卫部管理者代表组织学

10、习厂长审批根据辩识结果制定危险源应急预案、管理方案、控制措施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培训班组、作业区、分厂(车间)逐级辩识汇总编制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危险源日常检查、管理组织员工学习应急预案管理方案实施厂级单位成立专家评审组,对上报的危险源进行汇总、辩识和评价备 案NO审 核YES下 发备 案危险源监督检查及对管理方案的督察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现场指导危险源审 批汇报附件2: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1 工作活动分类要求1.1绘制区域平面图,根据单元内所有岗位设置,在平面图上划分出每个岗位辨识危险源的范围,划分时应避免出现空白区域。1.2按照工序划分岗位作业活动,其内容包括人员、设备、工具、原材料、厂

11、房、程序及其相关信息。1.3根据作业活动编制工作活动流程图,要求明确工序过程相关的有计划的作业过程、计划外的活动过程和突发的紧急状况。1.4 如作业点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或运输的,应汇编危化品清单,并依据其MSDS,在区域平面图上注明其在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危害范围及相互影响。1.5 涉及变化较为频繁的一些场所,(如出差或运输途中等),可简化平面图。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2.1头脑风暴2.1.1由区域负责人、工艺技术人员、设备技术人员、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作业人员及安全技术人员组成危险源辨识团队;2.1.2针对划定的区域、工序,针对每个操作步骤,团队成员充分开拓思路,畅所欲言,从头到尾提出假

12、定推测性问题,如:“假如,会发生什么情况”,在这期间对提出的问题只作记录,不作置疑;2.1.3讨论、回答这些问题,并评估其影响及现有控制措施,团队达成一致,并结合专业安全检查表进一步补充识别。2.2现场观察制定危险源专业检查表(可参考“危险源辨识提示表”),组织相关人员针对现场情况查找危险源,识别危险源时要关注三个问题:潜在伤害的根源与不安全状态、谁会受到伤害、伤害如何发生;2.3询问和交流可采用问询调查、专题研讨等形式,组织各专业人员开展专业性的危险源辨识交流。2.4查阅有关记录包括相关的违章、隐患、事件、事故记录,安全卫生评价报告、类似作业活动的危险源辨识记录等;2.5获取外部信息包括与危

13、险源评价与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上级部门的整改通知、相关方关于安全卫生的抱怨、其他单位告知的外来危险源的负面影响等;2.6工作任务分析包括工作活动过程中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风险的分析。2.7其他方法可根据工艺特点,选择FMEA(潜在失效模式与结果分析)、HAZOP(危害和可操作性研究)、ETA(事故树分析)等其他方法,深入进行工艺安全分析,识别深层次的危险源。3 危险源辨识的要求3.1危险源辨识以作业区或专业组室为单元组织开展,辨识原始记录格式自行制定。3.2危险源的规范描述危险源描述,应包括危害根源及不安全状态(或行为),如:“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临边孔洞未采取安全防护”或“缺氧

14、环境作业未佩戴呼吸器”等;涉及人为违章的因素,应将具体违章表述清楚,如:“酒后驾车”、“右侧超车”等。3.3危险源辨识的范围3.3.1 例行或非例行的活动;3.3.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3.3.3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的人的因素;3.3.4源自工作场所外,但对在工作场所内受组织控制的人员产生负面影响的危险源;3.3.5在组织控制下,由工作相关活动引起,却产生在临近工作场所外的危险源;3.3.6工作场所内的基础设施、设备、材料,包括外界提供或带入的;3.3.7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械设备、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与人的能力相适应;3.3.8对操作、流程和

15、活动有影响的变更。3.4危险源的辨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发生下述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3.4.1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相关的法规要求的变化;3.4.2企业业务发展、设备改造、工艺更新、原材料替代、新产品试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等,导致组织、活动或材料的变更,包括已纳入计划的变更;3.4.3机构变动、业务划转等体系的变更;3.4.4外审、内审中发现未被识别的危险源;3.4.5事故、事件的发生。4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成员资质要求4.1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培训合格;4.2熟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控制措施的基本知识; 4.3具备下列工作经历(或职称)之一: 4.3.1从

16、事生产技术工作五年(含五年)以上经历; 4.3.2从事生产操作或生产管理工作五年(含五年)以上经历; 4.3.3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五年(含五年)以上经历; 4.3.4工程师(含工程师)以上职称; 4.3.5技师(含技师)以上职称。5 风险评价方法5.1直接判定为不可接受危险源风险的条件5.1.1不能满足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最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5.1.2上级部门提出整改并要求通过改善方案解决的;5.1.3发现将直接引发事故,应立即停工整改的;5.1.4发生事故后尚未制定可靠纠正措施的。5.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5.2.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又称LEC格雷厄姆法,是一种对

17、作业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5.2.2 DL×E×C符号D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符号L、E、C代表危险性的三个因素。5.2.3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表示,取值方法见表1。5.2.3.1发生危险情况的可能性用可能发生事故的概率来表示,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为1。然而,我们在作安全系统考虑时,完全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事故的情况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发生事故的分数

18、定为10,这两种之间的情况取中间值。5.2.3.2安全控制设施指在危险源与作业人员之间加一硬件防护设施,如机械防护罩、安全联锁装置、隔离装置、通风装置等。异常报警、监测手段指有紧急状态报警装置或有效的定期检验。管理控制措施指如作业规程、工作许可等。5.2.3.3 在日常检查中发现设备防护设施的缺陷较频繁或经常性发生习惯性违章的,按照“极可能”评价。表1 发生危险可能性分数(L值)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分数值可能性设备、环境及管理的因素人的因素极可能无安全控制设施,无管理控制措施,无法避免事故的发生。经常发生习惯性违章作业或无证作业、酒后作业10较可能无安全控制设施,但有管理控制措施或在同类作业中发生

19、过多起事故,无法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时常发生违章作业或疲劳作业6可能 安全控制设施不全,有管理控制措施或在同类作业中三年内曾经发生过事故或事件,无法有效杜绝事故的发生。 在生产作业节奏较快情况下,偶尔发生的违章作业或操作不熟练3较少可能 本质安全化控制设施不全,有管理控制措施和有效的异常报警、监测手段,能预测事故的发生或在同类作业中曾经发生过事故、事件。 因健康或环境等特殊原因造成的偶尔失误或误操作1不可能安全控制设施齐全有效,实现设备本质安全化,在误操作情况下能避免人员伤害,有效杜绝事故发生。0.15.2.4 人出现在这种危险环境的时间,用符号E表示,取值方法见表2。5.2

20、.4.1当人出现于危险情况中的时间E越长,危险性越大。这里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情况为10,而每年仅出现几次或相当少的时间为1。5.2.4.2 E值取值时,如果实际情况界于两档之间,按照上限取值。5.2.4.3 连续性生产作业的翻班岗位,按照“连续处于危险环境中”评价。表2 出现于危险环境中的分数(E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分数值连续处于危险环境中10每天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6每周一次出现于危险环境中3每月一次2每年一次1几年一次出现在危险环境中0.55.2.5 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符号C表示,取值方法见表3。5.2.5.1事故(包括职业病)发生后的危害程度变化范围很大,对于伤亡事故

21、来说,可以是轻微的伤害直到多人死亡的后果。把微伤规定为1,把大灾难10人及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定为100,其它情况的分数值均在1100之间。5.2.5.2 C值取值时,应按照事故发生的最严重后果取值,重大危险源C值取100,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爆炸、中毒、坍塌等重大伤亡事故C值取值不低于40,涉及剧毒品的C值取值不低于40,高处坠落、触电、淹溺、密闭空间内的中毒与窒息等事故C值取值不低于15,群伤事故取值15。表3 事故发生后可能结果的分数(C值)可能结果分数值大灾难(10人及以上死亡)100灾难(3人及以上死亡)40非常严重(群伤或1人及以上死亡)15重伤7职业病5轻伤3轻微伤1 6评价标准

22、 6.1 一级危险源:LEC法中D值320的或符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标准 6.2 二级危险源:LEC法中D值160,且D320的; 6.3 三级危险源:LEC法中D值70,且D160的; 6.4 四级危险源:LEC法中D值20,且D70的; 6.5 五级危险源:LEC法中D值20。7确定危险源控制措施的要求7.1确定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或变更现有的控制措施的优先次序:消除、代替、工程控制、信号/警示和管理控制、个体防护设备。7.2 拟定风险控制的具体要求7.2.1对评价为、级的危险源,可保持或改进原有控制措施,控制现有风险水平不上升;7.2.2对评价为、级的危险

23、源,须制定改善型方案或管理型措施加强控制,降低现有风险;方案或措施实施前及实施过程中应进行评审;7.2.3对C值大于15的危险源(包括可能造成急性职业中毒、职业性放射病、急性职业中暑等急性职业损伤的),还须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来控制或减轻潜在的事故影响。7.2.4确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应纳入岗位规程或预案并组织培训,相关人员应掌握更新后的管理要求,相关责任者应全过程跟踪、检查、评价并记录管理型措施实施情况。7.3 改善型方案的编制要求7.3.1方案要求细化,对每项任务必须落实责任者,规定明确的职责和权限,确定方法和时间表,落实适当的资源配置(财力、人力、设备等),以满足总目标

24、与总时间表的要求;7.3.2当项目处于立项前期阶段,尚未明确具体的实施节点时,方案可暂时将节点设定在可研完成日期,待可研批复后进一步修订完善。7.4 风险控制措施评审要求7.4.1拟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是否降低风险至可接受;7.4.2拟定的改善型危险源控制措施技术上是否可行,管理型措施是否简洁、实用、可操作,是否落实实施范围、时间安排及责任者;7.4.3拟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是否会导致新的危险源或产生其它负面影响;7.4.4拟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方案的成本效益是否最佳。 7.5 符合国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的重大危险源,按此规定进行安全专题评估。危险源辨识提示表序

25、号工作活动期间存在以下危险源吗有无1作业视线不清2易滑、不平坦的场地(地面)3在平地上滑倒(或跌倒)4人员从高处坠落5运动物体、转动部件、固体飞甩或液体飞溅的危险源6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7头顶以上空间不足8狭小空间或安全过道狭窄9用手举起/搬运工具、材料等有关的危险源10与装配、试车、操作、维护、改型、修理和拆卸有关的装置、机械的危险源11车辆危险源,包括场地和道路运输装卸12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源(如明火、易燃物质、遇湿自燃物质、爆炸性气体、粉尘等)13可吸入的有毒有害物质14可伤害眼睛的物质或试剂15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16可通过口腔摄入而造成伤害的物质17有害的能量,例如:

26、电、辐射、噪声、振动等18由于经常性的重复动作而造成的与工作有关的损伤19不适的温度环境,例如:过热、过冷20不适的采光照度,例如:太暗、太亮及烟尘弥漫21不合适的楼梯护栏或扶手22设备设施缺陷,例如:底座不稳、密封不良、外形缺陷、运动件外露、带电部位裸露等23防护缺陷,例如:防护装置、设施损坏、防护不当、防护距离不够24高温物质,例如:高温气体、液体或固体,如蒸汽、铁水或热坯等25低温物质,例如:低温气体、液体或固体,如液氮、干冰等26信号、标志缺陷,例如:无紧急撤离信号、标志,信号不清、显示滞后或超前、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27合同方人员的活动未经安全交底或危险预知不充分28未经许可开

27、动、关停、移动机器 29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30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 31忘记关闭设备32奔跑作业 33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器超速运转、驾驶车辆超速34酒后作业 35客货混载 36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 37用压缩空气吹铁屑 38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堵塞失效、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9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施、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40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 41物体(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活用品等)存放不当   42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 43装车时未离危险区域44未经许可进入密闭空间 45易燃易爆场合使

28、用明火 46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47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48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49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包括:未戴护目镜和面罩、未戴防护手套、未穿安全鞋、未戴安全帽、未佩戴呼吸护具、未佩戴安全带、未戴工作帽50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 51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52将化学性质抵触的危险物品混放一处备注:危险源提示表用于各岗位辨识危险源的补充提示,各单位可根据各自的工作活动和场所的特点,完善本单位的危险源提示表。事故类型与职业病名称(节选)序号职业病名称序号事故类型1尘肺

29、01物体打击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02车辆伤害3职业中毒03机械伤害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04起重伤害4.1中暑05触电4.5手臂振动病06淹溺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07灼烫6职业性皮肤病 08火灾7职业性眼病09高处坠落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0坍塌8.1噪声聋11-15略(属于采矿类事故)8.2铬鼻病16锅炉爆炸8.3牙酸蚀病17容器爆炸9职业性肿瘤18其他爆炸10其他职业病19中毒和窒息10.1金属烟热20其他伤害10.2职业性哮喘 表格编号:NBZ0300101A危险源辨识评价变更说明单位: 序号事故情况原辨识危险源风险评价风险等级目前辨识危险源风险评价风险等级控制措施LECDLECD制表:

30、审核: 批准: 日期:注:1、若事故发生前未辨识出该危险源,“原辨识危险源”一栏请填“未辨识”;2、根据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中“表1”的规定,发生事故后三年内,L值的取值不得低于3分。表格编号:NBZ0300102A危险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表单位(部门)作业区:序号活动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现有控制措施LECD等级拟定控制措施类型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附件3 如纳入岗位规程则填写规程编号评价者: 审核: 批准: 日期:填表说明:1、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一栏中填写事故或职业病类别(参见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管理标准)名称。如属于“其他伤害”事故的需写出可能发生的具体伤害,如“跌伤、碰伤、挤压伤”等。2、“类型”填“管理”或“改善”。2.1 改善型,“拟定控制措施”填写“拟实施 年技改、维工或检修项目(项目名称:×××)”。2.2 管理型,“拟定控制措施”填写“拟采取的具体控制措施,如加强培训、完善规程或预案、演练”表格编号:NBZ0300103A 危 险 源 统 计 表单位或部门:序号部门危 险 源 数 量小计级级级级级其中C值大于15分合 计制表: 审核: 批准: 日期:表格编号:NBZ0300104A危险源管理方案表单位(部门)序号危险源目标主要措施及管理方案责任单位责任者投资估算计划完成进度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