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式集装箱黄磷卸装规程_第1页
罐式集装箱黄磷卸装规程_第2页
罐式集装箱黄磷卸装规程_第3页
罐式集装箱黄磷卸装规程_第4页
罐式集装箱黄磷卸装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G01备案号:Q/YP. 2012Q/YP云南南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YP.2012罐式集装箱黄磷卸装操作规程2012 - 08 - 01发布2012 - 09 - 16实施云南南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前言为了进一步规范对国际标准罐式集装箱进行黄磷卸装的作业程序,确保罐式集装箱在卸装过程中的安全,使黄磷的检查、计量、卸装、标识和交付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作业过程规范有序,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同时满足以下要求和需要: 危险化学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罐式集装箱技术规范和要求。本标准是对防城港南磷磷化工有限公司卸装黄磷卸装操作规程和泰兴磷化工有限公司泰兴公司黄磷卸磷及槽罐车装酸流程中有

2、关黄磷卸装规程的修订,有关磷酸卸装的规程将另行制定。本标准与上述规程相比较,变化主要有: 将标准名称改为国际标准罐式集装箱黄磷卸装操作规程; 按照GB/T1.1要求,实现了TCS格式转换。因TCS软件本身存在的问题,部分章节或条款的格式局部存在与GB/T1.1不完全一致的地方,但不影响本标准的规范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根据新修订的标准化工作管理制度重新编号,并纳入云南南磷集团企业标准体系。本标准由云南南磷集团标准化办公室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防城港南磷磷化工有限公司,泰兴磷化工有限公司、云南南磷集团际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雄、杨建忠、李学宏。本标准审核人:李铁英。本

3、标准批准人:赵 俊。本标准为第一次发布。罐式集装箱黄磷卸装操作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云南南磷集团辖属以罐装黄磷为原料的生产工厂(子公司)在对国际标准罐式集装箱进行黄磷卸装的过程中应遵循的操作程序和安全注意事项,是对罐式集装箱进行黄磷卸装的作业指导书。所有与罐式集装箱黄磷卸装有关的检查、清洗、卸装、计量、标识和交付等作业过程,必须遵守本标准的规定。本规程同时作为黄磷客户的指导性规程,销售部门应现场或者书面确认黄磷客户的卸装过程与本规程相符。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

4、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3016 标准化体系表编写原则和要求GB/T 13017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GB/T 15496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GB/T 15497 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Q/YP.GL.06-2012 生产管理制度Q/YP.GL.01.01-2012 标准化工作管理制度Q/YP.GL.02.01-2012 组织管理制度GB/T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Z24784-2008 黄磷安全规程3 术语和定义3.1罐箱,或者罐式集装箱本集团所使用的适宜于装载黄磷的国际标准罐式集装箱。3.2卸磷管特指连接罐

5、箱卸磷阀和储磷槽,用以将黄磷从罐箱卸至储磷槽的管道。3.3注水管特指连接热水储槽和罐箱注水阀,用以将热水注入罐箱的管道。3.4氮气管特指连接氮气瓶和罐箱氮气阀,用以向罐箱注入氮气的管道。4 职责4.1 集团内以罐装黄磷为原料的生产工厂(或子公司,下同)是本规程的具体执行部门,负责严格执行本规程,及时组织进行检查、清洗、卸装、计量、标识和交付等作业过程,并将本规程的日常执行情况纳入工分制绩效考核体系。4.2 销售部门是本规程的辅助执行部门,负责进行罐箱的调配、运输和周期性检验,并将运输和卸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传达给集团生产管理部,如果涉及到产品质量和安全,还应同时将有关情况传达给集团质量管理部

6、和安全环保部。销售部门应向购买罐装黄磷的国内客户提供、解释本规程,并到卸装现场核实、确保客户的卸装过程与本规程相符;向购买罐装黄磷的国外客户提供、解释本规程,并书面核实、确认客户的卸装过程与本规程相符。4.3 集团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和安全环保部是本规程的考核和监督部门,分别从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技术角度对本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监督,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及销售部门反馈的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5 卸装准备5.1 黄磷罐箱到达工厂后,作业人员应核对罐号、车号和随车运输单据,引导车辆进行过磅,并正确进入卸装位置。5.2 卸装前的作业准备为了避免和应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确

7、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卸装前必须做好以下安全准备工作,并做如实记录。1) 确认车间和班组安全员已到达现场,可以履行其检查、监督的职责。2) 确认操作人员已穿戴齐备劳保用品,持证上岗,安全通道畅通无阻,安全水池已注满洁净清水。3) 确认卸装所需的工具、常用备件和标签标识已准备齐备,所有卸装设备正常并符合卸装要求。4) 确认加热所需的蒸汽压力在之间?(一至两斤),卸装所需的热水保持温度在6080之间。5.3 卸装前的罐箱检查开始卸装前,对下列检查项目进行逐项检查,如实记录在检查单上,并将各检查项目逐一拍照存档。1) 检查罐箱外观清洁状况,查看罐体、走道、楼梯、文件筒、标签标识有无破损。2) 检查温度

8、计并记录温度计读数。3) 检查人孔、减压阀、卸磷阀、注水阀、氮气阀、蒸汽进出接口,以及相应的螺栓和螺母是否异常。4) 分别打开卸磷阀、注水阀和氮气阀的盖板,检查各个垫片和螺栓是否完好,均妥善保存。5) 堵塞溢流槽排水口,向溢流槽内注入清水至槽内阀门开口以下2cm处;操作人员的头偏向一侧以避开阀门开口方向,缓慢打开(每次只开半圈,每隔一分钟开半圈)氮气阀以释放罐内气压至大气压。5.4 罐箱内黄磷加热1) 保持氮气阀处于打开状态。2) 将蒸汽管道与罐箱的蒸汽入口连接,将蒸汽排放管道与罐箱的蒸汽出口连接,缓慢打开蒸汽管道阀门,并确认蒸汽压力在一至两斤之间。3) 罐箱温度计读数上升至5060,或者加热

9、时间足够时,先关闭蒸汽管道阀门,再将蒸汽管道从罐箱的蒸汽入口拆除、蒸汽排放管道从罐箱的蒸汽出口拆除。6 黄磷卸装1) 开启卸磷管保温套管的蒸汽阀门以预热管道。2) 将卸磷管连接罐箱的法兰加密封垫片后与卸磷口法兰对接,上紧法兰螺栓。3) 将注水管连接罐箱的法兰加密封垫片后与注水口法兰对接,上紧法兰螺栓。4) 打开罐箱的卸磷阀,关闭氮气阀。5) 开启罐箱注水阀向罐箱内注入热水,至黄磷开始从卸磷管流出至储磷槽时,关闭注水阀,然后尽快打开氮气阀,以使黄磷继续被虹吸进入储磷槽。6) 罐箱内黄磷和热水全部被虹吸进入储磷槽后,关闭卸磷阀,拆除卸磷管。7) 开启注水阀注入约250KG热水后关闭注水阀,拆除注水

10、管。7 气密试验1) 再次确认已关闭卸磷阀和注水阀,将氮气管法兰与氮气阀法兰加垫片连接稳妥,从氮气阀加氮气至0.1Mpa(1公斤)时关闭氮气阀。2) 向两个溢流槽内注入清水至淹没所有的阀门、减压阀、人孔和备用孔法兰盲板,观察是否有气泡从这些装置冒出。3) 确认无气体泄露后,打开氮气阀将罐内气压释放至0.05Mpa(0.5公斤)后关闭阀门。4) 适当放出溢流槽内的水至阀门开口以下,清除每个阀门内的积水,加垫片盖上所有阀门的盲板,以对角顺序上紧法兰螺栓。5) 如果发现有气体泄漏,应进行维修处理,然后重复上述气密试验流程,直到所有罐箱装置没有气体泄漏才可继续后续流程。8 卸装后的罐箱清洗1) 戴橡胶

11、手套后用抹布对两个溢流槽及槽内装置做初步清洗后将槽内的水全部放出。2) 向两个溢流槽注入6080的足量热水,戴橡胶手套后用抹布再次清洗后将槽内的水全部放出。3) 继续用6080的足量热水冲洗溢流槽及槽内装置,以确保溢流槽和溢流管内不残留黄磷。4) 分别对两个溢流槽进行拍照留存。5) 盖上溢流槽盖板,封上封条。6) 用足量热水、以适当工具依次清洗溢流槽盖板、走道、罐体、楼梯,并用水冲去泥污,确保罐体外观清洁。7) 用足量热水冲洗车辆拖板,确保不残留溅落的黄磷。9 注意事项与安全要求1) 每月定期将操作记录和计量记录,以及对应的照片提交给生产管理部。其中的卸装前检查记录作为与灌装单位和运输单位的罐

12、箱交接单手续,并作为对卸货单位和运输单位进行考核和处罚的依据。2) 除了发现泄漏需要检修的情况以外,禁止打开人孔或者通过人孔进行黄磷卸装。3) 必须保证卸装所用热水为清水,不含明显的残留泥磷。4) 阀门正确的开启或关闭的旋转角度应为90度角,过大或过小的停止位置都为错误。5) 必须用专用的力矩扳手、以对角顺序上紧法兰螺栓。6) 气密试验所使用的压力表的量程不得大于0.25Mpa(2.5公斤),禁止以超过要求范围的压力进行加压或者泄压。7) 卸装过程中卸下的螺栓和垫片应妥善保管,以免丢失;换下的受损螺栓、垫片、爆破片等配件应交回库房,凭以领取新的配件。10 记录与表格10.1 罐式集装箱黄磷卸装

13、操作记录各位同事:鉴于之前罐箱运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重新修改了黄磷灌装和卸装规程,希望各个部门仔细审议,在3月19日前将意见回复给我或者生产管理部。计划于3月20日以视频会议做讨论并争取定稿,希望4月开始实行。本次修改的基本出发点如下:1. 名称:统一使用“国家标准罐式集装箱”和简称“罐箱”,废除“大罐”、“拖板大罐”、“TANK箱”等不规范名称。2. 清洗:强调外观清洗,这既涉及安全,又涉及公司形象。3. 检验:强化检验,包括灌装前对罐箱状况进行的检验、罐装过程中对产品和罐装流程的检验、灌装后对罐箱状况和清洁状况的检验,检验人员放行时加铅封,发现异常要以照片固定证据。4. 责任:操作工对检验人员负责,检验人员对后果负责。5. 监督: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