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资源利用v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报酬规律土地报酬规律v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v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规模利用土地规模利用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报酬规律土地报酬规律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二、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二、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1、从土地利用的全过程来看,土地报酬是随着单位面积土地上劳动和资本的追加投入,先递增然后递减,如果出现科技与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使土地利用在生产资源组合上进一步趋于合理,则又会转向递增。而当技术与管理水平稳定下来,将会
2、再度趋于递减。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资源利用土地报酬与土地资源利用 2、从土地肥力与土地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趋势来看,在土地合理利用条件下总的趋势是递增的,但若利用不当也会趋于下降和衰退,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主导作用。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重要概念:重要概念:1 、总产量总产量TP (total production)2 、平均产量平均产量AP (average production) AP=TP/X X:变量资源的投入量3 、边际产量边际产量MP (marginal production) 每增加一单位变量资源所能增加总产量的数量。 M
3、P=TP/X二 、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重要概念:4 、报酬、报酬R (return ):生产中某项变动要素的生产力生产中某项变动要素的生产力5、 土地报酬土地报酬LR (land return)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入的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入的对比关系,对比关系,即在一定技术条件和投入水平下,一定面积即在一定技术条件和投入水平下,一定面积土地上所获得的收入。土地上所获得的收入。v土地肥力土地肥力 :是指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是土地:是指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是土地的自然属性。的自然属性。 6、生产弹性、生产弹性:指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比例关系指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比例关系 MP/AP=
4、(TP/X)/(TP/X)=(TP/TP)(X/X)二二 、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TPPAPPMPP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XPMDQRINTI0土地报酬三阶段曲线图二、 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资源利用土地报酬与土地资源利用1、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从原点从原点O至平均产量最高点对应的至平均产量最高点对应的Q点点总产量总产量(曲线曲线):I点为拐点,OI曲线下凸,生产弹性,由1增至最大,总产量增长较快, 为报酬递增阶段;IN曲线上凸,生产弹性由最大减至1,总产量增长趋缓,为报酬递减阶段;边际产量边际产量(曲线曲线):边际产量递增达
5、到最高点M,此后递减至D点;平均产量平均产量(曲线曲线:由O点递增至最高点D;三、 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2、第二阶段、第二阶段 从从Q点至点至R点点总产量总产量(曲线曲线):由N点递增至最高点T,生产弹性由1逐渐降至为0;边际产量边际产量(曲线曲线):由D点递减至R点为0;平均产量平均产量(曲线曲线):由最高点D开始递减.三、 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3、第三阶段、第三阶段 R点以后点以后总产量总产量(曲线曲线):由最高点T递减,生产弹性为负数;边际产量边际产量(曲线曲线):由0变为负数;平均产量平均产量(曲线曲线):继续下降.三、 土地报酬三阶段分析 1、在第一阶段,每投入一单位变量资源都能使产量急
6、剧增加,使总报酬、平均报酬递增,由于投入的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土地)在配合上数量的不足,影响了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故在变量资源充裕条件下,应追加投资。分析结论: 2、在第二阶段,虽然边际报酬和平均报酬同时递减,但总产量却不断上升,投资对生产没有妨碍,故合理利用土地和投入变量资源的适应范围应在此阶段。分析结论: 3、在第三阶段,变量资源投入过多,超出了土地的受容力,不仅边际报酬负增长和平均报酬进一步递减,而且总报酬亦递减,投入产出效果上已无利可图,为投资终止阶段分析结论: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 4、变量资源与固定资源在配合比例上的协调程度,
7、决定了土地报酬(收益)和生产力,即土地利用和各变量资源利用效果的大小。v讨论:讨论:资源利用和配合的最适度点究竟应在第二阶段的哪一点?分析结论: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第二节第二节 土地集约经营土地集约经营土地集约经营: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土地集约经营: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式。 一一. 集约度集约度二二. 集约经营集约经营三三. 土地受容力土地受容力四四.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资源利用土地报酬与土地资源
8、利用 集约度(集约度(the degree of intensity):每单位面积上所投劳动和资本的多少。 用公式表示:I=I=(A+K+ZA+K+Z)/F/FvI:经营集约度;vA:工资费用;vK:资本消耗;vZ:经营资本所需支付的利息;vF:用地面积 一、 集约度 1、集约经营(、集约经营(intensive management): 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变量投入2、集约边际(、集约边际(intensive margin): 集约度最高的限度。3、粗放经营(、粗放经营(extensive management): 大面积土地投入变量低比率的经营。二 、集约经营4、粗放边际(、粗放边际
9、(extensive margin): 集约度最低的限度。5、耕作边际(、耕作边际(margin of cultivation): 精耕边际:在优等地上加深耕作集约度所应有的界限。 粗耕边际:在劣等土地或边际土地上所进行的粗放耕作,亦有一种限度。二、集约经营土地肥沃度不同与生产成本之变化表土地肥沃度不同与生产成本之变化表土地等级耕作费用耕作费用总收获量总收获量边际报酬边际报酬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平均成本(元)(公斤)(公斤)(元)(元)上等地1010.010.01.0001.0002024.614.60.6840.8133045.020.40.4900.6674060.015.00.965
10、0.6665071.711.70.8560.6976079.57.81.2820.7547083.54.02.5000.838中等地 108.08.01.2501.2502020.012.00.8331.0003035.015.00.6660.8574046.711.70.8560.8565054.57.81.2820.917下等地105.55.51.8181.8182015.510.01.0001.2903023.37.81.2821.2824026.83.52.8571.492 1、土地受容力(、土地受容力(land capacity):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土地资源与其它生产资源最佳
11、配合比例所能受容的其它变量资源的数量。 2、土地生产效率(、土地生产效率(production efficiency):指土地资源与其它生产资源配合至最佳比例时,所获报酬与所费成本的比例。 三、 土地受容力 3、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合理的集约利用水平的确定: 一是要考虑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和投入能力; 二是考虑土地本身的肥力,包括土壤化学结构、有机质含量、土地位置、交通条件等。 三、 土地受容力四、确定合适的集约度及实现途径农业用土地:(一)、如何确定合适农业土地利用的集约度v1、依据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和投入能力。v2、依据土地本身的肥
12、力、土地位置和交通条件。v3、具体的经营目标。(二)、提高农业用地集约利用的途径v1、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全年光能利用率v2、增加单产,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v3、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潜在生产力v4、多层次利用光能空间,进行立体开发,提高单位面积的光能利用率 四、确定合适的集约度及实现途径v城镇土地:(一)确定合适的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 利用集约度的指标:人口密度、投资强度和容积率。(二)、提高城镇土地地集约利用的途径1、适当提高上述指标;2、更新观念,立体开发;3、目前重点是:农村居住区的改造、城市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厂矿区改造、城乡结合部的开发等。第三节第三节 土地规模经营土地规模经营v土
13、地的规模经营: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的规模经营: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采取农户经营、大户经营或土地,采取农户经营、大户经营或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集体经营的方式,形成相对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土地经营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高经营效率。 一、规模经济一、规模经济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三、城市土地规模利用三、城市土地规模利用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资源利用土地报酬与土地资源利用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 指土地使用者和生产经营者按照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可能获得的经济利益。v2、土地规模经济、土地规模经济v土地规模的扩大所能获
14、得的经济利益。土地规模的扩大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v表现为伴随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单位产品平均成本的不断降低。一、 规模经济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资源利用土地报酬与土地资源利用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 :v1)、内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企业经营实体规模扩大而在企业内部产生的效益。v它来源于固定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从财务上看,表现为固定成本不可分割造成的分摊成本的降低),各生产要素间相互联系的不可分性和平均交易成本的降低。v2)、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各经营企业之间因规模变化而互相影响产生的效益。包括外部企业规模变化、市场规模变化带来
15、的效益。 一、 规模经济4、外部、外部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external dis-economics ): 指经营规模的扩大也可能会引起招工困难、动力不足、交通运输紧张、地价猛涨、环境污染等,从而导致企业经营收益的减少。一、 规模经济一、一、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v5、集聚经济、集聚经济空间意义上的规模经济空间意义上的规模经济v1、集聚经济它是将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某一地点所得到的空间意义上的规模经济。v2、产生集聚经济的主要原因:规模扩大中大数规则的作用;劳动力供给的互补性和生产的互补性;企业间交通、通讯费用的节约;消费的多样性;公共产品的存在。 一、 规模经济经营规模MMXCO本成均平 1、
16、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 指取得最佳土地规模效益的土地经营规模。 2、农地适度规模、农地适度规模 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农用地适度规模农用地适度规模1)农用地适度规模特征)农用地适度规模特征v地区性:不同地区土地资源丰缺程度决定适度经营规模的数量级;v动态性:经营规模的适度值是多种自然因素和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随时间与条件的变化适度值随之变化;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v适应性:不同经营项目有不同的土地适度经营规模;v层次性:农业机械、劳动力等生产力要素的数、质量不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不同,有不同的适度经营规模;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农用地适度规模农用地适度规模 2)农用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标
17、志:)农用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标志: 首先,以能否最佳经济效益为标志:即长期平均成本最小时的规模或一定时期内取得最大纯收益时的规模; 其次,规模应与劳动者的经营能力相适应。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农用地适度规模农用地适度规模3)农用地适度经营规模评价指标)农用地适度经营规模评价指标产出评价指标类:产量、(净)产值、纯收入等商品生产评价指标类:商品量、商品率、销售额等劳动生产率评价指标类:人均年产量(值)、人均年净产值、人均年纯收入等土地生产率评价指标类:资金产值率、资金利润率、成本产值率、成本利润率等生态效益评价指标类:土地肥力、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等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4)农用地适度经营规模评价:)农用
18、地适度经营规模评价:vA、当效益限定为纯收益时,适度经营规模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能取得最大纯收益的规模。v评价方法:生产函数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 vB、当把土地规模效益确定为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综合时,需要一指标体系评价。 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 a.选择几个代表性较强的评价指标作为比较指标; b.以土地面积规模为标志进行分组,并计算各组样本点各指标的平均值; c.以组别列成平行数列比较表,比较各组指标值的大小,进行综合权衡,选择某一规模组为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组。二、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报酬与土地经营土地报酬与土
19、地经营农用地适度规模评价方法农用地适度规模评价方法土地规模效益比较表土地规模效益比较表小规模小规模中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大规模特大规模特大规模0.380.770.771.540.38公顷公顷公顷1.54公顷户数(户)2069101土地生产率(元/公顷)3341335228662115劳动生产率(元/人年)788.621185.401347.001441.00单位费用产出(元)3.432.882.773.22粮食商品率(%)39434776人均纯收入(元)298.19320.11371.23589.25 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首先根据各评价指标相对于总评价准则的重要性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对农户
20、调查的资料按规模分组整理,计算指标值,并把各评价指标值从最差到最好划分为五个级别,分别赋予1 、2 、 3 、4 、5分,以此为评分标准可得到各单项指标评分值;最后,利用加权求和计算各规模组的综合评分值,最大值者为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组.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农用地适度规模评价方法农用地适度规模评价方法土地规模效益比较表土地规模效益比较表小规模小规模中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大规模特大规模特大规模0.380.770.771.540.38公顷公顷公顷1.54公顷户数(户)2069101土地生产率(元/公顷)3341335228662115劳动生产率(元/人年)788.621185.401347.001441.
21、00单位费用产出(元)3.432.882.773.22粮食商品率(%)39434776人均纯收入(元)298.19320.11371.23589.25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评价: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指标分级指标分级:评价指标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 单位费用产出粮食商品率人均纯收入权重(%)3020201515分级(分)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 单位费用产出粮食商品率人均纯收入121002352788.62919.102.702.8639.046.4298.0356.4223522604919.101049.572.863.0246.453.8356.4414.8326042856104
22、9.571180.053.023.1853.861.2414.8473.24285631081180.051310.243.183.3461.268.6473.2531.65310833601310.241441.003.343.5068.676.0513.6590.0 综合评分综合评分: 大规模组综合评分值最高,为农户土地适度经营规模大规模组综合评分值最高,为农户土地适度经营规模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单位费用产出粮食商品率人均纯收入综合评分值30%20%20%15%15%小规模515113.00中规模542113.00大规模451223.00特大规模154553.603、中国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
23、特定含义v从解决现实矛盾的角度,以提高收入和生产水平 为标志,则形成中国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定含义: 指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装备程度和指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装备程度和生产技术结构相适应,保证土地生产率有所提高,生产技术结构相适应,保证土地生产率有所提高,并能使农业专业劳动收入达到或略高于其他行业同并能使农业专业劳动收入达到或略高于其他行业同等劳动力收入水平时,一个务农劳动力所能经营的等劳动力收入水平时,一个务农劳动力所能经营的耕地面积。耕地面积。v同时要求:经营规模应与劳动者的经营能力相适应;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生产率同时提高;在生产水平提高的同时,经营者的收入也必须达到相当的水平
24、。 4、中国农地规模经营的特殊性v(1)中国是在超小型土地经营基础上,适当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达到规模经营.v(2)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变动所产生的规模经济,不能只从企业的纯收来衡量,还必须从企业的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来衡量.v(3)中国土地的规模效益,除表现为企业的内部效益外,还表现为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经济机制和条件、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经济机制和条件(一)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经济机制v1、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v2、摆脱小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享受购销阶段的规模经济。v3、充分利用农业机械,获得生产阶段的规模经济。(二)扩大农业
25、土地经营规模的条件v1、非农产业发达v2、农机化水平的提高v3、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加强v4、经营者素质的提高 6、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 v1、家庭经营型 v它包括种植专业户和家庭农场。v2、集体经营型v它包括村办集体农场,厂办农业车间、社区型土地股份合作经营三种形式。v3、企业经营型v4、规模服务型7、实现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途径、实现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途径v我国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重点在于如何我国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重点在于如何在在完善土地集中制的前提下完善土地集中制的前提下,建立起,建立起合理有合理有效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效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通过,通过
26、农户之间的农户之间的土地转包土地转包,实现,实现土地使用权的转移与集中土地使用权的转移与集中。 三、城市土地规模利用三、城市土地规模利用v1、城市规模与土地利用、城市规模与土地利用v由于集聚经济的存在,城市规模越大,经济效益就越高。v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均创造的GDP不断提高;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均占用的土地面积不断节约。v适度城市规模:城市人均效用水平最高时的适度城市规模:城市人均效用水平最高时的规模。规模。v大于适度城市规模的城市规模是稳定的市场均衡。v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实的城市规模,就是由集聚经济和集聚不经济的平衡关系所决定。 2、房地产开发与土地规模利用、房地产开发与土地规模利用v1
27、)、公共设施的不可分性与土地规模利用v房地产开发中,存在一个能够满足开发项目功能 发挥所需的基本公共设施建设的要求并使得基本公共设施得以充分利用的最低的合理用地规模.v以居住小区开发为例,其合理用地规模主要的制约因素为:公共设施服务经济性和服务半径;交通条件;社区活动和管理方面的影响。2、房地产开发与土地规模利用、房地产开发与土地规模利用v2)、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外部性与土地规模利用v由于房地产具有与特定土地固定相连、一旦建成无法移动等特点,决定了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存在外部性。v许多外部不经济的产生是由于开发土地规模太小造成的。解决措施是采取集体行动,通过扩大开发规模使外部性问题“内部化”。 复习思考题v1、结合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试分析如何确定合理、结合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试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施工风险控制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行政管理的技术变革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市政学考试计划与试题答案
- 管理学重要考点总结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论文写作指南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学优势与不足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中决策心理模型试题及答案
- 2025有关房产抵押借款的合同范本
- 行政管理市政学考试备战计划试题及答案
- 2025关于土地租赁合同模板
- 古文英译重点篇目@喵大翻译
- 贵港市江南工业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18CS01 装配式箱泵一体化消防给水泵站选用及安装-MX智慧型泵站
- 曲阜师范大学毕业论文答辩通用ppt模板
- 2023年高考真题(江苏卷)政治含解析
- h填土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全套资料
- 八年级物理PPT课件:《质量》
- GB/T 19582.1-2008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第1部分:Modbus应用协议
- GB/T 18114.11-2010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11部分:氟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
- GB/T 13663.5-2018给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5部分:系统适用性
- GB/T 11538-2006精油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通用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