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 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化学试卷 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20 分)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氮气B 氧气C.稀有气体D 二氧化碳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回答本题, 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 78% 、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 、水蒸气和杂质: 0.03% . 故选: A. 【点评】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 2. 下列
2、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 煤 B 石油C 天然气 D 乙醇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在我国能源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解答】解: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乙醇不属于化石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 故选 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化石燃料包括哪些物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碘升华 B 铝放置于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 C 风能发电 D 蒸发蔗糖水溶液得到蔗糖晶体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
3、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 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碘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铝放置于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是由于 Al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氧化铝的原因, 此 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铝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 风能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蒸发蔗糖水溶液得到蔗糖晶体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 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 一些食物
4、就得近似 pH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玉米粥 鸡蛋清 pH 3.5 4.5 2.9 3.3 6.3 6.6 7.0 8.0 7.6 8.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鸡蛋清显碱性 B .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C.葡萄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D .胃酸过多的人适宜吃玉米粥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 pH小于7时, 呈酸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解:A、鸡蛋清的pH大于乙显碱性,故说法正确; B、 苹果汁、葡萄汁的 pH都小于7,
5、都显酸性,故说法正确; C、 苹果汁、葡萄汁的 pH都小于7,都显酸性,但苹果汁的 pH更小,酸性更强,故说法错误; D、 对于胃酸过多的人比较适宜食用的食物是接近中性或偏碱性的食物,而不适宜吃酸性食物,故 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 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 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必定加快反应速率 B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通常会发生改变 C.在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一般都要用酶作催化剂 D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考点】催化剂
6、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 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解答】解:A、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也可能是减慢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错 误. B、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 在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一般都要用酶作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产物的质量,故 选项
7、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 “一变二不变 ”)是正确解 答本题的关键. 6. 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H2O、N02、Fe3O4 B.碱:Ca (OH) 2、Ba (OH) 2、Na2CO3 C.酸:CH3COOH、CH4、H2SO4 D.盐:NH4NO3、MgCI 2、CuO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 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
8、元素是 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分析.8. 【解答】解: A 、H 2O、 NO 2、 Fe3O4 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氧 化物,故正确; B、Na2CO3 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错误; C、 CH4属于有机物,不属于酸,故错误; D、 CuO 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盐的概念,解答时要分析各种物质的组成,然后再根据酸、碱、盐、氧化物 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一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9、 B. 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 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 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解答;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二 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A正确; B、 二氧化碳可以
10、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可以, B错误; C、 CO2的固体-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 C 正确; D、 CO2会造成 温室效应”,CO有毒,极易使人中毒, D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是中考中 的重要考点,二氧化碳的特性是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本考点综合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 实验题中.F列除杂,分离提纯的方法或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硝酸钾 少量氯化钠 重结晶 B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aCl2溶液 稀盐
11、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过滤 D Fe 铁锈 稀硫酸 A. A B. B C. C D. 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 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 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KNO3和NaCI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 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
12、液、 冷却热饱和溶液使 KNO 3先结晶出来、 再过滤的方法;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 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 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 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 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 能除去杂 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适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 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 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
13、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 (加 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 验证Zn、Fe、Cu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的实际组合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FeSO4溶液、 Zn、Cu B. Zn SO4溶液、 稀盐酸溶液、 Fe、Cu C. Zn SO4溶液、 FeSO4溶液、 Cu D. Zn Cl 2溶液、 CuCl2溶液、 Fe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 “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 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 Zn 、F
14、e、 Cu 三种金属的活动 性顺序 【解答】解:A、Zn与FeS04溶液反应置换出铁,说明了活动性锌铁; Cu与FeS04溶液不反应, 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B、 Fe、Cu与ZnS04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铁; Fe能与稀盐酸溶液反应 而 Cu 不反应,说明了铁的活动性大于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铜,故该方案合理 C、 Cu与ZnS04溶液、FeS04溶液都不反应,说明了锌、铁的活动性大于铜但无法比较锌、铁的 活动性,故该方案不合理; D、 Fe与ZnCl2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铁; Fe能与CuCI?溶液反应置
15、换出铜,说明了活动 性铁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0.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 A .铝与盐酸反应生成 AICI 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 FeCb和H? B .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 Na0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酸溶液能使紫色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 D 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
16、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 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 根据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判断. D、 根据燃烧特征、伴随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 AICI 3和H2,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 Fed?和H?,故选项类推 结果错误.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 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类推结果正确. C、 酸溶液能使紫色试液变红, 但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不一定是酸的溶液, 也可能是盐溶液,故选项 类推结果错误.
17、D、 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 放热,故选项类推结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石蕊溶液的性质、燃烧的特征等是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共 7 小题,满分 39 分) 11. 请从下面五种物质中选择恰当的物质,将其字母代码填入空格中. A .涤纶 B .硝酸钾 C .苛性钠 D.生铁E.油脂 (1) 可做复合肥的是 B . (2) 属于基本营养物质的是 E . (3) 用于铸造农具的是 D . (4)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 (5) 能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的碱类物质是 C .
18、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生铁和钢;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 境的影响;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 )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材料,故填: B ; (2) 油脂属于基本营养物质,故填: E; (3) 生铁,可以用于铸造农具,故填: D ; (4) 涤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 A ; (5) 苛性钠是碱类物质,能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故填: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 此类题的
19、关键. 12. (1) 下列是与水有关的几个描述,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完整: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 混合物 (选填 混合物”或 纯净物”); 活性炭 (填物质名称)具有吸附性,可用于水的净化; 电解H20时,与直流电源的 负 (选填 正”或 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得到 H2.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_t2_ C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t3C时,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2C 丙 (选填 甲”、乙”或 丙”)变为不饱和溶 液. nc时,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丙乙甲 . 0 li t: (5 U :
20、【考点】水的净化;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电解水实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 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分析】(1)根据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解答; 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解答;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结论解答; (2)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进一步可以判断溶液 是否饱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溶解度 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100計榕話度計榕話度X1 %,即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解答】解:
21、(1) 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水的净化; 电解H2O时,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得到 (2) t2C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I I i I H2. 将t3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2C时,因为甲和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 低而减小,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00二聶誦度二聶誦度XIOO%,即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tjC时,甲、 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丙乙甲,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 乙甲; 答案: (1) 混合物;活性炭;负;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
22、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 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 溶解度影响不同,据此分析解答相关问题. 13. (1) 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Qi 氨分子: NH 3;3个镁离子: 3Mg (2) 如图1为某元素的原子示意图,请据此回答: 反应前 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P ;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3周期. (3) 如图2是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SO2分子中S、O元素原子的质量比为 1: 1 ; S2的核外有 18个电子;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
23、离子结构示 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 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 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如图 1元素的原子 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丙物质变成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 (2)t2; 丙; 丙乙甲, OH 反应后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O2+2H2S 点燃 2H2O+2SO2 示意图可知:该元素是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
24、表中的第 3周期;如图2中,SO2分子中S、O元素原 2 - 子的质量比=32 :( 16X2) =1:1; S的核外有18个电子;氧气和硫化氢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 二氧化硫,配平即可. 【解答】解:(1)一个氨气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的, 氨分子的化学式为:NH3; 故答案为:NH3;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 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故3个镁离子可表示为:3Mg 2+ ;故答案为:3Mg 2+ ; (2) 如图1元素的原子示意图可知:该元素是磷元素,位
25、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3周期;故答案为: P;3 ; (3) 如图2中,SO2分子中S、O元素原子的质量比=32 : (16 X) =1 : 1; S2的核外有18个电子; 氧气和硫化氢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硫,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1 : 1;18 ; 点燃 3O2+2H2S 2H2O+2S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元素周期表等,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 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4. 根据图回答问题. (1) 请写出仪器的名称:锥形瓶,水槽 (2) 若用A装置制备氧气时,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
26、IO 3 :2KCI+30zf ; (3)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 CO2时,能作为发生装置的是 B (用字母AE填空); (4) HCI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故用 D (用字母AE填空)装置来收集.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 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 根据装置特点来确定制取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3) 根据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 CO2时,反应物的状态还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 (4) 根据HCI的溶解性和密度选择收集装置. 【解答】解:(1)仪器是锥形瓶,
27、仪器 是水槽;故填:锥形瓶;水槽; (2) 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可以是加热高锰酸钾,也可以是加热氯酸钾,但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 口应放一团棉花,A装置试管口没有棉花,所以只能用氯酸钾,故填: 2KCIO 3 , 2KCI+3O 2 T ; (3)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 CO2时,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 B,故填:B ; (4) HCI极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密度越大, 因为HCI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6.5,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29大,所以密度比空气大, 所以用向 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 D . 【点评】本道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
28、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实验步骤 和一些实验注意事项. 15. 钠盐种类较多,在实验室里,钠盐通常都摆放在同一药品柜中,小华所在的化学兴趣小组在整理药 品柜时,发现某种试剂瓶外壁两边贴上了新旧两个标签,分别是 Na2SO4溶液” Na2CO3溶液”小 华认为其原因是:Na2CO3溶液的试剂瓶混入了 Na2SO4溶液,并加贴了新标签该兴趣小组对溶液 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请你完成以下探究过程,并将 处的答案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提出问题】 该试剂瓶内溶质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I:溶质仅为 Na2SO4; 猜想n:溶质仅为 Na2CO3; 猜想川:溶质为 Na2S
29、O4和Na2CO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一只洁净试管中,加 猜想I不成立 入足量稀硫酸 有气泡产生 2. 先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硝酸溶液后, 猜想 取少量样品于另一只洁净试管中 有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 川成立 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BaCl2溶液,过滤, 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 【问题讨论】试写出加入 BaCb溶液后,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 BaS04 J +2NaCI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 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提出问题】根
30、据题中信息提出探究的问题; 【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的现象分析解答;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的原理分析现象; 【问题讨论】根据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解答, 【解答】解: 【提出问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是探究该试剂瓶内溶质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1.取少量样品于一只洁净试管中, 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碳酸钠和硫酸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明有碳酸钠,猜想I不成立; 2取少量样品于另一只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BaCl2溶液,过滤,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 稀硝酸,先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硝酸溶液后,有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中有碳酸钡和 硫酸钡,碳酸钠
31、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氯 化钠;该试剂瓶内溶质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钠和硫酸钠,猜想川成立; 【问题讨论】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Na2SO4 BaSO4 J +2NaCI. 答案: 【提出问题】该试剂瓶内溶质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一只洁净试管中,加 猜想I不成立 入足量稀硫酸 有气泡产生 2. 先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硝酸溶液后, 猜想 取少量样品于另一只洁净试管中, 向其 有气泡产生,沉淀部分溶解 川成立 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向所
32、 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 【问题讨论】BaCl2+Na2SO4 BaS04 J +2NaCI. 【点评】本题是缺失标签的实验探究题,相当于物质鉴别题,在鉴别几种物质时要从物质的不同性 质入手,但试题涉及知识点多,要加强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6.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 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被广泛用于火箭、导弹、航天飞机、船舶等,如图为 某化工企业生成钛流程示意图: 丄2 冶14 网壽(CfltOH) Mg一 Ar *00 - MgCh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中化学方程式为2FeTiO3+6C+7Cl2土土2X+2TiCI 4+6CO ,则X为二3_ (填化 学式); (3) 中CO和H2以化学计量数1 : 2恰好完全反应,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 8oor (4) 中氩气的作用是 作保护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TiCI 4 Ti+2MgCI 2 . 【考点】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行道养护车项目建议书
- 中职旅游教学课件
- 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趋势比较分析
- 学生管理中的情感智能培养策略
- 游戏化学习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与挑战
- 中职教育语文课件《边城》
- 教学策略优化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联性研究
- 基础护士肿瘤科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铜陵市重点中学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商业领域的科技资源利用策略
- GB/T 10045-2018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药芯焊丝
- GB 7099-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
- 2023年纳雍县财政局系统事业单位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参考答案
-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工艺技术要点讲义丰富课件
- 永能选煤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浙江省建设领域简易劳动合同(A4版本)
- 位置度公差以及其计算
- 氯化铵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浙江省本级公务车辆租赁服务验收单(格式)
- 糖代谢紊乱的实验诊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