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ppt全套课件_第1页
草书ppt全套课件_第2页
草书ppt全套课件_第3页
草书ppt全套课件_第4页
草书ppt全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一、草书概述一、草书概述2 (一)释名 草书的草,有草率、草创、草稿之意。草书的命名也大致如此,梁庾肩吾书品曰: “草势起于汉时,解散隶法,用以赴急,本因草创之义,故曰草书。建初中,京兆杜操始以善草知名,今之草书是也。” 3 宣和书谱亦称: “稽考古今法书,而独以草书为秦苦篆隶之难,不能投速,故作草书且草之所自,议者纷如,或以为藁草之草,或以为草行之草,或以为赴急之书,或以为草昧之作。然则谓之草,则非正也,孔子所谓为命,裨谌草创之是也。”4 宋张栻南轩集云: “草书不必近代有之,必自笔札以来便有之,但写得不谨,便成草书。” 梁武帝草书状曰: “昔秦之时,诸侯争长,羽檄相传,望烽走驿,以篆隶

2、难,不能救速,遂作赴急之书,今之草书也。” 5 启功说:“草,本是草创、草率、草稿之义,含有初步、非正式,不成熟的意思。在字体方面,又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不论时代,凡是写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但狭义的,或说是当作一种专门的字体名称,则是汉代才有的。”因此,草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草书是指那些写得快捷而显得潦草的字。狭义的草书是指具有独立的技法系统和结体法则,与篆、隶、楷、行并列的一种书体。6 (二)类别 1、章草 2、小草 3、狂草7 1、章草 章草的形成是草书艺术成熟时期的开端,从居延汉简以及大量出土的简牍书法看,章草在西汉已经成熟。 章草名称的由来。8居延汉简居延汉简 9 2、小草

3、 小草又称今草,是在章草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今草在体势上与章草的最大区别是彻底省简隶书“雁尾”,使字外出锋的波挑,变为向内呼应的收笔,或生出下一字笔意的牵带;同时,字形由方变圆,由断变连,甚至出现一两个字的一笔连写。10十七帖十七帖11初月帖初月帖12 3、狂草 狂草是最为恣肆放纵的草书,为唐代张旭所创。狂草,顾名思义即狂放不羁、跌宕纵逸的草书。它与小草的最大区别除了字形大小之外,主要是指其部首省减、字形夸张尤甚于今草,用笔速度极快、使转多是狂草的基本笔法特点。13张旭张旭肚痛帖肚痛帖14怀素怀素自叙帖自叙帖15 (三)草书学习的目的、意义 1、学习书法必须全面地了解汉字的各种字体、了解他们的内

4、在联系。学习书法而未学好草书,如同“行百里者半九十”,应该是非常遗憾的事。 2、领会草书的意境美。 3、大量的古代文献是以草书或行草书写成的,不识草书就无法学习、研究。16二、草书的源流与发展二、草书的源流与发展17(一)汉兴有草书 秦汉之际是汉字字形剧烈变化的时期。古文字在实用领域里逐渐被今文字取代,人们书写时的潜意识,从绘制象形符号转变为固定的笔画。因而从篆书的草率写法中,产生了隶书,也为草书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汉字形体的面貌,也影响了此后2000年的汉字发展史和书法史。18侯马盟书侯马盟书19云梦睡虎地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20 西汉武帝时期是草书的重要发展时期,书于此时的许

5、多简牍,字形简省,笔画连绵,草势已很明显。但大部分草字带有较浓的随意性。21河西简牍遗墨河西简牍遗墨22 狭义的草书,作为一种字体来说的草书,应是在宣帝(前73前49年)五凤、甘露之后才发展成熟的。从居延、敦煌汉简看,这时的草字草法纯熟,但较多还夹杂一些隶书。23居延汉简居延汉简 24 章草的形成与章草书家 章草在西汉时期作为一种不定型的民间书写形式,根源于草篆,经由史游等士大夫的整理开始走向雅化,并发育成熟。 汉代擅草者:杜度、崔瑗、张芝等。25 张芝张芝八月帖八月帖 26(二)三国魏晋六朝之草书 魏晋章草仍然很繁荣,这个时期是章草法度化的时期。传示这种法度首选的教材是急就章,三国吴皇象书急

6、就章,即可以看作章草定型期的作品。27皇象皇象急就章急就章28 西晋时期实用领域章草不再是主要书体,行书已在尺牍中流行起来。当时有两位著名的章草书家,他们就是卫瓘与索靖。时称“一台二妙”。29 卫瓘顿首州民帖 30索靖索靖月仪帖月仪帖31 东晋时期,士大夫们非常重视尺牍书的艺术水平,把它看作是自身人格的证明。颜之推颜氏家训说:“尺牍书疏,千里面目。”文人尺牍书,推动了草书的发展,使今草逐步代替了章草,成为草书的主流。32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第一座高峰,这个时期的草书整体水平很高。特别在当时的士族名士当中,一下子涌现出了众多著名的书法家。“博哉四庾,茂矣六郗,三谢之盛、八王之奇”,

7、确是美不胜收。这“四庾”(亮、怿、翼、准)、“六郗”(鉴、愔、昙、超、俭之、恢)、“三谢”(尚、奕、安)、“八王”(导、劭、珉、羲之、献之、钦、濛、述),都是大士族出身的著名书家,其中,尤以“二王”最为杰出。33 王羲之、王献之对草书体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王羲之的主要贡献,在于以张、钟为根本,转益多师,精研小草法并造其极;而王献之对草书的贡献,是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精研大草并造其极。34王羲之远宦帖 35王献之十二月割帖 36王导王导省示帖省示帖37 南北朝时,北方陷入136年的纷乱状态。南方则承东晋之余绪,上自天子,下至臣庶,互相陶染,书家颇多。南朝初期的草书多取法王献之,但缺少他纵横的才气

8、和外拓的精神,主要有羊欣、王僧虔、孔琳之、薄绍之等人。梁、陈时期,书风向王羲之风骨内擫的体势回归,此时书家有梁武帝、沈约、王筠、萧子云、阮研、僧智永等。38薄绍之薄绍之 回换住止帖回换住止帖39王慈汝比帖40 智永智永真草千字文真草千字文 41(三)唐代草书 从东晋“二王”草书到初唐草书的过渡,是由智永人微言轻津梁的。智永以精熟的笔法书写千字文,数量很大,广泛流传。他使王羲之的草书规范化、通俗化,因而在初唐被广泛接受,形成了唐朝前期草书的基本风格。42 唐太宗唐太宗屏风帖屏风帖 43 虞世南虞世南潘六帖潘六帖 44 李怀琳李怀琳嵇康与山巨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源绝交书 45 孙过庭孙过庭书谱书谱

9、46 进入盛唐,草书获得巨大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以写狂草著名的书法家,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天才与豪情,把草书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这股潮流可以说是从贺知章开始的,张旭、怀素将其发展到颠峰。47 贺知章草书孝经 48 张旭晚复帖 49 颜真卿湖州帖 50怀素怀素食鱼帖食鱼帖51 高闲高闲草书草书千字文千字文 52柳公权柳公权蒙诏帖蒙诏帖53 公元907年,唐灭亡,开始了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局面。兵戈迭起,百业凋蔽。然而在书法上,却出现了一位中流砥柱式的人物杨凝式。54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 55(四)宋代草书 宋代的草书成就虽然不能与晋、唐相比,但在书法史上,它还是很有特色的。苏轼、米芾等向往魏

10、晋,所以他们对张旭、怀素那种狂放的书风不大满意,认为他们“追逐时好”、“惊诸凡夫”。他们追求适情任意,天真烂漫。晋韵、唐法传到他们笔下,不再神圣,不再超脱,而变得人性化、世俗化了。这可以说是宋代文化总的特点。56 淳化三年(992),宋太宗命侍书王著刻淳化阁帖,为当时及后人学习书法,带来了很多方便。阁帖以行草为多,仅六、七、八卷就收王羲之150帖,对北宋及后代书风引导作用很大。 北宋初年,草书风格仍是唐人的延续,其中以周越与苏舜钦比较突出。李建中、文彦博、苏洵等亦擅草。蔡襄成就最为卓著。57 周越周越怀怀素律公帖素律公帖跋跋 58 文彦博尺牍文彦博尺牍内翰帖内翰帖 59 苏洵苏洵道道中帖中帖

11、60 蔡襄蔡襄 入春帖入春帖 61 宋代书家中作草书较多的是黄庭坚。其草书奇诡恣肆,千态万状,为世所重。他的草书留传至今的有刘禹锡竹枝词、李白忆旧游诗、诸上座帖、廉颇蔺相如列传、花气诗帖、杜甫寄贺兰钴诗帖等。62 花气薰花气薰人帖人帖 63 李白忆旧游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诗草书卷 64 宋代书家中能浸淫古法而自出机杼者,当推米芾,他作草书笔法追踪“二王”,尤其得力于王献之。从他仅存的几件草书作品来看,他极力追求的是晋人潇洒流落、恬淡散逸的书风。 与米芾同时的薛绍彭也精于行草,笔法亦以晋人为宗,二人书法风格相近,一时并称“米薛”。65 米芾米芾 论草书帖论草书帖 66 薛绍彭薛绍彭 晴和帖晴和帖

12、67宋徽宗宋徽宗赵佶赵佶草草书纨扇书纨扇 68 赵构赵构草草书洛神赋书洛神赋 69(五)元代草书 元代的书法艺术,几乎可以说是赵孟頫的天下。他以二王法度作书,功力极深,加上他的天资与才学,使他在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元代其他书家如鲜如枢、康里巎巎 、邓文原、饶介等,无不受到他的影响。元人讲究落款,强调书与画的关系,“石如飞白树如籀”,赵孟頫的的这句话道出了个中奥秘。所以元代的书法家多是画家。70 赵孟頫坚信“用笔千古不易”,所以对二王父子的笔法精心探求,他的行草尺牍中,绝似兰亭、圣教、十七帖的字比比皆是。他写字极快,一天能写小楷一两万字;多用方笔,很有晋唐风骨,而无靡弱之病。 71 赵孟

13、頫十赵孟頫十札法帖札法帖 72 鲜于枢与赵并称为元代书法的双雄。他性情谊豪放,故他的草书比较劲直奔放,但在韵味上逊于赵。在挽救南宋末衰颓涣散的书风方面,他和赵的功绩都不可忽视。73 鲜于枢鲜于枢水水帘洞诗帘洞诗74 陶宗仪书史会要评曰:“邓文原正、行、草书,早法二王,后法李北海。”宗法晋人的书学观和学书之路正和赵孟頫一致,两人在书法活动中接触频繁,且手札往还,自然受到感染。邓文原除了擅长写正书、行书、今草外,对章草也颇有研究,出于刻帖又兼行楷流美笔意,明人袁华跋日:“观其运笔,若神出海,飞翔白如。” 75 康里巎巎博通群书,擅楷、行、草等书体,师法虞世南、王羲之,善以悬腕作书,行笔迅急,笔法遒

14、媚,转折圆动,李白诗卷自成风格。他的字也写得爽利干脆,用笔速度较快,往往在最后一笔用力一挑、或一顿,这样难免显得有些刻露。他的成就主要在行草。明代解缙说:“子山书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 76 康里巎巎康里巎巎闲闲书李白诗书李白诗 77 杨维桢是元代文坛的怪杰,被人称作“文妖”。书法上,他能摆脱赵孟頫的藩篱而自辟蹊径。他的书风狂怪恣肆,确有桀骜不驯的精神,但常有粗率之嫌。78 杨维桢杨维桢 张张氏通波阡表氏通波阡表卷卷 79(六)明代草书 明初,书风仍是元朝的继续,书法家首推宋克,其书出于魏晋,深得钟、王之法。擅长楷书、草书,尤精工章草,为当时第一。他的章草,延续赵孟頫、邓文原的风格又有所发展

15、,融入了今草和行书的写法,更加流利、矫健。 他与宋广、宋璲合称“三宋”。 80 宋克宋克 李李贺诗贺诗81 明代中期的书法,以“吴中才子”最为突出,他们是祝允明、文征明和王宠。三人都擅长草书。他们的草书个性鲜明,祝豪放浪漫,文坚劲精到,王温厚潇散。82 祝允明的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人称:“枝山草书天下无,妙酒岂独雄三吴!” 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认为:“祝京兆大草深得右军神理,而时露伧气;小草则顿宕纯和,行间茂密,亦复丰致萧远,庶几媲美褚(遂良)公。” 83 祝允明祝允明牡丹赋牡丹赋84 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

16、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 85 文徵明文徵明草草书诗卷书诗卷 86 王宠取法魏晋,浸淫于钟、王,道正功深,书风趋于端庄古雅,在吴门诸子中,他的书法之趣味尤高,这原因就是他心不降唐宋以下,手熟于法度之内,他的笔下无狂怪之病,点画、结体皆有来处,心境旷达而使字势开阔正大,无琐小习气。 87 王宠王宠草草书五言诗书五言诗 88 明朝末期的书法家,多称“邢、张、米、董”四家,即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家均擅草书。由于清康熙特别褒奖董字,董其昌的名气更大。后世常把他与赵

17、孟頫并称“赵董”。在书画理论和笔墨技巧上,董其昌成就极高。但从书法风格上看,似乎过于娟秀,包世臣形容他的字“龙女参禅,欲证男果”,是嫌其书风有些女性化了。89 董其昌草书七绝扇面董其昌草书七绝扇面 90 邢侗居于四家之首。书法以钟、索、二王为主,而得右军神髓;挂壁书,多临大令。其他兼虞、褚、颠米、秃素;大而擘窠,小而蝇头,搏而行草、篆隶,各臻其妙,而以行草见长;晚年尤精章草。 91 邢侗临王羲邢侗临王羲之草书之草书 92 邢慈静草邢慈静草书诗翰册书诗翰册 93 张瑞图的书作多用偏锋,直入平出,不加修饰,把米芾的所谓“刷字”发展到了极致。而行间的承接错落又有着不同寻常的节奏,欹侧擒纵,变化随心,

18、诡形异态,嶔崎卓荦,对于这种奇险的旋律他却驾驭自如,令人惊异。他的字中有机敏、决断,而少敦厚、执著。94 张瑞图张瑞图草书杜甫西郊诗草书杜甫西郊诗 95 米万锺是米芾的后代,行草得米家法,与邢侗、董其昌、张瑞图并称“明末四大书家”,并有“南董(其昌)、北米(万钟)”之称。其书运笔迅疾,沉着爽利。书史会要说米万钟:“擅名四十年,书迹遍天下。” 96 米万锺草书轴米万锺草书轴97 黄道周的行、草书远承锺繇,再参以索靖草法,他虽追求王羲之、王献之等晋人书法,但一反元、明以来柔弱秀丽的弊病,以刚健笔锋和方整的体势来表达晋人的丰韵。其草书波磔多,含蓄少,方笔多,圆笔少,表现出雄肆奔放的美感。 98 黄道

19、周草书轴黄道周草书轴99 倪元璐书深得鲁公厚实劲健之笔意,而更为劲峭,结体趋于扁方,呈欹侧之势,以险寓正,风格奇倔刚毅,于明末自成一格。行草书用笔苍古劲爽,结字跌宕奇逸,章法字距茂密,行距宽疏,注重节奏变化,书法以气骨见长。 100 倪元璐倪元璐杜杜牧赠李秀才牧赠李秀才是上公孙子是上公孙子 101(七)清代草书 清代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学术的总结时期,这是学术自身发展的必然,也与满清统治者一定程度上的支持有关。 清代书法的特色是:篆、隶成就辉煌,汉以后没有一个朝代能与之相比。但草书却非常不景气。清初,承明末余势,尚有几位大家,康、乾盛世及以后的100多年间,草书却是一片沉寂。102 清早期的草书延

20、续着明朝末年的狂放书风。傅山、王铎纵肆超逸、可以看作是盛唐狂草后的又一座高峰。他们的作品常是高头大卷,气势恢弘。朱耷则以其画石的笔法来写字,浑融而古淡,带有较浓厚的章草气息。103 王铎是书法史上一位杰出的革新人物。他最大的成就是在于他超迈雄奇的行草书。 其书恣肆狂野,挥洒自如,用笔沉着痛快,纵横跌宕,自然出奇,极富感染力。林散之称其草书为“自唐怀素后第一人。”他在结构处理上的构成意识也是前所未有,空间的切割完全具有次序观念,具有强有力的理性处置效果在如此狂放变幻的草书中锤炼出如此冷静、有条不紊的效果,实在是出人意外同时又使人对他的能力敬佩不已。他在用墨上的创新也具有开拓性 ,时而以浓、淡甚至

21、宿墨,大胆制强烈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在他以前,还没有人能象他那样主动地追求“涨墨”效果。104 王铎王铎草草书诗卷书诗卷105 傅山长于书画,精鉴赏,并开清代金石学之源。同时他又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学家,在文学艺术上他更是一位富有批判和创造精神的思想启蒙先驱。“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艺术主张,三百多年来一直备受推崇。 喜以篆隶笔法作书,重骨力,宗颜书而参以钟王意趣,并受王铎书风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其草书如奔蛇走虺,飞旋流动,气势磅礴,气行笔随,若藤蔓交织,天然生成,避就揖让,妙趣横生,令人吧为观止。 106 傅山傅山草书乾草书乾坤惟此事五言坤惟此事五言诗

22、诗 107 朱耷的书作,取法高古,运笔结体全无唐以后风气,而具章草及六朝人笔意。他用笔圆浑,仿佛是一支秃笔,起止无迹,轻重变化不大,似乎含蓄温厚。而字形却如他画的危石,凛然独立,元气内充,以自然纯朴的笔法写出他心中的块磊,却无一丝烟火气。108 朱耷草书轴 (儒墨兼宗道,云泉结旧庐。 孟城今寂寞,辋水自纡徐 内学销多累,西园易故居? 深房春竹老,细雨夜钟疏。 尘迹留金地,遗文在石渠 不知登座客,谁得蔡邕书。) 109 清代中晚期,草书艺术一蹶不振。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大的文化环境看,清朝统治者对思想领域加强了钳制,出现了一种万马齐喑的局面。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天下读书人倾心于考据之学,形

23、成了一种重实学、轻性灵才情的风气。就这一点来说,是与明朝迥异的,草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主要功能正是要表现书写者的才情、个性,这样就能明白草书在明朝之所以兴盛、清朝之所以衰落的主要原因了。110 黄慎草书诗黄慎草书诗轴轴 111三、草书技法三、草书技法1121.执笔法 执笔方法有多种:单钩法、双钩法、龙睛法、凤眼法、撮管法、回腕法等。(一)执笔与运笔(一)执笔与运笔113单钩法114双钩法115龙睛法116凤眼法117撮管法118回腕法119 五字执笔法(拨镫法) 擫 押 钩 格(揭) 抵 此法相传为唐代陆希声所传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执笔法。120 五字执笔法121 五字执笔法背面图122

24、执笔方法影响书写效果。 苏轼云:“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 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以及“腕平笔竖”。达到既稳健,又灵活,且不损害人的生理机能的要求。 1232.书写坐姿 头正,身直,肩平,肘起,臂张,足安,左手按纸,右手执笔于正前方。124125 3.运笔 (1)用毫得当。 一般用到三分之一。重按用到二分之一。但是短锋笔和长锋笔不受此限制。短锋可以用全锋。长锋多用锋尖。 用笔既要按下时能着实,又要提起时跳得起。要能掌握笔的弹力。126127 (2)迟速得宜。 要或迟或速,兼而有之。快慢节奏,通篇协调。128 (3)笔笔送到。 要使笔锋到位,不能笔肚到而笔尖不到。129(二)识草(二)识草

25、1、草书的符号特征 识草不仅要记住一个字的草法,最好是理解其演化规律,这样才能准确运用。 所谓草法,简而言之,不外四种,即“连”、“省”、“变”、“代”。130连连 就是把两笔或更多笔画连结在一起的写法131 省 就是把一些可以减少,而又不至于影响字形的大略的笔画省去132 变 就是对原本的字形作出适当的变化。133 代 经过各种草法的错综复合,形成一些比较稳定的写法,如同符号一样,固定地代表一些偏旁、字的草法。翰、淳134 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符号代表一个功两个笔画复杂的字。拜、顿首。135 2、笔顺与草法 古代文字的排列是自上而下的,这个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草书的笔顺乃至某些字的草法。草书

26、简化重组的过程必须要适应自上而下的书写特点。由此派生出一些特定的笔顺和字形。136 有些字的简化重组就依照自上而下的原则而来。“间”、“岁”变成草书后都成了上下结构137 有些字的草书并不按照楷书本来的构件简化,而是按照自上而下书写的便利,既改变字形又改变笔顺。138 3、识草方法 (1)熟记一些基本的偏旁部首的所指。 (2)要了解一字多写。 (3)要将一些特殊字的草法记熟。如“其”、“等”、“事”、“幸”、“忧”、“爱”等等。 (4)明代人编写的草诀百韵歌可以借鉴。139(三)选帖与临帖 1、选帖 一是所选的帖要草法严谨;其次是所选的帖最好是墨迹本,因为墨迹本能看出用笔、用墨的妙处;三是所选

27、取的法帖字数要尽可能多一些。140 选择书谱作为学习草书的入门之阶比较合适,再此基础上再辅以王羲之的十七帖,接下来选择王羲之手札、怀素小草千字文、圣母帖、论书帖及其他名家墨迹,以求触类旁通。 学好小草后再学大草,大草首选怀素、黄庭坚作品。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学张旭、王铎草书。141 2、临帖 读看。 影摹。 对临。 背临。 临摹要做到:察之尚精,拟之贵似。142董其昌临董其昌临自叙帖自叙帖143(四)草书点画分析 1、点法 落笔,如“高山之坠石”。行笔,如利钻之镂金。收笔,要圆润饱满。 点法贵于变化,因势而作,随字异形。 点乃字之眉目,一点若失,则如美人眇(瞎)一目。144 上点。与楷书、行书的上

28、点写法比较接近,笔尖朝左上方,露锋着纸,向右下方急按,紧接着空收。145 上点的另一种写法:下笔急按后稍停顿,然后转换笔锋,向左下方急收。146 左右点。露锋着纸,下按,然后轻提,再接着写出下一点,注意要写出笔断势连之意。147 上下点。露锋着纸,稍顿后换转笔锋向左下提锋,顺势写出下一点。148 三点。一般被处理成一点加一小竖钩,或者三点似断复连。149 在黄庭坚的草法里,三点一般都交代得非常清楚,但他特别注意各点的方向与形态。150 2、横法、横法 草书的横画有方、圆两大类型。 要做到承前启后,因势利导。151 方笔类型。露锋着纸,或重按再顺势向右写出;或露锋着纸,下按后均匀向右写出。152

29、 圆笔类型。藏锋起笔,即书写时笔尖直下,笔锋自然在笔画中,顺势向右行笔。153 很多横要与上下笔画发生联系,起笔、收笔都有一些连带。154 3、竖法、竖法 草书的竖画,有中锋的,有侧锋的,有尖起的,有方起的,有圆起的,有悬针收笔的,有垂露收笔的 。155 “模”笔锋中正直下,坚挺有力。 “刻”侧锋起笔,随即换成中锋,浑厚又有变化。156 “未”竖画尖起笔。 “时”竖画圆起笔。157 悬针收笔与垂露收笔158 4、撇法、捺法、撇法、捺法 草书的撇画有长短之分,一般的写法与楷书、行书没有多大差别。 草书的捺一般不作正捺,反捺居多,还有写成菱形的。159 直切而入的撇和少有连带的撇。160 草书的捺

30、一般为反捺 。161 5、钩挑、钩挑 钩挑笔法要力到锋端,流畅丰满,顺势启后,传神达意。 因为草书书写速度快,环转笔势多,故应注意不能虚尖怯露,锋棱刻板。162 草书的钩挑没有字形的规定限制,有些在楷书中不存在的,在草书中需要写成连笔,而写成钩。163 楷书中的背抛钩有些在草书中继续保留,有些在草书中异化。164 6、使转、使转 使转在草书中最为突出,为草书构成的主要成分,而且各家草书特色也主要反映在这个方面。是草书中最难掌握的笔法。孙过庭说:“草乖使转不能成字。”165 以中锋为主的转笔,要写得遒劲流畅,圆转中要有提按,要有锋势的转换。166 方圆互用的使转。较多运用方折顿挫的笔法,中锋取劲

31、,侧锋取妍。167(五)草书笔法几个方面的关系 1、起笔与收笔 草书起笔形态最为丰富,我们大概可以总结为方、圆、尖、折几大类。 草书的收笔没有固定的模式,各种笔画收笔的形态也各自不同。168 出锋收笔的,收笔时尖锋随势而出,动作要非常果断,钩挑的收笔要缓送急收。169 驻锋收笔的,收笔时笔锋在笔画的末端要稍微停留一下。170 2、折与压 草书中笔画转弯处的写法除了转外,还经常用折和压的方法。171 折笔指笔画至转折处下按,转换方向,这种笔法要注意不要一味追求方折的效果,要考虑方圆互用。172 压笔是指笔画转折处用力下压,使下一笔的起笔掩过上一笔的收笔处,形成关节。173 3、提与按 提与按互为

32、对立,又紧密相连,是处理各类笔画丰富的起伏变化的关键。刘熙载书概说:“书家于提按两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174 提分二法:一是笔尖向上提起而使笔画由粗变细;二是仅笔尖停留于纸面作提行运动,以写较瘦之笔画。175 按,与提动作相反,有笔锋下按之势,由此动作使着墨处出现粗壮之状,与提法形成鲜明的粗细对比。176 4、疾与迟 这是指行笔速度而言的。初学者容易产生一个错觉,总觉得草书一定要快。其实不然。草书固然是务求简捷,但也不是一味快写,有的地方应该是在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完成的,但也有许多地方是在速度较慢的情况下完成的。 孙过庭说:“劲速者,超逸

33、之机;迟留者,赏会之至。”177 疾是表现爽利、飞动之势的方法之一。178 迟是表现优游不迫精神境界的方法之一,在行笔需要转折或需要一些特别的效果时经常用到。179 5、绞、翻、裹 绞锋用笔方式与“转锋”略同,但动作(笔竿转动的幅度)激烈。绞法多用手指捻动笔管,写出的效果凝炼不滑,取其形如绞索之意。 裹锋,指书写时整个笔锋保持圆锥状的用锋方法,与“铺锋”相对而言的。 翻锋指运笔过程中翻转笔势,急速而行的用笔动作。180 6、连与断 草书虽然以使转纵横为主要特征,但连绵笔画也要恰如其分。行笔时要考虑连与断的关系,连绵的笔画一定要理,连接处一定要考虑到轻重含蓄。断的笔势也要有遥想呼应的关系,做到笔

34、断意连。181 7、方与圆 笔法中方与圆的关系一是体现在起笔、收笔上,一是体现在转折上。182(六)草书结字 1、独立结构 2、左右结构 3、下下结构 4、包围结构183 1、独立结构平正为主184 1、独立结构以动求奇185 2、左右结构顾盼生姿186 2、左右结构错落有致187 3、上下结构正奇结合188 3、上下结构展蹙相成189 4、包围结构如“国”、“因”、“目”字等,是草书中经常出现的字。处理这类字的时候,要比较、学习前人的方法,还要考虑在具体篇幅中的具体运用。190 一般对包围结构的“囗”的写法上是窄下宽,而且下面一般半开半闭。191(七)草书章法 章法,本属文学术语,指文章的组

35、织结构,即诗、文布局谋篇的法则。 书法上所谓章法有二义: 1.指一幅书法作品的整体形式设计与布置的方法,即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位置、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称“大章法”。 2.指一字之中点画布置和字与字之间布置的方法,亦称“小章法”。192 点画是线条美,间架结构是局部的构图美,章法是整体构图美。 书法作品的艺术美,应是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的完整统一。193 草书章法,就是一幅草书作品整体形式设计与布置的方法,即处理草书作品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位置、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194 1、小草的章法问题 (1)集字成行的方法 (2)行与行之间的关系 (3)整篇的节奏195 王羲之王羲之七七月一日帖

36、月一日帖196 孙过庭孙过庭书谱书谱197 怀素怀素小草千字文小草千字文198 于右任草书于右任草书199 2、大草的章法问题 大草作品的章法与小草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上述连与断的关系在大草中也是最为基本的方法。但大草连带要多一些。古人所谓有一笔书,主要指连带多。但也要注意连带不能过度。200 (传)张旭(传)张旭古诗四帖古诗四帖201202203204205 怀素怀素自叙帖自叙帖206 黄庭坚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207 黄庭坚黄庭坚 忆李白旧游诗忆李白旧游诗208 黄庭坚黄庭坚 诸上座诸上座209 黄庭坚黄庭坚 忆李白旧游诗忆李白旧游诗210(八)草书墨法 用墨对草书作品的布白

37、有着重要影响,用墨方法的不同能使书法作品在布白上产生不同效果。包世臣说:“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211 墨法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墨以浓润为主。墨色浓润为主易见作品精神,枯笔、渴笔过多则易伤神。 2、对比变化要出于自然。浓淡、枯湿对比能加强作品的节奏感,使章法活泼生动,有立体感,但切忌为了对比而对比,一切应出于自然。 3、墨法的使用并不是孤立的,它不能离开笔法而存在。 4、用墨和用纸是结合起来的。墨的运用要考虑纸的性质,在练习用墨的过程中要对对各种纸的性能多作了解。212浓墨浓墨 浓墨是书法创作中最主要的一种墨法。墨色浓黑,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能入纸,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

38、古人有“用墨皆取黑,尤浓墨似漆”之说,这即是不但要黑而且要黑中透亮,用浓墨创作给人以笔沉墨酣,富于力度之感。篆、隶、正、行书之创作皆宜使用。 213颜真卿颜真卿祭祭侄文稿侄文稿 214淡墨淡墨 淡墨作书能给人淡雅古逸之韵,空灵清远之感,其特有的清远淡雅的灰色调,别有一种不染凡尘之味,淡墨运用好者,别有一番情趣。但淡墨不宜太淡,不然掌握不好易伤神采,一般宜用于草、行书创作,不宜作篆、隶正书。 215董其昌草书扇面董其昌草书扇面216 使用淡墨有三种方法:一是用清水将浓墨稀释冲淡后使用;二是笔毫先醮少许浓墨,再多蘸清水后运笔;三是笔肚饱蘸清水后,笔锋蘸少许浓墨使用。 217润墨润墨 润墨也称湿墨,是指润泽的墨色从点画中微微漫润渗化开来,古人形容这种富于韵味的墨法为“润含春雨”。润墨法适宜于表现外柔内刚劲秀峻爽的意境,此类风格的行、草书创作。由于墨之滋润,故润墨行笔需快捷灵动,不可凝滞,于墨色渗润中便点画有丰腴圆满的韵致。但此法难于把握,尤其在生宣纸上,用不好就会见墨不见笔,肥厚臃肿成墨猪之病,故要慎用。 218王铎王铎行草书李贺诗帖行草书李贺诗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