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禽蓝孔雀养殖技术农业种植技术栽培技术_第1页
珍禽蓝孔雀养殖技术农业种植技术栽培技术_第2页
珍禽蓝孔雀养殖技术农业种植技术栽培技术_第3页
珍禽蓝孔雀养殖技术农业种植技术栽培技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珍禽蓝孔雀养殖技术 一、孔雀的习性 绿孔雀属国家一级爱护禽类,只有一级爱护的动物园里才有少数养殖供游人欣赏,本文所指的孔雀主要指蓝孔雀。野生孔雀在山谷、山林、草地处于小群体栖息、繁殖,叫声嘹亮,遇到敌情可以报警,求救、嬉 戏、求爱、争宠时可发出不同的叫声。野生孔雀属杂食鸟类,喜食野果籽实、稻谷类、青草、树叶,此外,也摄食蟋蟀、蝗虫、蛾类、蜥蜴等肉食类。在自然环境中生存时,体重、产蛋量、孵化率都特别低。 经过驯化饲养的家养孔雀,虽然转变了野生习性,但体内仍旧保留着野生的基因,有时在打斗、玩耍、刨食中可体现出来。由于家养孔雀已经习惯了人工饲养,如体质发育、性成熟、产蛋、孵化等都是根据人工饲养管理设

2、置程序进行,所以保证了相当高的经济效益。 二、孔雀舍的设计 雀舍一般高2.5米、宽5米,长度按分群和规模确定。舍外应建活动场地,每只保证8米2,场地顶部要安装防护网,夏季要有一半空间的遮阳网。舍内外地面都要铺垫5-10厘米厚的细沙,以便利孔雀随时沙浴,并可防止其间或将蛋产至地面导致破蛋。产蛋箱靠墙设置,最高3层,箱口朝外,箱内铺木屑、细沙、软干草。每层要设集蛋槽,产蛋箱与集蛋槽的倾斜角度为5-8,以使蛋能够顺当滚入蛋槽,便于收集。饲舍外靠地面设置饲槽和饮水器,并用钢筋上下固定,高度以孔雀的头伸出能够到为原则。 三、孔雀饲管 孔雀的饲管与鸡的饲管大同小异,按饲管阶段可分为雏雀、成雀、产蛋期和休蛋

3、期。 1.雏雀饲管。雏雀从自控温湿度的孵化器中孵化出壳约需28天,且生命力旺盛,出壳后便可啄食,但首先要给其饮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其作用是:一来可给肠胃消毒;二来可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有 助于排解胎粪,促进食欲;三来可补充体液。然后再饲喂雏雀饲料,配方为:黄玉米45%,谷粉20%,小米10%,麸皮2.5%,豆粕20%,鱼粉(或骨粉)2.5%。饲料要勤喂勤添,剩料应准时清理。室温掌握在34,以后每天降0.3,直到20-30日龄脱温。保温可用红外线灯或自控电热育雏器。湿度掌握在60%-70%。每群饲养密度以40-50只为宜,10-20日龄时密度应掌握在20-30只,使其可以在室外活动,自由采食

4、。定期对室内外及饲养用具进行消毒,保持清洁卫生,防止疫病发生。 2.成雀饲管。6个月左右为成雀,也是孔雀的出栏期。在保证规模,留足种雀的同时,其余孔雀即可出栏,出栏时的体重可达5千克左右。除平常饲喂青绿牧草外,应选用全价配方,这也是促进种雀交配、产 蛋、受精的保证。配方:黄玉米43%,小麦粉10%,谷粉12%,麸皮15%,豆粕15%,骨粉2.5%,贝壳粉3%,草粉4.5%,另添加少量维生素E、维生素B2、大量元素磷,以及超微量元素碘等,促使成年孔雀产蛋期由野生的22个月缩短到15个月。雄孔雀的性成熟期相应提前,此期不宜免疫,只留意常见病防治,避开引起应激反应。 3.产蛋期饲管。虽然家养孔雀比野

5、生孔雀产蛋量增加了1倍,但孔雀产蛋比鸡要少得多,每只雌孔雀每年平均产蛋只有50-70枚,蛋壳坚硬,微有光泽,呈乳白色(或浅黄色),纯椭圆形,每枚重达90-100克。产蛋期在每年的惊蛰前后。产蛋期的日粮配方,可在成雀配方的基础上加大蛋白质饲料和维生素E、超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保证饲舍、产蛋舍、活动场地的清洁卫生。 4.休蛋期饲管。孔雀的休蛋期与换羽期时间上差不多,都在每年的8-12月份。在此期间休蛋雀和雄雀的饲喂也不能忽视,应保证全价饲料不减量,使孔雀体内养分标准除正常消耗外,达到储存的最高水平,为次年产蛋打下良好基础。 四、孔雀疫病防治 孔雀羽毛丰满,肌肉发达,抗病力强,一般不易发病。常见病与鸡的相同,如发生白痢、喉气管炎等时,用药量比鸡大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