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小斑病防治技术农业种植技术栽培技术_第1页
玉米大、小斑病防治技术农业种植技术栽培技术_第2页
玉米大、小斑病防治技术农业种植技术栽培技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玉米大、小斑病防治技术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很多地区将这二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1、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快速扩展成长棱形大斑,严峻的长达1030厘米,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章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终变为褐色枯死斑,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园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此外,病斑的数量一般比较多。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病菌都以分生孢子附着病株残体上越冬,或

2、以菌丝体埋伏于病残组织中越冬,其次年孢子萌发引起初次侵染,感病后的植株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再次侵染。2、影响发病的因素:病菌孢子的萌发,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传播,都需要肯定的气候条件,其中温湿度是主要的。大斑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的适温是2025C0,小斑病菌稍高于大斑病,适温是2032C0,因此小斑在夏玉米种植区较严峻,而大斑病则在春玉米区较严峻。3、防治方法:病害的流行是由三个因素打算的:第一,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其次,存在大量病菌;第三,具有相宜发病的环境条件。因此,病害的防治应从这三方面着手。(1)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径,不同品种对病害的抗性具有明显的差异。(2)毁灭越冬菌源和削减发病初期菌量:轮作倒茬可削减菌量,另外玉米收获后应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准时深翻,这是削减初侵染源的重要措施。(3)药剂防治:大斑病40%克瘟散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小斑病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施药应在发病初期开头,这样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