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成因与对策_第1页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成因与对策_第2页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成因与对策_第3页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成因与对策_第4页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成因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成因与对策舒明跃 主任医师2 概念:儿童行为问题概念:儿童行为问题(behavior problems)泛指儿童期出现的各种异常行为。这里的“行为”一词是广义的,既指外在的动作或运动性行为,如多动、违纪、不专心等,也包括内在的心理活动,如焦虑、紧张、抑郁等。 这些行为问题有的单个发生,只是发育过程中的一过性异常;有的集体出现,在医学上可以构成疾病诊断。各种行为问题发生的时间早晚不一,可早在幼儿甚至婴儿期,也可晚在学龄期,多数在学龄期症状表现达到高峰,对儿童社会功能的损害也最为明显。 3 数据与现状数据与现状 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具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者达10%30%,

2、其 中以行为和情绪问题最为突出。 北京:8090年代比较,不到10年的时间中,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由8.3%上升到10.9%。其中,男孩的行为问题发生率由13.5%上升到16.2%,差异无显著性;女孩由2.8%上升到5.9%,差异有显著性。 上海等22个省市全国协作研究(1993)发现,416岁儿童少年的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2.972.19%(深圳14.72%),男性(13.4%)高于女性(12.5%)。 4 深圳(2001)对中小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对照研究发现,智商低于平均水平的占10.5%;行为问题发生率达16.95%,显著高于学业优良学生(11.09%)和一般学生(14.72)。 其中,小

3、学生的行为问题相对集中,以多动、违纪等少数外向性行为为主;初中生的行为问题更为广泛,既有外向性行为问题,也有内向性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分析表明,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与学习成绩负相关,行为问题越严重,学习成绩越差 。 学习障碍 结论: 行为问题 心理 问题泛化 人际困难 5 学业不良学生父母教育方法的缺陷v管教过于严厉、行为限制过多、惩罚过多; 正当要求较少得到认同、接纳和满足。v缺乏父亲的关心、喜爱、支持和理解6 深圳(2003)对300名初一学生的调查发现: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11%。 抑郁症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标准回归系数 t p SES - 0.585 13.26 0

4、.000 SSS - 0.143 3.23 0.000 ASLEC 0.259 6.07 0.001 7 自尊水平与生活事件各因子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影响因子 标准回归系数 t p 学习压力 - 0.135 2.332 0.020 其 它 - 0.134 2.316 0.021 在ASLEC中,“学习压力”因子共包括“考试失败”、“学习负担重”、“家庭经济困难”、“评选落空”和“升学压力”五个条目,其中三条直接涉及学习、考试和升学,“其它”因子也含“不喜欢上学”这一条目。 8 一年内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生活 考试 被误 学 习 好友 生活习 同学 当众丢 升学事件 失败 会 负 担 重 纠纷 惯

5、变化 不和 面 子 压力 发生 人数 238 172 134 116 109 102 99 74发生 79.3 57.3 44.7 38.7 36.3 34.0 33.0 24.7率( % ) 9 其它常见问题 v 厌学拒学 作业 学习 学校v 早恋 “早”与“恋”的界定 v 电脑游戏(网络)成瘾引力的作用 v 适应问题环境与课程10学生心理问题一般表现v情绪低落、焦虑、紧张、担心等v行为多动、违抗、孤僻、退缩v注意、记忆、思维能力减退v学习效率与成绩下降v日常生活进食、睡眠、卫生11 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生物学因素 家庭因素 (结构与功能) 心理发育障碍 心理问题心理问题 学校因素 ( 学

6、习与老师) 学习困难 个 性 社会因素 (传媒与文艺作品)12 家庭因素与学生心理问题(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v重学习,轻娱乐,急于求成v重知识,轻技能,唯分数论v追潮流,贪虚名,缺少个性v重言传,轻身教,缺乏威信v多规矩,少自择,沟通不畅13 案例报告与分析14 我们的对策(1)v了解:天赋、能力、长处、兴趣 因材施教v尊重:发展规律 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v接纳:孩子的缺点、短处;v宽容:对待“失败”和错误 。 15我们的对策(2)v管教方法:宽严适度,家校一致 鼓励为主,慎贴“标签”v素质教育:如何落实? 减负, 增强学校生活的趣味性等16 学习及其影响因素学习的概念学习的概念 广义的学习

7、(learning)泛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知识、经验或改变行为的过程。凡是能建立条件反射的有机体就有学习行为。狭义的概念主要指学生在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学习的心理机制学习的心理机制 条件反射理论(conditioned reflex theory)、试误理论(trial and error theory)、格式塔理论(Gestalt theory)和人本主义理论(humanistic theory)。 一般认为条件反射的形成及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是学习的最基本的生理机制。 17学习和发展的关系学习和发展的关系 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同时,他们的身体、心理还处在

8、不断生长发育及发展时期,学习和发展是他们面临的双重任务,尤其是心理的发展可塑性很强,与学习之间可以互相影响、相互制约。这种辨证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学习对心理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过程中,10岁前后是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发展的加速期,实验研究和教学经验表明,如果学习得当,这个加速期可以提前一年。另一方面,学习必须以个体心理发展的“准备状态”为基础,并受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这种“准备状态”包括个体生理上、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 针对个体心理发展“准备状态”的不同水平,应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 18影响学习的因素影响学习的因素v环境因素 如家庭

9、经济状况、父母文化水平、社会地 位,父母关系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等。v素质因素 阅读、拼写、计算等基本学习技能的发展 水平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及成绩,这些方面的发育障 碍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常见原因。 v心理因素 分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19 智力智力(intelligence)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经验,并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综合能力,通俗的理解可以认为是一个人的聪明程度。 智力的发展受遗传和生理成熟的制约,后天环境因素则决定其发展的程度。也就是说,个体的天赋能力、大脑的发育水平、后天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等,均影响智力的发展。 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智力是呈正相关的,智力水平也是

10、学业成就最重要的预期因素。 20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motivation to learn)是指引起、维持学习活动并使之趋向既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动力。对于学习动机形成的机制,不同心理学派有不同的理论解释。有的认为学习动机是受外在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称之为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如家庭、学校、社会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而采取的说服、评价、赏罚、竞赛等手段。也有认为是因内在需求而产生的,称之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稳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属于重要的内在动机,是学习动机系统中的主导因素。 21 兴趣兴趣(interest)是一种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又最活跃的因素。它可以由先天素质所决定,也会受后天环境的影响。 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