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2016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_第1页
丽水2016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_第2页
丽水2016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_第3页
丽水2016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_第4页
丽水2016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6页 丽水市2016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 高二语文试题卷(2017.01) 本试题卷共6页,四部分,24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卷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清楚。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墙垣(yucn) 折射(zh) 镣铐(lico) 悲天悯人(mm) B.恫吓(dg) 崛起(jue) 萌髻(nie) 纵横掉阖(he) C.犁律(hua) 白蒸(ji) 渣苧(z1) 佶屈瞽牙(ji) D.攒射

2、(cucn) 桎梏(ku) 濒临(bin) 桀鹫锋利(ao) 2.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我们看到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被时光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春风,还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B. 镜头推进,接着迅速仰拍,在镜头中略显夸张的高大的典狱长在演讲台上信口开河,其颐指气使、指高气扬的神态显露无遗。 C. 王洛宾说:“如果你的歌是从一千首民歌中提炼出来的,那么它肯定是精华。”融汇贯 通,厚积薄发,这是他恪守的创作原则。 D. 一个知识增长到如此程度,以至感到自己直言不讳的人,可能会迫不急待地想要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评价、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3.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使

3、用,正确的一项是 A. 11月14日欧盟举行了成员国外长和国防部长联席会议,届时会议达成一项安全和防务 计划,提出安全和防务领域三大优先事项。 B. 东京都新知事小池百合子,这个堪称日本权力最大的女子,现在捅了一个马蜂窝.一-让世人看到东京都政府马虎而无序的一面。 C. 前天,王先生进超市购完物品后,发现放在存包柜里的东西已不胫而走.。警方提醒,节前类似案件较多,市民购物需加强防范。 D. 老李与老郑都是路边摆摊的小商贩,两人同租一地,算是相敬如宾.多年的老邻居了,现在却为一点琐事吵嘴,还招来警察调解。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何湾镇按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围绕以“清线、美边、

4、打造亮点”为中心,深入开展环境治理工作,致力打造文明生态镇。 B. 教育部定下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多元的现代化外语测评,同时进一步推动高二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6页 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改革。 C. 相比于纸币,数字货币优势明显,它的使用,不仅能降低流通成本,还能提高交易或 投资效率,增强经济交易活动的透明度。 D. G20杭州峰会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作为东道主的好客与包容,展示了中国的博大文化与发 展成就,也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5.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诗句。(4分) 春天的树林,,。 夏天的树林,是一场热闹的歌会,蝉儿欢快地浅唱高歌。 秋天的树林,是一间充实的宝库,

5、果儿激动地摇曳盼收。 冬天的树林,是一个欢乐的广场,雪儿尽情地追逐嬉戏。 6. 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通知正文。(限50字内,4分) 学校教学楼部分课桌椅和教学设备已老化甚至损坏。学校将在1月21日至2月6日对 损坏的课桌椅和教学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 通知 各位同学: 校总务处 2017年1月18日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有些人认为欣赏音乐就是听音乐,事实并非如此。“听”这一活动往往只是对某一存在物 的感知,是对某种刺激物的一般认识反应。而音乐欣赏则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它是需要通过听觉去感知音乐,但与一般听觉的认识反应有着本质的不同,确切地说,这是

6、一种“审美的聆听”。人们从这种聆听中所要获得的并不是对某一外在客体属性的认识,而是要借助这个客体,把自己内心的某些感受释放出来。如果听一首乐曲时你的注意力只停留在一般认识反应这一层次上,你就不是在欣赏音乐,也往往没有审美感受可言。虽然你听到的是一首乐曲,但这一对象对于你来说仅仅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你感知到它的存在并了解了它的某些特征,仅此而已。这同听到雷声而知天降大雨,听到马达轰鸣便知汽车驶过等情形并无两样。 高二语文试题卷第3页共6页 音乐欣赏是一个主体与客观相交融的过程。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作为客体的音乐作品以丰富多变的音响作用于人的听觉,将自身的感性特征呈现给欣赏者;与此同时,作为主 体的欣

7、赏者不断地将自身的情感和想象投放到作品中去,用幻化的臆想去充实音乐的内涵。 人们常说,音乐中包含着情感,充满着想象,其实这情感的源头在听众的心中,这想象的翅膀生在欣赏者的身上。不是首乐在激动,不是首乐在幻想,而是首乐使我们激动,让我们幻想。爱的喜悦、恨得愤然、胜利的豪情、失败的悲怆,这些具体的情感在个性、阅历、修养各不相同的欣赏者心中有着迥然不同的内容,当他们把各自的情感带到对同一作品的欣赏过程中的时候,这个作品实际上已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含义。我们在音乐的想象中上天入地、望月观潮,这其中的感受只有在我们各自的心灵中才是真实的,而且也是其他人无法共享的。当然,我们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或想

8、象,是以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为基础的,音乐作品的感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引导着主体的意识活动。例如,从“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中,当然不可能产生欢乐或豪迈的激情,乐曲的音调使我们心头涌起 一种凄楚、哀怨乃至愤懑的感受,然而在不同的欣赏者心目中,具体的感情却是千差万别的。人们可以听到同一首乐曲,但却不会体验到完全相同的感受,每个人都在欣赏中改变对象,把一个外在于自己的客体,变为主体感受的一部分,这就是欣赏者的创造。离开了这种创造,就不会有音乐的欣赏而只有声音的识别;离开了这种创造,音乐作品的内涵与意义就会变得贫乏而空洞;离开了这种创造,人们就不会领略音乐欣赏的乐趣。 (选自文艺生活2015年第9期,有

9、删改) 7. 下列对“音乐欣赏”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是与听觉对某种存在物的感知,对某种刺激物的反应不同的聆听过程。 B. 是音乐作品以丰富多变的音响将自身的感性特征呈现给欣赏者的过程。 C. 是欣赏者将情感和想象投放于音乐并用幻化的臆想充实其内涵的过程。 D. 是以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为基础,将音乐变为主体独特感受的创造过程。 8.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音乐欣赏虽与一般听觉的认识反应有着本质的不同,但离不开听觉对音乐的感知。 B. 文中用听雷声知降雨等情形类比,说明仅感知乐曲某些属性和特征不是欣赏音乐。 C. 音乐对个性、阅历、修养不同的欣赏者来说有不同的情感内容和含义,

10、无法共享。 D. 第三段以“二泉映月”为例说明音乐欣赏一定程度上受作品感性特征制约和引导。 9. 下列所述,属于“音乐欣赏”的一项是 A. 在安静的教室里,你边在纸上演算着数学作业题,边带着耳机听轻柔优美的音乐。 B. 你沉浸在乐曲婉转的旋律中,脑中闪现故乡的小径和母亲期待的眼神,热泪盈眶。 C. 一人唱着歌从你身边走过,一句歌词触动了你,让你整天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 D. 夜晚,你听到有人在不远处吹笛,一下子就判断出演奏者所在位置和演奏的曲目。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1分) 故乡行 冰客 这是一个在我生命中具有多重意义的故乡。20多年前到外地,求学、生存、生活、工 高二

11、语文试题卷第4页共6页 作,渐渐地远离了故乡,也很少回到故乡。尤其是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这些亲人一个个离去,回故乡的日子就变得更加稀少,回乡的路也变得更加艰难。清明前夕,回去给逝去的亲人上坟祭祖,也看看老家的模样。 老家的门前是一条大河,年少时我们总是守望着这条大河,在河边嬉戏玩耍,日日看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商贾云集的繁盛景象。那时由于乡村没有公路,出行只有靠水路,客轮是村人的首选,航运一片红火。而我老家由于人烟集中,家乡门前就是一个较大的码头,每当客轮到来,年少的我们便跑到河边,看南来北往、上上下下的客人,煞感稀奇。那时的码岸上留下了我们童年的欢乐和记忆。后来随着公路的开通,家乡有了通村

12、客车。加之水枯,河流已干涸,航运市场因此萧条,多年来已不见客轮踪影,河面也不知何时断航了。 回乡的车子穿行在公路上,原本来来往往的行人怎也不见踪影,只有死一般的沉寂。偶尔能看到一两个人在田间劳作,都是老人或村妇。车子经过曾经启蒙我成长的母校时正是上课时间,校园内却是一片荒凉。下车上去,一把生锈的铁锁将栅栏锁着,苔薛爬满了围墙。昔日热闹的、洒满我们童年欢乐的操场,长满了没膝深的野草,就是不见一个人影。一间间教室门破破旧旧,都用铁锁锁着。原来村小学由于生源稀少被撤了,适龄儿童只有到离村20里外的乡上就读。 上坟祭祖要买火纸、鞭炮,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商店,店主在低头打盹,看到有客人光顾,煞是稀奇。打

13、听得知,平时很少有人来买东西,除了偶尔的行人,再就是村里的人们会来买些日用品,年轻人都在外打工,留守在家的都是老弱病残孕的,所以商店一月半月才进一次货,我要的货物也样样断货。 到了老家,离上坟的时间尚早,先放下纸炮,来到昔日充满欢乐的大河边,大河已不是宽阔的大河,像条小江;水枯仅没膝,可涉水而过。河流也改变了流向,可谓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而家门前的一些船只则条条裸摊在岸边的沙滩上,偶尔传来一声鸡鸣或狗吠,证明着村庄里还有人家。而回头望岸,村子里家家户户的门都关着。 上了岸,想试着敲敲村邻的家门,走了一大圈,所见的都是铁锁把门,门前的稻场荒草丛生,显然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好不容易见到几个村邻

14、,或是老爷爷、老太太,或是留守妇女,或是在家陪着爷爷奶奶的小孩,几乎见不到年轻人,荒凉、萧条包裹着曾经繁华热闹的村庄。 好不容易见到一个童年的伙伴,因为家里要建房,这年没有外出打工,晚饭就确定在他家吃。 黄昏时分,祭祖完毕,来到童年伙伴家中,家乡柴火饭菜的浓香味,又勾起了我童年的美好记忆。丰盛的家乡菜很快端了上来,与伙伴推杯换盏,一人半斤土家老烧下肚,话语渐多。从年轻人外出打工,伙伴及乡邻们的去向,谈到村庄的现状、村庄的未来,也谈我们的担忧。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出门看看村庄漆黑一片,难得有一星半点的灯火,从一家两家窗户里透出来。没有去处,只有躺下休息,酒劲伴着疲劳催人进入梦乡。村庄里静得连狗

15、吠声都没有,城市夜晚的喧闹和这里的死寂形成鲜明对比。闷头而睡,不知不觉夭已大亮。披衣起床,洗漱完毕,和乡邻们道别,踏上返程,只是感到春天的乡村空气是那么清新,如同水洗一样。 走出村子,沿途看到山花烂漫,层层簇簇,而粉红的桃花正竞相绽放,一股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村庄萧条,可乡村景色依旧,只有春天仍在年复一年地潜滋暗长,季节更替。 高二语文试题卷第5页共6页 10. 请概括文章所展现的村庄现状的特点。(3分) 11. 简要赏析最后一段文字。(6分) 12. 文章两次写到“大河”,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13.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是一个在我生命中具有多重意义的故乡”的理解。(6分) 三、

16、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蟆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遍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

17、其次关木索、被签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基,幽 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夏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

18、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退,至于鞭篷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14.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W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比: 并列、问等看7f寸。 B.其次关木索、被篁楚受辱 关: 通“贯”,套上。 C.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婴: 环绕。 D.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足: 足够。 15.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高二语文试题卷第6页共6页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

19、死所.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6.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声闻邻国 A. 固主上所戏弄,倡佐所畜B.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C.既来之,则安.之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殓为妄作 1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司马迁言说先祖不被皇上重视,且被世人看不起,意在婉拒任安“推贤进士”的请求。 B. 作者把受辱程度分为数等,铺排叙述,指出“最下腐刑极矣”,突出腐刑的不可忍受。 C. 选文叙事、议论、抒情交融,骈句、散句错落有致,排句、叠句时有穿插,纵横开阖。 D. 选文通过比喻、对比,并例举众多王侯将相,说明人的志气在困辱境地中会逐渐衰微。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 (1)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蟆蚁何以异?(4分)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920题。(8分) 减字木兰花张孝祥 江头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弦索休弹。清泪无多怕湿衫。 故人相遇。不醉如何归得去。我醉忘归。烟满空江月满堤。 19. 词的上阕化用了(作者)的(篇名)中的“”(诗句)。(3分) 20. 简要分析词的下阕所用的抒情技巧。(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6分)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