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人口预测_第1页
专题-人口预测_第2页
专题-人口预测_第3页
专题-人口预测_第4页
专题-人口预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口预测人口预测第一节第一节 人口预测的内容和含义人口预测的内容和含义第二节第二节 总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总人口发展趋势预测第三节第三节 城镇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方法城镇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方法第四节第四节 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人口预测的内容和含义人口预测的内容和含义一、人口预测的内容和任务一、人口预测的内容和任务 人口预测就是从现实人口状况出发,依据人口发展规律,考虑人口预测就是从现实人口状况出发,依据人口发展规律,考虑地区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生育政策等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地区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生育政策等因素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按照科学方法对未来一时期的人

2、口发展状况做出科学的推算。按照科学方法对未来一时期的人口发展状况做出科学的推算。 人口预测是通过直接影响人口变化的出生、死亡、迁移三大要人口预测是通过直接影响人口变化的出生、死亡、迁移三大要素进行的。人口预测有短期、中期、长期预测之分,一般应按人口素进行的。人口预测有短期、中期、长期预测之分,一般应按人口发展的固有周期而定。发展的固有周期而定。二、人口预测的意义及注意的问题二、人口预测的意义及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人口预测时需注意三方面的内容:即人口预测的基础、合在进行人口预测时需注意三方面的内容:即人口预测的基础、合理的控制要求、预测参数的确定。理的控制要求、预测参数的确定。 人口数量和结构指标

3、是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水人口数量和结构指标是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口预测方法体系研究人口预测方法体系研究.pdf对我国近年来人口预测研究的述评对我国近年来人口预测研究的述评.pdf第二节第二节 总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总人口发展趋势预测一、数学预测方法一、数学预测方法(1)线性函数表达式:)线性函数表达式:假定历年人口增减的绝对值相同,其表假定历年人口增减的绝对值相同,其表达式为:达式为: PtPo(1Yt)式中:式中:Pt为未来人口数;为未来人口数;Po为基期人口数;为基期人口数;Y为人口年平均增长为人口年平均增长数;数;t为预测年限。

4、为预测年限。(2)指数函数表达式:)指数函数表达式:假定人口的相对增减比例始终保持不变,假定人口的相对增减比例始终保持不变,按一个不变的自然增长率增加,即假定人口按几何级数发展,其公按一个不变的自然增长率增加,即假定人口按几何级数发展,其公式为:式为: Pt=P0ert式中:式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其近似值为为自然对数的底,其近似值为2.7183。 (3)二次函数表达式:)二次函数表达式:假定人口数的动态数列的绝对增长量并非假定人口数的动态数列的绝对增长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有一种逐渐变成常数的趋势。即假定人口绝对量的固定不变,而是有一种逐渐变成常数的趋势。即假定人口绝对量的增减为某一数量,人口

5、数按抛物线发展。最常用的二次抛物线公式增减为某一数量,人口数按抛物线发展。最常用的二次抛物线公式为:为: Pt=a+bt+ct2式中:式中:a、b、c是这条抛物线的参数,可用最小二乘法求得。是这条抛物线的参数,可用最小二乘法求得。 (4)回归模式)回归模式 假定人口的变动与社会经济因素之间存在着某种依假定人口的变动与社会经济因素之间存在着某种依存关系,根据影响人口总数的种种因素建立多元模式,其中一切因存关系,根据影响人口总数的种种因素建立多元模式,其中一切因素都作为自变量,而所需计算的人口数作为因变量。这种预测方法素都作为自变量,而所需计算的人口数作为因变量。这种预测方法也被称为也被称为“经济

6、形式的人口预测经济形式的人口预测”。回归方程公式如下:。回归方程公式如下: Pt=a1Pt-1+a2Pt-2+anPt-n式中:式中:a1,a2,an为参数。为参数。第二节第二节 总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总人口发展趋势预测二、人口学方法二、人口学方法 年龄移算法,是指以各个年龄组的实际人口数为基数,按照年龄移算法,是指以各个年龄组的实际人口数为基数,按照一定的存活率进行逐年递推来预测人口的方法。一定的存活率进行逐年递推来预测人口的方法。年龄移算法模型的基本表达式为:年龄移算法模型的基本表达式为: Px+1(t+1) =Px(t) Sx当当X=0,1,2,,-1时,上面的模型可具体描述为:时,上面的模

7、型可具体描述为:1 1年龄移算法年龄移算法1(1)0( )02(1)1( )13(1)2( )21(1)2( )2ttttttttPPSPPSPPSPPS式中:式中:Px+1(t+1)为预测年度为预测年度x+1岁的人口数;岁的人口数;Px(t)为预测基年为预测基年X岁岁的实际人口数;的实际人口数;P-1(t+1)为预测年度最高年龄组之预测人口数;为预测年度最高年龄组之预测人口数;Sx为为x岁的存活率,岁的存活率,Sx1-mx。第二节第二节 总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总人口发展趋势预测2 2、中国人口预测模型、中国人口预测模型01( )( )( )( )( )imXtXttXtiX tXt称人口状态矩阵

8、,其中年代满 周岁的人口数,即人口年龄构成;01( )( )( )1( )( )imftf ttf ttif tft称人口迁移矩阵,其中年代这一年中年龄 周岁的机械人口数宋健等人于宋健等人于19791979年提出的中国人口模型,其人口离散方程向年提出的中国人口模型,其人口离散方程向量式为:量式为: X(t+1)=H(t)X(t)+ X(t+1)=H(t)X(t)+ (t)B(t)X(t)+f(t)(t)B(t)X(t)+f(t)初始条件:初始条件:X(0)=XX(0)=X1 1(0)(0),X X2 2(0)(0),X Xm m(0)(0)式中:式中:第二节第二节 总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总人口发展

9、趋势预测121000001( )000001( )000( )0001( )0mttH tt1200( )( )0000( )000br tbr tB t 称为从称为从t t到到t+1t+1年代的人口状态转移矩阵,其中年代的人口状态转移矩阵,其中 i(t)i(t)为为t t年代年代i i岁按龄死亡率。岁按龄死亡率。称生育矩阵称生育矩阵第二节第二节 总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总人口发展趋势预测3 3、年增长法、年增长法 假设人口的每年绝对增减数始终保持不变,其表达式是:假设人口的每年绝对增减数始终保持不变,其表达式是: PtP0Yt 式中:式中:Pt为未来为未来t年的总人口数;年的总人口数;P0为基期人

10、口数;为基期人口数;Y为假设为假设 每年增减的人数;每年增减的人数;t为预测年代与基期年代之差。为预测年代与基期年代之差。4、自然增长法、自然增长法 假如不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则决定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只是假如不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则决定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只是 人口自然增长率。其计算较简单。公式如下:人口自然增长率。其计算较简单。公式如下: PtP0(1r)t 式中:式中:Pt为预测期人口;为预测期人口;P0为基期人口数;为基期人口数;r为自然增长率;为自然增长率;t 为预测年限。为预测年限。第二节第二节 总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总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5 5、递增法、递增法 该方法是综合了历年人口自然增

11、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确定该方法是综合了历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确定人口的增长速度,并以此推算在预测期限内可能的人口发展规模。人口的增长速度,并以此推算在预测期限内可能的人口发展规模。其数学表达式为:其数学表达式为:YtY0(1+X)t式中:式中:Yt为规划期总人口;为规划期总人口;Y0为基期总人口;为基期总人口;t为规划年限;为规划年限;X为为总人口年增长率。总人口年增长率。 6、一元线性回归法、一元线性回归法(时间序列法时间序列法)7、指数函数法、指数函数法8、多元回归模型法、多元回归模型法9、灰色系统、灰色系统GM(1,1)法法10、系统动力学法、系统动力学法第二节第二节 总

12、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总人口发展趋势预测第三节第三节 城镇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方法城镇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方法1、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它以国民经济发展为依据,综合分析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它以国民经济发展为依据,综合分析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按下列公式推算:增长,按下列公式推算: YA(1X)nG式中:式中:Y为城镇预测期人口;为城镇预测期人口;A为城镇现有人口;为城镇现有人口;X为规划期内人为规划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口自然增长率;n为规划年限;为规划年限;G为规划期内城镇人口机械变动。为规划期内城镇人口机械变动。2、剩余劳动力转换法、剩余劳动力转换法在测得的劳动力数量中扣除农业所需劳动数量,即

13、为剩余劳动力在测得的劳动力数量中扣除农业所需劳动数量,即为剩余劳动力(A)。视具体情况给定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率。视具体情况给定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率(X)和带眷系数和带眷系数(C),则通,则通过公式得到预测期城镇人口过公式得到预测期城镇人口(Y)。 YY0Y1ACX式中:式中:Y0为现有城镇人口;为现有城镇人口;Y1为城镇人口自然增长数;为城镇人口自然增长数;A为剩余为剩余劳动力;劳动力;X为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率;为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率;C为带眷系数。为带眷系数。 根据平均每个职工所带眷属数规划城市人口规模的方法。这种根据平均每个职工所带眷属数规划城市人口规模的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推算新建小城镇的人口规

14、模。方法多用于推算新建小城镇的人口规模。它根据规划期内确定的厂它根据规划期内确定的厂矿企业、对外交通运输等建设项目及其规模确定物质生产部门职工矿企业、对外交通运输等建设项目及其规模确定物质生产部门职工人数,再从整个城镇着眼,根据生产与生活配套的要求与规定,确人数,再从整个城镇着眼,根据生产与生活配套的要求与规定,确定物质生产部门职工与非物质生产部门职工的比例,推算规划期未定物质生产部门职工与非物质生产部门职工的比例,推算规划期未职工总数,然后再根据单身职工、带眷职工与带眷系数,推算出城职工总数,然后再根据单身职工、带眷职工与带眷系数,推算出城镇总人口。其计算公式如下:镇总人口。其计算公式如下:

15、 YY0Y1(KMN)式中:式中:Y 为预测未来的城镇人口;为预测未来的城镇人口;Y0为城镇现有人口;为城镇现有人口;Y1为城为城 镇人口自然增长数;镇人口自然增长数;M为带眷职工人数;为带眷职工人数;K为带眷系数;为带眷系数;N为单为单 身职工人数。身职工人数。3、带眷系数法、带眷系数法第三节第三节 城镇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方法城镇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方法 从分析影响城镇人口增长变化的因素入手,根据多年来城镇人从分析影响城镇人口增长变化的因素入手,根据多年来城镇人口与主要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按下列公式推算:口与主要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按下列公式推算: Ya+bX式中:式中:Y为预测期城镇人口数;为预

16、测期城镇人口数;X为影响城镇人口增长的因素;为影响城镇人口增长的因素;a 和和b为城镇人口与相关因素的系数和标准差为城镇人口与相关因素的系数和标准差(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用最小二乘法求得)。4、经济相关法、经济相关法第三节第三节 城镇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方法城镇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方法第四节第四节 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方法1、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 这一方法是由吴友仁提出来的,其理论依据显然来自于城市化这一方法是由吴友仁提出来的,其理论依据显然来自于城市化的两个前提。根据他的观点,我国变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变农业的两个前提。根据他的观点,我国变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变农业

17、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的速度和规模,归根结底取决于农业生产水平。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的速度和规模,归根结底取决于农业生产水平。2、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 1982年,周一星在对世界年,周一星在对世界137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及人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到一个一元回归方程式:均国民生产总值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到一个一元回归方程式: Y=40.55lgX-74.96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是到本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是到本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00至至1000美元,将这数字代入上述方程,得出的城市人口比例为美元,将这数字代入上述方程,得出的城市人口比例为42.7%至至46.7%左右。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应将届时城市人口比左右。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应将届时城市人口比例校正得低一些,即例校正得低一些,即30%左右。左右。 以上述两种预测法为基础,城市规划部门曾采取多指标预测后以上述两种预测法为基础,城市规划部门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