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教材-----质量控制及生产管理技术_第1页
培训教材-----质量控制及生产管理技术_第2页
培训教材-----质量控制及生产管理技术_第3页
培训教材-----质量控制及生产管理技术_第4页
培训教材-----质量控制及生产管理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制制 造造 型型 企企 业业 员员 工工 培培 训训 教教 程程 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技术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技术讲师:吴煜明 博士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质量控制技术(一)质量管理概论(二)汽车工业质量管理模式(三)质量检验的策划与实施(四)质量检验方法及控制 感观检验 检验仪器管理 抽样检验(五)检验误差及控制(六)质量的统计分析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第二部分 生产管理技术(一)生产制造系统管理概论(二)生产制造现场管理 IE简介 可视化管理 6S管理(三)生产制造过程专题管理 交期管理 设备管理 安全管理 仓储管理(四)采购及供应商管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质量控制技术质量控制技术何谓质量?何

2、谓质量?n一组固有特性满足组织、顾客和相关方一组固有特性满足组织、顾客和相关方要求的程度要求的程度n小质量与大质量概念小质量与大质量概念包装包装标识及追溯方法标识及追溯方法成本成本/价格价格交付数量交付数量/交期交期生产能力生产能力质量保证模式质量保证模式制造方法制造方法/检测方法检测方法资源要求资源要求法规要求法规要求外观外观结构结构/尺寸尺寸性能性能可靠性可靠性大质量大质量小质量小质量产品质量要求的来源产品质量要求的来源n顾客要求顾客要求n顾客期望顾客期望(市场信息(市场信息/ /竞争对手信息)竞争对手信息)n法规要求法规要求(质量(质量/ /环保环保/ /安全方面的法规要求)安全方面的法

3、规要求)n企业自身定义企业自身定义企业自主研发生产制造(虚拟生产)企业市场营销顾客来样供应商开发生产企业交付供应商开发生产企业市场营销贸易型企业的经营模式质量管理发展趋势质量管理发展趋势QCQAQMTQM质量检验质量检验生产过程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质量控制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小质量小质量大质量大质量ISO9001管理:管理:P-D-C-AP-D-C-A符合性质量符合性质量 满意质量满意质量 魅力质量魅力质量影响质量的三因素影响质量的三因素 技术技术n产品设计方案n工艺方案n设备选型n环境条件 . 管理管理n设计开发管理n生产管理n设备管理n工装管理n文件管理 .人人质量管理(质

4、量管理(QM)主题)主题 管理主题管理主题内容内容管理形态管理形态理想型理想型典型典型质量策划质量策划 决定获得满意质量的流程、方法及要求决定获得满意质量的流程、方法及要求资源要求和组织方式资源要求和组织方式质量检查质量检查方式方式改进机制改进机制质量实现质量实现 组织执行策划方案,实现质量控制组织执行策划方案,实现质量控制质量检查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质量检查和执行绩效评估和执行绩效评估质量改进质量改进 分析和改进出现的质量和绩效问题分析和改进出现的质量和绩效问题PDCA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M要点要点n质量与效益统一n全过程质量管理n全员质量管理n全企业质量管理n科学质量管理汽车工业质量

5、管理标准汽车工业质量管理标准nISO/TS16949:2009ISO/TS16949:2009【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 汽车生产件及相关维修汽车生产件及相关维修 零件组织应用零件组织应用ISO9001:2008ISO9001:2008的特别要求的特别要求】 汽车工业质量管理标准汽车工业质量管理标准 基于基于ISO9001:2008ISO9001:2008标准框架构建标准框架构建 IATF&ISO/TS16949nISO/TS16949ISO/TS16949融合了融合了QS-9000/VDA6.1/AVSQ/EAQFQS-9000/VDA6.1/AVSQ/EAQF等国家汽等国家汽车业质

6、量管理要求,是目前国际汽车工业普遍认同的供应车业质量管理要求,是目前国际汽车工业普遍认同的供应商质量管理标准,维护供应链运作的重要手段商质量管理标准,维护供应链运作的重要手段nIATFIATF(国际汽车特别行动组)是由国际上主要整车厂和一(国际汽车特别行动组)是由国际上主要整车厂和一些国家的汽车工业商贸组织联合组成的机构些国家的汽车工业商贸组织联合组成的机构nISO/TS16949:2009ISO/TS16949:2009标准(第三版):标准(第三版): IATFIATF和和JAMAJAMA(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共同制订(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共同制订 ISO/TC176ISO/TC176委员会

7、审定并于委员会审定并于20092009年年6 6月月1515日发布日发布ISO/TS16949的目标的目标n持续改进持续改进n预防缺陷预防缺陷n减少变异和浪费减少变异和浪费基本目标:基本目标:保证稳定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及法规 要求产品产品;持续增强顾客增强顾客满意度满意度。ISO/TS16949的基本思路的基本思路P识别体系有效运行所需过程识别体系有效运行所需过程并确定其并确定其顺序顺序与控制方式与控制方式DCA提供资源并予以实施提供资源并予以实施测量监控过程测量监控过程持续改进过程绩效持续改进过程绩效COP/SP/MPCOP/SP/MP章鱼图章鱼图乌龟图乌龟图ISO/TS16949的重要特点

8、之一的重要特点之一na a)过程的识别过程的识别与控制与控制nb b)过程的有效性(效率)过程的有效性(效率)nc c)过程业绩评价)过程业绩评价尤其要关注顾客导向过程尤其要关注顾客导向过程COPCOP识别、控制与评价识别、控制与评价ISO/TS16949重要特点之二重要特点之二n关注顾客关注顾客n突出策划功能突出策划功能P团队合作缺陷预防(零缺陷战略)产品开发工具使用,如:APQP/项目管理/FMEA/MSA/SPC/DOEn强化运行控制强化运行控制D精益生产引入n加强监督改进力度加强监督改进力度绩效/效率监督审核活动增加,如:过程审核、产品审核改进的手段,如:防错技术ISO/TS16949

9、的过程管理模式的过程管理模式产品产品产品实现过程产品实现过程识别评审开发采购生产交付服务识别评审开发采购生产交付服务顾顾客客要要求求顾顾客客满满意意资源管理资源管理人资管理人资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工作环境管理工作环境管理测量分析改进测量分析改进监视与测量监视与测量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改进管理改进管理管理职责管理职责质量文化建设质量文化建设/质量策划:管理体系策划质量策划:管理体系策划/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组织规划组织规划 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检测设备管理检测设备管理文件管理文件管理记录管理记录管理过程管理模式过程管理模式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过程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过程n产品质量要求识别/评审(质量定

10、位)n产品质量策划 产品设计 制造系统设计(6M)n采购过程控制n生产制造过程控制n交付过程控制n质量检验过程控制n计量管理/文件管理/资源管理质量定位质量定位n竞争将市场推向定位时代n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及产品质量定位产品质量定位是企业市场战略基础n质量定位:确定产品质量要求,确保产品适合顾客需要,具有竞争力n质量定位质量定位是产品设计的前提,质量管理的起点n产品竞争要素产品竞争要素:功能、价格、可靠性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质量定位质量定位-功能(外观/结构/尺寸/性能/包装等)-可信性(可靠性/可维修性)-安全性-经济性(价格)-时间性(交期)法规要求顾客要求顾客期望企业要求产品竞争力定位

11、错误意味质量管理方向就错了最佳产品设计与开发最佳产品设计与开发n产品设计产品设计 输出产品方案(结构/尺寸/材料/技术要求)n过程设计过程设计 输出产品制造系统方案(产品加工/检验/运输/储存/包装/设施/人员要求)n最佳设计:最佳设计:最低开发成本最快速度开发最大限度减少将来制造出的产品出现质量缺陷n设计开发工具:设计开发工具:QFD/DFMEA/PFMEA/DOE等人本质量-质量管理基石n人本质量人本质量是决定产品质量的核心要素 人本质量构成要素:能力+意识+心态n人本质量评估与提升机制人本质量评估与提升机制n质量理念的演变质量理念的演变 质量是检验出来的(50s)-质量是制造出来的(70

12、s)-质量是设计出来的(90s)-质量是管理和习惯管理和习惯造就的(最新)构成要素构成要素典型评价指标(举例)典型评价指标(举例)提升机制提升机制能力-健美力(生命活力) -知识运用力-工作技能 -创新力-教育/培训-操作实践意识-责任心/价值观 -团队意识-合作意识 -质量意识-风险意识-教育-训练-激励心态-工作快乐度 -情绪-激励 -生涯规划 -满意度提升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控制措施n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预防产品质量出现异常或缺陷(控制缺陷产生的原因) 如:人员培训、设备定期保养、防错技术n检查措施检查措施 检查判定产品质量是否出现异常或缺陷 如:产品质量检验进料检验、工序产品检验、成品检验

13、设备检查、工艺纪律检查质量管理与质量检验质量管理与质量检验n质量管理起源于质量检验,质量检验随着质量管理的发展而发展,质量检验永远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n质量检验质量检验 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鉴别把关预防报告功能:功能:质量检验分类质量检验分类生产流程原辅材料入库 生产制造过程 成品入库 成品出货按流程分类进料检验IQC过程检验IPQC成品检验FQC出货检验OQC按目的分类首检/巡检/转序检按检验数量分类 抽样检验 全数检验 免检按检验方法 感观检验 理化检验 可靠性模拟试验按产品检

14、验后状态 破坏性检验 非破坏性检验质量检验数据分类:质量检验数据分类: 计量型数据 计数型数据质量检验活动流程质量检验活动流程质质量量策策划划检验产品准备检验产品准备产品检查与测试产品检查与测试检验数据记录检验数据记录检验结果评判检验结果评判产品状态标识产品状态标识检验报告与处理检验报告与处理抽样方案产品质量标准检验项目检验方法人/机/环(资源)准备检验记录检验报告合格不合格质量检验机构质量检验机构n角色定位角色定位 参谋(质量信息提供者) 监督者 把关者n典型的隶属关系典型的隶属关系 质量管理机构 技术部门 营销部门 最高决策者质量检验岗位素质模型质量检验岗位素质模型知识技能特质教育程度价值

15、观自身需求素质要素素质要素内容内容知识面知识面产品应用知识:用途/使用功能/可靠性要求产品知识:图纸/技术指标法规要求技能技能检查方法/检查仪器使特质特质生理条件/心理条件教育程度教育程度学历/工作经验价值观价值观工作意识/态度自身需求自身需求自身职业发展需求国家规定须持证上岗的检验员,如化工检验员、珠宝玉石检验员、纺织品异味检验员、食品检验员、纺织纤维检验员、肉品检验员等质量检验的策划质量检验的策划n产品质量标准界定 输入:法规要求/顾客要求/市场需求等 输出:产品技术标准/图纸(外观/尺寸/结构/材质/性能)n质量检验规范输入:法规要求/顾客要求/工程技术要求输出:检验项目/抽样方案/检验

16、方法/判定规则n检验资源配置输出:检验设施/检验环境/检验人员/记录格式产品质量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指标技术要求外观如颜色、花纹、图案、表面缺陷限制、标识结构外形(造型)、构件总装图尺寸图纸:尺寸、形位公差、检测基准材质原材料、成分、微观结构、材料理化指标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性能、使用功能、安全性能可靠性如使用寿命、环境适应性试验产品质量标准类别产品质量标准类别国际标准如ISO组织、欧盟、国际专业协会制定的标准国家/地区标准如GB(中国)、JIS(日本)、ANSI(美国)、BS(英国)、DIN(德国)行业标准如:QB(轻工部)、HG(化工部)、JB(机械部)企业标准QB、顾客提供标准为何制定产品质量

17、标准为何制定产品质量标准n保障人身、财产、环境安全(强制性标准)n有利于产品的互通互换,资源节约n有利于技术进步n有利于贸易过程中的协调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第六条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产品质量标准界定产品质量标准界定n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产品消费国强制性标准(技术/安全/环保)产品生产国强制性标准市场营销策略(产品定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顾客要求产品生产企业要

18、求n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内容:外观/结构/尺寸/性能(理化/安全/环保)/可靠性、检测方法形式:产品标准/图纸/产品检验规范/实物样品等n产品质量标准策划产品质量控制的起点企业组织,顾客/企业/生产商三方协商,顾客确认产品质量检验规范产品质量检验规范n检验项目分类 关键特性:影响使用性能、安全、环保的特性 一般特性:客户关注度不高n检验频次 出厂检验:每批 型式检验:定期检验项目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方法检验手段及条件检验手段及条件抽验方案及判定准则抽验方案及判定准则关键特性一般特性定性或定量 描述文字描述、 实物样件、公差范围引用检验操作规程或相关标准感观检验或仪 器检验检验环境条

19、件抽样方案:全检或 抽样允收准则检验频次产品检验规范的内容要求产品缺陷的分类产品缺陷的分类n缺陷:产品不符合规定要求(特性)的表现n缺陷分类原则:缺陷可能导致后果的严重度及客户关注度n一般缺陷分类准则致命缺陷:不符合强制性要求,可能造成人员财产安全、环境污染重大缺陷:产品功能丧失,客户严重抱怨一般缺陷:产品使用性能下降轻微缺陷:不影响产品使用质量检验的资源规划质量检验的资源规划n检验方法及检验条件检验方法及检验条件 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 与客户及生产厂家协商达成一致n检验设施检验设施 符合检测项目允许误差范围的测试精度要求n检验人员检验人员 经培训考核后上岗 感观检验人员无相应生理缺陷质量检验的

20、实施质量检验的实施n检验人员按照检验规范要求实施检验活动n委外检测 企业若无检测条件,可委托顾客或国家认可实验室检测n紧急放行 先放行,再检验 紧急放行条件: 产品投入使用后可追回 若检验不合格,对企业损失小n检验状态标识 状态:待检/已检,合格/不合格 标识方法:标识牌、流转卡、区域、颜色进料检验进料检验IQCn进料检验 产品的生产者对采购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等物资、配件、器材、进入库前质量特性的符合性检验,证实其是否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活动。 目的:是阻止不合格原辅材料进入生产的首要控制环节。nIQC的一般检验项目及方法 外观:目测、样品比对 尺寸/结构:游标卡尺、千分尺、三座标测试仪、

21、止通规等 特性测试:理化检验、可靠性测试n其他进料检验手段 在线检测 供应商处验证 定期委外检测如限用物质检测(ROHS)、成分分析工序检验工序检验IPQCn工序检验 对生产过程中某一个工序(过程)所完成的在制品、半成品、成品通过观察、测量、试验等方法,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并观察分析生产过程是否异常的活动 目的:保证生产产品的批量合格及生产过程稳定n工序检验方式 自检/互检/专检 首检:确定产品换线、换班、原材料换批之后是否可以开始批量生产 巡检:定时巡回检查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是否稳定 转序检:一批工序产品完成后判定该批成品是否可以流转至下道工序n首检及巡检项目 规定的抽检数量、生产

22、作业条件检查(如工艺参数、产品标识、设备状 况、检测仪器状况)n检验数据分析:彩虹图、控制图、直方图分析成品检验成品检验FQC/OQCn完工产品检验FQC 判定完工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合格品包装入库 检验项目 外观/尺寸/材质/性能 抽检或全检n出厂检验OQC 判定产品是否可以出货,尤其库存品出货前须抽检 检验项目 内外包装(完整性、标识正确性、包装可靠性) 产品抽检n出货检验依据,通常是客户提供的产品图纸、包装标准,必要时客户会参与出货检验质量检验记录质量检验记录n检验记录格式设计 计量型数据记录 计数型数据记录n记录内容 产品名称/规格 产品来源如班组、生产设备、生产日期 追溯性线索如生

23、产批号、原材料批号(炉号)、模具号 批次大小/抽样量 检测仪器/检测条件 检测项目/检测原始数据 检验人员/检验日期n记录方式须保证记录存档要求,禁止涂改n数据记录精度须足够外观擦伤检查表 E部位4/14/24/4/A正面B底面DC左侧CD右侧 E上侧AB合计4/4/557044计数型检验记录(例计数型检验记录(例1)质量检验报告质量检验报告n质量检验报告 记录产品质量检验的判定结论 通常须做两级以上确认n批量产品质量判定 符合性判定:合格/不合格 品级判定: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次等品(预先设定评级标准) 一致性判定:Cpk/直方图/控制图分析(预先设定Cpk指标)不合格品的管理不合格品的

24、管理n目的:为识别和控制不合格品,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n不合格处理流程处理流程标识隔离评审处置活动要求贴不合格标签红色标识牌流转卡记号笔标注专用周转箱专用储存区专用存放支架确认是否不合格提出不合格处理意见须授权人批准必要时多方会审禁止使用(报废/退货)消除不合格(返工/返修)特许使用(降级使用/回用)感观检验(感观检验(1)视觉眼产品外观质量、表面缺陷检查,如颜色、图案、花纹、形状;电镀层起皮、鼓泡;听觉耳产品如电动工具、玩具、家用电器在运行过程中声音或噪音嗅觉鼻检查烟酒、食品的香气、药物的气味味觉舌品尝食品的味道触觉手检查气动工具漏气程度,震动情况,温度变化,粗糙度感观检验的类别及应用范

25、围感观检验的类别及应用范围n感观检验适用场合 只能依靠感观测试、评价的项目,如外观缺陷、视觉效果 通过感观检验可以更快速判定质量是否异常的情形n感观检查的局限性 检查准确性影响因素多,如: 检验者情绪、生理缺陷、个人习惯 检验环境 检验时间感观检验(感观检验(2) 感观检验实施要求感观检验实施要求n标准样品(实物或图片) 极限样品、缺陷样品 分级标准 实物样品须有合适的储存条件、定期更换n检验环境条件 如:看样台(标准光源)、听音室、食品感观检验室,必要时可借助辅助工具如放大镜,控制在线检验速度n检验人员要求 如:无生理缺陷,定时休息,定期感观考评,经验感观检验(感观检验(3)仪器检验(仪器检

26、验(1)n仪器检验类别人工仪器检验智能仪器检验(自动检测)n检测过程影响因素检测过程检验仪器检验人员检验方法检验环境检验对象检测数据仪器检验(仪器检验(2) 检验仪器设备管理 确保检验仪器设备的检测精度n选择适宜的检测设备(精度)n制定仪器设备操作及维护规程n定期校验精度n合格标识检验仪器分类:检验仪器分类: 计量型检验仪器 计数型检验仪器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管理 n人员要求 经培训考核,持证上岗n设施及环境条件 按照标准配置检测设备及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监控n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符合标准要求n设备及标准物质管理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 标准物质 n量值溯源 检测设施定期校验n抽样及样品处置n结果质量控制

27、检测数据可靠性分析n结果报告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的通用要求质量检验方案质量检验方案n全数检验n抽样检验 从一批产品(总体)中,随机抽取适量的产品样本进行质量检验,然后把检验结果与判定标准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该产品是否合格的一种质量检验方法n免检 免检条件 历史经验证明产品质量持续合格 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很高抽样检验抽样检验n分类分类按抽样量分固定样本量抽样检验百分比抽样检验统计抽样检验按检验数据性质分计数型抽样检验(根据检验产品合格数判定)计量型抽样检验(根据检验产品数据判定)n抽样检验风险抽样检验风险生产方风险:把合格批误判为不合格批的错误,常记作,一般值控制在1、5或1

28、0。 使用方风险:把不合格批误判为合格批的错误,常记作,一般控制在5、10n人工挑选取样法由于有人的主观因素在起作用,不能正确反映整批产品的实际分布状态n随机抽样使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都以同等概率出现在样本中如何抽取样本?如何抽取样本? n简单随机抽样 常用的简单工具: 随机数表法(乱数表法) 掷骰法(适用于生产现场)n周期系统抽样 当对总体实行上述单纯随机抽样有困难时(如连续作业时抽样或产品为连续体时抽样),可采用一定间隔进行抽取的抽样方法n分层抽样 从一个可以分成不同子批(或称作层)的检验批中,按规定的比例从不同的层中抽取样本 当不同班组、不同设备、不同环境生产同一种产品时,由于条件当不同

29、班组、不同设备、不同环境生产同一种产品时,由于条件的差别,产品质量可能有较大差异。这时,可采用分层按比例随的差别,产品质量可能有较大差异。这时,可采用分层按比例随机抽样机抽样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样方法 单纯随机取样法先把每个个体编号,然后用抽签的方式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这种方法适用于个体间差异较小、所需抽选的个体数较少或个体的分布比较集中的研究对象。 分区随机取样法将总体随机地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再从每一部分随机抽选若干个体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法可以更有组织地进行,而且中选的个体在总体的分布比单纯随机取样更均匀。 系统取样法先有系统地将总体分成若干组,然后随机地从第一组决定一个起点,如每组15个元素,

30、决定从第一组的第13个元素选起,那么以后选定的单位即28,43,58,73等等。 分层取样法根据对总体特性的了解,把总体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组,然后从各个层次中按一定比例随机抽选。这种方法的代表性好,但若层次划分得不正确,也不能获得有高度代表性的样本。随机抽样方法说明随机抽样方法说明固定样本量抽样检验固定样本量抽样检验n适用场合 破坏性检验项目,如硬度测试、拉伸强度、金相分析 检验周期长、检验费用高的项目,如疲劳寿命试验、盐雾试验 首检,通常设备调试好后生产的前5个产品 巡检,定时巡查,每次抽取固定样本数n确保抽样的随机性和代表性是关键n缺点:判定的风险过大百分比抽样检验百分比抽样检验n无论产品

31、批量的大小,一律按照规定的百分比从批量中抽取样本,通常允许出现的不合格数Ac0n适用场合 转序检 出厂检验 非破坏性且检验周期短的项目n缺点 缺乏理论根据 大批严,小批量松 缺乏明确的质量保证值统计抽样检验统计抽样检验n根据数理统计原理确定抽样量及判定规则,确保判定的风险在可控制范围内n典型的抽样方案 美国军用标准 MIL-STD-105D 中国标准GB/T2828n抽样方法 按照抽样次数:一次抽检/二次抽检/多次抽检/序贯抽检 按照抽样过程: 调整型,即由几个不同的抽检方案与转移规则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抽检体系,然后根据各批产品质量变化情况,按转移规则更换抽检方案即正常、加严或放宽抽检

32、方案的转换 非调整型,即单个抽样检查方案不考虑产品批的质量历史,使用中也没有转移规则统计抽样检验的特点统计抽样检验的特点 n产品必须以产品必须以“检查批检查批”(简称(简称“批批”)形式出现,检查批分连续批和孤)形式出现,检查批分连续批和孤立批,连续批是指批与批之间产品质量关系密切或连续生产并连续提交立批,连续批是指批与批之间产品质量关系密切或连续生产并连续提交验收的批。验收的批。 如:产品设计、结构、工艺、材料无变化;制造场所无变化; 中间停产时间不超过一个月。 单个提交检查批或待捡批不能利用最近已检批提供的质量信息的连 续提交检查批,称为孤立批。n批合格不等于批中每个产品都合格,批不合格也

33、不等于批中每个产品都批合格不等于批中每个产品都合格,批不合格也不等于批中每个产品都不合格。不合格。 抽样检查只是保证产品整体的质量,而不是保证每个产品的质量。也就是说在抽样检查中,可能出现两种“错误”或“风险n样本的不合格品率不等于提交批的不合格率样本的不合格品率不等于提交批的不合格率 样本是从提交检查批中随机抽取的。所谓随机抽取是指每次抽取时,批中所有单位产品被抽取可能性都均等,不受任何人的意志支配。样本抽取时间可以在批的形成过程中,也可以在批形成之后,随机抽样数可以按随机数表查取,也可以按GB10lll等标准确定一次抽样方案的批质量判定一次抽样方案的批质量判定抽检一个样本量为n的样本统计样

34、本中的不合格品数批不接受批接收dAcdRe抽检一个样本量为n1的样本统计样本中不合格品数d1批接受批不接受再检一个样本量为n2的样本d1 Ac1d1 Ac1Ac1d1Re1D1+d2 Ac2D1+d2 Re2Re2=Ac2+1二次抽样方案的批质量判定二次抽样方案的批质量判定GB2828.1-2003抽验方案nGB/T 2828.1是计数抽样检验标准,只适用于计数抽样检验的场合,主要用于连续批的逐批检验也可用于孤立批的检验;同时也是调整型抽样检验标准。n连续和逐批抽样检验 连续抽样检验,就是按生产顺序,边生产边连续提交检验,不要求组批 逐批抽样检验,就是把单位产品组合成批,逐批抽取随机样本进行检

35、验判定n连续批和孤立批抽样检验 连续批的抽样检验是一种对所提交的一系列批的产品的检验 对孤立批的检验应按GB/T2828.1的12.6的规定进行nGB/T 15239-1994是适用于孤立批的检验标准n检验水平 检验水平规定了批量与样本量之间的关系 GB/T 2828.1的表1给出了三个一般检验水平,分别是水平、,还有四个特殊检验水平,分别是S-1、S-2、S-3、S-4。水平是最常用的 辨别能力:;S-1S-2S-3S-4 一般检查水平特殊检查水平n选择的原则1)没有特别规定时,首先采用一般检验水平;2)比较检验费用。若单个样品的检验费用为a,判批不合格时处理一个样品的费用为 b,检验水平选

36、择应遵循: ab 选择检验水平 ab 选择检验水平 ab 选择检验水平3)特殊检验水平S1、S-2、S-3、S-4,一般在破坏性检查时采用GB2828.1-2003术语n接收质量限(AQL) 接收质量限,是当一个连续系列批被提交验收抽样时,可允许的最差过程平均质量水平。以符号AQL表示。在GB/T 2828.1中,接收质量限被作为一个检索工具n优先AQL值 GB/T 2828.1表中给出的AQL值称为优先的AQL系列a)AQL在制定时以产品为核心,并与产品的质量特性的重要程度有关。 1.重要程度:AQL(A类)AQL(B类)AQL(C类) 2.检验项目:AQL(少) AQL(多) 3.AQL(

37、军用产品)AQL(民用产品) 4.AQL(电器性能)AQL(机械性能)AQL(外观)b)AQL是对生产方过程质量提出的要求。一定要符合过程平均 P ,也可按国内相同行业的过程平均。GB2828.1-2003术语0.40.651.01.52.54.0 实施流程a)规定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图纸)b)确定批量(N)c)规定检验水平(、)d)规定接收质量限(AQL)e)确定方案类型(一次、二次、多次)f)确定抽样方案(正常、加严)g)批的提交(初次提交,不能适用于再提交批)h)检验判定i)批的再提交及不合格品处理标准的实施标准的实施n基本程序a)根据批量和检验水平,由GB/T 2828.1的表1检

38、索出字码。b)根据字码和规定的AQL值以及规定的方案类型,由相应的主表中,直接检索出抽样方案 一次正常、加严和放宽检验抽样方案由表2-A、2-B、2-C检索; 二次正常、加严和放宽检验抽样方案由表3-A、3-B、3-C检索; 多次正常、加严和放宽检验抽样方案由表4-A、4-B、4-C检索。抽样方案确定(抽样方案确定(1)批量大小N特别检验水准正常检验标准S-1S-2S-3S-4IIIIII18AAAAAAB915AAAAABC1625AABBBCD2650ABBCCDE5190BBCCCEF91150BBCDDFG151280BCDEEGH281500BCDEFHJ5011200CCEFGJK

39、12013200CDEGHKL320110000CDFGJLM1000135000CDFHKMN35001150000DFGJLNP150001500000DEGJMPQ500001及其以上DEHKNQR样本量字码表样本量字码表正常正常 一次抽样方案一次抽样方案( (主表主表2-A)2-A)抽样方案确定(抽样方案确定(2)n抽样方案中的箭头遇到箭头时,跟着箭头走,见数就停留,同行是方案,千万别回头。遇到箭头时,跟着箭头走,见数就停留,同行是方案,千万别回头。例1:出厂检验采用GB/T 2828.1,规定AQL=1.5,IL=,N=2000 正常一次(n=125,Ac=5,Re=6); 加严一次

40、(n=125,Ac=3,Re=4); 放宽一次(n=50,Ac=3,Re=4)例2:对零件进行检验,用加严一次抽样,N=1000,IL=,AQL=0.25 n=80,Ac=0,Re=1(同行原则)例3:N=500,AQL=250,IL=,一次抽样,字码H(计点) 正常(n=13,Ac=44,Re=45) 加严(n=13,Ac=41,Re=42) 放宽(n=5,Ac=21,Re=22)例4:N=2000,AQL=1.5,IL=,2次抽样方案次抽样方案 正常(n1=n2=80,Ac1=2,Re1=5;Ac2=6,Re2=7) 加严(n1=n2=80,Ac1=1,Re1=3;Ac2=4,Re2=5)

41、 放宽(n1=n2=32,Ac1=1,Re1=3;Ac2=4,Re2=5)正常到加严的转移规则正常到加严的转移规则放宽放宽检验检验正常正常检验检验加严加严检验检验暂停暂停检验检验当前的转移得分当前的转移得分至少至少30分分生产稳定生产稳定负责部门认为可负责部门认为可以放宽以放宽一批不被接受一批不被接受生产不稳定或延生产不稳定或延迟迟其他其他连续连续5批批被接收被接收连续连续5批或批或少于少于5批交货其批交货其中中2批不被接收批不被接收供方改进供方改进了质量了质量加严检验时,加严检验时,累计累计5;批不;批不被接收被接收开始开始转移得分的计算转移得分的计算n正常检验开始时,转移得分为零。检验每批

42、之后应更新转移得分。n对于一次抽样方案: 接收数2时,当AQL加严后该批被接收,则转移得分3。否则转移得分0 举例举例 接收数为0或1时,该批被接收,则转移得分2。否则转移得分0n二次和多次抽样方案: 二次抽样方案,该批检验第一样本后被接收,则转移得分3。否则转移得分0。 多次抽样方案,如果该批检验第一样本或第二样本后被接收,则转移得分3。否则转移得分0。检验误差检验误差n误差的定义 绝对误差绝对误差 :某量值的测得值和真值之差为绝对误差,通常简称 为误差。 相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值称为相对误差n误差的分类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在重复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

43、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样本的平均值之差,称为随机误差检验误差的来源检验误差的来源n计量器具,设备和试剂误差计量器具,设备和试剂误差: : 由于仪器设备本身不够精确产生的误差,如仪表刻度不准,计量器具未经校准仪器的稳定性、精确度、灵敏度不够,在检验过程中就会产生测量误差。n环境条件误差环境条件误差: : 检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气压、振动噪声、电磁场、风效应和尘埃等)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所产生的误差。测量越精密,环境条件改变对检验结果影响越明显。n方法误差方法误差: : 是由于检验方法本身不完善所造成。例如,如

44、采用近似的测量方法而造成的误差。例如用钢卷尺测量大轴的圆周长s,在通过计算求出大轴的直径d=s/,因近似数取值的不同,将会引起误差。在重量分析中,沉淀的溶解损失或吸附某些杂质而产生的误差。n人员误差人员误差: : 由测量人员由于测量中受分辨能力的限制、因工作疲劳引起的视觉器官的生理变化、固有习惯等引起的读数误差 n受检产品误差受检产品误差: : 抽样检验是从整批产品中抽取少量产品进行检验,并对整批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抽样代表性的差异。检验误差的影响检验误差的影响 所有误差累积影响通常称之为所有误差累积影响通常称之为测量系统误差测量系统误差,简称简称“误差误差”n在产品或过程控制中,影响决策正确

45、性n影响产品符合性判定的正确性n影响过程判定n影响新过程接受n导致作业准备控制失误B 区B 区USLLSLA区C区A区Cp(观测)=Cp(实际)+Cp(测量系统) - - - 检验误差的控制检验误差的控制n系统误差的消除对照检验仪器校验和数据修正仪器选择正确n检测环境控制n检验人员控制人员选拔/培训/考核/合理安排时间n防错技术应用自动化检测辅助检验工具工 件真值真值误差误差95由由同一测量人员同一测量人员,采用采用一种测量仪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多次测量同一零件同一零件的的同一特性同一特性时所时所获得的测量值误差获得的测量值误差 EV=5.15或或检验误差评估数据重复性检验误差评估数据重复

46、性工 件真值真值由不由不同测量人员同测量人员,使用使用一种测量仪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多次测量同一零件同一零件的的同一特性同一特性时所时所获得的测量平均值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误差的误差A评价人评价人B评价人评价人A评价人评价人误差误差检验误差评估数据再现性检验误差评估数据再现性质量的统计分析方法质量的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图表 柏拉图 直方图 控制图 工序能力分析直方图分析直方图分析n描述数据的分布状态 宽度表示数据的间隔,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数据的数目,变化的高度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n通过对数据分布形态和与公差相对位置进行研究,掌握过程的波动情况。直方图分析实例直方图分析实例1321661451

47、48155144150126127144137133147157156150152147137143145134142167157150124170a)收集数据收集的数据一般为50个以上,不得少于30个,如下表所示:最大值最小值b)从全体数据中找出最大值与最小值200个数据中最大值为170,最小值为124。c)求出全距(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全距=170-124=46。d)决定组数一般为10组左右,不宜太少或太多。组数K=1+3.23logN(取整数部分) 也可参照下表进行分组:样本量(样本量(n)推荐组数(推荐组数(k)50100610101250712250以上1020因为数据为200个所以

48、取组数为1279直方图分析实例直方图分析实例e)决定组距组距=全距组数=4612=3.83(取组距为4)f)决定各组的上下组界最小一组的下组界=最小值-测定值之最小位数2=124-12=123.5最小一组的上组界=下组界+组距=123.5+4=127.5,以此类推。g) 做次数分配表,如下图所示。直方图分析实例直方图分析实例组号组号组界组界组中点组中点划记划记次数次数1123.5127.5125.5+ +102127.5131.5129.5+/73131.5135.5133.5+ +/114135.5139.5137.5+ + +/175139.5143.5141.5+ + + + + +/3

49、46143.5147.5145.5+ + + + + + +/377147.5151.5149.5+ + + + + +/328151.5155.5153.5+ + + + /239155.5159.5157.5+ +/1310159.5163.5161.5+ +1011163.5167.5165.5/412167.5171.5169.5/2合 计200直方图分析实例直方图分析实例h) 制作直方图,画出短形方块及规格的上限及下限。直方图判读直方图判读1、直方图、直方图7种常见的形态种常见的形态:常规型直方图锯齿型直方图偏态型直方图绝壁型直方图双峰型直方图直方图判读直方图判读高原型直方图离岛型直

50、方图上限下限中心值2.正常状态下直方图分析直方图偏向规格的下限,并伸展至规格下限左侧。表示已产生部分超出规格下限要求的不良品。233),min(dRSxCxSCCCClplupuplpupk工序能力分析工序能力分析n工序能力是处于稳定生产状态下的工序加工产品满足规格要求的能力n计算工序能力指数內变差只考虑到固定变差或組单边規格下規格界限单边規格上規格界限双边規格2)(3)(3)(6dRLSLXCXUSLCLSLUSLCppp工序能力分级表工序能力分级表项目级别工序能力指数Cp(或Cpk)对应关系T与不合格品概率P工程能力分析特级Cp1.67T10P1.3310T80.00006%P0.006%

51、工序能力充分二级1.33Cp18T60.006%P0.27%工序能力尚可三级1Cp0.676T40.27%P4.45%工序能力不足四级Cp0.67T4P4.45%工序能力严重不足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生产管理技术生产管理技术生产制造系统生产制造系统生产制造过程(检验/加工/搬运/储存)人员设施方法环境原材料成品供应商顾客生产制造系统生产制造系统生产制造系统基本功能:完成产品的加工制造 实现产品的交付生产制造系统的评价生产制造系统的评价n从顾客角度 交付产品的质量 交付产品的数量和交期n从内部角度 产品生产制造成本 生产制造周期(效率) 生产制造过程的安全及环保影响目标实现的两类因素影响目标实现的两类

52、因素n技术因素 人员技术能力 设施的技术水平 加工方法的技术水平 作业环境控制水平 检测技术水平n管理因素n规划现场布置规划生产计划安排n实施过程控制人员调度人员培训教育设施维护保养技术文件发放n监督检查环境检测计划监控质量监测n改进异常处理生产制造系统管理内容生产制造系统管理内容n制造系统规划资源规划(人/设施/方法/环境)组织规划(现场布置/生产计划)监控方式规划改进机制规划n系统运行资源配置n运行监测与评估计划跟踪/工序质量检查/工序能力分析n系统改进异常快速响应纠正预防措施报告设施改造生产制造系统管理目标生产制造系统管理目标通过最优的资源配置,合理的生产安排,组织均衡生产,保证系统顺畅

53、运行,从而实现以n最低的成本n最短的时间n最少的库存n最快的速度n最合适的质量交付出让顾客满意的产品,为企业创造利润(一)生产制造现场的管理(一)生产制造现场的管理n生产制造现场:产品检验/加工/搬运/储存的工作场所。n现场的基本构成要素: 人员:作业人员/现场管理人员(班组长/车间主任) 机:现场的设施设备(厂房/公共设施/工装模具/检 测设备) 料:原材料/半成品/成品 法:作业方法/信息流 环:作业的环境条件(物理环境因素/现场整洁度/工 作气氛等)n生产制造系统管理的80是在现场。现场管理内容及目标现场管理内容及目标n通过对现场要素4M1E的管理,实现以下目标: 保证产品质量 保证交期

54、 低成本 高效 安全 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士气n现场管理内容: 现场的质量管理、生产进度管理、现场成本管理、效率管理、安全管理、现场人员管理等等日产汽车现场管理基本思想日产汽车现场管理基本思想 最大限度地激活人、物、设备的作用,在每道工序保证完美质量的前提下追求高效率化。 现场管理技法现场管理技法nIE技术(IE:工业工程)n定置管理n可视化管理n6Sn防错技术nQRQC(快速响应质量控制)nQCCn合理化建议制度 .IE技术n工业工程,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IE)nIE 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 一门学科。它综

55、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美国工业工程师协会美国工业工程师协会(AIIE),1955nIE的目标的目标 提升效率、提升品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升品质、降低成本IE七大技法七大技法n工程分析n动作分析n时间研究n动作经济原则n生产平衡分析n工厂布局与平面布置n人机工程分析可视化管理可视化管理n可视化:任何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都可通过眼睛清楚了解有关工作状态及信息,如: 工作流 方法 场地状况 作业状况 人员状况 一切都显得是那样的清洁整齐,一目了然可视化控制范畴可视化控制范畴n过程及交付控制(计划/库

56、存展示)n质量控制(产品状态标识/设备故障警示)n作业控制(可视化文件/产品标识)n目标控制(目标结果差异展示)n设备、夹具及工具控制(区域位置标识/状态标识)n改进控制(问题及改进方案展示)n团队区域控制(作业区域/人员动态/场地标识)可视化控制工具可视化控制工具n展示板/看板产品生产计划控制图板工作流程图板人员配置图板/人员动态图板质量控制图板生产看板.n警示灯(设备故障报警灯/流水线异常报警灯)n颜色n标识n图片(缺陷样品/标准作业方法图片.)n图表(目标趋势图表/质量状况图表.)可视化控制工具举例(可视化控制工具举例(1)1 2 3 4 5 6 7生产计划控制板生产计划控制板Proce

57、ssAbsentOutSupportNo. A B C 1 2 3 4 5 6 7 8 91 2 3 49 8 7 65ABC人员展开图人员展开图Card IDProduction Unit of LotPrint Date:3/4/97Lot Size Number: 1 of 4Part No. : 12-3456-ct567Quantity: 50 Part Name:Cover TopContainer Type: Box Supply Point: Fin PressUsage Point:Auto-BrazerNote:Drawing No.:12-3456-4321Revisio

58、n No.: dr234看板卡片看板卡片Number of Instances1 2 3 4 5 6 7缺陷图缺陷图可视化控制工具举例(可视化控制工具举例(2)1 2 3 4 5 6Defects Display Table缺陷品展示表缺陷品展示表Skill Map LineWorkOperator1 2 3 4 5 6 7XXAXXBXXCXXDSkilledUnskilledNot mark: Not capable of doingSkill Matrix Screws WrenchScrewdriver Hammer 操作工具板操作工具板6S管理管理n6S管理是现场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

59、现场员工最基本的行为规范。n6S管理内容 整理(SEIRI) 整顿(SEITON) 清扫(SEISO) 清洁(SETKETSU) 修养(SHITSUKE) 安全(SECURITY)n5S来自日本,但思想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企业在5S基础上增加“安全”,形成6S。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弟子规: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6S管理目标管理目标n首要目标营造清洁整齐的工作环境打造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员工团队n第二目标保证质量、交期、成本、效率、安全n终极目标经营业绩提升6S活动内容及关系活动内容及关系1S整理2S整顿区别“有用”和“无用”的东西有用的东西定

60、置放置3S清扫无用的东西彻底清扫干净4S清洁5S修养使员工养成良好习惯,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持美观清洁6S安全质量和安全兼顾1S3S是日常活动4S6S是前3S的目标5S又是其他S的关键6S管理效果管理效果员工的修养员工的修养n通过行为约束实现员工心态转变 行为规范行为习惯工作心态n持续教育 宣传板 晨会n不断的行为检查及激励 定期检查评比 表彰处罚(二)生产制造系统专题管理(二)生产制造系统专题管理n现场产品质量管理n交期管理(生产计划管理)n成本管理n设备管理n仓储管理n工装模具管理n安全管理n环境管理n人员管理.生产制造过程中可根据管理目标,开展“目标专题”管理目标专题管理的思路目标专题管理的思路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