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_第1页
6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_第2页
6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张维亚刘小文王娜(郑州市中心医院,河南郑州450007)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相关因素,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全年上报695例ADR报表中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过敏史、报告人身份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剂型、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给药ADR发生率为90.07%,口服为8.92%及吸入剂为0.28%外用药为0.14%;抗感染药物ADR发生率最高为58.85%,其次是中药类为18.56%,单独用药占33.23%,两联用药占61%,三联用药占5.03%,四联用药占0.57%,五联用药占0.14%,

2、般的不良反应81%,新的一般不良反应18.56%,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0.28%。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变态反应,消化系统反应次之。结论:要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特别要注意还会有新的不良反应出现,强调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新的不良反应随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我院也开展了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监测工作,了解我院ADR的发生情况,现对我院2008年全年上报的695ADR进行统计分析。1资料来源及方法1.1收集我院2008年全年医师110例、药师325例、护士260例填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2按表格内容,分别统计性别、年龄、给药

3、途经、药物类别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2结果2.1 一般情况695例ADR报告中,男性326例,女性369例,分别占46.9%和53.09%。年龄最小为5个月,最大为80岁,其中小于1岁-3岁108例,占15.53%,4-6岁63例占9.06%,717岁67例占9.64%,1860岁348例占50.05%,60岁以上108例占15.53%。2.2 给药方式静脉滴注602例占86.61%,肌肉注射13例占1.87%,皮下注射11例占1.58%,口服给药62例占8.92%,吸入剂2例占0.28%,阴道给药1例占0.14%。2.3 引起ADR药物类型及品种前10名(见表1)表1ADR涉及药品及例次表注

4、:1.表中未列出剂型的药物均为注射剂药物类型药品种数涉及药品(例)例数构成比%抗感染药81阿奇霉素(103)2氟罗沙星(60)30744.17%中药23加替沙星(52)4热毒宁(37)5507.19%头抱他啶(24)6头抱哌酮舒巴坦钠(21)7依诺沙星(18)8头抱呋辛(15)9头抱噻肟钠(14)10痰热清(13)ADR涉及药品类别前10名及构成比喹诺酮类七叶皂甙钠16322.45%中药类12918.56%大环内酯类11716.83%头抱菌素类10515.10%其他233.3%生物类223.16%硝基咪唑类131.87%硝酸酯及亚硝121.72%酸酯类111.58%林可酰胺类101.43%电解

5、质平衡调60586%节药占ADR的比例2.ADF涉及药品类别中包括口服制剂2.4 ADR涉及的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见表2)表2药物致ADR分类及临床表现1ADR累及器官系统分类主要临床表现例数构成比(%)皮肤搔痒、各类皮疹、疱疹、红斑、局部皮肤及附件损害肿胀、粘膜水肿、散在出血点、阴道刺激31044.60%症状、白带增多消化系统反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食欲不振15422.15%头痛、头晕、烦燥不安、神志恍惚、失眠、神经系统反应8412.08%耳鸣、全身或四肢麻麻木心血管系统反应心悸、心慌、胸闷、心律异常162.30%呼吸系统反应呼吸困难、干咳、哮喘162.30%全身反应寒战、高热、

6、盗汗、昏迷、抽搐689.80%血液系统反应鼻出血、20.28%静脉炎及关节反应用药局部血管肿胀、疼痛、关节痛202.88%泌尿系统药排尿困难20.28%局部疼痛注射部位疼痛223.17%电解质变化低血钾10.14%合计69599.97%±3注:部分ADR同时累及2种以上的器官系统。2.5新的不良反应新的不良反应是指在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2695例涉及ADR新的不良反应种类及品种(见表三)3例数新的严重的1赖氨匹林针剂,36岁局部麻木,昏迷1头抱哌酮钠和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低血钾(K2.96mmol/L)新的一般6阿齐霉素针剂发热,注射部位脓肿憋气,无5吉他霉素针剂1氯化钾缓

7、释片5氯化钾注射液1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1尼莫地平注射液2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1骨愈灵胶囊2胰岛素针剂1磷酸铝凝胶1奥沙利铂针剂1注射用环磷酰胺3氟罗沙星葡萄糖1门冬氨酸洛美沙星2乳酸左氧氟沙星6克林霉素磷酸酯1多索茶碱2复方甘草酸单铵2注射用肌氨肽苷1转化糖1丹参酮HA磺酸钠注射液2胸腺肽注射液1注射用青霉素钠1依达拉奉注射液1奥拉西坦注射液1静注人免疫球蛋白2注射用舒巴坦钠-头抱哌酮钠2注射用头抱呋辛钠4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1替硝唑注射液4单硝酸异山梨酯1注射用奥扎格雷钠2硫酸镁注射液1胆石利通片1灯盏生脉1桂枝茯苓胶囊1黄芪注射液1活血止痛片1解郁丸1金养麦片1龙胆泻肝软胶囊1尿感宁颗粒无力

8、,盗汗,寒战,注射部位脓肿,发热寒战注射部位脓肿听力降低,视觉异常憋气,咽下困难心悸,腹痛,瘙痒瘙痒,头晕,心悸高热,寒战皮疹厌食,无力静脉炎皮疹,瘙痒浅静脉炎发热皮疹,瘙痒瘙痒注射部位疼痛发热心悸盗汗,苍白听力降低,视觉异常发热,寒战,红斑疹头晕,腹痛静脉炎腹痛恶心皮疹,瘙痒心悸恶心皮疹,瘙痒,呕吐恶心,腹痛,呕吐恶心,呕吐皮疹注射部位疼痛腹痛皮疹恶心,呕吐呕吐,腹泻,腹痛皮疹,瘙痒腹泻注射部位疼痛皮疹,瘙痒呕吐恶心腹痛注射部位疼痛皮疹呕吐,皮疹呕吐,皮疹皮疹呕吐皮疹耳鸣,头晕,恶心,无力恶心,憋气盗汗皮疹,发热1热淋清颗粒皮疹,瘙痒1乳癖散结胶囊皮疹1十味龙胆花颗粒荨麻疹4疏血通注射液腹痛

9、呕吐,发热,寒战头晕,恶心,盗汗憋气1五加生化皮疹1香菊胶囊皮疹,瘙痒1参附注射液寒战1丹红恶心,呕吐2热毒宁憋气,恶心高血压加重4痰热清恶心,呕吐,头晕注射部位脓肿,注射部位疼痛水肿3注射用炎琥宁注射部位疼痛,静脉炎,水肿1银杏达莫注射液皮疹,瘙痒1银杏蜜环皮疹3细辛脑注射液听力降低,视觉异常红斑疹憋气1益心舒胶囊皮疹1银花泌炎灵皮疹,瘙痒1血塞通呕吐1血滞通皮疹1注射用血栓通呕吐1益脑胶囊皮疹1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呕吐1注射用阿洛西林钠寒战,憋气1醋酸奥曲肽皮疹注:上报表中显示有74的品种为新的严重的和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经过和新编临床用药参考2009版更新版中药物说明书不良反应部分对照,

10、最终确认为66个品种。3讨论3.1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695例ADR中,男性占326例,女性占369例;从年龄分布来看,成人组占456例,占65.61%;18-60岁348占50.07%,60岁以上108例,占15.53%;<18岁238例,占34.24%。值得注意的是未成年患者和老年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其原因可能为:以老年患者组分析老年人多存在不同程度脏器功能减退,药效阈值变窄。个体差异明显加大,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不同于其他年龄组。易发生蓄积。老年人神经功能减退,反应迟钝。对已发生的ADR不能及时反映出来使一些ADR体征不够明显,甚至被原患疾病掩盖,增加诊断和治疗的困难。多种

11、药物并用在老年患者中常见.药物相互作用也是引起老年人ADR的重要原因。用药剂量未按老年人情况进行调整也是可能的原因。因此,医生对于老年患者用药应慎重。要坚持合理用药原则.尽量减少联合用药种数。药物使用剂量一般情况下应小于成年人。从而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开展对老年人ADR监测工作应成为ADR研究领域的重点。3.2ADRs的出现时间695例ADR报告中第1次用药即出现ADR的有512例,占73.66%;非首次用药出现ADR的为183例,占26.33%。首次用药不良反应比例较高,因此临床应对第1次使用药物时应密切观察,尤其在开始用药后的30min内,在用药完毕后同样不能忽视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

12、测。注意可能发生的ADRs3.3给药途径和剂型因素注射给药ADR发生比例高于口服给药(10:1)。其主要原因是:注射给药基本在医院或诊所进行,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容易发现。口服给药方便不受地点的控制,所以,无法对不良反应进行严密监控,另外口服用药存在主动性,患者可根据说明书的内容决定是否用药,注射给药基本上是被动性,在报告例数和实际发生例数存在很大偏差。注射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人体,无肝脏的首过效应,故药物浓度较高,对机体的刺激较强;注射给药对药品的质量要求高。对注射的整个过程都必须是无菌操作:注射剂为保持其稳定性而加有缓冲液、防腐剂或其他添加剂,这些也有可能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3.4ADRS类型

13、695例ADRs报告中。皮肤及附件损害310例,占ADRs总例次的44.60%,居首位;其次为消化系统22.15%,神经系统12.08%、全身反应9.8%、局部疼痛3.17%。药物所致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和药物化学结构和用药者的特异体质有关。所有药物都有利益和潜在危害的平衡。要使这种危害降到最小,药物优良的质量、合理的安全有效使用是必须的,并且当做出治疗决定时,考虑预期和病人的利益。完成这些是为公共健康服务,是培养病人对他们服用药物的信任,进而增强对普通的健康服务的信心:“。因此,医生在为患者选用治疗药物时应特别考虑既往ADRs史,以减少ADRs的重复发生。3.5ADRsffi药物的关系695例

14、次ADR报告涉及药物158种,居前10位的分别是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和文献报道类似2。3.5.1抗感染药物抗感染药物引起ADRS的有409例。占总例数的58.85%,不良反应以皮疹、药物热、静脉炎多见。这和抗感染药物种类多,使用范围广,用药频率咼有关。在抗感染药物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为喹诺酮类占22.45%;其次为大环内酯类16.83%;头抱菌素类15.10%。控制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可减少ADRS的发生。3.5.2中药制剂占不良反应的18.56%。植物药和传统医药的使用也引起人们对其安全性的关注。人们普遍错误的认为自然的就是安全的。人们普遍相信长期使用传统医药能确保有效和安全。但存在传统医

15、药和植物药被掺假和被对抗性药物、化学产品、非甾体类药和重金属等污染的案例。许多传统医药被制造给全球使用,已超出其最初适应的传统和文化范围。自我治疗就近一步加重了病人的风险。当传统医药和植物药和其他药物混合用时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9二随着中药制剂的不断开发,该类制剂所致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尤其是注射剂。其原因可能为中药注射剂特别是复方制剂有效成分未完全清.加之原料来源产地、用药部位及炮制工艺等差异,致使不同批号制剂产品有效成分存在差异;为了提高中药制剂的溶解度、稳定性等而加入稳定剂、助溶剂等添加剂.这些化学物质也是引起ADRS的原因之一。其他类药物占全部药物种类的3.3%。而其中以七叶皂

16、甙钠占了绝大多数。从表一中可以看出,虽然是前十名的药物不良反应,但,已包括了绝大部分的比例。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老年患者的个体化用药及加强对其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注射剂的使用等审慎用药措施。可有效降低ADRS的发生。695例涉及ADRS新的不良反应种类及品种(表三)新的严重的两例其中赖氨匹林针剂造成不良反应,在新编临床用药参考2009版更新版,赖氨匹林药物说明书不良反应部分中有12岁以下出现昏迷症的说明,本病例患者为36岁女性。从上报表中反馈显示有74个品种为新的严重的2例3个品种不良反应、新的一般的125例71个品种不良反应,经过和新编临床用药参考2009版更新版中药物说明书不良反应部分对照,最终确认为66个品种。但,中药在使用说明书中大部分没有不良反应这一项,是否为新的不良反应需要更多信息支持。【参考文献】【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九条(三)【3】新编临床用药参考2009版北京金叶天翔科技有限公司出品【4】高东宸,张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