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一次调频.docx_第1页
电网一次调频.docx_第2页
电网一次调频.docx_第3页
电网一次调频.docx_第4页
电网一次调频.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网频率的一次调节一、设计背景:随着大容量机组在电网中的比例不断增加,电网用电结构变化引起的负荷峰谷差逐步 加大,而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却在不断提高,电网频率稳定性的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对于 电网中快速的负荷变动所引起的周波变动,汽轮机调节系统、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根据电网频 率的变化情况利用锅炉的蓄能,自动改变调门的开度,即改变发电机的功率,使之适应电网 负荷的随机变动,来满足电网负荷变化的过程这就是次调频。一般来说现代广义的电网一次调频功能,需考虑汽轮机、锅炉、发电机及电网间的相互 配合与制约关系,应以整台机组作为控制对象。从功能I.既要有传统电网一次调频的快速性, 又要有现代控制的整体协调性。

2、汽轮机快速响应外界负荷、频率的变化,锅炉跟随汽轮机的 快速响应,满足汽轮机的要求。稳定运行的电力系统,其电源和负荷功率必须是动态平衡的。 即当电力系统频率偏离目标频率时,发电机组通过调速系统的自动反应,调整有功出力减少 频率偏差,是维护电网稳定的重要手段。一次调频是发电机组的调频反馈回路对负载变化的 快速调节过程,它对所有变化负载均有调节能力。频率是电力系统最重要的运行参数之一,频率变化对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 影响。系统互联增强了其承受有功冲击的能力,但也同时增加了系统可能遭遇的有功不平衡, 维持电网及其频率稳定的问题更加突出。扰动作用下,把电网频率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是电 力系统安全稳

3、定运行的主要F1标之一,一般通过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来实现。一次调频主要 是在动态的过程中起频率调节的作用,而二次调频主要是通过调频机组火电厂的负荷调整, 将偏离正常值的频率调整到要求的稳定值。为保证电网频率稳定在要求的范围之内,在确定的调频容量条件下,若不考虑二次调 频的作用,系统可以承受的最大扰动量不能超出一个确定的范围。参与一次调频的机组越多, 系统的可以承受负荷扰动量越大,次调频响应越快。当没有机组参与次调频是,系统可 承受的负荷扰动很小。如果大量电厂设置很大调频死区,相当于在很大的频率变化范围内机 组不参与一次调频,这就类似于没有机组参与一次调频。电网频率的稳定主要靠二次调频来 承担,

4、二次调频主要调节长周期的慢变负荷,对于电网中大机组甩负荷或者高峰负荷迅速攀 升这种快变干扰则无能为力,使得系统达到频率稳定的过渡过程时间很长。因此,若想保I正 电网频率稳定,必须充分发挥一次调频快速调节机组负荷的能力,根据电网中可预测的负荷 扰动,确定合理的一次调频容量,才能保证电网在大的扰动情况下能够维持频率的稳定和安 全,这是由于调节系统的控制作用相互交联影响造成的,因此,在调节系统的设计和调整时, 必须通过优化控制器参数,使得系统满足承受负荷扰动能力强,过程时间短的双重:要求。总的来说一次调频是由发电机调速器执行,对短周期负荷变化进行调整。本次设计目 的就是,通过设计的控制器快速增、减机

5、组功率,响应电网频率的变化,增强电网的供、需 自平衡能力,稳定电网运行。按实际电网频率变化,本次设计中干扰量设定为单位阶跃信号, 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二、设计要求:图十六加入白噪声之后的响应曲线如图对于鲁棒性的比较阶跃响应曲线比较如图十七所示,由于在一个图上显示九 条曲线观察起来比较模糊所以将其参数制作成表格如表一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 状态空间控制器鲁棒性最好,根轨迹控制器鲁棒性鲁棒最差。调整时间超调量J=35OOJ=4000J=4500PID控制器b%37%39%41%ts101214状态空间控制器<7%9%9%9%L、1.41.41.4根轨迹控制器a°/o8%4%2%L55

6、.15.2表一鲁棒性比较状态空间J=4000状态空间J=4500状态空间J=3500-PID J=3500PID J=4000PID J=4500根轨迹J=4000根轨迹J=4500根轨迹J=35001214161820图十七曾棒性比较响应曲线图2.结论在我们这个电网一次频率调节中为了能与变化的负载达到动态平衡我们注重的 是抗干扰能力,首先要淘汰状态设计法,因为状态空间设计法虽然反应很快但是 抗干扰能力相当的差,对于PID和根轨迹他们的控制效果:PID鲁棒性好一点, 抗干扰能力最好,根轨迹设计法调整时间5s左右,超调量5%, PID调整时间大 概在13秒左右,超调量在38%。总的来说PID和根

7、轨迹控制效果相当。五、设计心得此次实验进行的还是蛮紧张的,第一天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就针对 电网一次调频,我们开始想设计一个P1D,就利用实际PID进行设计,由于还要 有另一种方案考虑到根轨迹好做一点我们选择了根轨迹,当我们搭建好实际PID 控制器的系统之后试着进行参数的整定但是整定了将近两个小时因为当衰减比 例达到4:1之后超调量就有40%-60%,当超调量压下俩之后就达不到4: 1的衰 减率,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先是满足4:1的衰减率超调量先不重点考虑,确定了一 个基本PID的设计方案,对于根轨迹设定好性能指标之后计算出主导极点再利 用rltool工具进行拖动设计出来一个大概的控制器,当第

8、二天老师指导时讲到在 我们这个实际的电网频率一次频率调节中超调量没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反应速度 要求就比较严格,还讲到我们设计方案太少需要增加设计方案,之后我们在第天做好的PID和根轨迹的上面进行参数的优化,再利用状态空间设计法设计出 了控制器,进行比较反应出状态空间设计法它的反应速度可以达到最快,但是开 始时我们没有特别考虑反馈,第三天的老师指导中说明了对于电网一次频率调节 这个系统中反馈H(s)=100要进行处理才行,先是在控制系统前面加上一个比例 环节点在开环上加入一个比例环节H(s)将反馈变为单位反馈之后再进行设 计,这样设计出来的才是正确结果。第三天我们按照老师说的进行修改之后再进 行

9、白噪声的实验。总得来说时间还是比较紧,但是还是学到了不少,比如我们知 道了一次调频是对汽轮机转速的调节要使得与负载频率达到动态平衡。控制器的 设计方法有多种,每一种控制器都有其优缺点。参考文献1杨平,余洁,徐春梅,徐晓丽,自动控制原理一实验与实践篇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2杨平,翁思议,郭平,自动控制原理一理论篇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1、实际控制过程一个孤立的电力网络的频率是可以通过汽轮机调速控制系统来调整的。这个 调整被称为电网的一次调频。相对于一次调频,还有通过自动调整短期发电功率 计划的二次调频和通过调整中期发电功率计划的三次调频。如图一所示某电网频%率一次调节系统

10、的框图。其中,AL(s)为网内负荷扰动量;R为稳态速度调节系 数(R0.1); J是等效旋转惯量,J=40(K); b=0.75,是摩擦系数;是电网角 频率偏差;速度偏差参考值。AL负荷麦化图一电网频率一次调节系统2、控制设计要求试用反馈控制器G(s),在R<OA前提下使系统的阻尼比20.6。调整时间 fv<4s,超调量要求不是很高。三、设计内容:1、设计理论:方案一:PID控制器设计法通过实际的PID模型进行搭建,搭建好系统之后运行4:1衰减比例法进行参 数的整定直到达到要求。方案二:根轨迹法设计设定好性能指标之后,求算出系统的主导极点,之后再运用rltool I具在根 轨迹图上

11、进行拖动,直到达到要求。方案三:状态反馈法设计将系统的状态变量乘以相应的反馈系数,然后反馈到输入端与参考输入叠加 形成控制量,作为受控系统的输入,实现闭环系统的极点的任意配置。采用状态 反馈可以实现闭环系统极点的任意配置。2、设计步骤:计算系统对应传函: V(5)= , AL(5)= 1, G"(s) =!7 X AL(5)x=;?S(0.255+ 1)240005 + 0.75250 53 + 2500 52 + 4000 5 + 0.75设计要求:取 R=0.01 ':er% = e=> <t% < 20%,假设系统调整时间:八=3s (A = 0.05

12、)籍,n/=1.45,取 劣=1.45,即如、2 =-知 土 J1 -八饥=_1 ± 1.05/(A = 0.02)口方案一:PID设计法在Simulink中搭建系统模型如图二所示,并得到系统的响应曲线图三所示:图二PID控制器系统图0111101020304050图三阶跃响应曲线由实验可知系统当Kp=lOO, Ti=0.5, Td=0.5时系统整定到性能刚好达到要求, 此时超调量为比较高的水平,但是考虑到此次实验是电网频率的一次调节,对超 调量要求不是很严格,调整时间大概在13秒左右。对于加入扰动之后其阶跃响 应曲线如图四所示,加入扰动之后曲线还是可以回到原来的位置。图四加入扰动之

13、后的阶跃响应曲线图五PID控制器鲁棒性的测试曲线进行控制器鲁棒性的测试,当转动惯量取不同值时的响应曲线进行比较,这里我 们取J=35OO、4000、4500时的响应曲线如图五所示。方案二:根轨迹设计设定好性能指标调整时间3秒,超调量<r% <20%,咨= 0.69,刃 =1.45算出主导极点S = -1±1.05/利用rllool工具进行拖动设计好的控制器为GS =簪群'之后在切帆平台上搭建好带控制器的系统如图六所示,其阶跃响应曲线如图七所示。调整时间5s左右,超调量5%设计要求达标。图六根轨迹搭建好的系统图Soop«5图七根轨迹阶跃响应曲线现在我们加入

14、扰动之后,其阶跃响应曲线如图八所示。图八加入扰动之后的阶跃响应曲线可以看出加入扰动之后系统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说明根轨迹设计的抗干扰能力 较差。进行控制器鲁棒性的测试,当转动惯量取不同值时的响应曲线进行比较,这里我 们取J=3500、4000、4500时的响应曲线如图九所示。图九控制器鲁棒性的测试方案三:设定好性能指标超调量稳态时间则4 = 0.59,吃=5.08,主导极点我.2 =-2.997 ±4.1/, $3=15利用如下函数:num=100;den=conv(conv(0. 25 1,0. 25 1),4500 0.75);a b c d=tf2ss(num,den)sys_

15、o=ss(a,b,c,d);pole(sys_o)rc=rank(ctrb(a,b);if rc=3p=-2. 997+4. l*j, -2. 997-4. l*j, -15;k=acker (a, b, p) endsys_new=ss(a-b*k,b,c,d);t=0:0.1:100;step (sys new,t);grid; title。极点配置后系统响应');sl=b*k-as2=inv(sl)s3=l/(c*s2*b)计算出状态反馈矩阵" = 386.8771 99.7020 12.9940】之后再simlink平台上搭建好系统如图十所示,其阶跃响应曲线如图十一所

16、示, 利用状态空间设计法设计的控制系统调整时间在2.5s,超调量为10%。之后加入 扰动之后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十二所示,可以看出加入扰动之后曲线严重偏离原 来的轨迹说明状态空间的抗干扰能力是比较差的。Game图十状态空间系统simlink平台图图十一加入控制器之后的阶跃响应曲线十二加入扰动之后的阶跃响应曲线进行控制器鲁棒性的测试,当转动惯量取不同值时的响应曲线进行比较,这里我 们取J=35()()、4000、4500时的响应曲线如图十三所示。可以看出曲线基本上是 重合的,说明状态空间设计鲁棒性能最强。图十三控制器鲁棒性的测试曲线四、设计结果总结:1.实验结果分析对于PID控制器、根轨迹控制器、状态空间控制器设计的三种控制器控制效果如表一或者图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