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和地理知识之一_第1页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和地理知识之一_第2页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和地理知识之一_第3页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和地理知识之一_第4页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和地理知识之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和地理知识之一一、古代的天文知识一、古代的天文知识v古人把金木水火土五星和日月合起来称为七政。其中金木水火土叫五星,又叫五纬。v金星古代又叫明星、太白星、太白金星。金星黎明时分见于东方,又叫启明星。黄昏时见于西方,又叫长庚星。 诗经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明星煌煌”中的明星指的就是金星。v木星又叫岁星。古人认为它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并据以纪年(十二次纪年法)。v水星又名辰星。古人认为龙能行云而布雨,主水,而龙在十二地支中属辰,因名。v火星又叫荧惑星。v土星又名镇星或填星。美国天空实验室拍摄的太阳照片,图美国天空实验室拍摄的太阳照片,图片中有一个难得一

2、见的日珥片中有一个难得一见的日珥月球图片月球图片麦哲伦探测器拍摄的金星照片麦哲伦探测器拍摄的金星照片 哈勃望远镜拍摄的木星照片哈勃望远镜拍摄的木星照片水手水手10号探测器拍摄的水星半球照片号探测器拍摄的水星半球照片(上北下南)(上北下南)探路者探测器拍摄的火星照片探路者探测器拍摄的火星照片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土星照片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土星照片(二)赤道、黄道和白道(二)赤道、黄道和白道v地球赤道是在南北极之间,画一条假想的平行线,把地球分成南半球和北半球两部分。v天文赤道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以此为标记,天球上才有对应的九州分野。v天文黄道是太阳围绕地球运转一圈所形成的轨迹。换一种说法,即“在地

3、球上观察太阳运动所形成的视运动的轨道就叫黄道”。v黄道一个周天360度,分成十二个等份,叫做黄道十二次或十二宫。从子到亥,一宫30度,每月走一宫,十二宫走完,太阳转了一个周天。v白道是在地球上观察月亮围绕地球转一圈所形成的轨道,叫白道。(三)四象、二十八宿与三垣(三)四象、二十八宿与三垣v古人观测日月和五星的运行时是以天上的恒星作为背景的。经过观察,古人选择了黄道附近一周天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座标,叫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分为东南西北四组,每组七个星宿。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一种动物的形象,叫四象。 v东方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v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v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v南方朱雀:

4、井鬼柳星张翼轸v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居中,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一组星宿。在紫微之外,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房心尾箕斗以北的星区为天市垣。v紫微垣居中,古人把它与人间联系起来,帝王居中,故用“紫”来代表帝王(如“紫禁城”)。四象、二十八宿与三垣示意图四象、二十八宿与三垣示意图(四)北斗(四)北斗v北斗七星属大熊座,是在北方的天空中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斗柄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称为杓。斗身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组成,称为魁。v利用北斗星,我们可以确定北极星的位置,从而判断方向。v季节不同,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还可以根据它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季节。

5、鹖冠子记载:“斗杓东指,天下皆春;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 二、古代的历法知识二、古代的历法知识(一)历法的种类(一)历法的种类 v历法是在观测天象的基础上制定的。v古人经常观测到的天象是太阳的出没和月亮的盈亏,因此把日出日落,昼夜交替的周期定为一日。把月圆月缺的周期定为一月。年的概念最早是以庄稼成熟的周期为单位的。年和岁不同,岁表示从今年的某一节气到明年同一节气之间的这一段时间,年则表示从今年的正月初一到明年的正月初一。v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又叫纯阴历。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又叫纯阴历。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9、53日,近似于29天半。

6、为了计算方便,大小月交替为29天和30天,每年12个月共354天。v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一个太阳年约为365、24199日,一年分十二个月,天数28、29、30、31不等。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行的公历即阳历。v既考虑月亮运行周期,又考虑太阳运行周期的历法叫阴阳合历。既考虑月亮运行周期,又考虑太阳运行周期的历法叫阴阳合历。我国古代的历法即阴阳合历,俗称阴历。因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又称农历。因为此历法据说从夏代已开始使用,又称夏历。(二)置闰(二)置闰v阳历的优点是记录了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缺点是没有顾及到月相。阴历表

7、现了月相,但其一年的长度只是月份的倍数,与太阳年无关,也顾不了寒暑节气。v为了兼顾月相和季节,我国古代采用的是阴阳合历。阳历和阴历相差11、24天,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古人想到了置闰的办法。v闰月是十九年七闰,即大约三十二个月有一个闰月。汉武帝前闰月一般在岁末,称为“十三月”。汉武帝主持制定太初历后规定“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v“中气”指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太初历把每个中气固定在每个月里,但一个朔望月比两个中气之间的时间短大约一天,过了三十二个月后,这个差额就会积累到一个月,从而出现了无中气之月。因此就把这个月定为闰月,月序上仍按上

8、月的顺序,冠以闰字,称“闰某月”,这样,每个月就都有中气了,从而使太初历的各个月份和天象物侯保持相对确定的关系。(三)四时和二十四节气(三)四时和二十四节气v一年四时又称四季。一二三为春季;四五六为夏季;七八九为秋季;十十一十二为冬季。每个季节三个月,古人又按孟、仲、季的顺序称之:一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四月(孟夏)、五月(仲夏)、六月(季夏)、七月(孟秋)、八月(仲秋)、九月(季秋)、十月(孟冬)、十一月(仲冬)、十二月(季冬)。v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拟古诗九首:“仲春遇时雨。”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莎士比亚戏剧仲夏夜之梦。v古人根

9、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个时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季节、气温和物候等,即二十四节气。每月有两个节气,在前半月的叫节气,在后半月的叫中气。上半年每月6日和21日左右是交节日期,下半年每月8日和23日是交节日期。v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v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四)古代记录时间的方(四)古代记录时间的方法法1、纪年、纪年 年次纪年法年次纪年法v这是我国古

10、代最早的纪年法,即按国君即位的年次纪年。v左传是传春秋的,而春秋是鲁国的国史,因此,左传是以鲁国国君在位的年次来纪年的。从鲁隐公即位记起,然后是桓公、庄公、闵公等。v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事则以赵国国君在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v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记事则以齐国国君在位年次纪年,如“襄公八年,伐纪,纪迁去其邑。”“桓公五年,伐鲁,鲁将师败。” 年号纪年法年号纪年法v年号纪年法自汉武帝始。汉武帝即位后起年号曰“建元”,称建元元年。v皇帝更迭要换年号,叫改元,如武帝后,昭帝即位,改元为始元元年。v同一个皇帝在位时遇大事也可以换年号,如汉武帝在位54年,就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

11、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等十一个年号。武则天在位21年,换了13个年号。v明清时期的皇帝大多不改元,只用一个年号,因此,我们称明清皇帝,多称其年号,如康熙、乾隆等。 岁星纪年法岁星纪年法v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各国分别按本国国君即位年次纪年较混乱,因此产生了以天象纪年的岁星纪年法。v岁星即木星,约十二年在星空中绕行一周。v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自西向东命名为星纪、玄枵 、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等十二次。v岁星每年行经一个星次,运行到哪里,便记为“岁在”,十二年周而复始。 太岁纪年法太岁纪年法v岁星是逆时针由西向东运行,古人分黄

12、道一周天为十二分,习惯则是由东到西,与岁星运行正相反。因此,古人便设想出了一个假岁星,叫做“太岁”。让它由东向西与真岁星背道而驰,叫太岁纪年。v太岁年名 太岁所在 岁星所在v摄提格 寅(析木) 星纪(丑)v单阏 卯(大火) 玄枵(子)v执徐 辰(寿星) 诹訾(亥)v大荒落 已(鹑尾) 降娄(戌)v敦牂 午(鹑火) 大梁(酉)v协洽 未(鹑首) 实沈(申)v涒滩 申(实沈) 鹑首(未)v作噩 酉(大梁) 鹑火(午)v阉茂 戌(降娄) 鹑尾(已)v大渊献 亥(诹訾) 寿星(辰)v困敦 子(玄枵) 大火(卯)v赤奋若 丑(星纪) 析木(寅)v岁在星纪,太岁便在析木,即太岁在寅。v离骚:“摄提贞于孟陬

13、兮,惟庚寅吾以降。”我们可以推知屈原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 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v干支是我国古代用来记时的一套序数系统。干指十天干,又称十干,十母,即甲乙丙丁戌已庚辛壬癸。支指十二地支,又称十二支,十二子,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按顺序两两相配,六十循环一周,称六十甲子。因六十之内错落花插相配,绝不重复,又叫六十花甲子。干支最初用以纪曰,用它来纪年始于东汉。近代用得更多: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庚子赔款、辛丑条约等。一干支代表一年,民间称人年届六十为花甲之年。v六十甲子名称:v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v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

14、巳、壬午、癸未;v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v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v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v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十二生肖纪年十二生肖纪年v干支纪年法传到民间,民间对它进行改造,略去了天干,用十二种动物表示十二支,即十二生肖。v十二生肖依次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v十二生肖纪年自东汉始,一直到今天仍在民间使用。2、纪月、纪月 数字纪月数字纪月v数字纪月即把数字冠于月前,分为一月、二月、三月、四

15、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v一月又叫正月、元月。秦时避始皇讳,改为正月、端月。v十二月又叫腊月,因腊祭活动安排在岁尾而得名。 地支纪月地支纪月v春秋战国时把十二月和十二地支相配来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一个“建”字,以冬至所在的十一月(夏历)配子,称建子之月。v地支纪月依次为:十一月(建子之月)、十二月(建丑之月)、正月(建寅之月)、二月(建卯之月)、三月(建辰之月)、四月(建巳之月)、五月(建午之月)、六月(建未之月)、七月(建申之月)、八月(建酉之月)、九月(建戌之月)、十月(建亥之月)。3、纪日、纪日v 干支纪日v古代纪日主要用干支,六十个甲子周而复始地循环使

16、用。v 数字纪日v初一 初十,十一 三十。v月相纪日法v每月初一为朔日,初三为胐日,小月十五、大月的十六为望日,望后一日为既望日,每月最后一天为晦日。4、纪时、纪时 天色纪时法天色纪时法v古人纪时,主要是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个时段,这叫天色纪时法。v夜半(231) 鸡鸣(13)v平旦(35) 日出(57)v食时(79) 隅中(911)v日中(1113) 日昳(1315)v哺时(1517) 日入(1719)v黄昏(1921) 人定(2123)v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v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v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鸡鸣,雪止。晡时,门坏。” 十二时辰纪时法十二时辰纪时法v汉武帝时,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段,并用十二地支,即十二辰来代指它们,叫十二时辰。v子时(231) 丑时(13) 寅时(35)v卯时(57) 辰时(79) 巳时(911)v午时(1113)未时(1315)申时(1517)v酉时(1719)戌时(1921)亥时(2123)v很多习惯说法即由此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