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4)Vbc (填“ ” “ ”或 =)VAC.(5)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依据的原理是sv=_,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鲁甸县江底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题实验一、测平均速度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V svt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 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便于测量时间)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3、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典例分析: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
2、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距离Sab= 40.0 cm,测得 时间tAB=1.6 s ,则 AB段的平均速度Vab=25.0 cm/s.(2Ti口果小车过了 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 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为了方便测量时间.(6)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一让小车获得动力自由滑下_.(7)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段 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 变速(填“匀 速”或“变速”)直线运动.(8)金属片的作
3、用是能够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测量时间 .(9)将木块竖立在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的小车上,若小车碰到金属片突然停止,车上的木块特向 前 倾倒,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10)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机械能 一变小(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11)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填“大”或“小”)实验二、晶体熔化、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3)熔化规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
4、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4、凝固【重点】(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韭晶体熔化,耀?(2)凝固现象:“滴水成冰”“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3)凝固规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晶体的熔化图像(ABC联)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AB:固态(吸热升温)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CD:液态(吸热升温)DE :液态(放热降温)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FG:固态(放热降温)该图说明: 该
5、物质是晶体。 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典题分析:1、某物理兴趣学习小组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周 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他们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时间/min1234567891011海波温度/C4042444648484848485359石蜡温度/C4041424446474850525558(1)从表中数据分析得出, 海波是晶体,其熔点为 48_c,熔化的时间是 4 min。在熔化过程中要_叫 收热.(2)海波在10-11min温度上升快,原因是: 液态海波比固态时的比热容小2、小聪在探究“冰熔化过程的
6、规律”实验中,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线.(1)实验中选取的测量工具是 秒表 温度计;(2)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 0C;冰的熔化规律是冰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示变 ;(3)请从能量角度解释冰的熔化现象: 冰熔化时不断吸热,内 能增加。AtdA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 图(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是晶迩(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 0 C,熔化的时间是_4min。在熔化过程中要 吸 热,在第2min末该物质 处干固液共存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其中BC段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 (选
7、填“固”或“液”或“固液共存”)态.(3)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 不变 ,内能型上。(4)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CD 段吸收的热量较多。(5)图像表明开始1min升温较快,最后1 min升温较慢,这是因为该物质处于液态时的 比热 之比处于固态时的大(填“密度”、“比热容”、“热值”)。(6)除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息上而上(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实验三、水的沸腾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时间/ min01234567温度/ C909294989897981 .从
8、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第_gmin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判断的理由是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 不变02 .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98_C,此时液面上的 气压一小于1标准大气压(选丁小于、“大于” 或“等于”)。3 .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其中 甲 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4 .请指出内图中实验操作的错误是:温度计碰到烧杯的底部0513min记录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温度为_96C。6 .请根据上表的数据,在下图的坐标中描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 间变化图像。7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 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
9、加热时间的方法 提高水的初 迪。8 .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地的冒“白气”产生此现象 的原因是 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9 .小华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能沸腾,你认为原因可能是火太小了,水散失的热比吸收的热还多(写出一条即可)。10 .小明和小华同学也在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 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她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B所示。问a、b图象不同的原因是 D图比C图多了个烧杯盖子 11. 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 78C,煤油的沸点是 150C,完成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液泡中的液体可能是 煤油(选填“酒精”或“煤油”); 12.分析评估C、D两套装置。1
10、3 .根据表一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 98_ C,说明此时的大气压 _小于卜_(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八分钟后,撤去酒精灯,上方 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石棉网的温度高 凡孑干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14 .此时小明又想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于是他移走酒精灯,过一会儿,1水停止沸腾.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丁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 水重新沸腾 ,说明 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实验四: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考点:1、实验器材:激光笔、平面镜、白色硬纸板(光屏)、量角器。(1)在实验中白色硬纸板 能显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也能方
11、便地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2)硬纸板B的主要作用是:呈现反射光线,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 面内。(3)量角器的作用是: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2.进行实验:(1)白色硬纸板要 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2)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反射角和入 射角的大小关系。(3)以法线ON为轴,将硬纸板B面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 (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 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内。此时,在纸板B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 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2、(4)若让光逆着OF的方向射到镜面上,则反射光就会逆着 EO方向(沿着OE方向)射出。这 个现象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其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典例分析: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 M放在水平桌面上,E、 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 ONW动.(1)如图甲,当E 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 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 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 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 不合理(填“合 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只做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M到。点,光将
13、沿图中的 9A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 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的.(3)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一不能(填“能”或“不 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白目的是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4)实验中的可活动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 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_.(5)要完成本实验,除了图中出现的实验器材外,还应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量角器.(6)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_C_.A.向纸板喷烟或雾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点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点(7)另一个小组的小明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
14、关系时, 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实 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 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可能是 一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W.实验次数入射角i反射角r第一次20700第二次30600第三次50400实验五: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问题解答1 .实验放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效果更好。2 .关于玻璃板(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便于确 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和物大小的关系;(2)如果在实验中透过玻璃板看到两个蜡烛的像,(其中离观察 者较远的像 较暗)那是因为:玻璃板太厚,蜡烛分别经过玻璃板前后两
15、 个面反射成像。所以如果有3mncB和2mmj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一 一(3)在实验中如果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都不能和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原 因是:玻璃板没有和桌面垂直。3 .实验中对选择的两支蜡烛,有什么要求?为什么?答:实验中要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支点燃,另一支不点燃,点燃的蜡烛放在 玻璃板前。这样选择的目的是: 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此物理研究方法叫 等效替代法。4 .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 测量并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5 .实验中若用两枚相同的棋子代替蜡烛,发现棋子的像不太清楚,你该怎么做?答:棋子的像不清楚,可用手电筒对
16、准棋子照射。6 .为证实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应多次实验,你认为应怎样多次实验?()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复实验。7 .取一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 丕全出现像。说明平面镜成像是 虚像。 典题分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厚为2mmi勺茶色玻璃厚为5mmi勺透明玻璃直尺光屏两 只相同的蜡烛火柴。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 一(填序号),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 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彳的位置(2)他应选取两支外形 相同.(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17、,用外形相同的 蜡烛B来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运用了 一等效替代法.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 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 不能(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 像更清晰.为了更清晰的观察到烛焰的像,应该选择在较暗(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进行实验.(3)如图所示,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 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卜产至洛比较像与物的距离大小的关系。丸;(4)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 玻璃 人V户在、 板有一定的厚度存在两个反射面_ 造成的;%(5)为了探究平面
18、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 _不能成像_ ,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虚_像。如果将蜡烛A向玻甲乙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不变。(6)图甲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 置,其中A、B是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玻璃板.(1)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A .此时在玻璃板后移动 蜡烛B使其与像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怎样移动 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像 A完全重合,你 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2)发现问题并改进后,小红重新做实验,并在白纸上记录下多次实验后像与物对应的位置, 如图乙所
19、示.请你写出怎样分析处理实验室记录的信息,才能归纳得出实验结论(8) (2)小红做了几组实验,其中两次记录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次数物距/ cm像距/ cm像与物人小比 较第一次12. 012. 0等大第二次15. 015. 0等大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9)做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后,小岩展开了联想,为什么小轿车的挡风玻璃是倾斜 的,请你帮他解释一下:轿车比较低,司机看前方时视线接近平视。如果轿车的挡风玻璃是竖 直的,在夜晚车内开灯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车内的人和物体所成的像就会在司机的正 前方,从而容易使司机产生错觉_。实验六:凸透
20、镜成像规律常规考点调节三心同高及其目的:成像在光屏的中央“三心同高”不说“三心在同一直线上”,后者也可以成像在光屏的中央,但是,当改变物距时,不仅要调节像距,而且要再次调节光屏的高度,给操作带来麻烦。例: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上 这样做可使实验中的像都能成在 光屏的中央。(设实验中烛焰中心高度不变)考察“测焦距”:测量光心到焦点的距离例: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用了 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 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 11 所示:(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
21、变凸透镜与 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亮在(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 的距离为10cm 确定出焦距f= 10cm (填“ 5cnf或10cm)。 像随物体,随透镜移动的规律:比如如果蜡烛燃烧变短应该如何调节透镜,调节光屏 例: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 屏的中心,如果只调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 上调。调好后,烛焰中心在凸透镜 主光轴上(选填“主 光轴的上方”、“主光轴的下方”或“主光轴上” )。例: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上 移动。察11考察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例:凸透镜(焦
22、距10cm)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 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 移动光屏,至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 清晰讪(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的实像;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 时光屏应向右(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如果将光源移至7cm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 虚像(填“虚像”或“实像”)。光屏上 遗 有(填写“有”或“没有”)像。吴洋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还应(选填“增加”、“缩短”或“不改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 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不能调节“三心同高”的原因例:小
23、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 像原因可能是u& f (物体放在焦点上不成像或者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不透明的物体遮住了透镜分析成像的情况例:在实验中已得到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将是 W鳖 的(填“完整”或“不完整”),且亮度变暗.一非常规的考点 凸透镜与光屏平面应该与光具座的轨道垂直 例: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和光屏所在的两个平面都与光具座的 轨道(视为水平直线)垂直。 当物距大于2f的日K 是做一次实验还是做多次实验,为什么?(多次,一是排除偶然性, 得到普遍规律;二是要得出物距改变时,
24、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规律)例:小明在探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做了三次实验。与一次 和二次实验相比较,三次实验的好处是:一是排除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二是要得出物距改变时,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规律。光源不用蜡烛用发光二级管的好处例: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 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你认为其好处是 (写出一点即可)(可以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性质;所成的像不会晃动,更加稳定;跟燃烧蜡烛相比,LED发光体更安全、环保(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科学、合理即可得分)选择透镜的焦距,主光轴一般1m左右,透镜焦距不易太大。例:小华想探
25、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桌上有A 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 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 15所示。小华 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 凸透镜(选填“ A”或B”)拓展考察当物距不变时,像的大小与焦距的关系的实验中:典题分析:1.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19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 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2)如图20所示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其在同一高度同一直线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光屏中央。
26、(3)如图20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一下调整(选填“上”或“下”)。(4)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倒立、 放大 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5)当烛焰距离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缩小 的工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此时,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而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 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 眼镜是 凹(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近视 (选填“近
27、视”或“远视”).(6)当烛焰距离凸透镜8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正立 、 放大 的虚像,生活中的 放大镜 就是利 *用这个原理制成的。0? (7)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变小H 1 .(选填“变大”或“变小” )o图黑,(8)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21),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左/右)移。&1(9)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 工)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倒立的实 屈公 索 珊 像,(选填“倒立”或“正立”)(10)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刻度线处,小刚从透
28、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 正立 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11)小刚用不透明硬纸板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 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完整(填“完整” 或“不完整”),像的亮度将 变暗(填“变亮” “变暗”或“不变”).(12)若将(图14)中的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是否还会呈现蜡烛清晰的像?上_(填会”或“不会”),理由是 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实验七:光的折射2、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右图是光从空气 、; 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一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29、.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反射 和 折射 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折射角随入射角J ,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 .价.是否存在不足?答:是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探究过程不完整,还应该做其他多种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 .实验八:密度的测量天平的使用调节和使用:1、放:放在水平台面上2、拔:将游码拔在左边的零刻度上3、调: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往左偏,螺母往右移。) 4、称:(左物右码),在称量过程中再也不能移平衡螺母。5、读:物体的质量=整码+游码固体密度的测量(如石块)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记为 mi 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将石块用细线系好,并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记下量筒中水和石块的总体积 V2。m石块 表达式:V2 V1测量液体的密度(例如、盐水).他先3kg/m在烧杯内装一些盐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l; 把烧杯中的盐水向量筒中倒入一部分,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用天平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 m2mi m2盐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套管卡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Starter Unit1 Hello SectionA 2a-2d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2024年CAD工程师教育创新试题及答案
- 1《互联网伴我成长》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青岛版(2024)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
- 2024年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难点分析试题及答案
- 成功通过质量工程师考试的策略试题及答案
- 焊接缺陷成因分析试题及答案
- 专题02 滑轮(原卷版)
-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案
-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Adobe中国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DB 33-T 1015-202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高清正版)
- 钢结构门式刚架厂房设计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 橙色黑板风小学生知识产权科普PPT模板
- 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使用手册课件
- 幼儿园儿歌100首
- Q∕CR 9218-2015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 甲状腺解剖及正常超声切面ppt课件
- 易学书籍大全291本
- 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用地审批及房地产登记试行规定
- 蠕墨铸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ISP98《备用信用证惯例》中英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