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翻译活动会遇到什么矛盾_第1页
第七章 翻译活动会遇到什么矛盾_第2页
第七章 翻译活动会遇到什么矛盾_第3页
第七章 翻译活动会遇到什么矛盾_第4页
第七章 翻译活动会遇到什么矛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第七章 翻译活动会遇到什么矛盾?翻译活动会遇到什么矛盾? 7.3 “7.3 “形形”与与“神神”的矛盾的矛盾 张龙张龙 20161301014 “形形”与与“神神”的矛盾的矛盾一、“形”与“神”概观二、翻译研究中对“形”与“神”的界说三、“形”与“神”的辩证关系“形形”和和“神神”哪个更重要?哪个更重要?一、“形”与“神”概观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人的精神“神”言人的形体“形”意一、一、“形形”与与“神神”概观概观形,翻译界又称形式。首先是指语言符号系统及其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翻译的首要任务便是要克服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所造成的理解障碍,通过变语言之形,

2、给持不同语言的人提供沟通的可能性。“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人言哉!”庄子外物一、一、“形形”与与“神神”概观概观文心雕龙神思:“方其搦(nuo)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其中的美学观念都是相同的,都要虚中见实。”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六画法:“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一、一、“形形”与与“神神”概观概观崔永禄:形与神关系的研究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神是重要的,但不注意

3、形,神就会架空。形神之间有一种辩证关系。“神”,拿当代语言学的术语来说,指“语言活动”的产物。从目前翻译界比较认可的观点看,“神”在很大程度上,是指“意义”一、一、“形形”与与“神神”概观概观 形与神的关系:老子的启发: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sha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神即语言要表达的功能。一、一、“形形”与与“神神”概观概观一是“形”与“神”的关系,直接反映了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它与翻 译的手段 与目的紧密相联。所谓手段,即“形”的转换,而目的,则为“神” 的再生。二是“形变”与“神现” 的根本障

4、碍,构成了翻译最主要的困难。三是“形”与“神”和“异”与“同”、“直译”与“意译”等 问题,有着 不可分割的联系。后者的讨论有助于认识与处理“神”与“形”的关系,而 “形”与“神” 的探讨,则可帮助解决其他一些矛盾。 (“形”与“神”辩 许钧)一、一、“形形”与与“神神”概观概观“得意”一定要“忘形”吗? 古人云:“得意忘言”,往往指对文章的理解。然而在翻译中,还有一个表达问题,就是说还要从内容还原到形式。这时原文的形式,不仅对理解有参考价值,而且对于在另一种语言里的再现,也就具有了参考意义。一、一、“形形”与与“神神”概观概观傅雷:“我并不是说原文的句法绝对可以不管,在最大的限度内我们是要保

5、持原文句法的。”尤金奈达(Eugene.A.nida):“如果不引起误会,如果译文读者能明白理解,如果不是意义含糊不清,则应保留原文的形式。”鲁迅:如果原文是“山背后太阳落下去了”,他决不将它译成“日落山阴”。一、一、“形形”与与“神神”概观概观If you think it aintIf you think it aint dismal and lonesome out in a fog that way, by yourself, in the dismal and lonesome out in a fog that way, by yourself, in the night, you

6、 try it onceyoull see. (Mark Twain: night, you try it onceyoull see. (Mark Twain: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译文1 假如你以为半夜里下着大雾,一个人在水上这么漂着,并不算是一件又凄惨、又闷人的事,那么请你试一试,你就会明白了。(张万里译)译文2 你要是以为一个人孤孤零零的在雾里,并不那么冷冷清清,凄凄惨惨,那你来试上一试你就知道啦。(成时译)试译为:在雾里那么漂着,又只你自己一个人,还是在夜里,谁要是以为不那么凄惨孤

7、单,那么叫他来试一试就明白了。二、翻译研究中对“形”与“神”的界说“形”,在翻译活动中,最主要的是指“语言”。而“形变”,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的转换”; 从出发语到目的语,“形变”,即“语言的转换”是不可避免的,音的变化,形的改变,音形义结合的 方式也要改变。“神”,拿当代语言学的术语来说,指“语言活动”的产物。从目前翻译界比较认可的观点看,“神”在很大程度上,是指“意义”。二、翻译研究中对“形”与“神”的界说 1929年8月的新月杂志第二卷第四期上,陈西滢发表了论翻译一文,文中针对严复的“信达雅”说,提出了“形似”“意似”与“神似”三分法。陈西滢认为,“这样的翻译的最高理想,也不过是我们

8、所说的传形的译文;因为直译注重内容,忽视文笔及风格”,而“因为忽略了原文的风格,而连它的内容都不能真实的传达,便是形似的翻译的弱点。”陈西滢认为,“摹拟者无论如何的技巧,他断不能得到作者的神韵。”“神韵是个性的结晶”,是不能摹拟的。”二、翻译研究中对“形”与“神”的界说乔治穆尔(George Moore)说:“如要一本书从新产生一次,只有一本书遇到了一个与原作者有同样心智的人,才会有这幸运的来临。”这也就是说,“神似”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翻译,原作只有遇 到了穆尔所说的与原作者有同样心智的译者,才可能“不斤斤于字字确切而自能得原著的神髓。 ”二、翻译研究中对“形”与“神”的界说 1929 年 11

9、 月真善美第五卷第一期上撰文,题为翻译中的神韵与达西滢先生论翻译的补充。 曾虚白没有对陈西滢的“形似”与“意似”说提出特别的批评,但对“神似”说中的“神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所谓神韵者,并不是怎样了不得的东西,只不过是作品给予读者的一种感应。”二、翻译研究中对“形”与“神”的界说 2000 年中国翻译第3期上,许渊冲发表了新世纪的新译论一文。 他开门见山,在文章一开始就明确写道:“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翻译的主要矛盾,在我看来,是直译与意译、形似与神似、信达雅(或信达优)与信达切的矛盾。”在文学翻译谈的前言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句话:“翻译的方法,也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直译或形似,一种是意译或神似

10、。 ”二、翻译研究中对“形”与“神”的界说傅雷的“神似说”(spiritual resemblance)In terms of effect, translating is supposed to be like painting, what is sought for is not formal resemblance but spiritual resemblance. 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是神似。Recreate the original work and makes it be the translators work.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化为我有。the t

11、raslation should convey the spirit of the source text and at the same time keep influency in Chinese.原作的神味和中国的流利。他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三次提到“意义”,两次提及“精神”, 两次论及“韵味”。在致林以亮论翻译书中,傅雷谈到“神气”、“语气”、“情调”、“气氛”等等, 在他看来,这些都可以归结为“神韵”。傅雷在论及“神似”时,基本都包括着两个方面,即“意”与“神”,如“传神达意”,但两者又是有一定区别的,“意”是一部作品的基础,而“神” 则是一种境界。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傅雷的“神

12、似论”,是主张“传神达意”的一种高标准的翻译。二、翻译研究中对“形”与“神”的界说二、翻译研究中对“形”与“神”的界说The most difficult thing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to deal with is the rendering of the to deal with is the rendering of the simplest, clearest and shortest sentences. it is almost simplest, clearest and shortest sentences. it is almost imposs

13、ible to represent the tone, sentiment and ambience impossible to represent the tone, sentiment and ambience of the oringinal. And this type of sentences is closely of the oringinal. And this type of sentenc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text. if the above elements cannot be related to the context.

14、if the above elements cannot be transfer successfully, the contextual eura and spirit would transfer successfully, the contextual eura and spirit would be lost.be lost.二、翻译研究中对“形”与“神”的界说Elle pue le service, i office, i hospice.Elle pue le service, i office, i hospice.After dinner scents seem to be m

15、ingled in it with smells After dinner scents seem to be mingled in it with smells from the kitchen and scullery and the reek of a hospital.from the kitchen and scullery and the reek of a hospital.“它叫你想起杯盘狼藉收拾饭桌的气息,医院的气息。“”那是刚吃过饭的饭厅味道,救济院味道。“”那是刚吃过饭的饭厅的气味,酒菜和碗盏的气味,救济院的气味。“二、翻译研究中对“形”与“神”的界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16、,点点滴滴Against the tong and plane trees, the wind rises high.The drizzle becomes trickles, as even draws nigh. (徐中杰)And the drizzle on the kola nut. Keeps on droning: Pit-a-pat, pit-a-pat! (林语堂)The drizzle falls on the wutong trees, Raindrops drip down atdusk. (杨宪益夫妇)On planes broad leaves a fine rain

17、 drizzles As twilight grizzles. (许渊冲)人曾为僧,人弗可以成佛。女卑为裨,女又何妨成奴。A Buddhist cannot bud into a BuddhaA maiden may be made a house maid (许渊冲译)二、翻译研究中对“形”与“神”的界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UnseveredThough sunderedIn chaos yetIn order setThis strange commotion In the heartIs but the wanderer woeCut It yet unsevere

18、dOrder It the more tangledSuch Is pafting sorrow,Which dwells in my heart too sustle a feeling to tell二、翻译研究中对“形”与“神”的界说按照翻译界流行的说法,“神似”中的“神”不仅包括神韵、情调、气势、风格等,还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 “意义”、“精神”和“内容”。翻译在方法上的“直译”与“意译”的二分法,将“意 译”中的“意”又扩大化,其“意”中又是包含着“神”的。在这个意义上,“意”与“神”,都可纳 入现代语言学界目前所界定的“意义”范畴。 三、“形”与“神”的辩证关系陈西滢借用塑像或画像来

19、作比,区分了“肖像的信,可以分形似、意似、神似三种的不同.傅雷则从效果和实践工作两个方面将翻译与临画作了对比:“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以实践工作论,翻译比临画更难。临画与原画,素材相同(颜色、画布、或纸或绢),法则相同(色彩学、解剖学、透视学)。译本与原作,文字既不侔,规则又大异。各种文字各有特色,各有无可模仿的优点,各有无法补救的缺陷,同时又各有不能侵犯的戒律。”三、“形”与“神”的辩证关系巴赫金(Mikhail Bakhtim)也曾以雕刻艺术与文学艺术作比,区分了文学艺术作品的三个基本的因素(内容、材料、形式)。在他看来,作为艺术活动的文学创造,作者是整

20、个“艺术观照中起组织作用的形式与内容的中心”。“作品获得生命与意义,是发生在同样活生生的、具有意义的世界里,也是在认识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宗教的诸方面之中。”三、“形”与“神”的辩证关系”,是“审美客体的必不可少的结构因素”,包括“认识因素”和“伦理因素”,“与之相对的是艺术形式。离开这一相关性,艺术形式就根本没有任何涵义。”,巴赫金指的是语言学所界定的纯粹意义上的“语言”,亦即我们翻译研究中所说的由词语、语法、句法等组成的语言符号系统。,巴赫金认为“是内容的形式,但它全由材料实现的,仿佛紧固在材料上。三、“形”与“神”的辩证关系(1)从纯审美客体内部,这时它是建构形式,它的价值在于表现内容 (可能的事件),并从属于内容。(2)从作品的整个材料布局内部: “这是对形式的技术方面的研究。” 一是语言层次,即巴赫金所说的“材料”; 二是言语层次,即运用语言所提供的一切可能性的具有主体创造性的建构形式; 三是文体层面,即不同类型文本的不同的布局形式。三、“形”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