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_第1页
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_第2页
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_第3页
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_第4页
乡村旅游的基本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材 汉中中南技能培训学校乡村旅游与服务讲义 乡村旅游,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的定义是: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在法国,这种与乡村紧密结合的旅游被称为“生态旅游”或“可持续性旅游”。在我国,学者们对乡村旅游比较普遍的认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专家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2、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一、 乡村旅游的特征 1)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乡村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既有农业资源,又有文化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2)旅游分布的地域性。乡村既有南北乡村之分,又有山地平原乡村之分,还有汉族和少数民族乡村之分。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3)旅游时间的季节性。乡村农业生产活动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夏、秋季节农业旅游火爆,冬、春季节旅游冷淡。乡村旅游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4)旅客行为的参与性。乡村旅游不仅单一的观光旅游活动,而且还包括劳作、垂钓、划船、喂养、采摘、加工等参与性活动。

3、乡村旅游具有很强的参与性。 5)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我国农业生产源远流长,乡村劳作形式繁多,有刀耕火种、水车灌溉、渔鹰捕鱼、采药采茶、还有乡村民风民俗、传统节日、民间文艺等。这些都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6)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乡村景观是人类长期以来适应和改造自然而创造的和谐的自然和文化景观。既保持着原来自然风貌,又有浓厚的乡土风情,乡村这种“古、始、真、土”的乡土特点,使乡村旅游具有贴近自然、返璞归真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特点。 7)旅游经营的低风险性。由于乡村旅游是在原有农业生产条件和资源基础上,通过经营方式的调整,不破坏原有生产形态,而使其多功能化、生态化的过程。开发难度小,见效较快,风险较小

4、。二、 乡村旅游的功能 1)经济功能。发展绿色农业,直接销售农产品;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益。 2)游憩功能。提供绿色休闲活动空间,开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享受乡野风光及大自然的乐趣。 3)社会功能。增进城市居民与农民的接触,拓展农民的人际关系,缩小城乡差距。 4)教育功能。提供机会让城市居民认识农业、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体验农村生活。 5)环保功能。为吸引城市游客,乡村旅游必须改善环境卫生,提升环境品质,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6)医疗功能。乡村旅游有利解除情绪紧张,降低生活和工作压力,达到舒畅健身作用。 7)文化功能。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可以使乡村文化得以继续延续和传承

5、,并可创造出具有特殊风格的农村文化。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日渐兴起,2006年我国的旅游主题被确定为“中国乡村游”,2007年为“中国和谐城乡游”,掀起了乡村旅游的高潮,乡村旅游在旅游业发展中成为一种新的趋向,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最初是一种自发型的,没有具体的模式和组织运作,是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最初的乡村旅游者主要是国际游客,这些旅游者不再到那些传统的旅游热点,而是到一些比较偏僻落后甚至是尚未开发的地方去旅游而且乐此不疲。他们喜欢到中国的内陆和边远地区,尤其是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方。都市里无法体会到那些原汁原味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乡土习俗,而在上述地方却可

6、以满足他们的需要。随着到乡村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乡村旅游”这个新的旅游形式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了几个大的乡村旅游热点地区。例如江苏的周庄、同里、乌镇等以江南的小镇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水乡生活方式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皖南黟县的南屏、歙县的郑村(棠樾牌坊群)、徽州的汤口等村落生产纸、笔、墨等工艺品,以传统的制作手艺和富有特色的民居建筑为吸引特色。 在我国,当代乡村旅游的成长,大体上可划分为四种模式 1、客源地依托模式(或者称毗邻客源模式):借助于紧邻城市的区位优势开发的城市居民旅游(严格地说来,实际是对乡村差异性的资源和对城市市场的相邻关系的双依托)。其资源优势主要是自然环境,其产品要素

7、是兼有观光的休闲,以“农家乐”、“渔家乐”、“山里人家”等产品为代表。2、目的地依托模式(或者称毗邻资源模式):借助于与该乡村自己的或者相邻的原有名胜地的引力优势所开发的多样客源的城乡居民旅游(严格地说来,或者是“搭便车”形成的差异性产品组合,实际上也是双依托)。其资源优势是自然环境兼原有名胜,其产品要素是兼有休闲的观光。北京郊区的一些“民俗村”,实际上就是这种模式的。这里,又有两种情况:依托特色村寨或民居群落;依托著名自然景观或历史文化景观。3、非典型模式:即,虽然地理位置在乡村,但是产品组合中却混合着许多不属于乡村,或者与乡村关系并不明显的产品组成(其中最突出的,是设在乡村的都市娱乐型的度

8、假村)。其资源优势是在自然环境中的现代创新,其产品要素主要是休闲。早年最具代表意义的位于珠海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实际上就是这类模式的,即使从它现在仍然使用的促销口号“住水边、玩水面、吃海鲜”,也不难看出这一点。4、复合模式:即上面多种模式的不同比例的混合组成。综观以上4种成长模式,不难了解,其实正是居民的(尤其是城市居民的)需求促进了乡村旅游的成长。如果从当前的现状来考察,可以明显地发现,在我国乡村旅游的各种模式中,目前发展最为普遍的、也发展最快的一种模式,便是上面所列的客源地依托模式。其产品构成比较简单,雷同化也比较严重,但是却比较适应当前市场的需要(因为面向的多是就近城市市场,所以摆脱了远

9、距离的竞争);虽然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但是,其发展模式却无可指责。对应旅游者的需求与选择,乡村旅游又表现为下列的7种类型(以类型的关联度排列)1休息娱乐型:以休息娱乐为主,其中以一般性“农家乐”、“渔家乐”、“山里人家”等为代表;2收获品尝型:以特色餐饮美食,或采摘垂钓等为主,以“采摘游”、“垂钓世界”、“美食村”等为代表;3运动养生型:以山野及水体运动、乡村自然环境疗养健身等为主,以“乡村运动俱乐部”、某些“温泉别墅”等为代表;4观光审美型:以特色风光、农事活动或村落名胜等的观光旅游为主,其中包括现代农村观光,科技农业观光,古村落民居观光,临近名胜观光等;5认识学习型:以学校或家长等安排的

10、有目的的旅游与考察、写生、实习等为主,以学生远足、夏令营等为代表;6复合型:不过分偏重以上的某一类型,而是某几种类型兼而有之;7其他非典型型。三、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层次(1) 基础层次 以观光度假休闲为主,吸引物主要是乡村幽静的环境、秀丽的景色、淳朴的民风和较为缓慢的生活节奏。乡村旅游是使城市居民体验乡村劳作、了解风土民俗、领略田园风光和回归自然的最佳方式。这种以观光度假为目的的国外游客大多数是来自经济发达的都市,收入水平比较高。因此基础层次的乡村旅游的客源十分稳定,游客的重游率比较高。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地大多数是以观光为主。参加乡村旅游的国内游客,绝大多数是为换个环境来度过假期生活。因此

11、主要是去那些接近城市的附近农村旅游,出游的时间也都比较短,一般是利用双休日或者其他假期一至两天的时间。 (2) 提高层次 注重乡村旅游的内容和文化内涵。乡村旅游内容要广泛而富有特色。在国内客源市场上,许多游客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很有兴趣。“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和采摘各种农产品的旅游很受欢迎。 除了以在农田里耕种、采集等方式让游客来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之外,传统的制作工艺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吸引物加以发扬。在提高乡村旅游层次的另外一个吸引物就是乡村所保留下来的珍贵的传统文化、风俗和完好的古代建筑。(三)可持续发展层次 乡村旅游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世界保护联盟

12、()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在不损耗或破坏资源的情况下所允许的开发过程。这些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的是依托美丽的自然风景,有的是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珍贵的传统文化,有的是以生态农业园区来开展旅游活动。农村和城市相比是“保守地带”,因此才能够保持一些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但是这些也相对脆弱,而开发旅游,会不会给相对落后的农村带来冲击,从而导致农村生活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农民模仿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导致一些传统文化的解体。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不破坏资源,尤其是社会文化资源。不破坏少数民族文化

13、、风俗习惯。如何在开发旅游的同时,又能够有效的保护珍贵的文化?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走新的路子,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追求旅游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提高乡村旅游质量,即追求旅游精品,不能乱开发,乱建设。要有统一的规划,在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的引导和指挥下,乡村旅游地的群众积极参与旅游中来,并且要引进市场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实现利益共享。既有效的调动农民开发旅游的积极性,又加强管理,避免出现一窝蜂乱开发搞乱市场最后吓跑游客的现象。四、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旅游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产业,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的农村,乡村旅游作为支持“

14、三农”建设,促进农民观念转变,拓宽农业致富渠道,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之举。1.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积累资金农民生产的土特产品销售给游客后获得的收入,村民为旅游者提供各种劳务所得的收益,特色旅游商品加工经营及从业者的收入都会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2.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找到了致富门路。目前,各地靠近城市和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农村,都不同程度地搞起了乡村旅游。随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农民空闲的房屋、剩余的劳动力、自产蔬菜水果等,都派上了用场,不少农民靠办“农家乐”盖起了小洋楼,购买了小汽车。今年10

15、月2日至3日在我县漠沙镇大沐浴举行的首届中国?新平花腰傣文化(服饰)艺术节上,农民积极参与,通过提供住宿、餐饮等,仅两天就直接获利400多万元,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乡村旅游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农村富余劳动力,无论男女老少都比较容易找到适合自己干的事情。凡是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村民很少有人到外地打工的,在外学习的学生和复员军人也都愿意回到家乡工作,并且大量吸纳了附近村寨和外地劳动力,使富余劳动力就业离土不离乡。3.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由种粮为主转向种养殖业全面发展。由于蔬菜、水果、鸡、鱼、肉、蛋等农副产品以及花卉有了销路,农民瞄准市场,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出现直接与市场对接的种植养殖专业户、专业村,提高了农产品经济效益。由务农为主转向农商并举。一般是当地有什么,游客买什么,村民就生产加工什么土特产品和工艺品,促使加工业成为村镇及县域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由传统农业为主转向现代农业。为吸引游客观光游览和放心消费,促使农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种植无公害蔬菜,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园。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农民自愿退耕还林还草,治荒治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