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ppt课件_第1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ppt课件_第2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ppt课件_第3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ppt课件_第4页
高一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杜杜 甫甫 诗诗 三三 首首唐唐 杜杜 甫甫1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写作手法。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领会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 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品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品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一)关于古体诗与近体诗(一)关于古体诗与近体诗 旧诗有古体、近体之分,此诗始于唐代。旧诗有古体、近体之分,此诗始于唐代。唐人把当唐人

2、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受格律限制的诗称为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体诗又称:“古诗古诗”“”“古风古风”“”“往体诗往体诗”。按每。按每行诗字数可分为四言、八言、七言、六言、杂言等。行诗字数可分为四言、八言、七言、六言、杂言等。每每首诗不拘字数,不求对仗,不讲究平仄和押韵,节奏也首诗不拘字数,不求对仗,不讲究平仄和押韵,节奏也较自由。较自由。 近体诗,又称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今体诗”“”“格律诗格律诗”,使唐代形成,使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和绝句的统称。的格律诗和绝句的统称。每诗句数固定(排律诗除外);每

3、诗句数固定(排律诗除外);每句字数固定;押平声韵,不换韵,位置固定;讲究平每句字数固定;押平声韵,不换韵,位置固定;讲究平仄对仗。仄对仗。 三、教学内容三、教学内容4古典诗歌现代诗歌四言硕鼠、五言孔雀东南飞七言琵琶行、杂言梦游天姥吟留别、乐府诗标题上一般有“歌”“行”“吟”等标志。律诗:五言、七言绝句:五言、七言诗词(按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按内容分)豪放、婉约曲散曲:小令、套数杂剧新体诗格律诗(新诗采用旧体)古体诗近体诗5 律诗律诗是近体诗(与唐代以前的古体诗是近体诗(与唐代以前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相对而言)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

4、分五言、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律诗中,凡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两句相配,称为一“联联”。五律、七律的。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首联”,第二联,第二联(三、四句)称(三、四句)称“颔联颔联”,第三联(五、,第三联(五、六句)称六句)称“颈联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第四联(七、八句)称称“尾联尾联”。每联的上句称。每联的上句称“出句出句”,下,下句称句称“对句对句”。6 律诗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基本条件:律诗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 1 押韵押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第二

5、、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要求押平声不押,通常要求押平声, , 且一韵到底。且一韵到底。 2 2 对仗对仗:律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律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3 3 平仄平仄:律诗和绝句的每句平仄都有规定,误用:律诗和绝句的每句平仄都有规定,误用者谓之者谓之“失粘失粘”。 所谓所谓“失粘失粘”,应该是指邻句不相粘,应该是指邻句不相粘“粘粘”的的意思是两句诗的平仄相同,而邻句则是指下一联的意思是两句诗的平仄相同,而邻句则是指下一联的上句和上一联的下句。上句和上一联的下句。 与与“失粘失粘”类似的规则,还有类似的规则,还有“失对失对”,也就是同,也就是同一联

6、的上下两句没有平仄相对一联的上下两句没有平仄相对 7(二)作者简介(二)作者简介 杜甫杜甫 (712770)唐代诗人。字)唐代诗人。字子美子美。祖籍襄阳。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自称“少陵野老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少陵,杜工部杜工部。其诗。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诗史”,他亦被称,他亦被称为为“诗圣诗圣”。 杜甫出生在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

7、中,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岁学诗,15岁扬名。岁扬名。20岁以岁以后可分四个时期。后可分四个时期。81. 读书壮游时期读书壮游时期 玄宗开元十九年(玄宗开元十九年(731731)至天宝四年)至天宝四年(745745),杜甫过着),杜甫过着“裘马清狂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的浪漫生活,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的雄心壮志。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的雄心壮志。 2. 困守长安时期困守长安时期 天宝五年至十四年,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天宝五年至十四年,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

8、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他逐渐成为一个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忧国忧民的的诗人,确立了诗人,确立了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向创作方向。93. 陷贼与为官时期陷贼与为官时期 肃宗至德元年(肃宗至德元年(756756)至乾元二年()至乾元二年(759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很大,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高度的高度的人民人民性和爱国主义精神性和爱国主义精神。 4. 漂泊西南时期漂泊西南时期 肃宗上元元年(肃宗上元元年(760

9、760)至代宗大历五年)至代宗大历五年(770770)11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思想更三年,思想更深邃深邃、诗风更、诗风更沉郁沉郁。带有更多。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的抒情性质。 10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11三、知识点梳理三、知识点梳理(1 1)玉露:白露。)玉露:白露。(2 2)凋伤:使草木凋零衰败。)凋伤:使草木凋零衰败。(3 3)萧森:萧瑟阴森。)萧森:萧瑟阴森。(4 4)兼天:连天。)兼天:连天。“兼兼”,连的意思。,连的意思。(5 5)塞

10、上:这里指夔州的山。)塞上:这里指夔州的山。(6 6)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是指第二次看到。)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是指第二次看到。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开开”字双关,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时光流走。一谓菊花开,又言时光流走。12(7 7)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阴:风云盖地。(8 8)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9 9)系()系(jj):系舟上岸。):系舟上岸。 (1010)寒衣:冬天的衣服。)寒衣:冬天的衣服。(1111)催刀尺:赶裁新冬衣。)催

11、刀尺:赶裁新冬衣。(1212)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砧(zhnzhn),捣衣石。),捣衣石。13(四)写作背景(四)写作背景 公元公元759759年,杜甫为避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济维持生活。765765年四月,年四月,严武病逝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夔州(今四川奉节),(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秋兴既是他

12、旅居夔州时写下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是其中的第一首。一首。14. 在寓居四川的近十年里,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在寓居四川的近十年里,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心憔悴不堪。身心憔悴不堪。“布衾布衾多年冷似铁多年冷似铁”(茅屋为秋风所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歌)、)、“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屐穿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屐穿”(春日江游春日江游)、)、“牙齿半落左耳聋牙齿半落左耳聋”(复阴复阴)、)、“缓步仍须竹杖扶缓步仍须竹杖扶”(寒雨朝行视园树寒雨朝行视园树)、)、“穷愁但有骨穷愁但有骨”(王阆州筵王阆州筵酬十一舅酬十一舅)等诗句

13、,即是他在此期间处境穷困和心境凄)等诗句,即是他在此期间处境穷困和心境凄惨的真实写照。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惨的真实写照。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写此写此秋兴秋兴时,他已时,他已五十五岁五十五岁,已处在,已处在人生之秋人生之秋,眼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秋和国运之秋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秋兴这首诗。这首诗。 15(五)层次结构(五)层次结构 这是一首七律,两句一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这是一首七律,两句一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一层次:玉露凋伤枫树

14、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露,树是枫树,反而在萧索中见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露,树是枫树,反而在萧索中见到了富丽景象,格调颇为劲健。到了富丽景象,格调颇为劲健。言言“气萧森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蓄势。第二层次第二层次: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承上展开:江间,写巫峡;塞上,写巫山。承上展开:江间,写巫峡;塞上,写巫山。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

15、在天,却言接地而阴。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言接地而阴。诗人极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诗人极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的萧森气象。 16第三层次第三层次: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由景生情,抒发感慨。由景生情,抒发感慨。“丛菊两开丛菊两开”,指离蜀历经了两,指离蜀历经了两秋;秋;“孤舟一系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飘零。,指眼下旅途的飘零。“他日泪他日泪”则生悲则生悲情于从前,情于从前,“故园心故园心”则托相思于万里。则托相思于万里。第四层次第四层次: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寒衣

16、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凄紧,严冬将至,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刀尺声”和和“捣衣声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五)层次结构(五)层次结构17(六)内容评述(六)内容评述 这是一篇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由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

17、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自宋玉在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自宋玉在九九辨辨中感叹中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悲哉!秋之为气也以来,悲秋成为以来,悲秋成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旨,刘禹锡诗韵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旨,刘禹锡诗韵自古逢秋悲自古逢秋悲寂寥寂寥.但杜甫此诗,但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18(七)艺术特色(七)艺术特色1.章法谨严章法谨

18、严 2.情景无间情景无间 本诗的首联、颔联、尾联写景,颈联本诗的首联、颔联、尾联写景,颈联抒情。其实,全诗自始至终,情景两者互抒情。其实,全诗自始至终,情景两者互为依托、互相生发,融会一体,密不可分。为依托、互相生发,融会一体,密不可分。 19(八)语言特色(八)语言特色 杜甫十分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曾表杜甫十分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曾表示过示过“语不惊人死不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愿。他后期的意愿。他后期所写的一些诗作,往往词句平易而意象新所写的一些诗作,往往词句平易而意象新警,语法奇异而内蕴丰厚,语言精纯圆熟,警,语法奇异而内蕴丰厚,语言精纯圆熟,已臻出神入化之境。已臻出神入化之境。 20五、

19、探究与思考五、探究与思考如何理解杜甫的悲秋?如何理解杜甫的悲秋? 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所谓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所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春女善怀,秋士易感”。如:曹丕的。如:曹丕的燕歌行燕歌行云: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摇落露为霜。” 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的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的感觉,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感觉,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 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伤,身世的感慨,

20、显得更加沉郁厚重。21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三)一、课文鉴赏一、课文鉴赏二、艺术特色二、艺术特色三、探究与思考三、探究与思考22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沈德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沈德潜说: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咏昭君诗此为绝唱。”信然。信然。 作者曾在十年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珀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珀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州司功。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自己的

21、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231.1.内容分析内容分析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起句气势飞动,先声夺人,着一起句气势飞动,先声夺人,着一“赴赴”字,字,便令便令“群山万壑群山万壑”集于荆门,大有惊天动地之集于荆门,大有惊天动地之势。势。【思考】诗的开头为什么要写昭君的出生地?【思考】诗的开头为什么要写昭君的出生地?答:交代王昭君的出生地,为下面她嫁到殊答:交代王昭君的出生地,为下面她嫁到殊方异域,远离故土和她的思乡怨恨埋下伏笔。方异域,远离故土和她的思乡怨恨埋下伏笔。24

2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颔联揭开谜底:原来写江山灵秀是为了咏叹王颔联揭开谜底:原来写江山灵秀是为了咏叹王昭君,运用对比,写昭君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一昭君,运用对比,写昭君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反差强烈,令人感叹。去一留,一生一死,反差强烈,令人感叹。【思考】【思考】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作者叙。作者叙述昭君的一生,选择两个典型的镜头:述昭君的一生,选择两个典型的镜头:“一去紫台连朔漠一去紫台连朔漠”写昭君由汉宫到匈奴的行程;写昭君由汉宫到匈奴的行程;“独留青冢向黄昏独留青冢向黄昏”写昭君坟写

23、昭君坟上长出青草,它仿佛告诉人们,昭君虽死而故国之思犹在上长出青草,它仿佛告诉人们,昭君虽死而故国之思犹在她依然向往着自己生长的地方。因此,这首诗的主题落在她依然向往着自己生长的地方。因此,这首诗的主题落在“怨恨怨恨”二字。哪个短语是怨的开始?哪个短语是怨的终结?二字。哪个短语是怨的开始?哪个短语是怨的终结?答:怨的开始:答:怨的开始:“一去一去”二字;二字; 怨的终结:怨的终结:“独留独留”两字。两字。25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颈联通过对造成昭君命运的回答和悲凄颈联通过对造成昭君命运的回答和悲凄的想象,表达了无限的伤感。的想象,表达了无限的伤感。【思

24、考】【思考】“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昭。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是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是怎样造成的呢?怎样造成的呢?“画图省识春风面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就是对这一句,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答复。大错已经铸成,即使昭君的魂魄月夜个问题的答复。大错已经铸成,即使昭君的魂魄月夜归来也是徒然的了。归来也是徒然的了。“即使昭君的魂魄月夜归来也是即使昭君的魂魄月夜归来也是徒然的了徒然的了”旨在批判什么?旨在批判什么?答:答:讥讽的统治者昏庸无能讥讽的统治者昏庸无能。26 据据后汉书后汉书南匈奴传南匈奴传记载,传说汉元帝只凭

25、借画像辨记载,传说汉元帝只凭借画像辨认美人的容貌,于是画师大为吃香,许多宫女为了博得皇认美人的容貌,于是画师大为吃香,许多宫女为了博得皇帝的青睐,纷纷贿赂画师,让他将自己画得美丽一些。王帝的青睐,纷纷贿赂画师,让他将自己画得美丽一些。王嫱艳冠群芳,画师毛延寿用画笔真实地再现她的美丽,随嫱艳冠群芳,画师毛延寿用画笔真实地再现她的美丽,随后向昭君索贿,遭到痛斥后恼羞成怒,将画好的美人图加后向昭君索贿,遭到痛斥后恼羞成怒,将画好的美人图加以丑化,以至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君主一面。而后昭君以丑化,以至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君主一面。而后昭君主动请求远嫁匈奴,汉元帝在朝廷上见到风华绝代的昭君,主动请求远嫁

26、匈奴,汉元帝在朝廷上见到风华绝代的昭君,惊为天人,大为不舍,意欲留之,但不能失信他人,遂成惊为天人,大为不舍,意欲留之,但不能失信他人,遂成千古憾事。千古憾事。“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就是讽就是讽喻此事。杜甫的诗题叫喻此事。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身怀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杜甫身怀安邦定国之才,胸负兼济天下之志,照理应该得以一展抱安邦定国之才,胸负兼济天下之志,照理应该得以一展抱负,然而却郁郁不得志,流离失所,贫病交加,只有忧国负,然而却郁郁不得志,

27、流离失所,贫病交加,只有忧国忧民之心依旧深切。昭君的遭遇正与他类似。忧民之心依旧深切。昭君的遭遇正与他类似。 27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尾联宕开一笔,言千古琵琶之声,皆为尾联宕开一笔,言千古琵琶之声,皆为昭君怨恨所凝。虽为附会之词,却是至情之昭君怨恨所凝。虽为附会之词,却是至情之论。论。【思考】【思考】“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最后两句写千年以来,人们从琵琶伴奏的最后两句写千年以来,人们从琵琶伴奏的昭君怨昭君怨歌词里听到了她的悲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抱着歌词里听到了她的悲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抱着昭君怎样的态度?

28、昭君怎样的态度?答:答:同情她的不幸。同情她的不幸。282、课文鉴赏、课文鉴赏王昭君形象的塑造王昭君形象的塑造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能给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能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印象。读者留下隽永的印象。 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 昭君的形象昭君的形象人们既赞扬她美好的品格,人们既赞扬她美好的品格,又同情她的不幸又同情她的不幸 。29三、艺术特色三、艺术特色1.1.从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阔与深刻看,杜甫赋予了中国诗从反映社会生活的广阔与深刻看,杜甫赋予了中国诗歌的歌的写实传统写实传统以全新的内涵,把它的水准推向一个新的以全新

29、的内涵,把它的水准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他的创作标志着唐代诗歌创作倾向的巨大转变。高潮。他的创作标志着唐代诗歌创作倾向的巨大转变。2.2.从艺术上看,他的诗歌创作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从艺术上看,他的诗歌创作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捩点。他上集盛唐诗歌,以至唐前诗歌艺术成就之大捩点。他上集盛唐诗歌,以至唐前诗歌艺术成就之大成;而下开众多的诗派,其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诗歌成;而下开众多的诗派,其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诗歌史上也是罕见的。史上也是罕见的。3.3.杜诗的特点杜诗的特点写实写实杜甫以其惊人的观察、细致的描写而传神。他杜甫以其惊人的观察、细致的描写而传神。他常注意到人不易觉察的细微之处,从极细微处常注意

30、到人不易觉察的细微之处,从极细微处表现极实质的东西。表现极实质的东西。 (1 1)写实的主要方法,就是叙述和描写,有时还杂以)写实的主要方法,就是叙述和描写,有时还杂以议论议论。 (2 2)写实的另一特点:讲究)写实的另一特点:讲究炼字炼字。 30四、探究与思考四、探究与思考1.1.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2 2.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吗?

31、31登登 高高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三、教学内容三、教学内容四、学习方法小结四、学习方法小结五、探究与思考五、探究与思考六、作业六、作业32 登登 高高 杜甫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新停浊酒杯33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32、,感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34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1.朗读吟诵朗读吟诵2.情景再现情景再现3.加强背诵加强背诵 4.对比阅读对比阅读35三、教学内容三、教学内容(一)原文朗读(一)原文朗读(二)作者简介(二)作者简介(三)写作背景(三)写作背景(四)内容分析(四)内容分析(五)结构分析(五)结构分析(六)艺术特色(六)艺术特色36(二)写作背景(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

33、、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34、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37(三)内容分析(三)内容分析1.首联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共写了几种共写了几种景物?景物? 风、天、猿啸、渚、沙、鸟风、天、猿啸、渚、沙、鸟 急、高、哀、急、高、哀、 清、白、飞清、白、飞 每一种景物都夹杂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富每一种景物都夹杂在这特定的环境下富有特别的意义。既有耳闻又有有目见,使人有特别的意义。既有耳闻又有有目见,使人感到感到“悲悲哀哀”。 这些景物给人造成

35、什么这些景物给人造成什么感觉?感觉?急风急风冷(心灵的)冷(心灵的)高天高天人渺小、孤单人渺小、孤单哀猿哀猿悲凉悲凉飞鸟飞鸟一只孤独痛苦的鸟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382.颔联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句写了哪两种景,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这两句写了哪两种景,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思?这两句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思?这两句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落木落木 生命的晚秋生命的晚秋长江长江 历史长河永不停息历史长河永不停息短暂与无穷进行对比、短暂与无穷进行对比、衬托,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衬托,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

36、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会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阔。 393.颈联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颈联哪些字眼可以充分突出是抒情?各有何含义?颈联哪些字眼可以充分突出是抒情?各有何含义?万万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离国别家,漂泊路途之远;常常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之久;多多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独独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感叹独自登台,形单影只,万分凄凉 从从“万里万里”、“作客作客”、“

37、百年(老年)、百年(老年)、“多病多病”、“独独”这些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答: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多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多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难忧心忡忡。 404. 尾联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如霜的两鬓,失意颓唐得连心爱

38、的薄酒也不如霜的两鬓,失意颓唐得连心爱的薄酒也不想去沾了的意绪,就会有些直接的感知,他苦而想去沾了的意绪,就会有些直接的感知,他苦而痛,内心百结不解,忧虑如焚。痛,内心百结不解,忧虑如焚。 尾联中尾联中“艰难艰难”、“潦倒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家还是个人?“苦恨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41(四)结构分析(四)结构分析抒情写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仰视俯察仰视俯察悲秋作客多病登台苦恨霜鬓新停酒杯云天秋风江水洲渚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登登 高高42(五)艺术特色(五)艺术特色 1.语言特色语言特色用词精练,极富表现力和张力。此诗八句四对,对用词精练,极富表现力和张力。此诗八句四对,对偶精巧,用韵考究,被称为偶精巧,用韵考究,被称为“七律之冠七律之冠”,其中字,其中字字珠玑,确为千古佳构。字珠玑,确为千古佳构。 风格:沉郁顿挫风格:沉郁顿挫 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篇之内句句皆奇, 一句之内字字皆奇。一句之内字字皆奇。 【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