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选择题专练1.血浆中的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下表列出的抗体肽链合成与抗体加工的场所,正确的是选项抗体肽链合成场所抗体加工场所A游离的核糖体细胞质基质、内质网B游离的核糖体溶酶体、咼尔基体C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溶酶体、内质网D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质网、咼尔基体2.下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 ATP 中的化学能转化为 C5中的化学能B. 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C. 被还原的 C3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可再形成GD. 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G 含量会升高3. 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B. 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C. 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 含量相同D. 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长4. Q3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3RNA 是一条单链 RNA 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3RNA 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 RNA 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 Q3RN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翩译B Q3RNA 的复制需经历形成双链 RNA 的过程5.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C 一条 Q3RNA 模板只能翻译出一条
3、肽链D 、Q3RNA 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能进行表达AQ3RNA 的复制需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2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 1 的 A 基因频率为 80% a 的基因频率为 20%种群 2 的 A 基因频率为 60%,a%勺基因频率为 40%假设这两 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 的基因型频率是IV4 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 7 个 10mK10m 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 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 1 天和第 85 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定时灌溉不驱走
4、大蚂蚁增加 35驱走大蚂蚁增加 70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 10驱走大蚂蚁减少 2A. 75% B. 50%C. 42% D. 21%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 根B. 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A 、b 峰中细胞的 DNA 含量是 a 峰中的 2 倍B 、a 峰和 b 峰之间的细胞正进行 DNA 复制C、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均被计数在a 峰中D、此抗癌药物抑制了癌细胞 DNA 的复制10、大蚂蚁和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C 、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
5、分析,表述错误的是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 、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IV11、人体内含有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每种蛋白质A、都含有 20 种氨基酸 B、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C、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D 、都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12、 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 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 T 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 B 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 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效应 T 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 B 细胞致其死亡D、促进 T 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13、 在光合作用中,R
6、uBP 羧化酶能催化 CO+G (即 RuBP 宀 2C3。为测定 RuBP 羧化酶的活性,某学 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Q 的放射性强度。下列 分析错误的是A、菠菜叶肉细胞内 BuBP 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RuBP 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C、测定 RuBP 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单位时间内14G 生成量越多说明 RuBP 羧化酶活性越高1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7、为25%C. 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 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615、绿色荧光标记的 X 染色体 DNA 探针(X 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 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 染 記常畀 想舷 正常胃o正*色体 DNA 探针(Y 探针)可使 Y 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 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其流产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X 染色体 DNA 上必定有一段与 X 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B. 据图分析可知
8、妻子患 X 染色体伴性遗传病C. 妻子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患有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D. 该夫妇选择生女儿可避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的发生16.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A. 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B. 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C. 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D.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17. 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B.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C. 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D. 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发生
9、改变18.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B. 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C.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D. 将洋葱表皮放入 0.3g/mL 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IV19. 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A. 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B. 人体细胞内 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C. 神经纤维膜内 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D. 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C3的比
10、值,停止供应 CQ 后比停止前的高20. 人体某遗传病受 X 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 和 B b)控制,且只有 A、B 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8A.I-1的基因型为 XaBXab或 xaBX5BB. II-3 的基因型一定为XAbXBC. IV-1 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I-1D.若 II-1 的基因型为 XAEXaB,与 II-2 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1/421.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11、. 0pDNA C .蛋白质宀蛋白质D. RNA蛋白质53.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50.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C.细胞凋亡不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A.脱落酸B.乙烯C.细胞分裂素D. IAA2054.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错误的是叶片廈尸cA. 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B. 叶温在 3650C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C. 叶温为 25C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D.叶温为 35C时,甲、
12、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55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 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 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搪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B. 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D. 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56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rRNA 能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B . DNA 和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
13、成成分C.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D .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5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 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 按照孟德尔定律, AaBbCcDc 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 16 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 AaBbCc 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 种58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心祐物甲*趨匚21A. 除激素外,CQ 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B. 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C. 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 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59.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
14、错误的是A. 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B. 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 能60.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B 高效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C.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 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6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B. 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D. 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62.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机体内甲状腺
15、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B.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迅速而准确C. 血液中某激素的浓度可反映该激素的分泌量D. 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变化63.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 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 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64.关于等位基因 B 和 b 发生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 等位基因 B 和 b 都可以突变成为不同的等位基因B. X 射线的照射不会影响基因 B 和基因 b 的突变率C. 基因 B 中的碱基对 G- C 被碱基对
16、A- T 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D. 在基因 b 的 ATGC(序列中插入碱基 C 可导致基因 b 的突变65.关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22A. 密码子位于 mRNAh,反密码子位于 RNA 上B. 密码子位于 tRNA 上,反密码子位于 mRNAhC. 密码子位于 rRNA 上,反密码子位于 tRNA 上D. 密码子位于 rRNA 上,反密码子位于 mRNAh66.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23B.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C.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D.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
17、光学显微镜观察67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 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 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 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68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B.泥巴中的藻类 C .吃小鱼的大鱼 D .泥巴中的大肠杆菌69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里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在上述整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Q浓度
18、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A.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B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D .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70.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 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 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71.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 4 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B.C.都含 C、H Q N 这 4 种元素D.7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A.细胞的分
19、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B. 癌细胞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C.正常细胞的衰老凋亡必将使个体衰老死亡D.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都是水溶性物质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正确的是2473.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25B. 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C. 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 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以 DNA 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 X 射线衍射的方法,
20、破译了全部密码子74.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 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神经細胞卵鋼胞 白细 fl&l 小旧上皮细胞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 DNA 含量相同B.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D.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75.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下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A. 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B. 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C. 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D.第 5 天花中
21、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76.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L 234567(d)B.就性而言,杂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性的鸟类C. 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D. 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77.甲、乙为两种果蝇(2n),下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杂交产生的F 减数分裂都正常 1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C.甲、乙 1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序相同D. 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678.下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A.
22、图中结构含有核糖体 RNAB.甲硫氨酸处于图中 的位置C.密码子位于 tRNA 的环状结构上D. mRNA 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7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80.经 X 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A.白花植株的出现是对环境主动适应的结果,有利于香豌豆的生存B. X 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C.通过杂交实验,可以确
23、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D.观察白花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可确定是否是可遗传变异81. 下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 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B.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ATPC.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 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82.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经通质与体结介物i |神经未梢F 列叙述正确的是2728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
24、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和 同时内流83.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油醚进行纸层析,右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 确的是A. 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C.色素川、W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84. 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B.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
25、的种类可能会有所下降C.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 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 10%20入浮游动物85.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 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 III 染液,显微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B.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C.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D.甲基绿可以与 DNA 吉合,形成绿色反应86.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C.HIV 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
26、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87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I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n、川、w、v素条带)。种类甌耀槪度采禅耐间 f 爭节00O7 6 Sw542D29A. 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B. 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 G、S、G 和 M 期长短不同30C. 若在G期加入 DNA 合成抑制剂, 则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 条染色单体,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的相同D.减数分裂前期 I 同源染色体配对,每个染色体含有 4 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88.血液中 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27、A 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B. 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 K+的通透性增大C. 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D. 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31A. DNA 与 ATP 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 一个 tRNA 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 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 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 上93.下列关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 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89.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F列叙述正确的是A.根产生的
28、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C.若对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不是相互对抗的90.在沙漠的一个灌 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处理完強粒株趾、雄抹各占一半去部廿覘堆株占务散古細井棍+施出細胞分裂素去菁分叶俎株占事数去部廿M+旅用赤祥素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 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91.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列叙述正确的是某家
29、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n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nOri bul234OS001 o正常男性、女性H 甲病男性、女性 乙病男性、女性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n4与川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C.n3与n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D.若川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 ,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9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其分布型随着32D. 豌豆幼 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94.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 NaCl 溶液(生理盐水)20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 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
30、. 细胞内液 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 输入的 N/中 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95.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96.人或动物 PrP 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 PrPB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Bc可以诱导更多 PrPc的转变为 PrPBc,实现朊粒的增一一可以引起疯牛病 .据此判一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 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 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家能源陇南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法学岗位
- 六盘水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市场营销与国际贸易岗
- 中国联通自贡市2025秋招计算机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海口市中储粮2025秋招安全环保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阿克苏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法律与合规岗
- 海西自治州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粮食政策与企业文化50题速记
- 中国移动菏泽市2025秋招网申填写模板含开放题范文
- 沈阳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品分析质检岗
- 2025年益智拓展考试题及答案
- 四川地区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数智化与信息工程岗
- GB/T 9766.3-2016轮胎气门嘴试验方法第3部分:卡扣式气门嘴试验方法
- GB/T 22751-2008台球桌
- 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课件
- 《智慧养老》方案ppt
- 村民森林防火承诺书
- 高职高专口腔内科龋病的概述课件
- Q∕SY 06504.2-2016 炼油化工工程储运设计规范 第2部分:火炬系统
- 植物组织培养论文 月季
- “运动与健康”主题班会PPT课件(PPT 22页)
- TCECS 822-2021 变截面双向搅拌桩技术规程
- Q∕GDW 12130-2021 敏感用户接入电网电能质量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