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说课_第1页
《蜜蜂引路》说课_第2页
《蜜蜂引路》说课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6.蜜蜂引路说教材:1. 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组第二十六课蜜蜂引路。2. 教材简析: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读完整组课文,丰富的内容告诉我们,“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认识自己。蜜蜂引路处于本组教材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无数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

2、的眼中清晰地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到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通过本课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程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3. 教学目标:本课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思想,在教学目标的位置上

3、,强调“突出教材要求”、“突出学情特点”的两个原则。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易感染的心里特点,他们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但是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同时又存在理解能力较弱的不足。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蜜蜂引路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4. 教学重点:一般从思想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个方面选择教学重

4、点,重点太多就不称其为重点了。小学语文教法学法原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关系到培养读写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一种发展性阅读。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5. 教学难点: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含的道理真正挖掘出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的教学难点:了解“蜜蜂怎么会引路”的道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二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在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之后,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达到巩固知识

5、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以下教法:1. 朗读体验法通过读,体验列宁的细心观察勤于思考。2. 图画辅助法利用简单笔画直观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线路图。3. 总结归纳法引导学生对列宁找的养蜂人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二)说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我所执教的班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

6、识不够。根据我班学生情况以及教材内容,因此确定运用以下学习方法:1. 自读感悟法学生通过自读,说说自己知道或读懂了什么。2. 朗读体验法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验列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品质。3. 表演理解法个别词语理解时加上自己的体会表演出来。三、说教学过程:我准备采用两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学习生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继续学习课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下面我着重谈谈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我的课堂结构是:激发兴趣探究体验主题升华自主作业。(一)猜谜语,激发学习兴趣:1. 猜谜语:嗡嗡嗡,嗡嗡嗡,成群飞进百花丛,传播花粉又米蜜,个个都是爱劳动的小英雄。你们知道这些“小英

7、雄”是谁吗?(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谜语激趣法注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达到兴奋点,导入新课。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2. 复习旧知,巩固汉字。(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词语卡片的形式让学生认读,在此过程中巩固了对生字的记忆。)(二)整体感悟文章大意:自由朗读课文,读过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时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实实在在去接触课文、朗读课文。这也是增强学生语感能力的必要前提。在学生比较充分的阅读基础上,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知,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悟交流法,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进行体会交流,

8、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三)深入探究学习:1. 学习第1、2自然段:(1)读一读,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内容?(2)(出示句子)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比一比,这两个词语一样么?平时说话的时候,怎样运用比较合适?(在此为了避免陷入单纯去解释词语的误区,我采用的办法是把需要区分的词语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运用,让学生用其中一个词语说句话,让书本上的词语贴近生活。)2. 学习第3自然段:(1)列宁究竟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家呢?我们需要再第三自然段里面找一找: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和养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A:可以跟同组的小朋友合作,画一画列

9、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B:可以跟同组的小朋友一起找找课文里面是怎样讲述的。(2)依据学生汇报,师画简笔画。(3)展示学生成果。(设计本环节主要是想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阅读过程。这种设计符合学生认识事物和阅读课文的心理过程的。学生认识事物和阅读课文的心理过程的。开始,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和养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在接受任务之后与同组的小伙伴采取小组喜欢的方式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团结协作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一边听学生发言,一边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4)课文中哪个词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

10、完全一样?A:生:果然。B:怎样读出来列宁当时的心情?(读本段最后一句话,突出“果然”在此的作用)(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进一步从词句中体会列宁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当学生深入学习了列宁观察、思考的方法以后,教师又让学习回到课文的整体上来,借助看图,融进自己的体验和想象,便感知到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3.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1)引入: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判断、终于找到了养蜂人的家,那么他们见面后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幻灯图片)(2)看图,想想图上画的是谁?他们说些什么?想象说话。自由发言。(3)师示范对话,说

11、说老师用什么语气读养蜂人的话?理解“惊讶”,养蜂人为什么会惊讶?(4)列宁是怎样说的呢?(用亲切、风趣的语气笑着说)(5)同桌练习对话,试着带表情、动作去读。(这一层次设计朗读训练,既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的意思,又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把课文变成有声的语言,受到教育和感染。)4. 回归课文:想一想,列宁究竟为什么能够找到养蜂人?(四)总结全文:蜜蜂真能引路吗?其实蜜蜂采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种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宁利用它带路,所以,在这里“蜜蜂引路”其实是列宁的一种幽默说法。列宁是靠动脑筋,想办法,仔细观察,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

12、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五)作业(选择完成):1.试用“常常、往常、果然”说句话。2查找有关列宁的资料(或有关蜜蜂的小知识)(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要扩大学生阅读面,所以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理解体验后,让学生搜集并交流相关知识。)3与小伙伴想一想,演一演:列宁和养蜂人接下来的交谈。(学完课文后,我利用向学生提建议的方法,设计了对话的活动,这样对课文的学习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这种教学的延伸,目的是想巩固课文内容,让学生广泛了解资料,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四、说板书(简笔画)设计:26.蜜蜂引路遇问题细观察得解答认真想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突出教学重点,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整个板书努力做到简洁明了,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蜜蜂引路是以“找”字为线索,简笔画既分清了列宁找养蜂人的三个步骤,又标明了列宁找养蜂人所走的路线,还直观地“再现”了列宁住处和花丛、园子、小房子的方位。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