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空气(含解析)_第1页
2017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空气(含解析)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空气一、选择题1 1.今年 3 3 月 2121 日,我市出现罕见的浮尘天气.环境监测中心报告,当天空气污染指数为 270270290290,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依据下表判断,当天空气质量状况属于()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表空气污染指数0 050505151 100100101101200200201201300300 300300空气质量状况1(优)n(良)川(轻度污染)W(中度污染)V(重度污染)A.A.优B.B.良C.C.轻度污染 D D 中度污染2 2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影响,20102010 年 3 3 月 1919 日至 2020 日,我国出现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

2、尘暴天气.以下关于沙尘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 沙尘漂浮在空气中是由于分子运动造成的B.B. 为了防止沙尘暴的发生,应保护草原植被C.C. 出现沙尘暴时,外出要戴好口罩,以免沙尘伤害呼吸道D.D. 沙尘掉落在叶片上会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3.3.分析人体从鼻孔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图,得出一些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吸入的空气:0:21%, CO: 0.03%,2%稀有气体较少的水汽。A.A. 图中各气体的含量为气体的体积分数B.B. 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只有部分进入血液C.C. 人体能产生稀有气体D.D.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比水汽大4.4.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3、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关于这三个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呼出的气体:稀有气体多的水汽。2A.A.都放出热量B B.生成物都是固体C.C.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D D .都是非金属和氧气反应5.5.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中燃烧的是()A.A.氮气 B B.木炭 C C.红磷 D D .铁6.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B.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D.D. 蜡烛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7.7.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活泼的气体是()A.A.氧气 B B .氮气 C C .二氧化碳

4、D D .水蒸气8.8.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B. 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C.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D.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9.9.下列关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A. 发生装置选用长颈漏斗和锥形瓶B.B. 反应不需要加热C.C. 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D. 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10.10.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A.A.氧气 B B.氮气 C C.二氧化碳 D D .二氧化硫11.11.今年冰

5、岛火山喷发对欧洲多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3A.A.氧气 B B.二氧化硫 C C .火山灰D.D. 氧化碳12.12.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A.A. 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B.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C. 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D.D.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413.13.下列有关 O O2和 COCO 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14.14.“低碳生活”目前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时尚,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下列行为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精神的是(

6、A.A. 避免购买不需要的物品,少穿化纤材质的服装B.B. 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文印C.C. 使用手绢代替餐巾纸D.D. 夏天将空调开的很低1515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A.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 CQCQ 释放 Q QB.B. 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 Q Q2释放 CQCQC.C. 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 CQ,CQ,以解决温室效应D.D. 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16.16.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A.A. 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B.B. 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C.C. 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D.D.

7、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17.17. 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颜色;密度;溶解性;可燃性;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A A. B B.C.C.D.D.A A.CO:C.C.518.18. 二氧化碳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1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较高6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反比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4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A A.B B . . C.C.D.D.能上下移动 -的粗铜丝浸有紫色石蕊 濬液的棉花 内装石灰石菸A.A. 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B.B.

8、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C. 产生的二氧化碳不可用浓硫酸干燥D.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020 如图是科学家根据相关研究绘制的6060 万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和全球温度变化的图线,据图分析可得()现在二氧(505040 2010现万年万年万年万年万年在A.A.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引起全球温度的变化B.B. 全球温度的变化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C.C. 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D.D. 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没有关系二、简答题212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 写出图中仪器 a a 的名称_.1919. 用图装置可以

9、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F F 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稀盐酶尼龙布袋二氧化碳变化化破含量+7(2) 禾 U U 用此套装置可以进行哪些实验?8A.A.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B.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2222.对实验进行改进是创新的表现方式之一某校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用实验室三种漏斗(分液漏斗、长颈漏斗、普通漏斗)装配了A A、B B、C C 三套的装置,对固液不加热型气体装置进行探究请认 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A A、B B 装置均可用作实验室制取 H H、0 02、COCO 气体的发生装置.请写实验室用A A、B B 装置制取 O O的化学方程式23.23. 采集空气样

10、品时,如果没有专业仪器,我们可用矿泉水瓶装满水到采样地点倒掉,这种收集气 体的方法叫做 _;实验室制氧气时,也可用这种方法收集,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时,制备氧气装置 内空气已排尽的标志是.24.24. 保温瓶中装有液态空气, 打开瓶盖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上方, 请问木条是燃烧得更旺盛 还是熄灭?为什么(液态氮沸点-196196C,液氧沸点-183183C)?25.25. 小强同学经过查阅资料得知:铝丝和铁丝一样,也能在氧气中燃烧,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 置进行实验探究,请你结合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1)_ 集气瓶底预先铺少量沙子的目的是;(2)(2)铝丝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弓|燃铝丝的

11、办法是:;(2(2) C C 装置不能用作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可在C C 装置中加装一个小试管,把C C 装置改装成 D D 装置C.C.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就能制取气体的目的则D D 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9(3)(3) 用正确方法引燃铝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后,未观察到铝丝发生剧烈燃烧现象,可能的26.26.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塑料瓶(质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及 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 请你分析并推测振荡后塑料瓶将 _.(2) 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3)由此实验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_ lOOmL注射 器注入抡Ococo:27.

12、27.某校化学课外小组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其中小刚设计的有关实验装置如图请回答问题:(1)_ 写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_ .(3)_图 A A 装置中的错误是.(4)_ 确认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振荡原因是10(5) 根据图 B B 的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_.2828 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旨在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低碳”正成为 人们的共识.(1)(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2)(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吸收二

13、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GHQGHQ)和氧气;海水的吸收.请用符号表达式表示出上述两条消耗COCO 的途径_、_.(3)(3)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空气中过多的COCO 和 HzHz 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成甲烷(CHCH)和水,这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_.(4)(4)请举一例你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三、实验探究题2929.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MgNMgN2,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步骤 I I :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步骤 2 2: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

14、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 左右.步骤 3 3: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1)步骤 2 2 的目的是_.(2)_ 在步骤 3 3 “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 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3)根据上述实验和你所学的知识,请写出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的有关化学方程式:_.113030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P P2O O5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

15、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50mL 空气,如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 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1)_ 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 _ mLmL(2) 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3131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假设和验证是探究过程中的重

16、要环节为了探究“铁丝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同学们将一根火柴梗塞入一段螺旋状“铁丝”(可能是纯铁铁丝或含碳铁丝)末端,将它固定,用镊子夹住“铁丝”,然后将火柴在酒精灯上点燃,将“铁丝” 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入,观察现象:(1) 甲同学只发现“铁丝”红热一下,就没有观察到其它现象,请你分析铁丝没有燃烧的可能原因 是;(只答一条)(2) 乙同学发现“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起来, 观察到火星四射, 并有黑色固体生成, 请写出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3) 为了找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根据现有实验用品:细纯铁铁丝、细含 碳铁丝、镁条、集气瓶装的几瓶纯氧气、酒精灯、火柴和镊子等,

17、你能提出的假设和验证方法有:a.a._ 假设 1 1:,验证方法是 12b.b._ 假设 2 2:,验证方法是 只要假设合理,验证方法准确,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就能得出结论.四、分析计算题3232.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种叫“富氧水”的高价饮用水,它是以饮用水为基质,加压充入氧气制得节目中对“富氧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观点一:“富氧水”富含氧分子,活性强,易吸收喝水后氧气通过胃肠绒毛细胞膜直接进入细胞,能有效补充体内的氧,在细胞内分解各种营养物质产生能量.观点二:“观点一”违背科学常识,是概念炒作,在“忽悠”消费者.(1 1) 石田教授曾对“富氧水”的效果进行研究他以1010 名

18、同学为对象,让同学们在不同时间分别饮用 350mL350mL 普通水和“富氧水”, 但不告诉他们喝的是哪一种水.同学们喝完水后被要求运动 1515 分钟,然后由研究人员测试并比较反映他们心率和耐力等的生理指标,结果无明显差异石田教授研 究的主要方法属于 _(填“查阅资料”、“建立模型”或“对比实验”).(2 2)人应该是由 _系统吸收氧气下表是人在呼吸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的比较平静状态下,如果一个人每次吸人与呼出时的气体都是500mL500mL 氧气的密度为 1.4g/L1.4g/L ,根据表中信息,可求得呼吸 1 1 次人体可吸收氧气 _ mg.mg.因此呼吸 1 1 分钟(1616 次

19、)人体吸收的氧气相当于2828 瓶 500mL500mL富氧水中的溶氧量.成分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NbNb78%78%78%78%C C221%21%16%16%CQCQ0.03%0.03%,4%4%其他稀有气体 0.94%0.94%稀有气体 1%1%较少的水汽较多的水汽(3 3)依据(1 1 )、( 2 2)的分析和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你支持哪种观点?3333科学家发现,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10%其储量是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两倍,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可燃冰也称为“甲烷水合物” “置换法” 是开采可燃冰设想方案之一,即将CQCQ 注人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储层

20、,CQCQ 较甲烷更易形成水合物,因而就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挤走”,从而将其“置换”出来(原理:CHCH4?n?n HaQ+CQ-HaQ+CQ-CQ?nCQ?n HO+CHHO+CH).(1 1)通常情况下,CHCH 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收 集 CHCH 气体时,则13应让气体从(选填“a a”或“ b b”)管通入.(2 2) 若上述方法能够实现,那么要制取8 8 吨的 CHCH 气体,理论上需 CQCQ 多少吨?3434 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最高浓度(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硫的质量)限值如表

21、所示:浓度限值(mg/mmg/m)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0.150.150.500.500.700.70为测定某地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某中学环保小组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含碘(I I .) 1.27mg1.27mg 的碘水,再加入 2 23 3 滴淀粉溶液(淀粉遇丨2变蓝色),通过抽气装置抽气,使空气由导气管进入试管与碘水充分接触,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时, 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Q+ISQ+I2+2H2O+2H2O HzSQ+2HIHzSQ+2HI.实验过程中进入试管内的空气的总体积为1 1 000L000L .请 通过计算说明该法测定的此空气

22、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空气ST14空气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1.今年 3 3 月 2121 日,我市出现罕见的浮尘天气.环境监测中心报告,当天空气污染指数为 270270290290,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依据下表判断,当天空气质量状况属于()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表空气污染指数0 050505151 100100101101200200201201300300 300300空气质量状况1(优)n(良)川(轻度污染)W(中度污染)V(重度污染)A.A.优B.B.良 C.C.轻度污染 D D 中度污染【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的污染及其危

23、害,是指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等对空气造 成了污染,对照表格中的数据表得出空气质量状况.【解答】解:由题中信息知,当空气污染指数的范围在 201201300300 时,空气的质量状况属于中度污染, 而当天空气污染指数为 270270290290,首要污染物为可吸人颗粒物,据此可判断,当天空气质量状况属 于中度污染,故 D D 正确;故选 D.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常识的了解和分析表中数据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熟记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尤其是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通过此题可加强同学们 对环境的关注,提高学生们的环保意识.2.2.受蒙古气旋

24、和冷空气影响, 20102010 年 3 3 月 1919 日至 2020 日,我国出现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以下关于沙尘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 沙尘漂浮在空气中是由于分子运动造成的B.B. 为了防止沙尘暴的发生,应保护草原植被C.C. 出现沙尘暴时,外出要戴好口罩,以免沙尘伤害呼吸道D.D. 沙尘掉落在叶片上会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15【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沙尘暴是因为植被被人为破坏,而使较小的沙尘颗粒被风扬起形成的,沙尘颗粒进入人的 呼吸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覆盖的叶面上的沙尘会减弱光合作用.【解答】解

25、:A A、由于沙尘暴中吹起的是人类用肉眼能看到的固体小颗粒,故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 A A 不正确;B B、 沙尘暴”是人们过度砍伐树木、破坏草原植使细小的沙土直接裸露在空气中而形成的,故保护草原植被可以防止沙尘暴的发生,故B B 正确;C C、 为了防止沙尘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在沙尘暴出现时应戴好口罩,故C C 正确;D D 沙尘覆盖在叶片上时,可以使叶片不与阳光接触,从而减弱了光合作用,故D D 正确;故选 A.A.【点评】本题考查人类对沙尘暴的认识及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属基础内容.3 3分析人体从鼻孔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图,得出一些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吸入的空气:0:21%, C

26、O: 0.03%,2 叫稀育气体较少的水汽。A.A. 图中各气体的含量为气体的体积分数B.B. 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只有部分进入血液C.C. 人体能产生稀有气体D.D.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比水汽大【考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 A、根据吸入空气的成分比较可以知道,图中各气体的含量为气体的体积分数,可以据此解 答;B B、 通过生物学原理,我们知道,人体吸入的氧气不仅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还参与构成细胞, 交换二氧化碳,并分解有机物,因而只有部分进入血液中;可以据此解答;C C、 根据人体呼吸作用进行解答;D D 比较两个图中的数据可以完成解答.【解

27、答】解:A A、根据吸入空气的成分比较可以知道,图中各气体的含量为气体的体积分数,故呼出的气体:6 16%,CO24%,稀有气体校多的水汽。16论正确;B B、通过生物学原理,我们知道,人体吸入的氧气不仅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还参与构成细胞,交换二氧化碳,并分解有机物,因而只有部分进入血液中,故B B 结论正确;C C、通过生物学原理,我们知道,人体吸入的氧气不仅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还参与构成细胞, 交换二氧化碳,并分解有机物,因而只有部分进入血液中;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仍为 78%78%而氧气为 16%16% COCO 为 4%4%两者的体积之和仍小于原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8、,因而当稀有气 体的体积不变时,其体积分数仍然会增大,因而呼出气体中稀有气体体积分数的增加并非是体积增 大,而是其占的比例增大,故 C C 结论错误;D D 比较呼出的气体中的数据可以知道:二氧化碳占呼出气体的4%4%而呼出气体中的水汽最多占 1%1%小于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故 D D 结论正确.故选:C.C.【点评】此题是对呼出气体成分的考查,只要把握呼吸作用进行时人体吸收掉一部分氧气,呼出一 定量的二氧化碳并排泄出一定量的水蒸气的知识即可.4 4.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关于这三个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A.都放出热量 B B.生成物都是

29、固体C.C.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D D .都是非金属和氧气反应【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图示可知是铁、碳、硫燃烧,铁是金属,碳和硫是非金属,再根据在氧气中燃烧的具 体现象来回答本题.【解答】解:A A、都属于燃烧,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故A A 正确;B B、 碳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都属于气体,故B B 错误;C C、铁燃烧和碳燃烧都没有火焰,故C C 错误;D D 铁是金属,碳和硫是非金属,故D D 错误.17故选 A A【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铁、硫、碳在氧气中燃烧的

30、现象,和反应的特点5 5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中燃烧的是()A.A.氮气 B B.木炭 C C.红磷 D D .铁【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氮气不能在氧气里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红磷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五 氧化二磷,铁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四氧化三铁.【解答】解:木炭、红磷、铁等物质能够在氧气中燃烧,氮气不能在氧气中燃烧.故选 A A.【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氮气、木炭、红磷、铁等物质的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物质能否在 氧气中燃烧.6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B.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31、体C.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D.D. 蜡烛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能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二氧化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解答】解:A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不能生成黑色固体故A A 错误;B B、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 B 正确;C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故C C 正确;D D 蜡烛燃烧的产物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D D 正确.故选: A

32、 A.18【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燃烧的实验现象及其生成物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 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7 7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活泼的气体是()A.A.氧气 B B .氮气 C C .二氧化碳 D D .水蒸气【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和它们的性质来回答本题, 量较多且性质活泼”.【解答 】 解 : 空 气 是 一 种 天 然 资 源 , 混 合 均 匀 , 相 对 稳 定 , 空 气 的 主 要 成 分 和 组 成 ( 按 体 积 比 )空气成分氮气

33、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78%21%21%0.94%0.94%0.03%0.03%0.03%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而不是较多,氧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如在点燃条件 下可跟氢气、硫、磷、碳、铁及甲烷等单质和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各种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比较如下表:成白色固体量、生成白色固体严格按照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含物质空气中氧气中产生大量白烟火光明亮,产生大量白烟反应方程式4P+5Q4P+5Q22P2Q2P2Q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并生成发出蓝紫色火焰,

34、放出热量,生成有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方程式S+QS+Q2点燃SQSQ木炭持续红热、无烟无焰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反应方程式C+QC+Q2 CQCQ铝箔很难燃烧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19反应方程式4AI+3Q4AI+3Q2点槪2AI2Q2AI2Q20铁丝不燃烧1居 y y 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反应方程式CL点-Fe3QFe3Q故选:A.A.【点评】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还要记住它们的化学性质.&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 物质与氧

35、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B. 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C.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D.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考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氧化反应.【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 A、氧化反应就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B B、氧气不易溶于水,但鱼虾照样能在水中生活.C C、支持燃烧是氧气的另一重要性质.D D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氧气,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解答】解:A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故A A 正确;B B、 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只能说明水中有氧气.但氧气不

36、易溶于水,故B B 不正确;C C、 因为氧气具有助燃能支持燃烧,所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 C 正确;D D 根据氧气的性质-供给呼吸判断: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故 D D 正确.故选 B.B.【点评】此题是对氧气性质的考查,知道氧气的氧化性、能助燃且供给呼吸、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即 可解决问题.9.9.下列关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A.发生装置选用长颈漏斗和锥形瓶21B.B. 反应不需要加热C.C. 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D. 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

37、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A A、根据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进行解答;B B、根据实验室制氧气时用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必须加热分析解答;C C、根据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操作中,无论制取什么气体,都首先是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解答;D D 根据验满就要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进行解答.【解答】解:A A、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发生装置选用大试管,故A A 错误;B B、 实验室制氧气时用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必须加热,故B B 错误;C C、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操作中,无论制取什么气体,都首先是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确;D D 验满就要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而不是伸入瓶中

38、,故D D 错误.故选: C C.【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操作以及注意事项,实验室制取氧气通常选择常温下 分解双氧水或加热条件下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主要条件、操作等对比记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知 识要点包括: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收集、检验和验满等内容10.10.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A.A.氧气 B B.氮气 C C.二氧化碳 D D 二氧化硫【考点】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要使灯泡经久耐用,里面填充的气体应该具备的化学性质是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灯丝-钨发生化学反应.【解答】解: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且廉价易得.故选:

39、 B B.【点评】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空气中大量存在,经常被用作保护气.1111今年冰岛火山喷发对欧洲多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A.A.氧气 B B.二氧化硫 C C 火山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22灰D.D. 氧化碳【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空气污染途径来考虑空气污染物,并且熟记这些污染物.【解答】解:空气的污染途径是工厂废气的任意排放,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汽车尾气的排放,可总 结为:有害气体和烟尘,主要的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火山灰属于烟尘也 属于污染物.故选:A.A.【点评】熟记空气污染的途径,知道如何才能防止空气污

40、染,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净化我们的 空气而出力.1212 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A.A. 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B.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C. 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D.D. 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 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判断.B B、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气味判断.C C、根据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和产物的颜色、状态判断.D D 根据氯酸

41、钾分解的产物判断.【解答】解:A A、硫在空气中燃烧为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所以错误.B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错误.C C、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氧化镁,氧化镁是一种白色固体,所以正确.D D 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但“生成氧气”不是对现象的描述,是指出反应产物,所以 错误.故选 C C.23【点评】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化学考查的重点,化学反应的主要现象不外乎发 光、放热、颜色变化、有气味物质的生成、气泡产生、沉淀生成、形成烟或雾等,要特别注意几点: 烟和雾的区别,光和火焰的区别,白色和无色的区别,现象和

42、产物的区别等.13.13.下列有关 O O2和 COCO 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我能芮可燃物助燃B.B.CO:C.C.24B.B. 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文印C.C. 使用手绢代替餐巾纸D.D. 夏天将空调开的很低【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根据定义:“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 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进行分析作答【解答】解:A A、化纤材料主要以化石资源为原料,少穿化纤材质的服装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符合“低碳生活”的精神B

43、B、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文印可以减少森林破坏,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两方面实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低碳生活”的精神C C、餐巾纸是以大量植物为原料,使用手绢代替餐巾纸,可以减少这方面的消耗符合“低碳生活”【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 质根据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来判断其性质.【解答】解:A A、 氧气能为可燃物助燃,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故A A 错误;B B、二氧化碳的固态物质干冰,升华时带走周围的热量,使水蒸气变成雨滴,没有生成新物质,表现

44、 的是物理性质,故 B B 正确;C C、氧气使食物变质,食物与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生成了新物质,表现的是化学性质,故D D 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表现的是化学性质,故 错误.故选 B.B.【点评】此题考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关键是看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表现 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反之就是物理性质.C C 错误;D D14.14.“低碳生活”目前已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时尚,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下列行为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精神的是(A.A.避免购买不需要的物品,少穿化纤材质的服

45、装25的精神D D 将空调开得很低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精神故选:D.D.【点评】低碳生活”的精神主要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主要通过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1515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A.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 CQCQ 释放 Q QB.B. 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Q释放 CQCQC.C. 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 CQ,CQ,以解决温室效应D.D. 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碱的化学性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资源 综合利用

46、和新能源开发.【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石灰水能吸收二氧化碳,但是量少,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开发新能源.【解答】解:A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 CQCQ 释放 Q Q,故 A A 正确;B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 Q Q 释放 CQCQ,故 B B 正确;C C、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 CO,CO,但是量少,不足以解决温室效应,故C C 错误;D D 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 D 正确,故选: C C【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完成此题,可以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1616

47、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A.A. 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B.B. 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C.C. 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D.D. 我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毒性【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决定了其用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用于灭火;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 材料,温室气体中的主要气体等.26【解答】解:A A、二氧化碳的性质决定了其用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常用于灭火,故此答案错误;B B、 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是主要气体,故此答案错误;C C、 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是主要原料之

48、一,故此答案错误;D D 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产生一氧化碳中毒,这不是二氧化碳的性质,故此答案正确. 故选: D D.【点评】此题重点对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了考查,是对常见物质用途的训练,属基础性练习题.1717.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颜色;密度;溶解性;可燃性;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A.A. B B. C.C. D.D.【考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 考虑实验室选择气体收集方式时, 是否能选用排水法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和是否与水反应; 是否能选用排空气法要考虑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

49、答】解: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一般考虑气体物理性质中 的密度和溶解性,化学性质中看它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需要考虑故选: D 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实验室选择收集方法的确定思路,掌握收集方法要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18二氧化碳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1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会比较高2二氧化碳在水

50、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反比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4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A A.B B . .C.C. D.D.【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本题应从二氧化碳的密度: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和压强、 及二氧化碳的组成和性27质对本题进行分析来解决此题【解答】解:、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会聚集在底部造成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 会比较高;故对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错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消耗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故对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

51、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是宏观概念,不能 比较原子个数的多少;故错故选 C C【点评】本题对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以及他的组成和性质等方面都有考查,只有熟练记忆并能 灵活运用才能准确解决1919用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28能上下移动 -的粗铜丝浸有紫色石蕊 濬液的棉花 内装石灰石能 尼龙布袋A.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B.B. 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C. 产生的二氧化碳不可用浓硫酸干燥D.D. 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 气体

52、.【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此试验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主要性质题目中涉及到的二氧化碳的反应或者性 质主要有:将铜丝放下使内装石灰石的尼龙布袋与稀盐酸接触则石灰石与稀盐酸接触发生反应CaCO+2HCICaCO+2HCICaCb+HO+COfCaCb+HO+COf,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红;二氧化碳不与浓硫酸反应,故二氧化碳能用浓硫酸干燥.【解答】解:A A、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红,故A A 错误;B B、 将粗铜丝往

53、下放是石灰石与稀盐酸接触则可发生反应CaCO+2HCICaCO+2HCI CaCb+HO+COfCaCb+HO+COf,往上提是石灰石于稀盐酸脱离则反应停止,所以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B B 正确;C C、 二氧化碳不与浓硫酸反应,故二氧化碳能用浓硫酸干燥,故C C 错误;D D 本实验并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于空气的密度的相对大小,故D D 错误.故选:B.B.【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几个典型的化学性质.2020 如图是科学家根据相关研究绘制的6060 万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和全球温度变化的图线,据图分析可得()现在二氧稀盐釀化碳含量 J2960504 2010现万年

54、万年万年万年万年在时期(从现在回潮)A.A.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引起全球温度的变化B.B. 全球温度的变化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C.C. 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D.D. 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没有关系【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通过观察图示分析解答.【解答】解:观察图示可知,温度的变化随着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少而变化,所以全球温度的变化与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故选 AC.AC.【点评】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简答题212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 写出图中仪器 a a 的名称集气

55、瓶 .(2)利用此套装置可以进行哪些实验?CDCDA.A.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B.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C.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D.D. 用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压轴实验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30【分析】(1 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2 2)A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反应;B.B.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收集不能用排水法;C.C.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D.D. 用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

56、热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解答】解:(1 1)图中 a a 是收集气体的集气瓶.故答案为:集气瓶.(2 2)图示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同时生成的气体应该不易溶于水.A.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不可以的,因为需要加热反应,故A A 不符合题意;B.B. 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收集是不可以的,因为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不可 用排水法收集,故 B B不符合题意;C.C.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可以的,因为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氧气不易溶于水,故C C 符合题意;D.D.用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是可以的,因为是固体和液体的不加热反应,氢气不易溶于水,故D D 符合

57、题意.故选:CDCD【点评】实验制取装置的选取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气体收集装置要根据气体的密 度和溶水性判断这些都是经常考查的内容,同学们一定要做到了然于心.22.22.(2015?2015?天津模拟)对实验进行改进是创新的表现方式之一.某校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用实验室三种漏斗(分液漏斗、长颈漏斗、普通漏斗)装配了A A、B B C C 三套的装置,对固液不加热型气体装置进行探究.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 1)A A、 B B 装置均可用作实验室制取 HzHz、Q Q、COCO 气体的发生装置.请写实验室用A A、B B 装置制取 Q Q31KnOjKnOj的化学方程式 2H

58、O2HO?fO+Of?fO+Of .(2 2) C C 装置不能用作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可在C C 装置中加装一个小试管,把 C C 装置改装成 D D 装置防止生成气体从漏斗中逸出【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 1)选用此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是: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熟记常 用的化学方程式;(2) 为了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末端应该浸没在液面以下.【解答】解:(1 1 )实验室用A B装置制取 O O2的为固液常温型,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59、下生成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fQ2fQ2fO+O2fO+Of;(2 2)在长颈漏斗的颈端套上一个小试管,可以使流下的液体在试管中满了以后流出试管,再与固体 接触发生反应,可以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故答案为:MnOj(1)2fQ2fQ2fO+O2fO+Of;(2) 防止生成气体从漏斗中逸出.【点评】本道题主要考查的是让学生从两个相似的装置中选择出更好的装置,并说出其优点,考查了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23.23.采集空气样品时,如果没有专业仪器,我们可用矿泉水瓶装满水到采样地点倒掉,这种收集气 体的方法叫做排水集气法 ;实验室制氧气时,也可用这种方法收集,用该方法收集氧气

60、时,制就能制取气体的目的则D D 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32【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本题采集空气,因空气不溶于水,根据装满水收集气体,则用的方法为排水法;在实验室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浸入水槽中,开始气泡不连续,是排装置中空气的过程,当连续均匀冒气 泡时,制备氧气装置内空气已排尽.【解答】解:根据信息用矿泉水瓶装满水,采集空气样品,可知这是一种排水集气法,制取氧气时, 开始装置中有空气,产生的氧气将空气向外排除,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说明 出来的是氧气,空气已排净.故答案为:排水集气法;气泡连续地均匀地冒出.【点评】应注意知识的迁移运用,在实验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