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Nutrition and atherosclerosisNutrition and atherosclerosisIntroductionIntroduction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 (Number 1 cause of death)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病因: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的退动脉硬化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缩小的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的总称。行性和增生性病变的总称。1 1、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2 2、动脉中层钙化、动脉中层钙化3 3、小动脉硬化、小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指早期动脉
2、内膜有局限的损伤后动脉粥样硬化是指早期动脉内膜有局限的损伤后,血液中的脂质在内膜上沉积,进而内膜纤维结,血液中的脂质在内膜上沉积,进而内膜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引起内膜局部增厚或隆起,形成斑缔组织增生,引起内膜局部增厚或隆起,形成斑块,以后在这许许多多的斑块下面发生坏死、崩块,以后在这许许多多的斑块下面发生坏死、崩溃、软化,看上去动脉内膜表面就象泼上一层米溃、软化,看上去动脉内膜表面就象泼上一层米粥的样子,故称为粥样硬化。粥的样子,故称为粥样硬化。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是血液中脂质的总称,主要包含胆固醇血脂是血液中脂质的总称,主要包含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脂肪酸等。它们是血液
3、中的、甘油三酯、磷脂、脂肪酸等。它们是血液中的正常成分,分别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为血脂正常成分,分别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为血脂不溶于水,所以在血液中它们必须和一类特殊的不溶于水,所以在血液中它们必须和一类特殊的蛋白质相结合,形成易溶于水的复合物,这种复蛋白质相结合,形成易溶于水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就叫做脂蛋白。脂蛋白是脂质在血液中的存合物就叫做脂蛋白。脂蛋白是脂质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而与脂质相结合的特殊蛋白质称作载脂在形式,而与脂质相结合的特殊蛋白质称作载脂蛋白蛋白(apolipoprotein(apolipoprotein,Apo)Apo)。 脂蛋白脂蛋白 常用于血浆脂蛋白分类的方法有电
4、泳法和超常用于血浆脂蛋白分类的方法有电泳法和超速离心法速离心法, , 目前以后一种方法更常用。目前以后一种方法更常用。 电泳法是利用血浆脂蛋白在电埸中迁移速度电泳法是利用血浆脂蛋白在电埸中迁移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影响迁移速率的重要因素是颗不同而进行分离。影响迁移速率的重要因素是颗粒和电荷大小。应用电泳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粒和电荷大小。应用电泳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脂蛋白脂蛋白、前前-脂蛋白脂蛋白、-脂蛋白脂蛋白和在原点不和在原点不移动的移动的乳糜微粒乳糜微粒。 超速离心法是根据脂蛋白在一定密度的介质超速离心法是根据脂蛋白在一定密度的介质中进行超速离心时漂浮速率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中进行超速离心时
5、漂浮速率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由于蛋白质的比重较脂类大法。由于蛋白质的比重较脂类大, , 因而脂蛋白中因而脂蛋白中的蛋白质含量越高的蛋白质含量越高, ,脂类含量越低脂类含量越低, ,其密度则越大其密度则越大; ; 反之反之, ,则密度低。则密度低。 体积最大的脂蛋白为乳糜微粒,其内脂质占体积最大的脂蛋白为乳糜微粒,其内脂质占总量的总量的98%98%,蛋白质仅占,蛋白质仅占2%2%左右;体积最小的高密左右;体积最小的高密度脂蛋白颗粒内,脂质占总量的度脂蛋白颗粒内,脂质占总量的50%50%以下。以下。乳糜微粒(乳糜微粒(CMCM): d0.95g/mld0.95g/ml。小肠粘膜细胞。小肠粘膜细胞
6、合成,膳食脂类吸收后的运输工具,运输外源性合成,膳食脂类吸收后的运输工具,运输外源性脂类,甘油三酯占脂类,甘油三酯占8080以上。以上。VLDLVLDL: d=0.95d=0.951.006g/ml1.006g/ml。肝细胞合成,运。肝细胞合成,运输内源性脂类。甘油三酯含量下降,胆固醇含量输内源性脂类。甘油三酯含量下降,胆固醇含量上升。上升。LDLLDL: d=1.006d=1.0061.063g/ml1.063g/ml。VLDLVLDL的降解产物的降解产物,主要含内源性胆固醇。,主要含内源性胆固醇。HDLHDL: d=1.063d=1.0631.21g/ml1.21g/ml。由肝脏和小肠合成
7、。由肝脏和小肠合成。将外周组织的胆固醇运输到肝脏进行代谢。将外周组织的胆固醇运输到肝脏进行代谢。 CM CM和和VLDLVLDL代表运输甘油三酯的脂蛋白,都代表运输甘油三酯的脂蛋白,都是从肝脏和小肠把甘油三酯运送到其他组织,其是从肝脏和小肠把甘油三酯运送到其他组织,其代谢功能各不相同。代谢功能各不相同。CMCM在小肠内形成,运输消化在小肠内形成,运输消化道内吸收的外源性甘油三酯(脂肪);而道内吸收的外源性甘油三酯(脂肪);而VLDLVLDL专专职运输肝脏和肠粘膜细胞合成及分泌的内源性甘职运输肝脏和肠粘膜细胞合成及分泌的内源性甘油三酯。另外两类脂蛋白,油三酯。另外两类脂蛋白,LDLLDL和和HD
8、LHDL是携带胆固是携带胆固醇的运输工具。醇的运输工具。 根据根据AlauPovicAlauPovic推荐的推荐的ABCABC系统命名法,主要的系统命名法,主要的载脂蛋白有载脂蛋白有A A、B B、C C、D D、E E、F F等几十种。其中载脂等几十种。其中载脂蛋白蛋白A A(ApoAApoA)可分为)可分为ApoAApoA、ApoAApoA、ApoA ApoA 。CMCM中的载脂蛋白中的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apolipoprotein, Apo)主要是主要是ApoA ApoA 和和C, C, 其次是含有少量的其次是含有少量的ApoA ApoA 、A A 、B
9、48B48和和E E。 VLDLVLDL中的载脂蛋白中的载脂蛋白40%-50%40%-50%为为Apo C, 30%-40%Apo C, 30%-40%为为Apo B100, 10-15%Apo B100, 10-15%为为Apo EApo E。 LDL LDL是血浆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一种脂蛋白是血浆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一种脂蛋白, , 其胆固醇的含量其胆固醇的含量( (包括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包括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 )在在一半以上。一半以上。LDLLDL中载脂蛋白几乎全部为中载脂蛋白几乎全部为ApoB 100(ApoB 100(占占95%95%以上以上), ), 仅含有微量的仅含有微量的A
10、poCApoC和和E E。 HDLHDL结构特点是脂质和蛋白质部分几乎各占结构特点是脂质和蛋白质部分几乎各占一半。一半。HDLHDL中的载脂蛋白以中的载脂蛋白以ApoA ApoA 为主为主, ,占占65%,65%,其余为其余为ApoA (10%-23%)ApoA (10%-23%)、ApoC(5%-15%)ApoC(5%-15%)和和ApoE(1%-3%),ApoE(1%-3%),此外还有微量的此外还有微量的ApoA ApoA 。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蛋白血症 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脂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
11、血症高脂血症(hyperlipemia)。高脂血症与。高脂血症与AS有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胆固醇与甘油三脂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胆固醇与甘油三脂皆增高的,患增高的,患AS的危险性更大。的危险性更大。 高脂蛋白血症分型高脂蛋白血症分型分型分型 脂蛋白变化脂蛋白变化 血脂变化血脂变化 CM TG,Chola LDL Cholb LDL,VLDL Chol,TG LDL Chol,TG VLDL TG VLDL,CM TG,Chol膳食脂类膳食脂类胆固醇胆固醇 流行病学资料研究发现,血胆固醇水平与冠心流行病学资料研究发现,血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呈正相关。病发病率呈正相关。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高胆固
12、醇膳食可诱发动物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高胆固醇膳食可诱发动物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成分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成分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关于胆固醇的两个错误观点关于胆固醇的两个错误观点杜绝胆固醇食品:基于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杜绝胆固醇食品:基于胆固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中的作用。随意摄入胆固醇食品:基于反馈调节的理论。随意摄入胆固醇食品:基于反馈调节的理论。脂肪脂肪 饮食脂肪的质与量对血脂水平有影响,流饮食脂肪的质与量对血脂水平有影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饮食脂肪摄入总量与动脉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饮食脂肪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病率呈明显正相关。饮食脂肪
13、总粥样硬化症发病率呈明显正相关。饮食脂肪总量是影响血中胆固醇浓度的主要因素,摄入脂量是影响血中胆固醇浓度的主要因素,摄入脂肪占总热能肪占总热能4040以上的地区,居民动脉粥样硬以上的地区,居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升高。化发病率明显升高。 饮食脂肪的质比量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影饮食脂肪的质比量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影响更加重要。丹麦人摄入脂肪响更加重要。丹麦人摄入脂肪140g140gd d,而英美,而英美人为人为120g120gd d,冠心病发病率低于后者,因丹麦,冠心病发病率低于后者,因丹麦人饮食中动物脂肪较少,而英美人饮食中每天动人饮食中动物脂肪较少,而英美人饮食中每天动物脂肪可达物脂肪可达
14、lOOglOOg,提示脂肪质比量对冠心病发病,提示脂肪质比量对冠心病发病影响更大。影响更大。 脂肪酸所起的作用取决于其饱和程度,饱和脂肪酸所起的作用取决于其饱和程度,饱和脂肪酸对血胆固醇的影响取决于碳链的长度;软脂肪酸对血胆固醇的影响取决于碳链的长度;软脂酸和豆蔻酸可使血胆固醇明显升高,短于脂酸和豆蔻酸可使血胆固醇明显升高,短于1212个个碳的中链脂肪酸对血胆固醇影响较小,但硬脂酸碳的中链脂肪酸对血胆固醇影响较小,但硬脂酸和中链脂肪酸能使血甘油三酯升高。和中链脂肪酸能使血甘油三酯升高。 PUFA PUFA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和抑制血凝,防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和抑制血凝,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止
15、动脉粥样硬化形成。n-6n-6系列的系列的PUFAPUFA主要是亚油主要是亚油酸,大部分来源于植物油,酸,大部分来源于植物油,n-3n-3系列的系列的PUFAPUFA主要来主要来源于海产鱼类。吃鱼较多的日本人和我国舟山群源于海产鱼类。吃鱼较多的日本人和我国舟山群岛渔民的冠心病发病率较低。岛渔民的冠心病发病率较低。 PUFAPUFA适量增加可降低适量增加可降低LDLLDL,对,对HDLHDL影响较小;影响较小;而过多摄入(主要是而过多摄入(主要是n-6n-6型型) )不仅降低不仅降低LDLLDL,还降低,还降低HDLHDL。因此,。因此,PUFAPUFA不是越多越好不是越多越好。 MUFAMUF
16、A也可血胆固醇水平,且也可血胆固醇水平,且MUFAMUFA对对HDLHDL没有没有影响。根据合理膳食要求,膳食脂肪酸的构成比影响。根据合理膳食要求,膳食脂肪酸的构成比例为例为PUFAPUFA:MUFAMUFA:SFASFA1 1:1 1:1 1。 反式脂肪酸(天然食物中较少,植物油氢化反式脂肪酸(天然食物中较少,植物油氢化制造人造奶油可形成较多的反式脂肪酸)可使制造人造奶油可形成较多的反式脂肪酸)可使LDLLDLC C水平升高,水平升高,HDLHDLC C降低,使降低,使TC/HDLTC/HDLC C和和LDLLDLC/HDLC/HDLC C比值增加,以及使载脂蛋白比值增加,以及使载脂蛋白(a
17、)(a)升升高,可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高,可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磷脂磷脂 在肝内合成,以结合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在肝内合成,以结合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卵磷脂是血浆主要成分。卵磷脂使胆固醇酯输,卵磷脂是血浆主要成分。卵磷脂使胆固醇酯化形成胆固醇酯,酯化作用增强时,胆固醇不易化形成胆固醇酯,酯化作用增强时,胆固醇不易在血管壁沉积,或使血管壁的胆固醇转入血浆而在血管壁沉积,或使血管壁的胆固醇转入血浆而排出体外。黄豆卵磷酯有效地降低血胆固醇浓度排出体外。黄豆卵磷酯有效地降低血胆固醇浓度,并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并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碳水化物碳水化物碳水化物可引起高脂血症,高脂血症
18、可分为碳水化物可引起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可分为脂肪性和碳水化物性高脂血症。肝脏能利用游离脂肪性和碳水化物性高脂血症。肝脏能利用游离脂肪酸和碳水化物合成脂肪酸和碳水化物合成VLDLVLDL,故碳水化物摄入过,故碳水化物摄入过多,同样使血甘油三酯增高。碳水化物过多可致多,同样使血甘油三酯增高。碳水化物过多可致肥胖,而肥胖是高脂血症易发因素。肥胖,而肥胖是高脂血症易发因素。蛋白质蛋白质供给动物蛋白质越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供给动物蛋白质越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所需要的时间越短,且病变越严重。动物蛋白质升需要的时间越短,且病变越严重。动物蛋白质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比植物蛋白质明显得多。植物高血胆固醇的作用比
19、植物蛋白质明显得多。植物蛋白,尤其是大豆蛋白有降低血胆固醇和预防动蛋白,尤其是大豆蛋白有降低血胆固醇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用大豆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可脉粥样硬化作用;用大豆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可使血胆固醇下降使血胆固醇下降1919左右。左右。 动物食品含较高的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大动物食品含较高的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大豆蛋白既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还有较高的植物固豆蛋白既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还有较高的植物固醇,有利于胆酸排出,减少胆固醇合成。大豆卵醇,有利于胆酸排出,减少胆固醇合成。大豆卵磷脂对胆固醇转运有帮助作用。磷脂对胆固醇转运有帮助作用。热能热能饮食摄入热能过多,可引起单纯性肥胖,肥胖饮食摄入热
20、能过多,可引起单纯性肥胖,肥胖者血胆固醇合成增高。限制热能体重下降,血清胆者血胆固醇合成增高。限制热能体重下降,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亦显著下降。热能分配对血清胆固固醇和甘油三酯亦显著下降。热能分配对血清胆固醇有影响,如把全天热能过多地集中于某一餐,可醇有影响,如把全天热能过多地集中于某一餐,可使高脂血症发病率增高。但增加热能供给同时加大使高脂血症发病率增高。但增加热能供给同时加大活动量,对机体无任何影响,不会导致血脂和胆固活动量,对机体无任何影响,不会导致血脂和胆固醇升高。醇升高。维生素维生素维生素维生素C C:可降低血胆固醇,因胆固醇代谢过程:可降低血胆固醇,因胆固醇代谢过程中需要维生素中需
21、要维生素C C参与,如缺乏则胆固醇在血中堆参与,如缺乏则胆固醇在血中堆积,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维生素积,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维生素C C可增加血管可增加血管韧性,使血管弹性增强、脆性减少,可预防出血韧性,使血管弹性增强、脆性减少,可预防出血。生物黄酮类有类似维生素。生物黄酮类有类似维生素C C的功能,能保护维的功能,能保护维生素生素C C和防止其降解的功能。和防止其降解的功能。维生素维生素E E:对心脏及血管的作用机理较复杂,最:对心脏及血管的作用机理较复杂,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抗氧化作用。防止多不饱和脂重要的生理功能是抗氧化作用。防止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有助于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提高氧肪酸氧化
22、,有助于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提高氧利用率,使机体对缺氧耐受力增高,增强心肌对利用率,使机体对缺氧耐受力增高,增强心肌对应激的适应能力。维生素应激的适应能力。维生素E E还能抗凝血、增强免还能抗凝血、增强免疫力、改善末梢循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疫力、改善末梢循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维生素维生素B1B1:维生素:维生素B1B1缺乏使心肌代谢障碍,严重缺乏使心肌代谢障碍,严重可导致心衰,出现脚气病性心脏病临床症状。维可导致心衰,出现脚气病性心脏病临床症状。维生素生素B1B1供给要充足,热能供给越多,碳水化物和供给要充足,热能供给越多,碳水化物和蛋白质比例越高,则维生素蛋白质比例越高,则维生素B1B1
23、需要量也越大。需要量也越大。维生素维生素PPPP:能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脂解作用并降低:能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脂解作用并降低血浆中的游离脂肪酸浓度,可阻碍肝脏利用血浆中的游离脂肪酸浓度,可阻碍肝脏利用CoACoA合成胆固醇和减少合成胆固醇和减少VLDLVLDL的合成,也可促进胆固醇的合成,也可促进胆固醇随胆汁的排出,加速随胆汁的排出,加速CMCM的降解代谢等途径而调节的降解代谢等途径而调节异常血脂,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功效。大剂量维生异常血脂,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功效。大剂量维生素素PPPP有不良反应,故国内应用较少。有不良反应,故国内应用较少。维生素维生素B6B6:与亚油酸同时应用能降低血脂;因维生:与亚油
24、酸同时应用能降低血脂;因维生素素B6B6能促进亚油酸转变成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能促进亚油酸转变成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可使胆固醇氧化为胆酸。可使胆固醇氧化为胆酸。叶酸叶酸:叶酸是高半胱氨酸(:叶酸是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homocysteine,Hcy)代)代谢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因子,叶酸缺乏可引起血液中谢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因子,叶酸缺乏可引起血液中HcyHcy浓度增加,浓度增加,HcyHcy水平升高又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水平升高又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要危险因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对高脂血症及对高脂血症及ASAS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的发生有一定的
25、影响,其中钙、镁、钠、锌、铜、铬、锰等元素与钙、镁、钠、锌、铜、铬、锰等元素与ASAS关系较关系较为密切。为密切。 钙缺乏时,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镁具钙缺乏时,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镁具有降低血胆固醇含量的作用。锌过多或铜过低血有降低血胆固醇含量的作用。锌过多或铜过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增加,锌铜比值高时,血清胆固醇清胆固醇含量增加,锌铜比值高时,血清胆固醇也增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冠心病发病率高的国也增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冠心病发病率高的国家锌铜比值也高。家锌铜比值也高。 铬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组成成分之一,是葡萄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组成成分之一,是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的必需微量元素。动物实验证明,糖和
26、脂质代谢的必需微量元素。动物实验证明,缺铬动物的血清缺铬动物的血清TCTC增高,参与增高,参与HDL-CHDL-C合成的脂蛋白合成的脂蛋白酶酶(LPL)(LPL)及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及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LCAT)的活性的活性降低,并使血清降低,并使血清HDL-CHDL-C下降。下降。 锰锰是参与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的多种酶的激活是参与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的多种酶的激活剂。研究发现,锰能抑制实验家兔的动脉粥样硬剂。研究发现,锰能抑制实验家兔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缺锰与缺铬相似,会引起葡萄糖化病变的形成。缺锰与缺铬相似,会引起葡萄糖耐量降低及脂质代谢异常。耐量降低及脂质代谢异常。
27、其他其他食物纤维食物纤维:可缩短食物通过小肠的时间,减少胆:可缩短食物通过小肠的时间,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在肠道与胆酸形成络合物,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在肠道与胆酸形成络合物,减少胆酸重吸收。高纤维饮食可使血浆胆固醇降低,因酸重吸收。高纤维饮食可使血浆胆固醇降低,因高纤维可使胆固醇绝大部分转变成胆酸,少量进高纤维可使胆固醇绝大部分转变成胆酸,少量进入血循环;而低纤维素时仅少量胆固醇变成胆酸入血循环;而低纤维素时仅少量胆固醇变成胆酸,绝大部分进入血液,使血清胆固醇增高。,绝大部分进入血液,使血清胆固醇增高。 膳食纤维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可降低血膳食纤维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可降低血清清TCTC、LDLLDL
28、C C水平。可溶性膳食纤维比不溶水平。可溶性膳食纤维比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作用更强,前者主要存在于燕性膳食纤维的作用更强,前者主要存在于燕麦、豆类、水果中。麦、豆类、水果中。葱、蒜挥发油葱、蒜挥发油:有预防冠心病作用,能防止血清:有预防冠心病作用,能防止血清胆固醇增高,或降低血液凝固性。胆固醇增高,或降低血液凝固性。乙醇乙醇:大量饮酒可引起甘油三酯增高,酒精促进:大量饮酒可引起甘油三酯增高,酒精促进肝内脂肪生成,刺激肝内脂肪生成,刺激VLDLVLDL合成,引起脂肪肝和高合成,引起脂肪肝和高甘油三酯血症;适量饮酒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甘油三酯血症;适量饮酒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发病率。 膳食防治原则膳食防治原则1 1)防止热能摄入过多,保持正常体重,防止)防止热能摄入过多,保持正常体重,防止肥胖。肥胖。 2 2)限制总脂肪摄入量(占总热能的)限制总脂肪摄入量(占总热能的20-25%20-25%)及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量。使饱和脂肪酸及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量。使饱和脂肪酸: :单不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1:1:1=1: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立交桥建设》课件
- 《胸部影像学解析》课件
- 《长乐区域发展概况》课件
- 《建筑结构抗震分析》课件
- 《硫酸盐岩储层》课件
-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教学
-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技术》课件
- 10月-1月自考2331数据结构历年试题和答案
- 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课件-复杂句型
- 竹鼠养殖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3课《校园文化活动我参与》教案 海燕版综合实践活动 三年级下册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运动康复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高楼遮光补偿协议书范本
- 课题申报书: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教学变革研究
- 2025-2030专用车产业规划及发展研究报告
- 《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对东鹏特饮公司的财务估值实例分析》2000字
- 2024年四川绵阳科技城新区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2025-2030中国甘蔗收割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简短美发店劳动合同
- 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15303
- 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级下册英语Unit 2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