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三单元通论句法ppt课件_第1页
[人文社科]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三单元通论句法ppt课件_第2页
[人文社科]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三单元通论句法ppt课件_第3页
[人文社科]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三单元通论句法ppt课件_第4页
[人文社科]古代汉语第一册第三单元通论句法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通论七通论七判断句判断句 l所谓判断句,从语意上讲就是对事物的性质或类属进展判断的一种句式。它往往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属于某类或不属于某一类。从语法上讲,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谓语,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也有一些是谓词性谓语。l赵武不书,尊公也。赵武不书,尊公也。?左传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襄公二十六年? 一古代汉语肯定判断句的根本形式 lA、Np+ Np lB、Np+惟+ Np lC、Np+为+ Np lD、Np+ Np + 也 A、Np+ Npl1主语主语+谓语谓语l 荀卿,赵人。?史记*荀卿列传?l 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l2主语+者+谓语 l 兵者,凶

2、器。史记酷吏列传l 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战国策秦策 l3主语+副词+谓语 l 身非木石。司马迁?报任安书?l 相如素贱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B、Np+惟惟+ Np l载生载育,时维后稷。?大雅*生民?l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左传*僖公五年?C、Np+为为+ Np l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l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战国策*赵策三?l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北史*何妥传? l这种类型始见于?论语?。这种类型产生后使用频率那么一直不很高, D、Np+ Np + 也l“也字出如今判断句句尾是从春秋时期开场的,最早见于?诗经?的?国风?,?论语?以下大量使

3、用,由“也构成的判断句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判断句的优势形式。l1主语+谓语+也 l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 l2主语+者+谓语+也 l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颇列传?l3主语+副词+谓语+也 l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史记信陵君列传?“乃表示肯定 lD型产生之后很快成垄断之势,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判断句的优势形式。 春秋时期才开场出现C、D两种类型。D类始见于?诗经*国风?。二关于二关于“为字判断句的讨论为字判断句的讨论 l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战国策*赵策l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l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论语微子l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以上

4、是判断句。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以上是判断句。l“为字性质,那么不有同的观点,有的认为是系词或准系词。三三“是与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是与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l当前学术界一般认为,系词“是字的来源,大多认为来源于复指代词“是。l先秦时代,“是不是系词而是作为指示代词。“是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常用来复指前文。l1作句子的主语。l 是吾师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l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 l2“是放在判断句中当谓语。l 假设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魏策? 三、古汉语判断句的作用三、古汉语判断句的作用 l1、事物的性质、类别、属性、等同关系等作出判断。 l昔者鬼侯、鄂侯

5、、文王,纣之三公也。?战国策赵策?等同关系 2 2、表示比喻,主语表达的事物在某些方面很像谓语表、表示比喻,主语表达的事物在某些方面很像谓语表达的事物。达的事物。 l君,舟也;庶民者,水也。?唐贞观政要?3、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辑关系。 l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战国策齐策?4 4、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l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养生主?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战国策*齐策? 古代汉语的特殊语序古代汉语的特殊语序l一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 l二谓语前置l三动量表示法l四被动句

6、一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l古代汉语里,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置于动词之前,这种语言现象我们称之为宾语前置。l 1 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时,疑问代词必须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时,疑问代词必须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 l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作动词宾语l汉代以后,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后面逐渐有开展。l采之欲遗谁??涉江采芙蓉?l武帝问:言何??汉书*酷吏传? l2 2、在否认句中,用、在否认句中,用“不、毋无、未、莫不、毋无、未、莫四个否认词,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否认四个否认词,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否认词与动词谓语之间。

7、词与动词谓语之间。l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l 而良人未之知也。?孟子离娄下?l与疑问代词宾语的前置相比,否认句中的代与疑问代词宾语的前置相比,否认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没有那么严格。大概从先秦时代词宾语前置没有那么严格。大概从先秦时代起,否认句子的代词宾语就已经在向后移,起,否认句子的代词宾语就已经在向后移,因此我们往往能看到否认句子的代词宾语有因此我们往往能看到否认句子的代词宾语有后置的现象。后置的现象。 l3 3、强调宾语,表达句的宾语前置、强调宾语,表达句的宾语前置l古代汉语表达句的宾语前置,为了强调宾语,将宾语置于动词之前。宾语与动词之间再附上一个代词 之、是、焉、实、

8、斯来复指一下。这个复指代词可以不解释。l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左传隐公三年?l秉国之钧,四方是维。?诗经小雅节南山?l语曰“唇亡那么齿寒,其斯之谓乎??谷梁传僖公二年? l 宾语本身是代词,一般用“之去复指。 l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l唇亡那么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l由这种前置的代词宾语再加复指的格式而由这种前置的代词宾语再加复指的格式而形成的形成的“是之谓、此之谓的构造,后来是之谓、此之谓的构造,后来已是一种凝固构造。已是一种凝固构造。l是之谓政令行是之谓政令行? ?荀子荀子* *王霸王霸? ?l可译为:这就叫做。可译为:这就叫做

9、。 4、强调介词的宾语l除了以上三種情況外,古代漢語中再強調介詞的賓語時,也常把其賓語放在介詞的前面。尤其是介詞“以的賓語。l?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l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雖衆無所用之。?左傳僖公四年?l二动量表示法二动量表示法1、数词、数词+ +动词动词 l数词在动词前作状语。数词在动词前作状语。l桓公桓公九合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力也。l禹八年于外,禹八年于外,三过三过其门而不入。其门而不入。2 2、动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 +者者+ +数词数词 l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 ?史记史记

10、* *项羽本纪项羽本纪? ?l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 ?商君书商君书* *修权修权? ?用来治理国家的要素三个,第一是法度,第二是信誉,第三是权柄。用来治理国家的要素三个,第一是法度,第二是信誉,第三是权柄。l正是在这种“动+数式大量存在的根底上,动量词在汉代以后才出现,盛行于唐宋以后。行于唐宋以后。 l一日须来一百迴。?杜甫三绝之二? l 三被动句三被动句l1 1、意念被动句。、意念被动句。 l2 2、语法被动句。、语法被动句。 1 1、意念上的被动句、意念上的被动句 l1 1假如主语是一个非指人的名词,那么这个句子假如主语是一个非

11、指人的名词,那么这个句子语义上表被动。语义上表被动。l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隐公元年?l2 2谓语是及物动词,主语从外表上看也可谓语是及物动词,主语从外表上看也可以认为是这个及物动词所表示动作的发出者,以认为是这个及物动词所表示动作的发出者,但是谓语动词后没有宾语,也补不出宾语。但是谓语动词后没有宾语,也补不出宾语。l 昔者龙逢斩,比干剖。 ?庄子* 胠箧?l3 3在主动宾完备的句子里,假如宾语所表在主动宾完备的句子里,假如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属于主语所表达事物自身的一部分,达的事物属于主语所表达事物自身的一部分,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又是对主语不利的。句子一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又是对主语不利

12、的。句子一般也是表示被动意义的。般也是表示被动意义的。l 孙子膑脚,兵法脩列。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有标志的被动句二有标志的被动句1 1用用“於於 字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字引出动作的主动者l郤克伤於矢,流血及屨。郤克伤於矢,流血及屨。? ?左传左传成公二年成公二年? ?l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ss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义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孟子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 ?l故介词“於本身并不表示被动意义,句子的 被动意义是动词在详细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於只是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使句子的被动意义更加明显。l由于用“於字的介宾构造,既可以表示处所、时间、又可以表示被动,有时就可能发生混淆。l王坐於堂上。?孟子*梁惠王上?l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荀子*劝学?2 “为wi 字式l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l 卒为天下笑。?战国策赵策?l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4 4用用“见和见和“见见於表被动於表被动l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庄子秋水?l虽见诬谤,终不自申曲直。?谈薮崔光?l刘波后为前将军败,见杀。?异苑?卷四5 5用用“被表被动被表被动l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战国策战国策齐策齐策?l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信而见疑,忠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