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11高中历史试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练习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32011高中历史试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练习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32011高中历史试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练习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32011高中历史试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练习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32011高中历史试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练习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一 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 法家学说 B. 道家学说C. 儒家学说 D. 墨家学说2. 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仁者,爱人”贵贱有“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A. B. C. D. 3.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主,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老子4. 主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 )

2、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老子5. 我们现在认同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是因为儒家思想具有现实意义。下列儒家思想中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包括(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刚健有为 天人协调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和谐与中庸 崇德利用A. B. C. D. 6. 老子是我国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言论反映了他思想主张的有(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3、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 B. C. D. 7. 在战国变法中,提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思想家是( )A. 墨子 B. 孟子 C. 商鞅 D. 荀子8. (2008上海高考)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 儒家的思想 B. 道家的思想 C. 墨家的思想 D. 法家的思想 二、非选择题9. (创新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均摘自道德经材料二 克

4、己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摘自论语材料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摘自论语材料四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摘自道德经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2)材料二中孔子所谓“礼”的实质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4)概括材料三、四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答案:1. C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韩非”“仁义”“乱”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学生儒家主张“仁义”,法家主张“法治”,道家主张“无

5、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由此可以判断C项为正确选项。2.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理解。贵贱有“序”是孔子思想的保守部分,“有教无类”是关于教育的思想。3. B 解析:明确提出“君轻民贵”思想的是孟子。4. C 解析:本题需要学生对所涉及的思想家的观点全面掌握,“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提出的重要思想。5. C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学派思想的积极意义,是封建等级剥削思想,可排除,故C项正确。6. C 解析:为孔子的思想主张,为孟子的思想主张,故选C项。7. C 解析:“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体现的是

6、法家改革变法的思想,四人之中只有商鞅是法家代表。8. 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战国时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学生法家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正确。9.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道家、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区别。第(1)问指老子的哲学思想;第(2)、(3)问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及其代表的阶级立场作答;第(4)问考查二者在治国方略上的异同。答案:(1)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或适应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道德规范)。(3)维护奴隶制度。(4)相同点: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或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不同点:孔子重

7、“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二 儒学的兴起一、选择题1. 秦朝统一全国后,皇帝集各种权力于一身。随着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泼转为死气沉沉。这句话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 孔子的儒家思想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文化成为当时统治权力的附庸B. 法家思想成为秦朝的统治思想C. 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被秦朝统治者采纳D. 儒家思想的本质是消极、保守的,所以,秦朝时的文化氛围比较死气沉沉2. 2009年7月22日,两千多年来时间最长的日全食横扫我国苏州等地的长江流域。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

8、,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大一统C. 天人感应D. 无为而治3. 董仲舒对儒学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 )A. 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 发扬光大儒家思想C. 使儒学行之有效、适应统治的需要D. 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4.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 B. C. D. 5. 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

9、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 墨家学说 B. 法家学说C. 黄老之学 D. 大一统思想6.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 神化封建统治 B. 宣扬仁政C. 为统治者服务 D. 反对苛政刑杀7. 汉代新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 )“大一统”的政治观“仁政”的思想天人感应学说有教无类A. B. C. D. 8. 科举制度与世官制和察举制相比较,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 全社会读书风尚形成B. 选拔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公平公正C. 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D. 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减少二、非选择

10、题9.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中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令,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

11、齐喑。张岱年、方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 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2) 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3) 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答案:1. B 解析: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但在秦朝时,秦始皇为巩固统治,接受法家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文化专制。“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文化氛围由生动活泼转为死气沉沉,故

12、正确选项为B。2. C 解析:按照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如果皇帝做了有违天意的事情,上天就会降灾难或出现怪异现象以示警示,材料中日食发生时,汉宣帝的诏令即说明了这一点。3. C 解析: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着一些社会问题,如边境问题、王国问题,阶级矛盾激化等,这些都要求汉武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以适应统一国家的形势。而董仲舒的新儒学正适应了这一需要。4. D 解析: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与史实不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5. D 解析:思想文化是特定时期经济政治状况的反映,汉初社会凋敝,经济状况极差,统治阶级奉行黄老之

13、学无为而治的思想,与民休息,使经济恢复,故到武帝时开始奉行大一统思想,采用儒家学说来巩固政治统一。6. A 解析: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君权神授”。(3)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都是通过文化思想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西汉使儒学开始成为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虽也有钳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儒学地位上升的同时,汉王朝也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这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三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理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B. 理是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C.

14、理学把天理和伦理道德完全割裂D. 理先于万物而产生2. 下列言论不符合程朱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A. “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B.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C.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3. (创新题)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请问这位古人是( )A. 董仲舒 B. 朱熹 C. 陆九渊 D. 王阳明4.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15、. “天人感应”理论5. 著名儒学大师朱熹曾经在白鹿洞书院举行过多次讲学活动与大型辩论活动,其讲学与学术辩论的内容不会涉及( )A. 人间的道德伦理问题B. “气”和“理”谁先谁后问题C. “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问题D. “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6. 最早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是”的是( )A. 陆九渊 B. 朱熹 C. 王阳明 D. 王夫之7.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王阳明将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B. “心” 学更多地吸收了道家思想C. 王阳明宣扬“心学”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D. 王阳明进一步发展了儒家“仁”的思想8. (创新题)宋明理学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

16、会所起的积极作用有(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注重气节与品德发奋立志敬畏天理A. B. C. D. 二、非选择题9. 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材料一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二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三王守仁:“心即理也”,“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四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材料五程颐:“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材料六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回

17、答:(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今天我们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答案:1. C 解析:在理学家看来,“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伦理道德,他们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而没有把二者割裂。2. B 解析:B项为明末李贽的思想。3. B 解析:本题有些难度,解题需抓住关键词“把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和“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由此可以判断此思想家应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4. C 解析:本题属理解题,

18、要求理解“天理”的含义。5.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A、B、C三项是朱熹的主张,而D项“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是明朝王阳明的心学主张。6. A 解析:“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属于心学的内容,其代表人物是陆九渊和王阳明,按照题目“最早”的限定,本题选A。7. B 解析:本题是一道否定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C、D叙述与史实相符,但不符合题意。选项B叙述有误,因为“心学”更多地吸收了佛教思想,并非是道教思想,故选择B。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选择题1. 明神宗实录记载:“乙卯,礼科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

19、壮岁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藏书、焚书、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冯道为吏隐,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中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2. 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是( )A. 李贽 B.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3.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阅历有共同之处,表现在( )生活在明末清初参加过抗清斗争学术活动集中在哲学领域受到“文字狱”的迫害A. B. C. D. 4. 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思想( )是对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反对反映了明朝

20、末年传统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适应了明末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需求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A. B. C. D. 5.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 建立一家之法 B. 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C.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法治 D. 建立君主立宪制6. 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A. 阶级立场不同 B. 统治主张的分歧C.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 社会性质的差异7. 17世纪三位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A. 宋明理学的深化

21、和发展B.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C. 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D. 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8.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耳矣”。A.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 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二、非选择题9.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韩非在有度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借用管子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一步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材料二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