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主题班会__[1]_第1页
中秋节主题班会__[1]_第2页
中秋节主题班会__[1]_第3页
中秋节主题班会__[1]_第4页
中秋节主题班会_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永远的中秋月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团圆节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月圆、月缺” 来形容来形容“悲欢离合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李白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安石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等诗句,

2、都是千古绝唱。唱。 十五夜望月十五夜望月王建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望月怀远望月怀远张九龄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月下独酌v李白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伴月

3、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中秋月 中秋的月亮中秋的月亮总是那么惆怅总是那么惆怅似一洼秋水的悲凉似一洼秋水的悲凉蕴着我无可奈何的感伤蕴着我无可奈何的感伤借你纤纤的手借你纤纤的手剪一缕朦胧月光剪一缕朦胧月光让我把今夜的孤独收藏让我把今夜的孤独收藏八月的桂花开始了飘香八月的桂花开始了飘香而我而我再也找不到了来时的方向再也找不到了来时的方向 中秋 v如果那也算作一次分离如果那也算作一次分离 在我年轻的心中在我年轻的心中 是否可以原谅你是否可以原谅你 就像落叶可

4、以原谅野风就像落叶可以原谅野风 无礼无礼 青春可以原谅岁月青春可以原谅岁月 将她抹去将她抹去 蟋蟀停止了吵闹蟋蟀停止了吵闹 石榴树挂满了羞红的果石榴树挂满了羞红的果 最后那一场雨淋湿了野玫瑰最后那一场雨淋湿了野玫瑰 (他们说湖边的玫瑰喜欢歌)(他们说湖边的玫瑰喜欢歌) 你会不会坐在月下你会不会坐在月下 听我唱听我唱 听我的歌飞进山林听我的歌飞进山林 飞越湖水飞越湖水 飞向那一轮圆月飞向那一轮圆月 v面对中秋月,展现你诗人的情怀,创作一首属于你的v中秋月中秋月岁岁,十五岁岁,十五年年,团圆年年,团圆你不在时,我就是月圆的整个天你不在时,我就是月圆的整个天 v中秋月中秋月这一回这一轮镜月这一回这一

5、轮镜月再也照不到我娘亲的脸再也照不到我娘亲的脸妈妈,天堂可否有月圆妈妈,天堂可否有月圆v中秋月中秋月一轮金色的荡漾一轮金色的荡漾载满人间的相思载满人间的相思再把团圆的美酒向天下有情人赏赐再把团圆的美酒向天下有情人赏赐v中秋月中秋月用光和热将自己装满用光和热将自己装满再把一腔热情再把一腔热情洒向瑟瑟的秋天洒向瑟瑟的秋天v中秋月中秋月这一回这一轮镜月这一回这一轮镜月再也照不到我娘亲的脸再也照不到我娘亲的脸妈妈,天堂可否有月圆妈妈,天堂可否有月圆v中秋月中秋月一轮金色的荡漾一轮金色的荡漾载满人间的相思载满人间的相思再把团圆的美酒向天下有情人赏赐再把团圆的美酒向天下有情人赏赐v中秋月中秋月用光和热将自

6、己装满用光和热将自己装满再把一腔热情再把一腔热情洒向瑟瑟的秋天洒向瑟瑟的秋天我们是我们是 一家人一家人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来历v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v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 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

7、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也称“团圆节”。 对着明月,讲故事v嫦娥奔月嫦娥奔月v无论有多少版本,一点是共通的: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之妻,王母感后羿射日之功,赠之不死仙药。而嫦娥因故吃了仙药,无法逗留地面,飞天奔月而去。 v有的版本中仙药是一粒,被嫦娥得之。而更多版本是两粒:人服一粒长生,服二粒成仙。后羿拿回家给嫦娥保管,准备夫妻分食,然而却被意外打破了这个计划。 v意外是什么?无数版本的意外让嫦娥的形象在千百年来飘忽不定。有传说是嫦娥因不知详情而全服下;有人说

8、嫦娥是好奇偷食;也人说嫦娥是故意盗之;一种悲伤的说法是后羿冷落嫦娥,嫦娥伤心而去;还有的传说是,后羿的部下蓬蒙趁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时手持宝剑闯入后院,威逼嫦娥交出宝物,嫦娥危急中将宝物吞下无论如何,这个意外,造就了千古传说中一位最美丽浪漫、也最缥缈不定的月宫佳人。 v服下仙药的嫦娥身子渐渐飘离地面,而广邈清冷的天空中,该去哪里呢?抬头望见皎洁的月光,嫦娥终于决定向那轮圆月冉冉飞去。 吴刚伐桂吴刚伐桂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这便是传说的吴刚在伐桂。吴刚砍桂的神话据说是在唐代演绎而成,在民间流传中也有不同版本。 传说吴刚是天庭中的一位粗鲁的天将,被嫦娥的美丽深深吸引。也不顾对方的拒绝,一次

9、又一次地跑到月宫纠缠。嫦娥不堪其扰,于是指向月中桂树说,它枝条太长了,今夜你若能将它砍断,便答应你的追求。吴刚心花怒放,心想这算什么难题,抡起斧头就砍。可每次拔出斧头,桂树的树身便恢复如初。于是他一斧又一斧地砍,桂树总是不断。一至砍到今天。 也有传说中吴刚是位凡人: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株五百丈的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地砍下去。 中秋习俗v中秋祭月中秋祭月v在我国是一

10、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v 文人赏月文人赏月v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11、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v民间拜月民间拜月v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v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

12、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v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v兔儿爷v兔儿爷的

13、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v“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

14、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v玩花灯v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v花灯花灯v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

15、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v舞火龙v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v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

16、流传至今。 v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好吃的月饼。好吃的月饼。v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

17、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v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馋了吧。一起游戏吧。v游戏规则:一、知识问答一、知识问答v必答:v1v2v3v4v5v6v7v8抢答喽。1.234567 二、和月亮一起 朗诵诗歌一起欣赏啦。十五夜望月十五夜望月 (唐)(唐)王建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月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宋)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