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页
2022-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2页
2022-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3页
2022-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4页
2022-2022学年新教材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gengdi6)与民族交融1、时空观念(guannian)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以下列图中对应(duiying)u两告O北朝南朝的朝代是()春秋夏朝oo西周u o 2 u汉朝o战国A. 商朝、秦朝、三国(SanGud)B. 隋朝、唐朝、元朝(yuan chao)C. 商朝、唐朝、明朝D. 秦朝、唐朝、十六国 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能直观反映三国鼎立形势的是()3、以下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归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统一多民族国家确实立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

2、族国家稳固开展与危机4、西晋末年,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东晋建立后.政府设立许多侨州、郡、县予以安置,他们被 称为侨人。侨人的户籍称白籍。东晋咸和以后实行土断人户,即清理侨民户籍,使侨民同于当地土著居民,成为纳调服役的编户齐民。土断政策()A. 利于政府增加财政收人和兵源B. 不利于南北人民的融合C. 加剧(jiaju)原住民和侨民之间的矛盾D. 推动经济(jingji)重心南移5、东晋(Dongjin)初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这说明当时的政治(zhengzh i)特色是()A. 贵族政治(gui zu zheng zhi)B.专制削弱C.门阀政治D.割据对峙6、从下面的“人口迁徙示意图可

3、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开展的主要 原因是()A.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 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开展C. 中原人口大量迁往江南D. 北方民族大量迁往中原7、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 3 390多万,平均每 年减少近28万。这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 政局动乱,战乱频繁B.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8、魏晋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称汉人为“一文汉,意思是汉人只值一文,可以 随便杀戮。随着时间推移,游牧民族政权却纷纷采用汉制。这是为了()A. 推动经济开展B. 缓和民族矛盾C. 促进民族交融D.

4、 稳固政权根基9、北魏孝文帝喜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ni xu。)影响,并通过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鲜卑 与汉族的交融。以下措施与孝文帝改革无关的是()A. 迁都洛阳,采用(caiyong)汉族官制B. 重农抑商,推行(tulxing)县制C. 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hanxing)D.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Hanzu)通婚10、史家陈寅恪在?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 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 南北朝民族交融为唐繁荣奠定根底B. 唐朝废除了秦汉以来的各项制度C. 唐朝开创

5、后世各项政治制度的先河D. 南北朝时期中原文化焕发新机11、?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鞘,南市 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据此,以下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A. 固定的“市己经广泛存在于城乡B. 出现了手工业生产的区域化现象C. 品种繁多,北方商品经济非常兴旺D. 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12、某同学绘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政权更替示意图,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 社会特征是()A.合久必分B.割据对峙C.走向统一D. 民族融合13、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以下材料:材料(cdilido)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

6、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 进程的迅速开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 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dbu zheng)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 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 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 液。摘编(zhaibian)自朱绍侯? 中国古代史?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 等所反映的现象。2. 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3. 据材料并结合所

7、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开展(kaizhan)的积极作用。答案以及(yiji)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朝代的更替,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完成了统一;汉朝之后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此,答案为A。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221年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国号吴。所以 D准确、直观地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3答案及解析:答案(dd an): C解析(ji。xi):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历史上,东汉后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 局面;后来西晋实

8、现了短暂统一,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进入了十六国时期,南方(nanfa ng)那么处于东晋的统治下;此后,南北方进入了南北朝并列的时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方人的南迁,中国历史出现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因而三国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为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所以C项符合题意(ti yi); A项是秦汉时 期(shiql), B项是隋唐时期,D项是明清时期。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应选C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东晋土断政策。土断政策主要是收纳流民,促使他们耕种土地,战争时期还 可以将他们作为兵游补充,A项正确;此措施有利于南北民族的融合,不是增加民族

9、矛盾,B、 C两项错误;题干未表达推动经济重心南移,D项错误。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东晋建国初,司马睿称帝得益于以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 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表达的是 士族门阀势力是东晋政权的重要支柱,即门阀政治,故答案为c项。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说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人口南 迁,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开展提供了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故c项符合题 士4 届、O7答案及解析: 答案:A解析(ji© xi):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魏, 蜀、

10、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在此期间,战争频繁,政局动 乱不安,造成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因此(ylnci),答案为A。8答案(dd dn)及解析:答案(dd an): D解析(ji。xi):任何王朝的统治措施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稳固统治的稳定,少数民族的杀 戮政策不仅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破坏了统治的经济根底,而且激化了社会矛盾,破坏了统 治的政治根底,D项正确。9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孝文帝改革内容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贵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践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贵族联姻;采用汉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

11、法,尊崇孔子, 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A、C、D三个选项都包括在其中。B选项是 商鞅变法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10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是指南北朝时期 的民族大交融,“新机重启,扩大恢张是指唐朝的繁荣,即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为唐 朝的繁荣奠定根底,故A项正确。1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唐末之前,县城以下,-般禁止设市,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错误,此时社会生产 力尚未到达此水平;C项不能得出;由“东市 “西市 “南市 “北市,可以看出此时期 的商业活动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I)项正确。12答案(dd dn)及解

12、析:答案(dd an): B解析(j2 xi):由图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割据政权林立且更迭(gengdie)频繁,西晋后更是 形成了南北方对峙的大割据(geju)形势,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皆不能得出。13答案及解析:答案:1.内容:迁都洛阳;变制度(改官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现象: 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2. 特点:汉化为主;相互学习;方式多样。3.作用: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开展; 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根底。解析:1.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答复。第二小问,“胡乐、胡舞等的 出现是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的结果,据此可直接作答。2. 依据材料中“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可得出“汉化为主,依据材料中“从方式上看, 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 中的附带同化可得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