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1)_第1页
古代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1)_第2页
古代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1)_第3页
古代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1)_第4页
古代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汉语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最新版)1、 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有哪几种?解释并举例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 ”,即用 “呼 ”的声母 h 和 “报 ”的韵母 ao 声调(、)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读若: 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 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叶同协,意思是和谐。如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朱熹: “方,叶甫妄反。 ”)2、 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是什么?说

2、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 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收字9395 个,另有重文1163 个。说文解字的价值:1 、确定了“六书”理论; 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说文四家:清代研究 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桂馥 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三、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是什么1 、古今意义基本无变化

3、的词,如:天、地、山、水等,复音词如:蟋蟀、仓庚、凤凰等。2、古今意义毫无关联的词,如“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现代是“应该”的意思。另有古代意义已经消亡的词,如“章甫”。由于词义所指的事物现在已经不存在,所以古意消亡。3、古今意义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词。如“再”在上古只有“两次”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则表示“重复”等义。 (注: “再”和“复”的区别: “再”表示动作的数量,它代替了“二”,“复”只表示行为的重复,不表示数量。现代汉语的“再”相当于古代的“复”。)四、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是什么?举例1、 词义范围的变化:词义所概括的客观对象的外延的变化。 词义的扩大。如“菜”本来专指蔬菜,后兼指鸡

4、鱼肉蛋等荤腥。“洗”本以为洗脚,后泛指洗涤,不拘于足。词义的缩小。如“金”在先秦泛指各种金属,后来词义缩小,专指黄金。“宫”本指一切房屋,后专制帝王所居。“瓦”本指一切陶器,后专指盖房顶所用的陶制建筑器材。词义的转移。如:“闻”的本意为听见,后来转指用鼻子闻。“涕”的本意为眼泪,后转指鼻涕。“汤”本指热水,后指米汤,菜汤。“脚”本指小腿,后指踝关节以下的部分。“府”本指藏文书财务的地方,后指官署。2、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的感情色彩是词的附加意义,表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喜恶即主观评价的好坏,以及词义轻重程度的判断。词义褒贬的变化。如“谤”在古代是个中性词,无所谓褒贬。 国语周语:“厉王虐,

5、国人谤王”, 是中性词; “贿” 在上古指布帛之类的财务,中性词,后专指用钱财买通他人,贬义词; “爪牙”在先秦指武臣、国之猛将,也泛指辅佐君王者,用于褒义。后来指坏人的帮凶、走狗,变成了贬义词。词义轻重的变化。如“诛”本质言辞责备,词义较轻,后发展出杀戮之义,词义变重。又 如“贼”本指杀人越货、犯上作乱的人,词义很重,后指小偷,词义较轻。五、举例分析如何掌握词的古义?分三方面谈:1 、从字形上分析。如“劝 ”从 “力 ”,可见本义是勉力、奋力。 “醒 ”从酉,本义是酒醒。2、从语境上分析。如“童子莫对,垂头而睡。3、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如4、从今语中保存的古词古义上去考察。如是

6、舍弃。“呼天抢地 ”中的 “抢 ”古义是触、碰。六、古代单音词转化现代复音词有哪三种情况?”证明 “睡 ”的本义是“打瞌睡 ”。“进退 ”“ 高下 ”“ 富贫 ”“ 穷达 ”“ 治乱 ”。款待 ”中的 “款 ”古义是诚恳。 “捐躯 ”中的 “捐 ”古义“举世无双”中的 “举 ”古义是 “全 ”等。(1 )换了完全不同的词。如克战胜;弈下棋;常规律;师军队(2 )加上词头词尾。如杯杯子;虎老虎(3)两个反义词或同义词构成一个复音词。如儿子,人民,言语,道路。(许多古汉语的单音词,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成词了,但还作为语素留存在现代汉语里。如”虑 ”,在现代汉语中只保存在”考虑 ” 深谋远虑”等几个词中

7、,而不能作为单独语素存在。)七、古汉语合成复合词有哪三种情况?( 1 ) 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两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如“阻、隘、险”,“民人”也叫“人民”。( 2 ) 对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分。如 “婚姻” 很早就是复音词,但也有所区分,如 说文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又如,“饥馑”也是复音词,朱熹还说:“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3) 构成这类复音词的每一个语素,往往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在这个地方它是一个复音词,在其他地方又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音词。如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孟子梁惠王下:“吾甚恐。”八、古汉语单纯复音词有哪两种情况? 单纯复音

8、词绝大部分是连绵字,通常有两个音节,但只表示一个语素。( 1 ) 连绵词。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是一个意义而不可分割的词,它只有一个语素。多数连绵词是双声词或叠韵词。如倜傥、逍遥、忸怩、徘徊等。(2)叠音词。如昏昏、悠悠、斤斤等。诗经周颂执竞“斤斤其明”,毛传:“斤斤,明察也。”九、举例辨析古汉语的同义词?( 1 )概念的不同。1、概念的内涵不同。如“府“和”库“,“府”是收藏文书和财务的地方。国语越语:府仓实。韦昭注:货财曰府,米粟曰仓。”库 ”是收藏兵器和战车的地方。2、概念的外延不同。如”人 ”和 ”民 ”, ”人 ”指区别于动物的所有的人。 ”民 ”指人中比较愚昧者。注意: ”泛指 ”和

9、 ”特指 ”的不同。段玉裁所说泛指即浑言,特指即析言。 ”浑言 ”重在说明一对或一组同义词的共有的含义。”析言 ”重在说明一对或一组同义词中每个词所特有的含义。( 2)程度轻重的不同。例如 ”饥 ”和 ”饿 ”, ”饥 ”表示没有足够的食物吃,即吃不饱。孟子。公孙丑上: ”饥者易为食, 渴者易为饮。” 饿 ”表示几天没有进食, 已接近死亡的边缘。如 史记伯夷列传:饿死于首阳山。”3、感情色彩的不同。如 ”杀 ”和 ”弑 ”, ”杀 ”是中性词,指一般的杀死;”弑 ”指下杀上,含有对杀人者的谴责,是贬义词。礼记檀公下:“臣弑君,凡在宫者杀无赦;子弑父,凡在官者杀无赦。”中,“杀”和“弑”的区别很

10、明显。4、使用条件不同。例如“能”和“得”,“能” 一般用于主观上能力所及,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得”则用于表示客观条件的容许,论语微子: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有些使用条件的不同则显示出语法的差异,例如“耻”和“辱”,二词用作名词时同义,用作动词时,“耻”一般用于意动,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 “辱”则一般用于使动,论语子路:“始于四方,不辱君命。”十、“畏”和“惧”的辨析,以及“能”和“得”的辨析1 、“畏”和“惧”的区别“畏”多用作及物动词,“惧”多用作不及物动词;“畏”字很少用使动用法,“惧”字用作及物动词

11、时,往往是使动用法,(使 ,畏);“畏”字有敬服的意思,“惧”则没有这个意思。2 、 “能”和“得”的区别 ”能 ”和 ”得 ”,古代都有表示”可能 ”的意思,都用作助动词,但它们的使用条件有所不同。“能”表示能力所及,如:论语:夏礼,吾能言之;"得”则用于表示客观条件的容许,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 分,共 10 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 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12、 (a)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到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c)A会意B形声C假彳D 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d )A莫、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从、信、秉、亦 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A错措B睹mC置真D沽配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A孟尝君顾i胃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孳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d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

13、,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 )A “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 “无”与“勿”是古今字。C “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d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d )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二、填空(每题1 分,共 10 分)1、 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许慎_。这是中国_文字学_的奠基之作,收字_93532_个,另有重文 1163 个。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张相 所著, 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特殊语辞

14、 的一部专著。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衣 ,声符为。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字形 ,如“叔”的本义是 手拾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 勉励 。三、名词解释(每题2 分,共 6 分)1、转注2、偏义复词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共2 0分)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成熟2、 亟 请於武公,公弗许。屡次3、君若以德绥 诸侯,谁敢不服?安抚4、晋不可启,寇不可 舐。放松警惕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外交使节6、穆公访 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咨询,征求意见7、 勤 而

15、无所,必有悖心。劳苦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 其友曰:“孟尝君客我。”拜访9、师进次 于陉。驻扎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 而去。向后退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奚暇治礼义哉?足12、子曰:“过 而不改,是谓过矣。”犯错误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 孔子豚。孔子时 其亡也而往拜之。馈;窥探1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对曰:“异于三子者之 撰 。”站起来;才干15、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语言,就 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走向,接近16、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 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 ”遭受17、世以鲍焦无从容 而死者,

16、皆非也。胸襟宽大18、子以我为不信 ,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语言真实五、简答(每题3 分,共 9 分)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之前。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数词置于整个句子之后,在其他部分后加上代词“者”。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 1 )引进处所,涉及对象;( 2)引进比较对象;( 3)引进施事者;( 4)引进时间;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词,并说明其活用情况和意义(每题2 分,共 10 分)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4、若弗与,则

17、请除之,无生民心。5、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1、端: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上礼帽2、药:名词的意动用法;把, 当作药3、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灭亡4、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产生5、剑:名词作状语;表示工具,用剑七、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每题2 分,共 10 分)1、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3、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4、粉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5、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1、判断句,“此“作主语;”“谁”作谓语。2、被动句,“见”表被动,“于”引出主动者。3、宾语前置句,用“实”复指否定句中。4、双宾语句,“夺”带双宾语

18、,“之”作间接宾语,“食”作直接宾语。5、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之”前置八、解释加点的虚词的词性、语法意义,能释出的要释出。(每题 2 分,共 10 分)1、太后盛气而揖之。2、皮之不存,毛将安傅?3、宣子未出山而复。4、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5、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大事。1、连词,用在状语和动词之间2、介词,用在主谓之间,表示寓意未完,让读者等待下文。3、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否定4、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5、代词,表说话人自称“我”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 15 分)陈 涉 之 初 起 王 楚 也 使 周 市 略 定 魏 地 北 至 狄 狄 城守 田 儋

19、 详 为 缚 其 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 皆 反 秦 自 立 齐 古之 建 国 儋田 氏 当 王 遂 自 立 为 齐 王 发 兵 以 击 周 市 周 市 军 还 去 田 儋 因 率 兵 东 略 定 齐 地。陈胜刚刚起义称王楚地的时候,让周市攻取平定魏地,向北到达狄地。狄城守官田儋假装捆绑了他的仆从,带领青年人到廷堂,想拜见令,杀死了仆从,得以拜见令,趁机杀死令,于是召见豪强子弟,说:“诸侯都叛秦,自立为王。齐国,是古代建的国;儋,是田姓,应当称王。 ”于是自封为齐王,发兵攻打周市,周市军队返回了狄,田儋于是率领军队向东攻取平定齐地。史记卷94, 田儋列传古代汉语试

20、题2一、单项选择题(1X10)B;2、C;3、A;4、C; 5、B;6、D;7、A;8、口 9、D;10、B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b )A信武果B取尖安C从休亡D朝高回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c )A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B比类合谊,以见指摘C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D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 a)A肖B服C期D朔4、下面全为异体字的一组是(c ) A阙掘咏 B沽配预豫C腾剩笋笥D陈阵泪波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 b ) A引申义B本义C假借义D比喻义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是( d ) A恭敬B动静C恐惧D逶迤7、下列句子中

21、加点的属于词组的是()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C虽遇执事,其弗敢违。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8、方言的作者是()A王念孙B许慎C段玉裁D扬雄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B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反。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生庄公及共叔段。B公赐之食。C姜氏何厌之有? 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二、填空题(1x15)1、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部首。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

22、 、 ()和()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来辨认本义。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和()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的标志。5、“知、智”是一对( )字,“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由”通( ) 。6、“隈”字的意符如果独立成字是(),“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7、采取()或()两种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 。三、解释加点的词或解释其语法作用。( 20)(1) 解释加点词的词义。(1x10)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2、亟请于武公,公弗许。3、多行不义,必自薨,子姑待之。4、虽有甲兵,无所陈之。5、凿户牖以为室。6、于予典何诛?

23、 7、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8、有美玉于斯,镒置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9、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10、夏,楚子使屈完如师。(2) 指出下列句中特殊的语法现象。(2X5)1、宋何罪之有?2、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3、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4、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5、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四、名词解释(3X4) 1、 金文2、四体二用3、词的引申义4、同源词五、简答题(23)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 6)2、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明。( 6)3、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变革?(11)六、短文阅读(20) (一)给下面这段古文加上标点

24、(10)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二)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X5)癸酉,师陈于簟。那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1)余姑翦灭此而朝食!”(2)不介马而驰之。( 3)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 4) 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以折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5)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试题

25、 2 参考答案1、 1、答错 1 个扣 1 分,多选、错选均不给分。2、 1、小篆、540; 2、辐射式引申、链条式引申、综合式引申;3、形符(亦可答为意符或形旁) ; 4、假借字、形声字;5、古今、犹;6、阜、朕;7、绘形象物、烘托显物;8、同音替代。答错1 个扣 1 分。3、 (一)1、城墙;2、屡次;3、跌倒,比喻失败;4、武器;5、房门;6、谴责、责备;7、渡口;8、出卖;9、吝惜、舍不得;10、往、到, 去。答错1 个扣 1 分。(二)1、“何罪”作动词“有”的宾语,依靠“之”前置。( 2 分)2、“方城”、“汉水”分别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2 分)3、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

26、作介词“自”的宾语,前置。( 2 分)4、迷,使动用法,使, 迷乱。( 2分)5、重,意动用法,以, 为重。( 2 分)4、 1、金文指铸刻在各种青铜器(如钟、鼎、鬲、簋、盘等)上的古文字。因为古代称铜为金,所以称这些文字为金文。( 3 分)2、四体二用:六书是古人提出的最早、最系统的汉字形体构造理论,它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故称之为“四体”,假借、转注是用字法,故称之为“二用”。 ( 3 分) 3、词的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衍化出来的其他相关意义叫作引申义。( 3 分)4、 同源词:由同一语源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一组音义相通的词。(

27、 3 分)五、1、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有扩大、缩小、转移三种情况。词义的扩大指一个词的意义后代比前代所表达的概念外延大而内涵小,即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比如“河”本指黄河,后来指一切河流。词义的缩小指一个词的意义后代比前代所表达的概念外延小而内涵大,即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比如“妃”原指一般的配偶,后来专指皇帝的妾以及太子、王、侯的妻子。类似例子还有“宫、臭”等。词义的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移到另一个范围,比如“寺”原指官署、官舍,后来用来指僧众供佛、居住之所的名称,类似还有“钱、涕、乐府、坟”等。每点各 2 分。2、古今字是历时现象,是指汉字历史上由于当初字少而用多,到后来陆续分化出新字(区别

28、字)的问题,古字和今字不是同时并存的。(2分)如“n”和"IT。通假字是共时现象,是指同一时期读音相同相近的字相互代替使用的问题,通假字与本字同时并存。( 2 分)如“辨”和“辩”。 (举例各占1 分)3、从商代文字到小篆,汉字的图画性虽然在不断减弱,但是象形表意的原则始终没有真正抛弃,而隶书特别是汉隶,彻底抛弃了汉字的图画性质,完全不顾汉字的表意原则。( 1 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 它解散篆体,将古文字“随体诘诎”的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划道。 ( 2 分) ( 2)省去了篆文中的某一部分。( 2 分) ( 3)把篆文里相同的偏旁转化为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 2 分)

29、 ( 4)把篆文里不同的偏旁归并为相同的偏旁。( 2 分) ( 5)将篆文复杂的笔划省并为简单的笔划。( 2 分)六、 (一)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每错 1 处扣0.5 分(二)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指晋军)再吃早饭。不给马披上甲就驱马进击。郤克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鞋上,仍然击鼓不息。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我的手和肘。如果有

30、难走的路,我一定要下来推车,你难道知道这些吗?每句翻译各2 分。古代汉语试题3一、填空(22 ) :1、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说、()说、()说。2、 ()和()是汉字产生的两个途径。3、六书中,() 、 () 、 () 、 ( )是造字法,() 、 ( )是用字法。4、 ()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5、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有:(1) 词义扩大;(2) 词义() ; (3) 词义() ; (4) 词义() 。6、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式和()式。7、单一型的被动句主要有()字式、 ( )字式、 ( )字式。8、有些宾语可以依靠() 、 () 、“焉”等字提前在动词或介词前。二、用六书分析下列汉

31、字的结构(10%) :1豕 2字 3荆 4刃 5牧 6闽 7车 8豫 9本 10集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字,并写出其今字(6%):1、姜氏欲之,焉辟害?2、公赐之食,食舍肉。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4、闲于兵甲,习于战攻。5、宋人有酤酒者, 为酒甚美,县帜甚高。6、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词义, 并指出其属本义, 还是引申义(14%)。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2、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3、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4、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5、多行不义,必自薨。6、率西水浒,至于岐下。7、虽有甲兵,无所阵之。五、说明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6

32、)1、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2、甘其食,美其服。3、范增数目项王。4、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六、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0 )1、庄公寤生,惊姜氏。2、姜氏何厌之有?3、寡人有疾,寡人好货。4、宋人有酤酒者。5、王忿然作色。6、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7、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8、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9、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10、颍考叔为颍谷封人。11、大叔完聚, 将袭郑,夫人将启之。12、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13、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还,次于召陵。14、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15、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16、有鸟焉,其名为鹏, 绝云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