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含课件) 【课标再现】 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2援引经典作家 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古 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表达着各自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争辩、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不同。¨ ¨ 思
2、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汇 集资料: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及其包括的两方面的内容 (2)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基本内涵 (3)不可知论的基本 内涵 2.理解 (1)为什么说思维和 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如何理解哲学
3、基 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如何理解相对于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3.运用 (1)学会判定什么样 的观点是唯物主义或是唯心主义的 (2)如何区分唯物主 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如何区分唯心主 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4)哲学的基本问题 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有 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 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
4、度和价值观目标 (1)对世界的不同认 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坚持用辩证唯物 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二、教学重难点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二课 时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学生活动:展示一组著 名学派的命题,请学生判断理解并归纳出他们的最大分歧在哪儿? (最大的分歧在于认同 世界从哪里来,
5、谁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位的) 学生活动:学生说出自 己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归根到底是处理好谁与谁的关系? (如:学习实际效果不 佳是学习计划与实际状态的脱节,归根到底都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正文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学生活动:展示四个代 表观点,请学生在阅读课本P-1/91/10的基础上,进行归类。 (唯物主义:古希腊赫 拉克利特“火产生了一切,一
6、切都复归于火”;唯心主义:王阳明“心外无物”;可知论:马克思主义主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 物”;不可知论: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人所能认识的只是自己的感觉,至于感觉之外是否存在客观世界,感觉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等问题, 都是不可知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承认有客观世界即“自在之物”存在,并认为是它引起人们的感觉,但人限于认识能力只能认识“自在之物”引起的感觉,不能认识 “自在之物”本身。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A.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参照P11) 唯
7、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举例:明清王夫之“气 者,理之依也”(气是指的物质实体)、德国费尔巴哈“人不是导源于天,而是导源于地,不是导源于神,而是导源于自然界”。 B.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举例:如英国贝克莱主 张“存在即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 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A.可知论认为思维
8、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 实。 举例:马克思主义主张 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缺陷: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举例:“庄子梦蝶”庄 子在大树下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突然狂风大作,暴雨袭来,庄子飞来飞去无处躲藏。吓醒过来原来是一场梦。于是庄子就思考了这 样的问题;庄子到底是蝴蝶还是人,梦境与现实谁是真实的。(其实,蝴蝶梦中庄子的疑问是最彻底的不可知论、怀疑论
9、,因为他对自己的存在也表示了不可知和怀 疑。)休谟认为人所知道的只能是自己的感觉,所谓通过认识而发现的客观规律性或因果必然性,不过是人在多次重复感觉以后形成的习惯性联想,至于这种因果必 然性是否真实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我们是无法证明的。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 本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P- 1/101/11,思考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加以说明。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第一性问题同一性 问题) 学生活动:“忆一忆”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
10、和必须处理的三对关系是什么? (认识和改造世界、人 与自然界、社会和人的关系,选择其中的一个举例分析) 举例:P10的材料、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能力、习惯、知识基础)、每年的家庭发展计划、一个人的心情与当时的境遇;承认物质第一性就不会怕鬼神、不会参加封建迷信活动。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一性问题同一性 问题) (1)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 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举例:人与自然的关系 处理,首先要解决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承认物质第一性就是要强调
11、自然和人的存在的客观性、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性(不可回避),进而才会探讨如何尊重自然、满 足人的需要,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敬畏自然图腾崇拜的唯心主义和朴素唯物主义;掠夺自然人的崇拜的唯心主义哲学和割裂人 与自然关系的机械唯物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发展观反映出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 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举例:马克思主义哲学 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就决定了他是唯物主义的哲学、决定了他对世界是怎样的(联系、发展、矛盾客观性
12、)、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决 定个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问题的回答。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学生活动:“学生讲 坛”提前布置,由2名学生在收集资料,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分别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 (提示:观点介绍中要 把握基本观点、观点的局限性、代表人物或是著名命题举例等三个方面) (一)唯物主义 1.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 否认世界是神创
13、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B.局限性 a.这些观点只是一 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b.它把物质归结为 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C.代表人物 古希腊的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集大成者);在中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是王夫之、范缜、张载等。 举例: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空气”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 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西周时已形成的“五行学说”
14、,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到后来宋明时 期张载、王夫之等哲学家提出的“元气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元气”。万物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从而丰富和发展 了唯物主义。它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直观猜测的缺陷,有了科学的根据,并用这种物质观批判宗教唯心主义,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举例:又称资产阶级唯物主义,产生17世纪英国,发展于18世纪法国,到达顶峰是19世纪德国 B.局限性 a.把物质
15、归结为自 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b.历史观上的唯心 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唯物的(“意见支配世界”) C.代表人物 霍布斯、培 根、洛克、狄德罗、霍尔巴赫、费尔巴哈等人 举例:这种机械性的特点典型地表现在关于“人是机器”的论述之中,他们的分析方式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 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利维坦“物质世界是一个大 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忿 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
16、机械原因引起的。”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 B.地位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 想武器。 C.代表人物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 (二)唯心主义 1.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
17、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A.基本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 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代表人物 德国的费希特、英国的贝克莱大主教、中国的孟轲、王守仁 举例:贝克莱“存在就 是被感知” (2)客观唯心主义 A.基本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 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B.代表人物
18、60; 柏拉图、黑格尔、中国的老子和庄子(道生万物)、朱熹 举例:把某种“客观精 神”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的哲学学说,这种“客观精神”,在古希腊柏拉图那里叫“理念”,在黑格尔那里叫“绝对精神”,中国古代哲学家朱熹则称之为“理”。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阵 营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在于对物质和意识关系谁是第一性的回答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Why: 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举例:形而上学主要是 静止的、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代表人物是笛卡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粉刷承包合同(19篇)
- 社交软件合同履约金约定
- 购房者保障权益协议
- 绿化数据监测协议
- 商品买卖协议书模板
- 和店人员合同协议
- 自建房合同(16篇)
- 和代理商合作合同协议
- 商业置换合同协议书模板
- 商标委托范本合同协议
- 2025陕西汉中汉源电力(集团)限公司招聘56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南京师范大学自主招生个人陈述范文与撰写要点
- 铁粉运输合同协议
- 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2025年计算机二级考试
- 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广州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毕业在即家校共话未来-六下期中家长会【课件】
- 第4单元 亮火虫(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粤教花城版(2024)音乐一年级下册
- 车间生产材料管理制度
-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