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5荆轲刺秦王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5荆轲刺秦王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5荆轲刺秦王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5荆轲刺秦王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5荆轲刺秦王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荆轲刺秦王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 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 ,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 万家。诚 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日:“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握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B.诚能得樊将军首 诚:如果,假使。C.秦之遇将军遇:会面,碰到。D.今闻购将军之首购:重金征求。画C项,“遇”,对待。fHO

3、c2 .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B. “卿”,古代高级官职或爵位的称谓。文中称荆轲为“荆卿”是对他的敬称。C. “足下”是我国古代交际用语 ,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战国时也用以称君主。D. “长者”,我国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对年纪大、辈分高、德高望重的人称“长者”。也A项,“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其他儿子称“皇子”。现代汉语词典注释“太子”为“帝王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A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

4、夕,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B.太子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D.荆轲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将军就显得头脑简单 ,无勇无谋,轻信人言。ST|D项,理解错误,樊於期将军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 与信任。ffD4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画和译这两个语句,要注意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第 (1)句中“忍”,忍心;“

5、更”,重新。第(2)句要注意对被动句和疑问句的翻译。参考答案|(1)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再想想别的办法吧!(2)那么将军的仇报了 ,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二、语言运用5 .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 ,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式,要求结构一致。从古至今,分别都是使人痛苦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 与 荆 轲 之间的“壮别 “ ;O画M答此题,要先把握准“示例”的特点。“示例”是写“别离”的句子,其句式特点为:与别离相关的名句+ “这是的*另”。参考答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间的“愁别”“莫愁

6、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豪别”6 .参照下面的示例,为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太子丹写一句评价语,要求囊寸事实,评价中肯。示例:高渐离:闹市击筑,为人庸保,敢廷朴秦王,肝胆相照真知音。荆轲:_太子丹:_则以写人物评语,需要在把握人物生平事迹的基础上,对该人物的主要事迹和品质进行概括,对其精神进行赞颂,语言力求凝练生动。参考答案刑轲:论剑不称,相搏而逃,终孤身刺秦,易水萧萧侠名传。太子丹:质秦受辱,有胆 少谋,虽刺秦未成,暴虐秦王亦胆寒。课时作业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A.彳阿斯人,吾谁与归B.见其

7、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C.世闻有鼠作作索索D.岭蟒微草,凌冬不凋画用句和A项都当“没有”讲。B项,稍微;C项,隐约;D项,微小。HKJ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例: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B.使使以闻.大王C.皆白衣冠以送之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隹之而加句与 A项皆为名词作状语;B项,动词的使动用法;C项,名词作动词2项,形容词的意 动用法。HEJ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B.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8、奥町A项,“无信”,今义,不讲彳t用;古义,没有凭信之物。B项,“流涕”,今义,流鼻涕;古 义,流眼泪。C项,“切齿”古今同义。D项,“穷困”,今义,贫穷;古义,处境艰难,走投无路。 S3C4 .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拜送书于庭C.嘉为先言于秦王D.使毕使于前解析|A项,定语后置;B、C 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ffA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灭之。休数年,使人请地于韩。韩康子欲勿与,段规谏曰:“不 可。夫知伯之为人也,好利而莺复,来请地不与,必加兵于韩矣。君其与之。与之彼狙,又将请 地于他国,他国

9、不听,必乡之以兵;然则韩可以免于患难,而待事之变。”康子曰:“善。”使 使者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又使人请地于魏,魏宣子欲勿与。赵葭谏曰:“不如与 之。”宣子曰:“诺。”因使人致万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说 ,又使人之赵,请蔡、皋狼之地, 赵襄子弗与。知伯因阴结韩、魏 ,将以伐赵。三国之兵乘晋阳城,遂战。三月不能拔,因舒军而围之,决晋水而灌之。围晋阳三年,城中 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士卒病羸。襄子谓张孟谈曰:“粮食匮,财力尽,士大夫病,吾 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如?”张孟谈日:“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 君 释此计,勿复言也。臣请见韩、魏之君。”襄子曰:“诺。”

10、张孟谈于是阴见韩、魏之君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知伯帅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二君曰:“我知其然。夫知伯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未遂而知,则其 祸必'至,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谋出二君之口 ,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二君即与张孟谈 阴约三军,与之期日,夜遣入晋阳。张孟谈以报襄子 ,襄子再拜之。张孟谈因朝知伯而出,遇知过辕门.之外。知过入见知伯曰:“二主殆将有变。”知伯 曰:“不然。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知过见 君之不用也,遂去不见。知伯军救水而乱襄子使张孟谈见韩、魏之君曰:“夜期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知伯军。韩、魏翼

11、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B.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C.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D.吾与二主约/谨矣破赵/三分其地/寡人所亲之/必不欺也/子释/之勿出于口画即答断句题,首先应当通读语句,力求对语句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可根据虚词的用法 来断句。“矣”字一般用于句尾 ,不用于句中,由此可排除A、D两项。“其地”指赵国的土 地,中间不应断开,

12、由此可排除B项。S3C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邑: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长官为诸侯与大夫两级,诸侯的封地叫“邑”。B.釜: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如七步诗中“豆在釜中泣”。C.三军:春秋时期分上、中、下三军。三军将领称将上军、将中军、将下军,将中军则是三军统帅。D.辕门:指古代帝王巡兽田猎,止宿处周以车,作屏障。出入处仰两车使车辕相向以表示门。后指军营营门或地方高级官署的外门。画A项,“诸侯的封地叫邑”错 ,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HUa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伯贪得无厌,

13、他向韩国、魏国、赵国索要土地 ,韩国、魏国忌惮知伯的为人,都给了他土 地,唯独赵国没给。8 .三国之兵围攻赵国的晋阳城,守城几年后,晋阳城内物乏人疲,赵襄子想要拿城投降,张孟谈不同意他这样做。C.张孟谈见到韩国和魏国的国君后,不仅向其分析利害关系,晓之以理,还向其保证只要三军联手就可打败知伯军。D.知伯顺利向韩魏索要了土地,盲目自信,不能明察形势,且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是知伯最终兵败的重要原因。而|C项,“还向其保证只要三军联手就可打败知伯军”于文无据。Wc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闻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则无为贵知士也。君释此计 ,勿复言也。(2)知伯军救水而乱,韩、魏

14、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知伯军而禽知伯。画1) “存”,生存;“安”,安定;“释”,放弃。“翼”,从两边;“犯”,进攻;“禽”, 通“擒”。参考答案|(1)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却不能使它保存,国家有了危险却不能使它安定 ,那就用不着重视有才智的人了。您放弃这种打算吧,不要再说这些了。(2)知伯的军队都去救水而一片混乱 ,韩康子和魏宣子的军队从两边夹攻,赵襄子带兵从正面进攻,大败知伯的军队并活捉了知伯。参考译文加伯率领赵、韩、魏三国的军队征讨范氏和中行氏,把他们灭掉了。休整了几年之后,知伯便派人到韩国去索要土地。韩康子打算不给他,谋臣段规劝谏韩康子说:“不能不给。知伯为人,贪利而凶残,他来

15、索要土地,如果我们不给,他一定会向我们出兵。 您还是给 他吧。给他之后他会更加贪婪 ,还会到别国去索要土地,别国不给,他必定向这个国家出兵; 然而这样韩国就可以免受战祸之苦,而等待形势的变化。”韩康子说:“好吧。”就派使者送给知伯一个拥有万户的城邑。知伯很高兴,又派人到魏国索要土地,魏宣子打算不给他。 大臣赵葭劝谏魏宣子说:“您不如给他。”魏宣子说:“好吧。”就派人送给知伯一个拥有万户的 城邑。知伯很高兴,又派人到赵国,要求得到蔡和皋狼两地,赵襄子没有给他。知伯就暗地里 和韩、魏结盟,将要共同进攻赵国。三国的大军突然袭击晋阳城,于是和赵国的军队开战。过了三个月也没能攻下晋阳城,于是把三国军队散

16、开包围晋阳城 ,使晋水冲开堤岸,灌入城内。三军包围晋阳城已整整三年,城内的人在高处搭棚架居住 ,挂起釜来煮饭,钱财和粮食快用完了 ,士兵疲倦瘦弱。赵襄子对 张孟谈说:“粮食匮乏,财物用尽了,士大夫们都很疲困,我守不住了。想拿城去投降 ,你看怎 么样?”张孟谈说:“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却不能使它保存 ,国家有了危险却不能使它安定 , 那就用不着重视有才智的人了。您放弃这种打算吧,不要再说这些了。我请求去见韩国、魏国的国君。”赵襄子说:“行。”于是张孟谈暗地里会见韩国和魏国的国君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现在知伯率领你们两国进攻赵国,赵国将要灭亡,赵国亡了就必然轮到你们灭亡了。”韩、魏二君说:“我们

17、也知道会这样。知伯为人, 内心粗暴而又不仁, 我们的计谋还没有成功他就会知道, 知道了必然大祸临头, 那可怎么办呢?”张孟谈说: “计谋出于你们两位之口 , 只有我一个人听到, 没有其他人知道这件事。 ”韩康子、 魏宣子即刻与张孟谈秘密订立军事盟约, 约定举事的日期, 当天晚上 , 张孟谈返回晋阳城。张孟谈把这事报告给了赵襄子, 赵襄子对着张孟谈拜了两次以致谢。张孟谈去朝见知伯出来, 在军门外遇见了知伯的大臣知过。知过进去拜见知伯, 说 : “韩、魏二君大概将会叛变。 ”知伯说 : “不会这样的。 我和韩、 魏二君已经订立了盟约, 消灭了赵国 , 我们三家将瓜分赵国土地, 我亲自和他们订立的盟

18、约, 他们一定不会欺骗我的。您就放心吧 , 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知过见知伯不听从他的意见 , 就离开不见知伯了。赵襄子派张孟谈会见韩康子、魏宣子说: “约定就在今晚杀了守堤的官吏 , 放水去淹知伯的军队。 ”知伯的军队都去救水而一片混乱 , 韩康子和魏宣子的军队从两边夹攻, 赵襄子带兵从正面进攻, 大败知伯的军队并活捉了知伯。三、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 完成第 910 题。荆卿里清 袁枚水边歌罢酒千行,生戴吾头入虎狼。力尽自堪酬太子, 魂归何忍见田光?英雄祖饯当年泪,过客衣冠此日霜。匕首无灵公莫笑,乱山终古刺咸阳。荆轲山 ( 其二 )清 尹礼豪气无论剑不疏,祇缘生劫一筹迂。图穷即断秦王首,千载应传好丈夫。9 .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两项是()A. 袁诗开头写易水边送行场面的宏大与悲壮,易水之歌悲凉慷慨, “酒千行”写送行人多 ,场面悲壮。B. “生戴吾头入虎狼”一句 , 以秦将樊於期将军的口吻, 嘱托荆轲一定要让他亲眼看到刺秦的场面。C. 袁诗的第三联由过去的易水饯别场面拉回到眼前, 写今日路过易水时衣冠上犹有一层悲凉的冰霜。D.尹诗开头对荆轲的英雄豪情给予很高评价,对他的剑术却没有恭维,“剑不疏”是剑术生疏的意思。E.尹诗认为,荆轲如果能抓住时机,在图穷匕见的瞬间,斩下秦王首级,就会成为传颂千古的 英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