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1页
《道士塔》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2页
《道士塔》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3页
《道士塔》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4页
《道士塔》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道士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以及莫高窟。2 、理解文章中作者蕴含的浓郁的情感,体会作者爱国的赤诚之心。教学重难点通过体味文章的一些蕴含着深刻情感的文字,体会作者痛恨、悲伤的复杂爱国情感。教学课时2 个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 、介绍作者以及莫高窟。2 、分析王圆箓形象以及他破坏、贱卖文物的行为,体会作者对此深感痛心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宗教方面的小知识。在我国,道教和佛教是并行的两大宗教。他们之间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有各自的不同特色。比如在丧葬礼仪上,道士的逝世称为“羽化”,在他们羽化后,一般有两种葬法,一个是坐

2、缸,就是将遗体封缸后入葬;另一种是棺葬,用棺材盛殓遗体。佛教徒,他们的逝世叫做圆寂,其遗体是要经过火化的,其中有道高僧所遗存的骨殖被称为“舍利子”,一般是要建塔来封存的。可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道士塔,却是有一位道士死后把他葬在了僧人圆寂塔中来,这是一件很怪异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余秋雨的道士塔,一起来揭开这个谜。二、作者介绍作者余秋雨,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1986 年,被文化部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1987 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最近几年多次出席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担任现场点评,成为青歌赛最亮丽的风景并饱受争议。汶川大地震后,余秋雨于2008 年六月五

3、日发表“含泪劝告请愿灾民”一文,“含泪劝告”灾民莫要为低劣的豆腐渣建筑质量上访,遭到严重质疑,并有好事者创造“秋雨含泪”以冠之。他的散文文化苦旅全书的主题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很值得大家一看。他的夫人马兰,是黄梅戏演员,很漂亮。三、莫高窟知识的介绍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 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 个,壁画4.5 万平方米、泥质彩塑 2415

4、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87 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窟是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1900 年 5 月 26 日清晨,道士王园箓发现莫高窟内的藏经洞,内藏经书等文物四万余件,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 敦煌学。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骗取、盗窃,文物大量流失,目前,留在中国的才只有1 万余件,其他文物流失在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正如一位年轻诗人写道,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四、分析造

5、成巨大民族悲剧的原因,着重分析王道士这样的悲剧是如何发生的呢?谁是造成民族悲剧的侩子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造成这出悲剧的相关人物以及原因。(王园箓、中国官员、外国侵略者、当时的社会环境)我们一一进行分析。王园箓原来是个什么样的人? 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了甘肃,做了道士,当了莫高窟的家。我们回到前面提到的一个问题,堂堂一个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呢?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当时的社会混乱,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处境,统治已是摇摇欲坠,无暇顾及其它,所以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没人管的地方,谁负责就是谁的。当时王园箓对莫高窟还是很认真负责的,他是千佛洞自西夏年间封洞以来唯一一个认认真

6、真清扫石窟内积沙的人。光16 号洞窟他就掏了近两年的沙子。课文也有提到,我们看到第三部分第一自然段中也提到“王道士依然早起,辛辛苦苦地清除着一个洞窟中的积沙。”一个“依然”便可看出王道士对敦煌石窟的认真负责,可就是这么一位认真负责的人作者却说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为什么呢?王道士对敦煌石窟做了什么,使他成为了千古罪人。从第二、三部分找。请同学们概括出第二部分王道士的破坏行为:粉刷壁画,砸毁塑雕。请一位同学读第二部分的第三自然段,请他谈谈读完后的感受,再请其他同学补充。王园箓有着农民特有的认真、勤快的美德,然而由于他完全不晓得莫高窟中文物的珍贵之处,所以他这些美德全变了味,成了愚昧无知,令人可气可

7、恨。作者似乎用轻松幽默的语调来叙述,可是读后却感觉到了沉甸甸的无奈和悲哀,正如鲁迅笔下的阿Q,令人可笑可恨。第四自然段运用的手法是一样的,同学们课后再仔细读读,自己分析。作者面对着这一片惨白,他的内心情感是怎样的?老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怎么理解里面四个“惨白”?“惨白的墙壁、惨白的怪像”中的两个“惨白”是真实的情况,对应上文写到的刷白了的墙壁,以及王道士雕塑的刷白了的天师灵官,写出了王圆箓对敦煌艺术破坏后的惨象;“脑中也是一片惨白”中的“惨白”形象地表露了当作者看到被破坏的敦煌石窟时心中到了极致的痛苦;“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中的“惨白

8、”则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无法保护敦煌艺术的忧思和对敦煌艺术前景的迷惘和担心。作者此时的心情是“痛苦”的。学生集体朗读最后一段,要求读出作者痛苦复杂的情感。第三部分:发现藏经洞后,王道士首先怎么样?上报县长,随意捡些文物送给官员。但绝大多数文物被他用极少的钱财卖给外国侵略者。如何体现出“贱卖”来? 这是一笔最轻松的交易,就像用两枚针换一只鸡,一颗纽扣换一篮青菜。几分钱的针就可以换到一只鸡,作者形象地说明了这是很不公平的一场交易,并且用具体的数字列举出了历史的真实情况。这样的真实更让人悲哀,祖国的宝贝就这样也贱价卖给了外国侵略者。更悲哀的是王道士还恭敬地称斯坦因为“司大人讳代诺”,频频点头,深深鞠躬,

9、还送了又送,沙漠上,两道深深的车辙,也是碾在我们心头上的两道伤痕。作者在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只有三个字“我好恨”,作者 恨的是谁?王道士。仅仅只是恨王道士吗?请同学们课后再认真阅读课文,想想造成这一出民族的悲剧的仅仅是王道士吗?如何理解句子“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五、板书设计粉刷壁画,砸毁塑雕王道士(作者情感)痛苦巨大民族悲剧中国官员贱卖文物 外国侵略者 社会环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中国官员、外国侵略者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悲剧的情况。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学生集体朗读第三部分中中国青年写给火烧圆明园的额尔金勋爵的诗。“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

10、幽暗的古堡/晨光微露的旷野/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离开如云的站阵/决胜负于城下”“我好恨,恨我没能早生一个世纪。”这也是作者余秋雨的心声,是作者眼睁睁看着祖国珍贵遗产被盗的悲痛心情。我们也感觉到了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但我们不禁要想,即使作者回到了那个年代,他真能保住敦煌文物吗?作者为什么说要是车队果真被我拦下来,然后怎么办呢?是这也难,那也难。为什么会那么难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作者的为难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余秋雨的道士塔。二、分析中国官员、外国侵略者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悲剧的情况。上节课我们提到第三部分最后一段,作者说

11、“我好恨”。并且布置了大家思考作者除了恨王道士外,还恨谁?中国官员和外国侵略者。我们看到第三部分,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后,他首先是上 报县长。那么中国官员们又是如何对待的呢?县长是个文官,稍稍掂出了事情的分量。甘肃学台叶昌炽是金石学家,懂得洞窟的价值。他们懂得洞窟的价值,但是却没有实际的行动来保护文物。他们的理由是什么?没有运费。当真没有运费吗?不是,正如作者所写“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只是吩咐手下:“什么时候,叫那个王道士再送几件来!”“已得的几件,包装一下,算是送给哪位京官的生日礼品。”那么作者恨中国官员的什么?恨官员的庸碌无为,恨他们没有那副炽热

12、心肠来保护祖国珍贵的文物。正当中国官员的客厅里茶香缕缕,外国的学者、汉学家、冒险家向敦煌石窟投来了歆羡的目光,他们不远千里、风餐露宿地赶来到了莫高窟。关于外国侵略者的行径以及作者对待他们的情感,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对于这句话来理解- “他们是富有实干精神的学者,在学术上,我可以佩服他们。但是,他们的论述中遗忘了一些极基本的前提”两个问题:一、实干精神实际上指的是什么?作者当真佩服他们?二、他们所遗忘的极基本的前提是什么?分两组讨论,第一组回答第一个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 个问题。实干精神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为了能偷运一两件文物回去,他们不远千里、风餐露宿赶来 敦煌,是不惜一切代价

13、要得到文物。第二层意思才是作者真 正想表达的意思。他们的实干精神,是霸道的文化观念,正 如政治上的霸权主义,不仅是为了艺术,更多的是要将艺术 品霸占住。他们利用王园箓的无知,用欺骗的手段,以极少 的钱骗取了我们许许多多珍贵的文物。他们就是文化强盗。最可恨的是他们的学术报告和探险报告中,有意让大家觉得是他们拯救了敦煌文献。第二个问题:“但是”一句是表意的重点:句中“遗忘” 这个词有很强的讥讽意味分明是有意掩盖!“极基本的 前提”指的是,那些被帝国主义学者占有的珍贵文献和无价 宝物本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本来供奉在中国敦煌的石窟 里!这一句蕴藏着作者愤怒和尖锐的批判。外国侵略者一箱箱一车车偷运走我

14、们祖国珍贵的文物,作者恨不得能早生一个世纪,将他们的车队,可是我们一起看到第三部分的倒数第二、三自然段。(满怀情感地读)“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 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于伦敦博 物馆里!这句话终究说得不太舒心。”一、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以及作者此刻的心情。二、探讨敦煌文物是否应该存放在外国。这两句话是对当年统治阶级的声讨。他们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对祖先馈赠民族的文化遗产不仅看不牢、守不住,反而大量糟蹋,以致列强有隙可乘掳掠我国宝。这是酿成民族悲剧最重要的原因。“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 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这反映了作者

15、内心难以言状的痛苦,体味前提条件和“有时想狠心”这几个字,我们可以感受作者在痛苦中蕴涵的强烈愤懑。(关于第二个问题,同学们的回答会因角度不同而不同,不必急于肯定,可以将他们的回答汇总分类,再将老师的观点加以阐述。)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得到同学们对于这个问题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也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有的同学从文化从世界的角度出发,认为为了文物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研究,赞成放在伦敦博物馆或别的国家中,因为以当时中国的情况来看,确实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副心肠来保护好文物。然而,我们都知道,所谓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根本前提是民族性,如果一个民族的尊严、自尊心被他人践踏在地,谈何世界!

16、敦煌文物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遗产,外国的学者、冒险家,他们不仅仅是秉着追求艺术的精神来到中国,赶往敦煌,更多的是怀着文化霸权的观点来的,他们觉得好的东西就该是他们的。我们通过历史可以知道,他们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文物的,他们利用王道士的愚昧无知,乘着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混乱不堪的环境用欺骗的手段获得文物,而且他们还在学术报道和探险报告中不断暗示,是他们,使文物从光明走向了黑暗,这是任何一个中国人所不能忍受的,也是每一个正义的世界人民所不耻的。我们可以支持他们做保护,做研究,但绝不能忍受他们在文化上,或者其他方面存在霸权主义思想。我们不能任由他们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欺负弱小。无可奈何中作

17、者说出了这番言不由衷的话语,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有王道士、中国官员或者说是中国政府以及外国侵略者造成了这一场民族悲剧,可是仅仅是这些因素而已吗?造成作者这也难那也难的更深层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没有了王道士,还会产生张道士、李道士吗?如果当时县长下了决心要好好保护这批文物,结果会不一样吗?外国侵略者他们凭什么能够有恃无恐地欺骗我们的文物?-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的。清朝政府闭关锁国两百多年,国家日趋落后,也是因为国家的落后,特别是文化的落后,大多数民众不懂得文物的珍贵,大部分人甚至清朝官员也都意识不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王道士他对于文物一点都不懂得珍惜,是当时随处可见的愚昧无知的平民。也正因为中

18、国的落后,才会遭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略,也正是因为国 家的落后,引起了人民的反抗,清朝政府内忧外患,无暇顾 及其它,敦煌文物就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在这样的环境下, 国家的主权,民族的尊严都被践踏在脚下,敦煌文物的遗失便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产物。所以,同学们再不难理解这一句话“王道士只是这出悲 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王道士不懂得文物的价值更不明了何为爱国主义,他对宗教的虔诚使固有的愚昧衍生为痴呆和猥琐,他的行为于 国于民罪不可赦,但与割地卖国以保王位的统治者相比不过 是“小巫见大巫”了。况且,王道士正是那个时代统治阶级 造就的怪胎,那个时代给他提供了祸及千古的“机遇”,说 “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定位是准确的。)通过板书我们可以发现,王道士、中国官员以及外国侵略者都是个体的行为,社会环境是属于整体,正是在这样的 环境下,才可能产生这样的个体行为,也就印证了这么一句 话:历史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我们来看第四部分。不止我在恨,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比我恨得还狠。当一位日本学者用沉重的声调作了一个说明:“我想纠正一个过去的说法。这几年的成果已经表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中国的专家没有太大的激动,他们默默地离开 了会场,走过了王道士的圆寂塔前。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历史的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