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含答案)_第1页
2017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含答案)_第2页
2017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含答案)_第3页
2017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含答案)_第4页
2017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测试题班别 姓名一、选择题:(每题一分)1 .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A.神权色彩 B.血缘色彩 C. 平等色彩D. 民主色彩2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 郡县政治”。其中“封建政治”是()A.封邦建国 B.宗法世袭制 C.礼乐制度D. 封建社会3 .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敌入侵 B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4 .分封制的主体是()A.殷商旧族 B.殷商降族 C.古老方国 D.同姓亲族5 .礼曰:“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

2、。??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 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C. “国”与“家”的结合 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6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再现了中国古代的 礼乐文明。礼乐制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来的。礼记中记载:“乐者,天地 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从中可以看出()礼乐制和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宗旨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窗口A.B. C. D. 7 .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

3、太子。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 期期不奉诏”。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威权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8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 土地和耕牛 C. 土地和人口 D. 人口和铁犁9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B.肯定了三公

4、九卿制度C.肯定了秦朝的赋税制度D.肯定了秦朝的民族政策10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置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11 .下列有关秦朝官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B.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C.按官职大小排列应是三公、九卿、郡守 D.地方政权分为郡、府、县三级12 .秦朝能够“一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国家的统一C.秦推行法治D.秦推行郡县制13 .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B .皇权至上是这一制度的核心C

5、.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D .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14 .秦朝郡县制度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B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 .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15 .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1W女A.B. C. D.16 .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爵位世袭制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A.B.

6、 C. D. 17 .据史记吴王潺列传记载:“上(汉高祖)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 填(镇)之,诸子少,乃立潺于沛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二城。”又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上述材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 B .认为孤立无援是秦王教训,封一王拱卫中央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D .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18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

7、省执行 19.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 员制”指当时的()A.三公九卿制B. 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D. 中朝外朝制20 .北宋设立分割宰相财权的是()A.参知政事B. 三司使 C. 转运使 D. 枢密使21 .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从这一观点出 发,唐朝社会开放程度高,主要得益于实行()A.三省六部制B. 科举制 C. 察举制 D. 均田制22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 原因是()A.宗法制的总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23 .元史张雄飞传记载

8、,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 “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 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责是()A.监察官吏B. 征收赋税 C. 行政管理D. 笔录政事24 .旧唐书载:“文武将更,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 王臣。”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B. 反映了 “天下共主”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25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有()加强了中央集权 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造成了

9、“积贫积弱”的后患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A.B. C. D. 26 .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27 .西汉初和北宋初都面临制度上的问题是()A.地方与中央争权 B.郡县与封国并存 C.皇权与相权矛盾 D.内朝与 外朝并存28 .“安史之乱”和“七国之乱”发生的相同原因是()A.中央政府统治腐朽B .地方势力强C .内地兵力空虚 D .皇帝不问政事29 .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 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剥夺王国的封地B.推恩令 C.夺取王侯的爵位D.继承西

10、周的分封30 .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A.地主阶级的权欲 B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C .地主阶级的要求 D .法家思 想的启示31 .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演变的轨迹总体呈现()A.相权始终居皇权之下趋势B.相权多凌驾于皇权之上趋势C.皇权呈不断加强的趋势D.相权与皇权始终各司其职趋势32 .从明初废丞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表明()A.皇权日益强化B .君权和相权矛盾缓和C.皇帝宰相分权.加强中央集权33.万万初年,内阁首府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这件事反映的是( A.说明张居正擅权专恣B.C.明朝中期,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

11、构 增大说明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 D.内阁设立后,地位提高,权利日益34 .按时间先后排列清朝下列机构成立的顺序()南书房 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 军机处A.B.C.D. 35 .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A. B. C. D. 36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37 .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是因为()A.军机大臣

12、都是皇帝亲信B.军机处权压南书房C.内阁名存实亡D.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办事,皇帝完全掌握军政大权38 .不属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特点的是()A .皇权至上B. 高度中央集权C .发展稳定,一成不变D.深受宗法、等级观念影响39 .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是()A.废丞相 B. 废六部 C. 设立中书省 D.设立军机处40 .下令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的是()A.明太祖 B. 明成祖 C. 宋太祖 D. 宋太宗二、非选择题:(20分)4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 ??整个国 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

13、理; 这个机构 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史阶层 ? 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 ?一一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请回答:(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分) 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5分)假如你生活在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假如你有幸考中并在中书门下担任最高长宫,你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3分)假如你有幸穿越历史时空,对明太祖做一个加强皇权的访谈,你认为明太祖 会

14、谈到他的哪些措施?(2分)(5)右图机构是谁设置的?设置的原因有哪些?其设置有何影响 ?体现了明清)分时期的什么时代特征?(6、阅读下列材料:42,遂至洛,观兵于周郊。(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材料一”庄王曰: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史记楚世家请回答:这个是什么事件? ( 2分)这个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 ( 3分)材料二“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

15、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 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请回答:按西周时期宗法制原则,这个官员的爵位应该由他的哪个儿子继承?(5分)4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15分)过程(写出哪个朝代):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完善时期:发展时期:顶峰时期:并写出在“建立时期”的这个朝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44. (18分)选拔官吏,招揽人才是关乎历代政权盛衰兴亡的大事,古代历 史上 选官制度的变化明显呈现出几个阶段。回答以下问题:(1) “与分封制相适应?.夏商周三代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 与后代那种职 业官吏有很大的不同。??.从诸侯到士

16、,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 政府职务, 世代为官??与后代的选贤任能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依据材料说明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这种制度是何时被废止的? (4分)(2)汉至唐在选官标准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选官标准变化的原因。(8分)(3) “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逐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等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 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 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拔真才之最古最好的 制度。西方人将中国

17、的科举制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无疑对中华民族, 对全人类都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根据材料指出哪些 分)4)属于对科举制的 评价?(2分你认为科举制得到肯定的原因是什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序号12345678910答案BADDBCCCAA序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DDDDBDCB序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DACCBABBB序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CADCBCDCDA二、非选择题答:(l)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制定严酷的法律。(4分)(2)程序: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兵部

18、。作用: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帝的独尊;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造,为历朝所沿用。(5分)科举考试。局面:虽行使宰相职权,但被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了行政权、军权和财权。(3分)(4)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2分)(5)雍正皇帝 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了皇权;直接原因是为了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2分)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分)时代特征:封建制度衰落。(2分)42、楚王问鼎。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由小儿子继承过程(写出哪个朝代):、43建立时期:秦朝巩固时期:西汉完善时期:隋唐发展时期:宋朝顶峰时期:明清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44. (1)选官制度:根据出身高低,世代为官。(世卿世禄制)废止:战国时期 的变法中,逐渐取消贵族特权。(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