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高中历史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步试题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步试题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步试题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步试题岳麓版必修2_第4页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步试题岳麓版必修2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知能梃升一、选择题1. (2014 广东十二校联考)中国的资金积累率由 1952年的11%h升到1957年的20% 这种罕见的积累率使中国可以进行固定资本的大量投资。出现这一变化的政策原因是 ()A. 土地改革 B .过渡时期总路线C.双百方针 D .大跃进解析: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1956年三大改造和1957年“一五”计划的先后完成,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故B项正确;土地改革完成于,1951年,早于题目中的时间“ 1952年到1957年”,故A项错误;“双

2、百”方针是文艺方面的方针,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大跃进开始于 1958年,晚于题目中的时间“ 1952年到1957年”,故D 项错误。答案:B2 .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过渡时期”是指 ()A.从解放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B.从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到新中国的成立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解析:1953年我国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主要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答案:C3 . (2014 肇庆二模)1956年1月,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的“高潮”引起了 “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毛泽东发表这一看法的背景是()A.三大改

3、造的进行B. “一五”计划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中苏建立外交关系解析:结合题干时间1956年以及材料中“高潮引起了 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说明与社会主义改造有关,故 A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的时间是 1957年,故B项错 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是 1958年,故C项错误;中苏建立外交关系是 1949年,故D项错误。答案:A4.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A.农业生产的合彳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 .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解析:此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4、。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图片下方的时间“ 1953年4月”,这个时期正在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选A项。B项中的公私合营是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实行的措施,不选。C项中的人民公社是在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期间实行的,具体是在 1958年开始实行的。D项包产到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答案:A5. 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 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之所以说中共“八大”关于国内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主要是因为这一论断()A.借鉴了苏联

5、的经验教训B.反映了阶级剥削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结束的客观实际C.强调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指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解析:1956年秋三大改造基本结束,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八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是与当时的客观实际相适应的。答案:B6. (2014 广东十校联考)下图是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图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U .-2E麻麻城国1觉饵班£卜宓raW箱而产三有六千九仃嬖斤司一诵 fcrl: ril r- - fc 4 Ji ri ¥ ri < J代口即 RdUWA.此资料可以证明南优二号技术推广

6、的成效,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B.此资料可以佐证当时农业生产受“左”倾思想影响的史实C.此资料报道的早稻产量过高,是虚假的,因此不具有史料价值D.作为一手史料,可以对其进行研究并借此提高农业生产技术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1958年以及图示,主要是因为大跃进运动的“左”倾错误。答案:B7. (2014 惠州调研)1958年,中科院设想用 20年时间合成人工胰岛素,后计划缩短至5年,在中央某领导的过问下,该计划最终要求在1年内完成。这说明()A.新中国的科技发展迅速B.大跃进现象严重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D.双百方针的实行解析:1958年中科院合成人工胰岛素的研究,受到大跃进和行政干预的影响,盲目

7、求快,忽视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 故B项正确;这样虚假的成就并不能反映新中国的科技发展迅速,反而说明了中共领导的失误、“双百”方针未能坚持贯彻下去,故A、C、D三项错误。答案:B8.下图是“ 1957 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工业总产回亿元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 “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解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出 1957 1960年工业总产值不断上升、农业总产值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工农业生

8、产比例严重失调。答案:D9.1962年,中共中央开始采取措施调整农村经济,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地方开 始包产到户,农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一现象说明A.中央纠正了 “左”的指导思想B.实行适合农村实际的经济政策C.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当时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变化解析:应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解答本题。 题干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为生产关系的 调整(自留地、包产到户),其二为生产力的发展(农村经济恢复、发展),这表明调整后的生 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B10.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

9、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解析:本题是材料型限制性选择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和失误。注意限制条件“20世纪50年代末”此时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经济建设一味求快,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纠正措施是1960年冬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故答案选D项。答案:D11. (2014 清远调研)下表是195619

10、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 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700A.国家实行的纠左措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B.苏联撤走专家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C.优先发展农业使 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D. 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解析:从图来看,50年代末的“左”倾错误导致工农比例失调,而60年代初因中央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工农比例趋于平衡,故 A项正确;B项“主要原因”说法是错误的,应是“左”倾错误,故 B项错误;C项“优先发展农业”说法错误,应是“优秀发展工业”,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是在 50年代,故D项错误。答案:A12.1956 - 1966

11、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不少挫折与失误,好心办了坏事。它给我们今天的新农村建设留下的教训有()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经济建设要切合实际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A. B ,C.D .解析:本题组考查十年建设时期的经验教训,均符合题意。答案:A二、非选择题1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6济封锁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50年代初期的中国在对外方面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

12、颈产业1953年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材料二 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 的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 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 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

13、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 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主要原因。材料中的“经济建设实践” 主要是指什么?(2)材料二中“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的含义是什么?有何意义?此后,中共八大对我国工业化建设明确了怎样的任务?(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我国工业化道路在发展重点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

14、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认识?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曲折历程。第 (1)题,结合苏联模式的特点和新中国 成立初期的经济形势回答。第 (2)题,从材料信息中总结毛泽东关于我国工业化的特点,说 明中国共产党开始根据本国实际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3)题,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走信息化道路的转变。第(4)题,结合上面三题的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原因:苏联工业化模式有许多成功之处;国防安全保障的需要;新中国成立7初期重工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实践:实施一五计划。(2)含义: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兼顾轻工业和农业。意义:标志着我国开始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任

15、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变化:由重工业变为信息化。原因: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挑战;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和推动。(任答两点)(4)认识: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要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14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 1976年),我党曾犯了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挫折与损失,带给人们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和一棵白菜 500斤等文章。材料二“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材料三 1966 1968年的国民

16、经济状况(部分)项目年份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国家财政总收入比上年1966 年2 534亿元+ 317.3%558.7亿元+ 24.4%1967 年24 104.5 亿元-10%419.4亿元-24%1968 年2 015.3亿元-4.2%361.3亿元13.9%请回答:(1)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其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2)材料一、材料二涉及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试作简要评价。(3)针对材料三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4)我们应从上述材料中得到什么教训?8解析:第(1)题,阅读材料,分析出“左”倾错误是造 成大跃进和国民经济下滑的原因, 结合所学归纳其造成的危害。第 (2)题,观察图片,分析“大跃进”运动及评价。第 (3)题, 根据时间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