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二中热身考语文卷含答案_第1页
杭二中热身考语文卷含答案_第2页
杭二中热身考语文卷含答案_第3页
杭二中热身考语文卷含答案_第4页
杭二中热身考语文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杭州二中2011年高三年级热身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第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闷热(mèn)  通缉(j)   矫揉造作( jio) 情不自禁(jn)B内讧(hòn)   手腕(wàn)    返璞归真(pú) 混水摸鱼(hùn)C泥泞(nìng)     绷脸(bng) 汗流浃背(ji) 翘首远望(qiáo)D卓越(zhuó)   坍圮(p)  &#

2、160;   安营扎寨(z) 奄奄一息(y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眼下,“破格提拔”的故事频烦上演,令人眼花缭乱。不管是“80后局长”,还是“85后副院长”,老百姓都希望被“破格”的干部是好干部,并不想有暗箱操作的事发生。B当成年人忙于砍伐森林、猎杀珍禽、锯掉象牙、分割鲸肉当成年人欺上瞒下、言不由衷,对罪恶熟视无睹、对丑行隔岸观火的时候,难道不应想想这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吗?C严嵩成为“当朝宰相”后,更是结党营私,卖官鬻爵,敲诈勒索。他当政二十年,搜刮的民脂民膏不记其数,所以张居正说,严嵩当国,其实是“商贾在位”。D每每抚摸诗经中的句子,除了对美的隐隐动容,我

3、内心总有一股颤栗的冰凉。因为这份荡人心魄的上古风情,已无法再走出纸张。阅读竟成了挽歌,竟成了永决和追悼。难道不应为此哭泣吗?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隋炀帝荒淫暴虐,修运河,造宫殿,征高丽,广搜天下奇珍异品为自己享用,乘船自运河南巡,所到之处,百姓侧目。B一些商家先以模糊的广告词来请君入瓮,然后再用若干霸王条款限制消费者,让消费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C新闻深呼吸评论员舒中胜认为,官员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上行下效,才能让下面的百姓有参照的标准,有行动的指向。D一位南方游客在游完故宫后,激动的说:“我这是二进宫了。第一次进故宫时,我才6岁,没有多大印象;这次故地重游,我是既感慨

4、,又震撼啊!”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3月11日,日本发生特大地震海啸后,中国、韩国、美国等国家本着人道主义为原则,先后派遣救援人员前往当地协助救援。B当你行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也许你的内心深处会有一种极其矛盾的心理:究竟是我们在操纵着眼前这个越大越庞大的城市,还是我们已经沦为这只巨大怪兽口中的零食?C“世界上最难战胜的敌人就是自己”,认清自己,战胜了最难战胜的敌人,才是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的人,或者说才是具有人生智慧的人。D圆明园遗址不是一般意义的旅游景点,它是严肃神圣的地方,是人们接受教育和熏陶,瞻仰历史,感受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场所。5.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3分)

5、今年4月,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房产新政,旨在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5月7日,北京楼市调控新政出台后首次招标出让土地。北京大兴区和延庆区的两宗土地以底价成交。而另一重头地块北京顺义区的地块却由于5家开发商的报价均低于政府底价而导致流拍。现场有开发商表示,底价过高。有业内人士表示,开发商已放低了地价的预期。对此,地产大腕潘石屹感叹“这下没人抢地王了”。同日,上海也进行了楼市新政后的首次土地竞拍,5幅住宅用地开拍。其中商住性质的新江湾城C4地块出让爆冷,仅有2家参与竞买,最终由新江湾城的土地一级开发商上海城投以11.08亿元的底价获得。新江湾城地块曾多次拍出“地王”, C4地块仅以拍卖底价成交

6、,相对周边地块的楼板价,跌去了三分之一。业内人士分析,这显示出严厉政策调控的楼市新环境,让开发商的拿地行为回归理性。6.下面是我国城乡居民2003年和2004年投资于储蓄、国债、股票、保险的比例示意图,请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图中的意思。(4分 2003年主要投资渠道数据比例示意图 2004年主要投资渠道数据比例示意图7“问卷前言”主要是对调查目的、意义等的说明,文字必须简明易懂,能激发起被调查者的兴趣。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为“你对限塑令了解多少”问卷调查表写一段“问卷前言”。要求语言简洁、得体,交代清楚相关内容,80字左右。(5分) 1902年10月24日,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新

7、·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当时这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可令舒施尼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纪念塑料袋“百岁诞辰”时,这项发明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2008年6月1日,我国“限塑令”已正式实施,“限塑令”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然而,对“限塑令”认识不到位的人仍为数不少。问卷前言: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今年7月,北京市政协经过调查形成了一份关于促进首都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案。这份建议案显示,2009年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已达1972万人,而“十一五”规划确定2008年常住

8、人口总量要控制在1625万人。这样快速增长的人口给北京市带来了种种压力。北京市政协调研组测算的结果显示,北京市每增加1人,日交通出行量就要增加2.64次,尽管这几年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很快,但新增交通供给能力很快被人口增量所抵消。公共交通供给能力被抵消的一个后果就是汽车保有量的激增。2003年8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到2007年5月,这个数字改写为300万辆。而从300万辆到400万辆,仅用了两年7个月。从400万辆到450万辆,仅用了几个月。已经有预测,2015年时这个数字会达到700万辆。教育方面,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由2000年的9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

9、41.8万人,占学生总数的40%,其中66.9%在公办中小学就读,有些区县教育支出的一半用于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此外,资源环境的压力也更加突出。目前北京市98%的能源靠外地调入。全市年均可利用水资源仅为26亿立方米,实际年均用水约36亿立方米,超出部分依靠消耗水库库容、超采地下水及应急水源常态化维持。如果人口持续膨胀,南水北调的水量将被快速增长的人口所吞噬。人口快速膨胀的问题不仅发生在北京,上海市2009年的常住人口为1921.32万人,广州市常住人口也已经超过1400万。人口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已经在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我国正处在城镇化的高峰,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数据,截至2009

1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46.6%,这个数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以预想的是,在未来,我国将会有更多的城市步北京、上海、广州的后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应的措施,拥堵、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按照北京市的资源、环境承受力,能够承担的极限人口是1800万,但现在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1900万,瞬间人口已经达到2100万。在这样的人口与环境承受力的扭曲关系下,不出现城市病是不可能的。”中国行政改革研究会秘书长汪玉凯说。在他看来,之所以出现大城市经济增长快,但居住舒适度降低的现象,原因很复杂。这其中既有城市发展战略、产业布局的问题,也有基础设施不均衡与过分追求GDP的问题

11、。“中国的城市化出现了明显的大城市化特点,城市发展战略上没有作出结构的调整,总是摊大饼、不断扩张。”汪玉凯说,由于我国的城市化没有能够自然地走向城乡一体化,城乡之间没有能够实现高度的融合,城乡的资源没有实现自由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人们肯定不断涌向大城市。在汪玉凯看来,中国的基础设施还不均衡,大城市基础设施完备,而中小城市欠账太多,人们不得不涌向大城市。大量外来人口进入大城市,城市的原住民生活必然受到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保障没有能够及时跟进,不仅外来人口的生活舒适度不高,大城市原住民的生活舒适度也在降低。8下面各句与文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大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

12、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造成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拥堵。B资源环境的压力表现为水资源的极度匮乏,如北京如果人口持续膨胀,南水北调的水量将被快速增长的人口所吞噬。C大量外来人口进入大城市,影响了城市原住民的生活,使他们的生活舒适度下降,因为外来人口占用了原住民的部分城市资源。D城乡之间没有能够实现高度的融合,城乡的资源没有实现自由流动,大城市基础设施完备,而中小城市欠账太多,导致人们不断涌向大城市。9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治疗“城市病”的一项是A调整城市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B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C扩大大城市规模,发展城市经济。D推进城镇化,避免人口向大城市集中。10用一句话

13、给“城市病”下个定义。(不超过50字,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剪得秋光入卷来王清铭我一直以为在稿纸上划下一个"秋"字,就有萧索的秋风吹过,落叶纷纷布满我的视野。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长安是贾岛生活过的诗情宛转的都城,秋风只在千年前将轻愁悄然拂上他的心头。古人很形象地把秋天嫁接到心头,然后创出另一个字:愁。也许是现代都市的楼太高,遮住秋风往来的路径。城市人越来越多,树相对越来越少,那些作为城市风景的行道树多是常年不凋的树种。踯躅在繁华都市,想拾取一片落叶跟想在都市的喧嚣中找一点诗意一样难。“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大概只栖息在唐诗宋词的枝桠上

14、,西楼有霓虹灯、白炽灯和各种彩灯,却挤不进一片昏黄的月光。晴空一鹤排云上,可鹤都住在观赏的动物园,要引的诗情碰到冰凉的铁栅栏便铩羽了。在城市很难找到秋天的痕迹。温室效应使季节的界限模糊,我生活的这座南方小城,套一件夹克就可以穿越整个冬天,何况气候变化不大的秋天?现代都市人不知什么原因,都很忙,没有几个人去注意秋天枝头飘落的那几片落叶,更不会将它们夹进心情笔记,即使远上寒山,也只在红于二月花的霜叶前留此存照。“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这样的诗情大概也随洞庭湖的水位下降而荡然无存了。现代人讲究实用,美化环境用塑料花、水泥树,谁也不想为清扫落叶去浪费金钱般的时间,难怪落叶的金黄色难以染上他们的心灵

15、。标志秋天到来的是公园里的枫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这样妙趣横生的想象,现代人构思不出,即使灵光一现,务实的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枫树偷饮的究竟是茅台酒,还是XO。“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感情日益淡薄的都市人可以洒脱地挥手告别,谁会为思乡情、离别情掬一把廉价的眼泪呢?秋很难登上都市人拥挤的心头,那份因悲秋、伤秋而引起的愁也很难在攒动的都市落脚,但为什么世故的都市人却经常愁云密布?“花自飘零水自流”,都在都市人的目光之外;“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是股票指数,房价涨幅。秋需要用心体验,冷漠的都市人很难有一叶知秋的感触。郁达夫写故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现在又有几个人去倾听

16、这心灵深处的律动呢?也不是都市人心灵不敏感,他们关心更多的是身外之物,至于心头的细微感受总被忽略,更遑论生命的内在关照。以前读古典诗歌,记得有一个术语叫“萧索美”,具体含义不甚明了。秋天草木凋零,西风渐紧,北雁南飞,让人联想起时光流逝,心灵无端生出些许感伤。这感伤犹如凋零的花、枯落的黄叶、远去的雁给人类带来诗情和美感。“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或许,我们需要一副聆听天籁的耳朵。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对我们来说,也许太空泛了。我们先要做的事是去注意身边的一片落叶,且不要去拒绝落叶给我们心灵带来的清、静和悲凉。金钱能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到生命深处的诗情。如果典当了固有的诗意

17、体验,生命还剩下多少本真? “诗情也似剪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让陆游的秋思给生活在都市中的你剪来几朵渐开的黄菊,几声零落的雁鸣;剪一点诗情,给枯竭的心灵。11古典诗歌的“萧索美”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12赏析第二段中的划线句子。(3分)13作者在第段中说“秋很难登上都市人拥挤的心头”,请分条概括原因。(5分)14文章以陆游的秋思诗句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15阅读第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5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父相,晋开运中,应辟为魏王

18、府记室参军。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后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

19、;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他日,与温仲舒偕行,道逢狂人迎马呼万岁,判左金吾王宾与逊雅相善,逊嗾上其事。准引仲舒为证,逊令宾独奏,其辞颇厉,且互斥其短。帝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 帝顾准厚,既行,念之,常不乐。语左右曰:“寇准在青州乐乎?”对曰:“准得善藩,当不苦也。”数日,辄复问。左右揣帝意且复召用准,因对曰:“陛下思准不少忘,闻准日纵酒,未知亦念陛下乎?”帝默然。明年,召拜参知政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贰帝怒斥之岭

20、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具乡里姓

21、名揭县门 揭:高举B召准问所以不平状 状:情形C判左金吾王宾与逊雅相善 雅:向来D自褰衣以示准 褰:提起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应辟为魏王府记室参军 若属皆且为所虏B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吉赃少乃伏诛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左右揣帝意且复召用准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寇准“少英迈”,为官期间竭尽忠诚,屡进忠言,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都能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皇上所倚重。B在太宗就大旱事“延近臣问时政得失”时,寇准认为大旱是由刑罚不公引起的,他这样讲,不单是为祖吉申屈,更是为了揭露朝中奸佞

22、。C寇准被贬青州时,皇帝常常思念他,并且还多次向左右的人打听寇准在青州的情况,左右的人揣测皇帝将召寇准回来,也为寇准说好话。D在对待立储的问题上,寇准认为是为天下的百姓选择圣明的君主,不需要和后宫的嫔妃、太监以及大臣们商量,只要皇帝认为可以就可以定下来。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至 道 元 年 加 给 事 中 时 太 宗 在 位 久 冯 拯 等 上 疏 乞 立 储 贰 帝 怒 斥 之 岭 南 中 外 无 敢 言 者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2122题。(6分)春行即兴

23、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注宜阳,县名,在今河南省西部,境内有著名的风景区。它年年吸引着皇室贵族、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在安史之乱中,这里遭到严重破坏,景象荒凉。21. “空”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22.李渔在评论该诗时说:“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你同意李渔的观点吗?请简要分析。(4分)(三)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7分)甲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23.这三则材料贯穿了孔子怎样的思想?(1分)如何理解“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与孔

24、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否矛盾?(3分)乙24法治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标志,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有健全的法律制度;而孔子强调“为政以德”,前总书记江泽民也提出了“以德治国”的理念。你认为若要改变我国官场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现象,扭转社会不良风气,“法治”与“德治”哪个更有效?(3分)(四)古诗文默写。(6分)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丰草绿缛而争茂, 。 ,木遭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谨庠序之教,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移船相近邀相见, 。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驾一叶之扁舟,_ _。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泰山不让土壤, ; ,故能就其深

25、。(李斯谏逐客书)四、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60分)一条鱼逆流而上。它以精湛的游技,冲过浅滩,划过激流,绕过层层渔网,躲过水鸟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穿过山涧,游上了高原,然而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很快就被冻僵了。请以“方向”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参考答案1C (A闷热(mn) B混水摸鱼(hún)  D安营扎寨(zh)2B (A频繁C不计其数D永诀)3A (侧目: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B请君入瓮:喻拿某人整治别人的法子来整治他自己;C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

26、样做(多指不好的事);D二进宫:第二次进监狱4B (A以为原则;C缺主语;D搭配不当。“瞻仰历史”应为“回顾历史”。语序不当,应为“是人们回顾历史,接受教育和熏陶,感受人类智慧和文明的场所”;)5.楼市新政(1分)促使京沪开发商(1分)理性拿地(1分)。6.同2003年相比,2004年我国城乡居民投资的国债、股资、保险比例有所增加。(3分)2003、2004两年我国城乡居民投资储蓄的比例较大。(1分)7.环保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随着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白色污染”的治理问题已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2分)作为环保志愿者,我们想调查一下您对“限塑令”了解多少。(1分)这次问卷不对您个人做任何鉴

27、定与评价,您不必署名。谢谢您的合作!(2分)8B(“水资源的极度匮乏”只是“资源环境的压力”的一部分) 9C(从文中“总是摊大饼、不断扩张”和“大城市经济增长快,但居住舒适度降低”等信息可以看出)10城市病,指的是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发的诸如交通拥堵、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11在秋天看到草木凋零,西风渐紧,北雁南飞等萧索景象,会使人联想起时光流逝,心灵生出感伤,这种感伤给人带来诗情和美感。(共3分。得分点:“萧索景象”、“时光流逝”、“感伤”、“诗情和美感”,意思对即可)12运用引用、比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1分)写在现代都市中诗意难以寻找,(1分)表达了作者的遗憾

28、和无奈。(1分)13客观原因:城市的日益现代化导致人们离自然万物越来越远(见不到落叶、月光,更难见大雁和鹤);温室效应使季节界限模糊,在城市很难找到秋天的痕迹。主观原因:城市人都很忙,没人关注秋天的到来;城市人讲究实用,感情淡薄,为人世故;城市人关心身外之物(如股票指数、房价涨幅等),忽略了心头的细微感受,更缺乏生命的内在关照。(意思对即可。主观因素3分,客观因素2分)14点明题旨,照应题目(1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对生命诗情的渴望和呼唤(1分);给心灵枯竭的都市人指出一条丰盈心灵的途径(1分);以诗句入文,生动形象,增添了文章的意蕴美。(1分)15纯物质的、机械的活着只能说是生存

29、,生活的本质是诗意的。人类通过各种手段创造了物质财富,但我们应超越物质上的有限,达于无限的精神境界。诗意的生活不是让每个人都去写诗,而是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超越自己在得失上的算计,以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去看物质。(该题具有开放性,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考生只要表达出“不能只满足于物质享受,更应追求精神生活”之意,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16A(张贴)17C(表转折,却,竟然。A担任/表被动,B取独/定语后置的标志,D将要/尚且)18C(“也为寇准说好话”错)19 至 道 元 年/ 加 给 事 中 /时 太 宗 在 位 久/ 冯 拯 等 上 疏 乞 立 储 贰/ 帝怒/ 斥 之 岭 南/ 中 外 无 敢

30、 言 者20太宗请亲近的大臣询问时政失误的地方在哪里,大家都回答是天命。希望陛下选择能够符合天下人愿望的人。21.“空”,徒然、白白之义,一个“空”字写出了鸟啼无人能听的寂寥。22同意。一、二两句诗人用衰败之景抒写哀叹之情,寄情于景。(1分)首句“草萋萋”三字展示了土地荒芜,长满野草的荒凉之景,大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慨。次句写涧水兀自东流西回的情景,单调乏味,冷冷清清,一派萧条。(1分)三、四两句更是以乐景写哀情、以热闹衬寂寞。(1分)树上开满鲜花,而花开无人欣赏,只好“自落”;春山一路,鸟语花香,但鸟鸣无人能听,只好“空啼”。诗人通过对美好景物的描写凸现了荒凉寂寥之感,充分显示了

31、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1分)23.中庸之道。不矛盾。从过程与结果,行为与精神这两个角度去谈。(具体表述略)24.(1)法治更重要。其一,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的法律制度可以规范行为,让官员懂得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其二,严厉的法律惩处可以让贪官们心生畏惧,从而减少贪腐。(2)德治更重要。其一,提升官员的道德修养,从根本上树立“廉洁从政,执政为民”的思想。其二,法治只能规范人的外在行为,而德治却能规范人的内在行为;法治是让人被动服从,德治是主动修养。(可引用孔子的这些原话“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虽令不从”。)(3)两者结合,内外兼治。(能自圆其说即可)25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添酒回灯重开宴 犹抱琵琶半遮面 举匏樽以相属 渺沧海之一粟 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参考译文寇准,字平仲,是华州下邽人。他的父亲名叫寇相,被征召做魏王府记室参军。寇准年轻时才华出众又认真努力,精通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十九岁时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平台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经常不被录取。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回答说:“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怎么能欺骗君主呢?”后来寇准考中,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先后担任归州巴东县、大名府成安县的县令。每次到了交税赋服役的时候,从没拿出官府征调敕命文书,只根据乡亲的姓名张贴在县门口,百姓从没有敢误期的。寇准曾经在宫殿之中向皇帝启奏事项,他的话与皇帝的想法不相符,皇帝很生气地站起来,寇准于是就拽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决后才退下。因此皇帝奖赏他说:“我得到了寇准,就像文皇得到了魏征一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