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讲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落实主干知识系诜愫理有库识记点拨谨律腺补断裂一、汉至宋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1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1) 背景: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导致诸侯国与中央矛盾日益激化,岀现“七国之乱”。(2) 措施: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酎金夺爵和刺史制度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1)背景1唐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2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宋朝。措施1收精兵:编练禁军,并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2削实权:削弱或剥夺了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3制钱谷:各州郡的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石 _影响1积极
2、: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2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 “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二、明清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 废丞相1措施: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2作用: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2) 设内阁1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2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并逐渐拥有“票拟”权。2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1) 设立:清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而设立。(2) 职责: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3) 影响:其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图示构史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趋势教材断点补遗1 .明朝的地方
3、行政制度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布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民政、财政;设提刑按察 司,掌管刑罚;又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军事。三者合称三司,长官为封疆大吏。原来行省的 权力至此一分为三,三者各司其责,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各自直属中央。布政司下的地方 政权分为府(或直隶州卜县(或属州)二级。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 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2明清时期的文化专制(1) 八股取士:明清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故名八股取士。明清统治者用“八股取士 ”来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
4、仆。(2) “文字狱”: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 织罪名,构成冤狱。3 .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又称土司改流、改土设流、废土改流,始于明代中后期, 是指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改土归流就是把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变成汉族式的官员管理方式。土司即原民族的首 领,流官由中央政府委派。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一 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突破核心考点-謀优里点探究史辑提升案养破解方法-考点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郡国并行制与行省制时KH-H.1明元宋汉秦呈权览展的提度1
5、 .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 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2) 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 弱,集权于中央。(3) 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郡县制T郡国并行制T行省制)。2 .为什么说行省制度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1) 机构和官员设置有玄机,从制度设计层面防割据。元代的行省是中央政府派出机构,行省 长官是中央官员,中央通过行省对全国实行分区统治。(2) 分权更集权。中央赋予行省更多的权力,但行省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例如:各行省
6、的 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 更改赋税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 对行省官员进行监督,还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3) 地方区划从山川形便到犬牙交错。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线或 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但极易产生割据局 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 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这样削弱了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从而 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中央比较容易
7、控制。直通高考*学会审选择题(2017 课标全国 I , 25)下表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咼祖十二年前 195 年15 郡汉文帝十六年前 164 年24 郡汉景帝中六年前 144 年68 郡、国汉武帝兀封五年前 106 年108 郡、国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弄清题意题干材料的内容是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行政区变化表。所提供的数据为汉初4 个不同年份的郡国数目。相关知识点主要为汉初王国问题的解决。要求分析的问题是汉朝“郡级行政区”数据变化说明的问题。
8、技巧运用 先排除容易选项,再辨析疑难选项。B 项错误,此题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地方行政区划,未涉及“中央行政体制”,故先排除。D 项明显错误,“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行政区 ”数目是逐步增多,“王国控制的区域”必定减少,不可能“日益扩大”。难点辨析 此题难点在于排除 A 项。A 项,表格数据变化反映了西汉中央与王国势力消长的 过程,解决王国问题的过程始终贯穿着双方的矛盾斗争。故A 项表述的迷惑性很大。但“渐趋激化”四字不符合史实,双方矛盾的激化表现为公元前154 年的“七国之乱”。此后虽仍存王国问题,但矛盾程度趋缓,至公元前 106 年,王国问题已基本解决。 故 A 项为错误选项, 可排除。答案正解
9、C 项为正确选项。王国问题的解决,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央控制区域的扩大,为 解决边患问题创造了条件。命题材料源1 .汉代“斑马式”的地方管理体制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 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 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发现问题 汉代的郡国并行制,凸显汉代统治者的政治智慧,是当时的“一国两制”。命题角度 汉代郡国并行制实行的历史缘由;汉承秦制,汉代统治者的历史传承与制度创新;因地制宜,分而治之,汉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2 .汉代分封与西周分封的区别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
10、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 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 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 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一一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发现问题西周分封和汉代分封在形式和实质上都有所不同。命题角度 汉代分封与西周分封内涵的不同;汉代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内在联系;如何认识贵族政治下的分封和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分封。3.行省的正名定义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 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亲自降临到地
11、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一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发现问题行省“不是地方政府”的说法比教材理解更深刻。命题角度从汉至元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及趋势;元代政治制度的创新。考点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 .为什么说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结束了延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皇 帝直接操纵政府各部。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掌地方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 部。在思想上加强专制统治,实行八股取士,使考中做官的知识分子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后来设置的内阁,是专制主义皇权强化的表现,本质是封建政治制度的畸变。除此之外,还
12、 实行特务统治、镇压人民、监视官吏。(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大臣都由皇帝钦定,品级不高,他们跪 受笔录,承旨办事,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清代设立军机处使皇权真正成为绝对的 最高权威,君臣关系成了彻底的主仆关系。此外,清朝还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实行密折制,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这些措施,有的是空前的,有的是非正常的,是畸形和极端的。这说明 用正常的手段已不能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封建制度已走向衰落。2 唯物史观一一全面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1)积极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
13、巩固。2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 条件。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在较广阔的范围 内传播。消极影响1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 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2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3思想上,专制统治严重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8史由证来分析史料,论证说明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及作用。史料 明成祖在位时,大学士官职的设立,填
14、补了皇帝和帝国官僚体制之间的空白.士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这些措施都没有背离明太祖建国的任何基本制度上的设想;相反地,它们倒是弥补了现存制度的缺陷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 人,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内阁似 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大学气象。 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提示:特点从地位、职权与皇帝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作用从加强皇权和行政效率方面分析。论证:答案 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职权范围不明朗;权力不断扩大,地位逐步提高;听命
15、于皇帝,服务于皇权。作用:强化了皇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等。命题材料源1.明朝国家体制的独特性废丞相、罢中书省,是明初政治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也是朱元璋立法创制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以上创制,明朝的国家体制形成了以下格局:“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洪武实录卷 239)。”这里的朝廷就是皇帝,而已不同于宋朝皇帝加宰执等于朝廷的政治概念。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发现问题 明朝皇帝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于一身。命题角度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内涵;明朝的制度创新与社会转型;明朝国家体制的特点。2 .军机处的运行机制本朝谕旨诰命 然
16、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且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一一王昶军机处题名记发现问题 军机处的主要职掌是“承旨书谕”,成为中枢核心。命题角度 清代内阁与军机处的职责及关系;清朝政治中的决策和行政体制;军机处如何强 化君主专制。研析考情考向-明蹴考憤再黴真题 战准考向领悟题点-全国卷 5 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7全国 I, 25全国 n, 272016全国 I, 26,27全国川,252015全国 I, 25全国 n, 252014全国 I, 24全国 n,
17、27,402013全国 I, 41其它无考题R已考视角1.命题点:汉承秦制(2016 课标全国川,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 .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 .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 B解析 根据“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可知汉朝实现对全国统治的原因是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故选择B 项。材料中的“文书”为国家档案文献,而非儒家典籍,故A 项错误。根据“文书之力也”可知文书发挥了重要
18、作用,故 C 项错误。D 项“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故排除。2 .命题点:宋代重史传统对君主专制的影响(2016 课标全国 I ,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答案 A解析 题干材料“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说明史官的史实记载对皇帝个人行为有重要影响,让皇帝不能为所欲为,故选A。“全部真实可信”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 ;史官记事虽能影响皇帝个人行
19、为,但与皇帝之间并不存在尖锐矛盾,排除C; “真实言行”包括正确的,也包括失误的,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宋太祖不是“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而是不愿史书记录其“误失”,排除 D。3.命题点:明代宦官识字与君主专制的强化(2017 课标全国 II , 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 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 A解析 明朝中后期皇帝让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这使得识字成为宦官的必要素质,这是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异变的结果, A 项
20、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皇权专制的强化, 而不是皇权衰落, 故 B 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内阁,排除 C 项;中国古代决策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D 项错误。4.命题点:明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2016 课标全国 I ,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 B解析 题干材料表明原来的三司分属三个机构,各自为政,权力分散;后来的巡抚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权力相对集中,可以防止三司鼎
21、立而造成的互不统属、运转不灵 的弊端,提高了办事效率,故选B。丄待考视角1 .命题点:汉武帝制衡相权的尝试(2017 北京海淀高三查缺补漏)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 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 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A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 .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C 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D 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答案 B解析 材料是中央权力机构的调整,与削弱王国势力无关,故A 项错误;材料“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
22、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 共议国事”体现加强内朝权力,有利于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故B 项正确;C 项不是主要目的和作用,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的 “贤良、文学”不是外戚,故 D 项错误。2 .命题点:宋代政治制度的特色(2017 湖南高考考前演练二)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地方任知县。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亲 往城外迎接,但周渭仅在马上作揖,符彦卿极为不满又无可奈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京官周渭对符彦卿的轻视B 周渭是来自京城的皇帝亲信C 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完善D .宋朝重文轻武的制度设计答案 D解析 “ 但周渭仅在马上作揖,符彦卿极为不满又无可奈何 ”可见是当时制
23、度对武将不利, 不只是周渭一个人的态度,故 A 项错误;“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地方任知县”这是一种常 规调任,不能体现 “亲信” ,故 B 项错误; “京官周渭到地方任知县 ” 这一事件不能体现中 央集权制度的 “完善 ” ,故 C 项错误;综上可见这一现象不是个人的恩怨,而与当时的社会 制度设计相关,故 D 项正确。3 命题点:明代内阁制的发展(2017 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二模)明朝万历皇帝因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 性三十年不再上朝, 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 部、寺大官十缺七、 六, 史称“万历怠政”,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君臣之争引起官场混乱B .内阁
24、对皇权制约强化C .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D 君主专制弱化答案 C解析 题干中只提到导致官场出现大量空缺而没有及时补充,并未体现出官场出现混乱,故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内阁制是皇权加强的产物,故B 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君臣矛盾导致官场空缺无法及时递补,说明这种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故C 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君主专制加强,故 D 项错误。4 命题点:明朝君主专制强化过程中的“政经分离”现象(2017 全国 I 卷高考模拟二)洪武年间,朱元璋虽然在政治上给诸王以极大的权力,但在经济 上却主张节俭;永乐后各朝一反朱元璋务从节俭的教导,在政治上实行厉禁的同时,在经济 上却鼓励各王府向奢侈的
25、方向发展。这一变化 ()A 是明朝封建经济发展的产物B 顺应了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C 反映了明朝治国思想的转变D 体现了宗族血缘关系的淡薄答案 B解析 虽然经济发展可能会 “一反朱元璋务从节俭的教导 ” ,但与材料中 “政治上实行厉 禁” 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中 “一反朱元璋务从节俭的教导,在政治上实行厉禁 ” 这一变 化重点在于政治上皇权的集中,故 B 项正确;政治上强化君主专制,材料中 “经济上却鼓励各王府向奢侈的方向发展 ”不足以说明明朝治国思想的转变,故C项错误; 宗族血缘关系的 淡薄,与材料中 “在经济上却鼓励各王府向奢侈的方向发展 ” 不符,故 D 项错误。 5命题点:清代军机
26、处的发展(2017 保定二模)乾隆朝入值军机大臣大多为六至七员,嘉庆朝则以四至五员为常。乾隆朝, 军机章京的选任范围是内阁及各部院衙门司员。嘉庆时,不但确定了军机章京的员额,而且 皇帝开始直接插手军机章京的选任。这反映了清朝军机处 ()A 人员构成复杂B 日益完善,备受重视C .其官员随时增减D .大臣的职责不够明朗答案 B解析 根据题目 “军机章京的选任范围是内阁及各部院衙门司员 ”,故 A 项错误; 题目中是“嘉庆时,不但确定了军机章京的员额 ”并未说明官员随时增减,故 C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 “皇帝开始直接插手军机章京的选任 ” 强调的是君主对军机处控制权限的不断增强,并未牵 涉大臣的职
27、责不够明朗的问题,故 D 项错误。6 命题点:清代密折制体现的历史时段特征(2017 江西五市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 奏之权。材料反映清朝 ()A 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B 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C .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D 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 “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 ” ,体现了超越体制制度,增强主观性的一面,故 A 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孔毓璞与军机处的关系,故 B 项错误;材料 未涉及议政王大臣会议
28、,故 C 项错误;该表述与所学史实专制皇权加强不符,故 D 项错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 (2017 淄博三模)汉代的监察机关人员少而且官阶低, 御史台的主管御史中丞官阶尚不及九 卿,实行“位卑权重”的原则。这种做法 ()A .有利于皇帝对官员的控制B 阻碍了监察职能的发挥C 有效杜绝官僚机构的腐败D 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答案 A解析 据材料汉代的监察机关人员 “位卑权重 ” 的原则,这样做有利于皇帝对官员的控制,故 A 项正确;材料只是说监察官员地位低但权力很大,并不妨碍他们行使监察职能, 故 B 项错误; 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汉代的监察制度的效果, 故 C 项错误; 材料说的是汉代的监察制度
29、, 监察制度并不能起到防止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的作用,故 D 项错误。2 . (2017 昆明一中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训练)“位卑权重、位高权轻”是中国古代设置官吏的重 要原则,对品级较低者委以重任便于控制。以下符合这一原则的是()A .秦始皇时期的“三公”B .汉武帝时期的“中朝”C .唐太宗时期的“三省”D .宋太祖时期的“二府”答案 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的“三公”位高权重,与题意不符,故 A 项错误;西汉时期的“中 朝” 指汉武帝任用自己身边的侍从担任中朝决策机构,体现了“位卑权重 ” ,三公九卿转变成了 “外朝 ” ,执行机构,属于 “位高权轻 ” ,故 B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唐朝的
30、三省都 是宰相,拥有实权,与题意不符,故 C 项错误;宋朝的 “二府 ” 属于 “ 位高权重 ” ,与题意 不符,故 D 项错误。3. (2017 内江五模)汉书 武帝纪载:“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汉仪载“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奉诏六条察州”。材料表明()A .汉朝的封国制与周朝分封制相比较有一定变化B 刺史行使在地方的察举权C .刺史出现对丞相权力有一定的牵制作用D 造成刺史滥用职权干预地方的现象产生答案 A解析 题干中 “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奉诏六条察州”说明汉代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这与周朝的分封制有所不同,故 A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
31、可知,刺史 在地方行使的是监察权,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因而对相权没有 牵制作用,故 C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刺史滥用职权的现象,故 D 项错误。4. (2017 银川二模,25)唐代御史若进言莅事不当,会被杖责;明代开始实行廷杖制度;而宋朝则无此类事情发生,号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由此可知 ()A 两宋政治远比唐代清明B .宋朝重文轻武特征显著C 宋朝君主集权远逊唐明D 唐明两朝君权更为集中答案 B解析 唐代政治清明程度要高于两宋,故 A 项错误;唐朝与明朝均会对谏议官员实行杖责制 度,而宋朝无廷杖且 “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 ,说明宋朝重视文人治国,故 B 项
32、正确;宋朝君 主集权程度要高于唐朝,故 C 项错误; D 项同样不符合史实,故 D 项错误。5.(2017 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北宋前期规定:中书令“不与朝政”,中书侍郎“不领省职”,“但掌册文、覆奏、考帐”。这反映出当时 ()A .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B .中书省的权力被削弱C 三省体制得到了发展D 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答案 A解析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与材料中“ 不与朝政 ”“ 不领省职” 相符,故 A 项正确;宋代有中书门下的设置,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也曾经实行以三省 长官并为宰相的体制,材料中“中书令”“中书侍郎”不等于中书省,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
33、“中书令” “中书侍郎”,未涉及三省体制,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中书令不与朝政”: 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无法表明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故D 项错误。6.(2018 贵阳一模)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大臣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 君主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B 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C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D 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答案 A解析 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 “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 属于对宰相权力的削弱,其结果是 加强了君主专制,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相位的争夺,故 B 项错误;监察官员的职责
34、是对所有官僚,是皇帝监管百官的一种手段,故C 项错误;材料没有否定宰相位高权重的事实,故 D 项错误。7.(2017全国 100 所名校高考冲刺一)元代,行省实行圆署会议,行省所掌重要政务,“事从公议”,且常有“大事集议,众论不齐”等情况。这一做法 ()A 不利于强化集权B 具有原始民主性C 可减少决策失误D 削弱了行省职权答案 C解析 元朝行省加强了集权,故 A 项错误;材料与原始民主性无关,故 B 项错误; “事从公 议” ,且常有 “大事集议,众论不齐 ” 等情况,说明行省有助于集体讨论,从而减少决策失 误,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行省职权的削弱,故 D 项错误。8.(2017 天津
35、五区县高三期末)著名史学家黄仁宇指出,“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可用于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A “车同轨、书同文”得以实现B .出现“世胄蹑高位”的局面C 三省长官同为宰相D 废宰相,顾问人员参与谋划答案 D解析 “车同轨、书同文”在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秦帝国之时就已经得以实现,故 A 项错误;“世胄蹑高位 ”指的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政治,这是皇权弱化的一种表现且非明 清时期的状况,故 B 项错误;创设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权 和加强了皇权,但皇帝在此时还远不能实现一人独裁,故 C 错误;明
36、朝时期废除丞相、设内 阁,使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新的高度,真正实现了皇帝一人独裁和掌控政府的运 行,故 D 项正确。9.(2017 咸阳三模)明史 职官志称:“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大事奏裁,小事立断。”这反映出明朝“巡按” ()A .可代替皇帝作出决策B .监察权力的不完整C .兼有少量大案裁决权D .凡事须向皇帝奏报答案 B解析 据材料 “巡按则代天子巡狩, 所按藩服大臣、 府州县官诸考察, 大事奏裁, 小事立断 ” 可知明朝“巡按”要“大事奏裁”,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 臣、 府州县官诸考察, 大事奏裁, 小事立断 ” 可知
37、明朝 “巡按”要“大事奏裁, 小事立断 ”, 故 B 项正确;据材料“大事奏裁”可知兼有少量大案裁决权不符合题意,故C 项错误;据材料“小事立断 ”可知凡事须向皇帝奏报不合题意,故 D 项错误。10. (2017 商丘二模,28) “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 明朝适逢其会, 便得更上一层罢了。 ”这表明 ()A .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B .朱元璋具有极为强烈的小农意识C .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D .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答案 C解析 材料反映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变化趋势,与中央集权无直接关系,故A 项错误;材
38、料强调君权的膨大是 “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 ” ,与朱元璋的小农意识无关,故 B 项错误;君权的 膨大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因此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故 C 项正确;材料只反映 出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涉及宰相制度的废除,故 D 项错误。11. (2017 四川高考模拟信息押题卷)雍正帝即位后,严令各省在限期内补足国库的亏空,对查实的贪污官员严加惩处,追回赃款,抄没家产,并认真落实。这一举措()A 使军机处最终取代了南书房B 打击了贪腐,整顿了吏治C .有效加强了对中央官吏的管控D 从根本上解决了财政危机答案 B解析 材料 “严令各省在限期内补足国库的亏空,对查实的贪污官员严加惩处,追回
39、赃款, 抄没家产,并认真落实 ”是雍正帝整顿吏治的措施,与军机处的建立无关,故 A 项错误;据 材料 “对查实的贪污官员严加惩处,追回赃款,抄没家产,并认真落实”可知这一举措打击了贪腐,整顿了吏治,故 B 项正确; C 项与材料 “严令各省 ”不符,故 C 项错误;整顿了吏 治,打击贪腐有利于缓解财政危机,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危机,故D 项错误。12.(2018 鹰潭一模)清朝军机大臣的职责是:“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以下关于军机大臣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军机大臣的职责表明皇权的强化B 军机大臣实质是皇帝的机要秘书C .军机大臣从此无权参与军国大政D 军机大臣承旨办理机务出
40、纳皇命答案 C解析 军机大臣的职责是 “只供传述缮撰 ”,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说明皇权得到强 化,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实际 上是皇帝的机要秘书,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可以参与机务,故C 项错误,符合题意;军机大臣将各种皇帝的诏令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故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3.(2018 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内阁大学士无定额。 永乐年间有七人, 宣德年间有十四人, 万历年间有二十人, 崇祯年间有五十人。 明代内阁无属官。 然而清代的内阁制就有不同; 清代内阁大学士的名额, 康熙年间,满汉大学士率为四员,到了乾隆十三年以后,才规定满汉学士各二员,协办大学 士或一员或二员,非有缺不可递补。至于内阁官员有大学士、学士、侍读、中书舍人、典籍, 其下又分设十二个小机构,为国家行政中枢远较明代内阁组织庞大。这也导致清代内阁出现 了权责不明的现象。材料二 明太祖创设殿阁大学士之始,仅令其侍左右,备顾问,并不知与国政。迨仁、宣之 世,创设票旨制度之后,大学士已参预政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通市中医院超声图像质量考核
- 泰州市中医院伤口敷料选择应用考核
- 南京市中医院刃针技术专项考核
- 盐城市人民医院放疗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
- 绥化市中医院护理病例教学考核
- 合肥市人民医院移植肾病理Banff分级应用考核
- 舟山市人民医院急诊药品管理考核
- 无锡市中医院心理评估技能考核
- 莆田市中医院护理教学风险管理考核
- 南平市人民医院瘢痕子宫妊娠管理考核
- 国家能源集团笔试试题及答案
- 安全体验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会计师事务所招聘面试模拟题及解析
- 《冶金原理(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年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试卷及答案
- 海岸生态修复技术-洞察及研究
- 2025年重庆市属、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土地资源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子宫脱垂护理课件
- 2025年期货交易测试题库及答案
- 企法法务-销售方案(3篇)
- 变电站调试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