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投知己书宋张耒五月日,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某闻古之致精竭思以事.一艺,而其志不分者,其心之所思,意之所感,必能自达于其技,使人观其动作变态,而逆.得其悲欢好恶之微情。故工乐者能使喜愠见于其声,工舞者能使欣戚见于其容。当其情见于物,而意泄于外也,盖虽欲自掩而不可得。昔伯牙之所好者琴耳钟子期坐而听之而伯牙不能藏其微情夫伯牙之情岂与琴谋哉?惟其专意一心以事其技,故意之所动,默然相授而不自知也。某不幸少苦贫贱,十有七岁而亲病,又二年而亲丧。既仕而困于州县者,十有二年矣。其煎熬逼迫之情,郁塞愤懑之气,盈心满怀。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孥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计
2、其安居饱燃,脱忧危而解逼仄,扬眉开口,无事一笑者,百分之中不占其一。又观一世之情,其所矜尚.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耒素于其身,无有其一。故虽出仕四方,而门单族薄,执版趋拜以见大吏,大则骂辱诟责,小则诘问凌侮。其穷愁困苦有不可胜言者,又岂独此哉!古之能为文章者,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沮遏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窒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如某之穷者,亦可谓之极矣。其平生之区区,既尝自致其工于此,而又遭会穷厄,投其所便。故朝夕所接,事物百态,长歌恸哭,诟骂怨怒,可喜可骇,可爱可恶,出驰而入息,阳厉而阴肃,沛然于文。耒之于文,虽不可谓之工,然其用心,亦已专矣
3、。某之区区,盖已尽布于此,则世之高明博达之君子俯而听之,盖有不待夫疑而问,问而后知其心也。伏惟某官以文章学术暴.著天下,方为朝廷训词之臣,而不腆之文尝欲奖与。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而某自顾所藏,无一而可,敢书其平日之文与诗几六十卷,以辱左右,伏惟闲暇而赐观焉.。则耒之精顺.,虽欲毫发自伏,而不可得矣,公亦念之耶?(选自张耒集,有删改)【注】燃(y):暖。逼仄:窘迫。第一组第一组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而逆得其悲欢好恶之微情逆:违背B. 其所矜尚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矜尚:夸耀C. 伏惟某官以文章学术暴著天下暴:显露D. 而不睥之文尝欲奖与不腼:谦辞,浅薄2.下列各
4、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A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穷愁困苦有不可胜言者 c.*远而无所至极邪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D然微以自文于君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是作者写给朝廷某官的一封书信,文中就发愤著书”穷而后工”的观点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阐述,并直截了当地向某官表达了提携自己的愿望。B. 借伯牙鼓琴而子期知音的典故,说明技艺的精湛在于专注。当人真正达于专注的境界,就会情见于物而意泄于外”,使创作者与接受者有不期而遇的情感交流。C. 作者自陈遍历生活的艰辛折磨,遍观古今文章,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认为文章写作有
5、舒忧慰藉的功能,困穷之境能够激发人的潜能,发愤创作。D. 本文语言朴实,风格平易。作者认为文章是生活体验的真实表现,要注重对个人主观感受的抒写,体现了对文学真实性的重视和对充实自然的文风的倡导。4. 用“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沮遏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窒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故工乐者能使喜愠见于其声,工舞者能使欣戚见于其容。译文:(2)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孥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B.执版趋拜以见大吏私见张良,具告以译文:第二组第二组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某闻古
6、之致精竭思以事.一艺事:从事B. 如某之穷.者,亦可谓之极矣穷:贫穷C. 然其用心,亦已专.矣专:专一D. 则耒之精.诚精诚:真心诚意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伏惟闲暇而赐观焉舛雨兴焉B.然共用心吾其还也则世之高明博达之君子俯而听之C.b 口舷而歌之郁塞愤懑之气D.西山,始指异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不正确的A. 文章开篇认为人只要竭尽心力从事某事,其思想和情感一定可以在这件事上有所体现。B.文章第三段提到作者通过广泛学习各类文章,逐步具备了用写作抒发所思所想的能力。C.文章重点写作者仕宦生涯中的漂泊之苦,目的是想表明生活的磨难能够淬炼人的才华。
7、D.全文夹叙夹议,饱含深情。文末委婉地表达了欲凭借才华获得推荐的愿望,不卑不亢。4. 用“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昔伯牙之所好者琴耳钟子期坐而听之而伯牙不能藏其微情夫伯牙之情岂与琴谋哉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故虽出仕四方,而门单族薄,执版趋拜以见大吏,大则骂辱诟责,小则诘问凌侮。译文:(2)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而某自顾所藏,无一而可,敢书其平日之文与诗几六十卷,以辱左右,伏惟闲暇而赐观焉。译文:答案精析第一组1. A逆:推测。2. DD 项均为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在”。A 项介词,通过,经由/介词,因为。B 项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介词,把。C 项指示代词,表远指,那/连
8、词,表选择,是还是。3. AA 项并直截了当地向某官表达了提携自己的愿望”不正确。4. 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沮遏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窒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5. (1)所以擅长演奏的人能使他的欢喜愠怒表现在音乐上,擅长舞蹈的人能使他的欢欣悲戚表现在容颜神色上。(工”,擅长;愠”,怨恨,恼怒;见”通现”,显露,表现;戚”,忧愁,悲伤。)(2)而且还饥饿寒冷,艰难窘迫,外出谋生来养活妻子儿女,往来奔走,一般经常就是数千里。(困穷”,艰难窘迫;就食”,谋生;活”,使活,养活;率常”,经常,通常。)第二组1. B穷:处境困难,常常指不得志。2. CC 项均为连词,
9、表修饰。A 项句末语气词/兼词,相当于 T 之”。B 项代词,自己/语气词,表商量语气。D 项助词,的/代词,西山。3. C目的是表明自己的文章是有感而发,希望某官重视自己的文章。4. 昔伯牙之所好者/琴耳/钟子期坐而听之/而伯牙不能藏其微情/夫伯牙之情/岂与琴谋哉5. (1)所以虽然在四方为官,但家道衰微,(只好)拿着手板恭敬地去拜见大官,重则被他们辱骂责备,轻则被他们诘问凌侮。(出仕”,为官;执版”,拿着手板;哭则骂辱诟责,小则诘问凌侮为被动句。)(2)人谁不想在世上的贵人面前有所表现,而我自己看我的那些文章,没有一篇满意的。我冒昧写了平日的文和诗近六十卷,让您屈尊看看,希望您能在闲暇时拨
10、冗赐观。(显人”,显贵的人;几”,近,约;左右”,谦虚的说法,实指主人。)K 参考译文五月某日,我恭敬地通过车夫,多次行礼后(虔诚地)把信呈给您:我听说古代弹精竭虑去从事一种技能,而志向专一的人,他的思想和情感一定能在他的技艺和本领上有所表现,让人观察他的动作姿态的变化,就能推测得知他内心悲欢好恶的隐曲情感。所以擅长演奏的人能使他的欢喜愠怒表现在音乐上,擅长舞蹈的人能使他的欢欣悲戚表现在容颜神色上。当他们的情感和思想表现出来时,即使自己想掩藏也不可能。从前伯牙所喜欢的就是弹琴,钟子期坐着听琴,伯牙不能掩藏他隐曲的感情。伯牙的感情,难道能与琴相沟通吗?只是他专心致志从事弹琴,所以心中情动,便默默
11、地传到琴上而自己都不知道。我不幸从小困苦贫贱,十七岁时父母得病,两年后父母去世。出仕后又困厄于州县十二年。那种煎熬逼迫之情、郁闷愤怒之气,充满心胸。而且还饥饿寒冷,艰难窘迫,外出谋生来养活妻子儿女,往来奔走,一般经常就是数千里。算起来那种安居饱暖,没有忧危窘迫,扬眉吐气而无事一笑的日子,不到百分之一。再看整个世道人情,人们所夸耀的是能使自己摆脱贫困低贱和艰难困苦的手段,我自己是空有一身,而没一点那些手段。所以虽然在四方为官,但家道衰微,(只好)拿着手板恭敬地去拜见大官,重则被他们辱骂责备,轻则被他们诘问凌侮。那种窘迫惨淡艰难的情状说都说不尽,又哪里只是这些!古代能写文章的人,大抵十篇中有九篇是
12、在他们不得志的时候写的。他们心中的激愤,既被阻遏壅塞不能发泄,只能在言语文章中抒发,不会掩住自己的嘴使自己窒息,这样大概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无边寂寞中自我安慰罢了。像我这样处境困厄的人,可以说是达到极点了。我平生微不足道,既然曾使自己致力于把文章写好,而又遭遇仕途的失意困窘,正好投合我所擅长的。所以早晚所接触到的事,事物的各种形态,放声高歌和痛哭,辱骂怨恨和忿怒,令人高兴和令人害怕的,令人喜爱和令人厌恶的,出驰入息,表面积极内心沮丧,都充分地表现在文章中。我对于写文章,虽不能算擅长,但是用心是专一的。平生所有,都寄托于文章之中了,如果世上高明广博、通达事理的君子愿意俯首阅读我的文章,大概不用
13、等到对方疑惑而提问,一问就会明白其中蕴含的心思了。我想尊敬的您凭文章学术显露昭著于天下,又正是朝廷写诰敕文词的大臣。而对于我那些浅薄的文章,您曾想给我勉励。人谁不想在世上的贵人面前有所表现,而我自己看我的那些文章,没有一篇满意的。我冒昧写了平日的文和诗近六十卷,让您屈尊看看,希望您能在闲暇时拨冗赐观。那么我的精诚之心,即使想有一丁点掩藏,恐怕也是不可能的,您也是这样想的吧?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乐毅论苏轼自知其可以王而王者,三王也。自知其不可以王而霸者,五霸也。或者之论曰:图王不成,其弊犹可以霸。”呜呼!使齐桓、晋文而行汤、武之事,将求亡之不暇.,虽欲霸,可得乎?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
14、也。大用则王,小用则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范蠡、留侯,虽非汤、武之佐,然亦可谓刚毅果敢,卓然不惑,而能有所必为者也。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勾践欲赦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椁进兵,卒刎其颈。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留侯谏曰:此天亡也,急击勿失。”此二人者,以为区区之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嗟夫!乐毅战国之雄,未知大道,而窃尝闻之,则足以亡其身而已矣。论者以为燕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卒走乐生。此其所以无成者,出于不幸,而非用兵之罪。
15、然当时使昭王尚在,反间不得行,乐毅终亦必败。何者?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今以百万之师,攻两城之残寇,而数岁不决,师老于外,此必有乘其虚者矣。诸侯乘之于内,齐击之于外。当此时,虽太公、穰苴不能无败。然乐毅以百倍之众,数岁而不能下两城者,非其智力不足,盖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于此也。夫以齐人苦滑王之暴,乐毅苟退而休兵,治.其政令,宽其赋役,反其田里.,安其老幼,使齐人无复斗志,则田单者独谁与战哉!奈何以百万之师,相持而不决?此固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不可呜些.!欲王则王,不王.则申所处,无使两失焉而为天下笑也。第一组第一组1.对下
16、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将求亡之不暇.暇:悠闲B. 援杼进兵援:拿起C. 洵其政令治:治理D. 不王则审.所处审:明白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心知其可以王而王者,三王也A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而求哀请命于.勾践B.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以骑劫代将C.旭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兼之并齐,非秦、楚、:.奚以 4 九万里而南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D.三晋之利A. 齐桓公、晋文公如果去做商汤、周武一样的事,图谋成就王业,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成就霸业。B.吴王最终被勾践杀死,项羽被汉高祖追杀,作者用这些事例阐述了不
17、能用狭小的仁义去破坏掉建国立业的大计。C. 作者认为,乐毅在和齐国的常年征战中如果能及时停止战争,让齐国的百姓休养生息,那么对生活满足的齐国人也就没有人有斗志去和乐毅打仗了。D. 文章叙议结合,内容材料丰富,分析了王道和霸术的分别,阐述了王道不是霸者夺取天下的好方法。4. 用“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不可呜呼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使齐桓、晋文而行汤、武之事,将求亡之不暇,虽欲霸,可得乎?译文:(2)论者以为燕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卒走乐生。译文:第二蛆第二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18、的一项是()A. 项籍之解而东解:解放B. 燕之无齐并:兼并C. 反其用里田里:家乡D. 不王则审所处王:称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官知其可以王而王者,三王也-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F 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A.B.由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天用则王,小用则亡c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此必有乘其虚者矣Dk 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当年徐偃王、宋襄公曾经推行他们的仁义,但最终灭亡,原因在于他们所推行的,不足以满足他们所追求的。B. 乐毅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滥施行义,未能急攻,错失良机。C. 本文
19、借古讽今。结尾的感叹句特别令人追昔而思今。D. 文中多次使用问句与感叹句,既使文章活泼、有气势,又在说理过程中融入深深的感情色彩。4. 用“留下面句子断句。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夭下之利者则失夭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选自六韬文韬文师)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 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译文:(2) 盖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于此也。译文:(3)此固所以使齐人得徐而为之谋也。译文:答案精析第一组1. A暇:空闲的时间。2. AA 项均为代词,指自己。B 项介词,向/介词,在方面。C 项介词,用/介词,因
20、为。D 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3. AA 项与原文虽欲霸,可得乎?”语意相反。4. 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不可/呜呼5. (1)假使让齐桓公、晋文公去做商汤和周武王那样的事情(王道),那他们将要自寻灭亡都来不及了,即使想要称霸,能够成功吗?(2)议论的人认为,是因为燕惠王不够贤明,才会被敌人用了反间计,用骑劫顶替乐毅为将,才最终使乐毅逃离燕国。第二组1. A解:突围。2. CC 项均为连词,表顺承,就。A 项连词,表递进/连词,表转折。B 项助词,所字结构/与为”一起表被动。D 项代词,他的/连词,表选择。3
21、. B乐毅失败的原因很多,滥施良机”只是原因之一,并非主要原因。4.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大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5. (1)因为他们所推行的,不足以满足他们所追求的。(2) 大概是因为他想要用仁义来使齐国的百姓顺服,所以不能够狠心猛攻城池而导致这样的结果。(3) 这本来就是让齐国能够慢慢谋划这件事的原因。:参考译文】自己知道可以成就王业并且真正称王的,是古代三王(夏禹、商汤、周武)。自己知道不可以成就王业而成就了霸业的,是春秋五霸。有人曾经这样论说:图谋成就王业却没有成功的,那最坏的结果也还能成就
22、霸业。”唉!假使让齐桓公、晋文公去做商汤和周武王那样的事情(王道),那他们将要自寻灭亡都来不及了,即使想要称霸,能够成功吗?所谓的王道,不可以用在小的地方。用在大的地方可以成就王业,用在小的地方,就会被消灭。当年徐偃王、宋襄公曾经推行他们的仁义,但是最终自取灭亡、失去国家,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所推行的,不足以满足他们所追求的。所以如果有获取天下的方法,却没有获取天下的想法,这才可以同他说王道。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和西汉留侯张良,虽然不是辅佐商汤、周武王的贤臣,但也可称得上是刚毅果敢的人物,才能卓越,遇事不糊涂,能够有他们一定要做的事。看看吴王夫差被困在姑苏城上,而向越王勾践哀求保全性命,勾践曾经想
23、赦免他,当时只有那范蠡认为不可以,然后击鼓进兵攻打姑苏城,并最终杀死吴王。(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籍突破重围向东败逃时,高祖也曾想罢兵西归,可是张良上谏说:这是上大要让项羽灭亡,赶快追击,莫失良机。”这两个历史人物,都认为小小的仁义,不足以改变我们的军国大计。唉!乐毅本是战国时期的英雄,不知道真正的王道,只是私下曾经听闻过王道,这就足以使他灭亡了。议论的人认为,是因为燕惠王不够贤明,才会被敌人用了反间计,用骑劫顶替乐毅为将,才最终使乐毅逃离燕国。他们认为乐毅之所以不能取得伐齐的成功,完全是命运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挥的过错。然而,假设当时燕昭王还在位,即使齐国的反间计不能得逞,乐毅也终究会失败。
24、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燕国想吞并齐国,这并不符合秦国、楚国和三晋之国(赵、魏、韩)的利益。乐毅如今用百万的军队去攻打(莒、墨)两城的残兵败将,而用了几年的时间都不能取胜,军队长年在外,这样就一定会有敌人利用他的国力空虚。诸侯在内部作乱,齐国在外面攻击。到了这时候,即便是姜太公、田穰苴在世也不能不失败。然而,乐毅用百倍于敌人的兵力,连续几年都攻不下两座城池,并不是他的智谋和力量不够,大概是因为他想要用仁义来使齐国的百姓顺服,所以不能够狠心猛攻城池而导致这样的结果。因为齐国人苦于滑王的暴政,乐毅如果这时候撤退而停止战争,治理政务,放宽赋税、劳役,使农民能够到回到家乡,使老人小孩生活安定,使得齐国人不
25、再有斗志,那么田单之辈又利用谁跟他去作战呢?为何乐毅用百万军队和两个小城对峙好几年却不决战?这本来就是让齐国能够慢慢谋划这件事的原因。在战国时,兵力强盛的国家吞并国力弱小的国家,难道仅仅是我燕国么?拿燕国和齐国的军队围攻两座城池,并且加紧攻击,要有消灭敌人后再吃饭的决心,难道谁会说不行吗?哎呀!想称王就称王,不想称王就要明白所处的位置,不能使两头都失去而让天下人讥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南园诗存序清姚鼐昆明钱侍御注既丧,子幼,诗集散亡。长白法祭酒式善为搜辑仅得百余首,录之成二卷。侍御尝自号南园,故名之曰南园诗存。当乾隆之末租一一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土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
26、一若夫立论侃然,B.枳劳成疾以殒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涂所论诗与古文法君安与项伯有故D.诚不待善诗乃贵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奸,屡进畴昔不为.利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岂不哀哉!君始以御史奏山东巡抚国泰秽乱,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君在道衣敝,和珅斧衣请君易,君卒辞。和珅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麋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君旋遭艰归,服终,补部曹。高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和珅益赚君。而高宗知君
27、贤,不可谱,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君家贫,衣裘薄,尝夜入暮出,积劳成疾以.殒。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而君遭其困顾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国得尽其才用士得LLLrrll.rrrr-nrLLr-rrrfrfrLLfltfrLrrfrll.rIT-RFLLLIRRRLL-LL-RFLL-I-c,尽瞻君子之有为也。悲夫!悲夫!余于辛卯会试分校得君,四年而余归,遂不见君。余所论诗与.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余昔闻丧,既作诗哭之;今得集,乃.复为序,以发.余痛云。(选自古
28、文辞类纂,有删改)【注】钱注:清书画家。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官侍御、通政司副使等。法式善:吉林长白山人,清文学家。媒麋:比喻挑拨是非,陷人于罪。遭艰:遭父母之丧。分校:科举考试时校阅试卷的官,当时姚鼐以礼部员外郎任分校。第一组第一组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屡进畴昔不为.利诱之士A.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录之成二卷录:记录,抄录B.故治狱无敢倾陂倾陂:偏颇不正C.而高宗知君贤,不可谱D.以发余痛云谱:谗言发:表达A.钱注去世时,儿子年幼,诗集散失,经他人搜集得到其诗
29、一百多首,抄录成两卷。曾自称南园,所以这两卷诗就称为衡园诗存”。B. 钱洋曾受命同和珅一道处理山东巡抚国泰违法乱纪一案,面对和珅的笼络,钱注不为所动,这使和珅不敢徇私舞弊,国法也得到了伸张。C. 钱注为人正直,不阿附权贵,为此受到了和珅的排斥和打击。在他担任通政副使、湖南学政之时,和珅以湖北盐政有错误为借口,降低了他的职务。D. 作者为书画家钱注的诗集作序,着重评价了他的诗歌特色与才华,哀其不待公论大白天下而死,惋惜人才之意溢于言表。4. 用“籍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而君遭其困顾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子之有为也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若
30、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译文:(2)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和珅益赚君。译文:第二组第二组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白法祭酒式善为搜辑.仅得百余首辑:辑录B. 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奸慝:奸邪佞臣C. 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擢:降职D. 和珅时衣请君易持:拿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而侍御独不幸前丧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B.棚骨之强代臣虽有所怨恶因钱洼Cj 虽有槁暴L今得集,乃复为序D.L,/一I 可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31、,不正确的一项是()A. 钱洋很受皇帝信任。乾隆皇帝一向了解钱注正直贤良,知道他不会诬陷别人,于是加以重用,把军机处很多重要的事务交给他去办理。B.钱洋性格刚直不阿。和珅掌权的时候,很多大臣都巴结和珅,通过走他的门路得到提拔重用,只有钱注敢于用奏章向皇帝揭发和珅的罪行。C. 钱注的遭遇令人惋惜。本文着重记述了钱注与权臣和珅的斗争,作者哀叹他不能等到公论天下大白之时而死,惋惜人才之意溢于言表。D. 钱洋的诗如其为人。本文把重点放在表现他忠直敢言的品质上,其目的是让读者由其人而见其诗,领会钱洼的诗苍郁劲厚”的特点。4. 用“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
32、用者已可贵矣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和珅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译文:(2)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译文:答案精析第一组1. C谱:诬陷。2. BB 项均为连词,表结果。A 项介词,被/动词,是。C 项连词,和/介词,和。D 项副词,才/副词,竟然。3. DD 项该序文重在赞扬其忠直敢言、与权臣和珅做斗争的行为。4. 而君遭其困/顾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子之有为也5. (1)至于刚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够在奏章中公开批评他过失的人,只有钱御史一人罢了。(若夫”,至于;讼”,批评;而已”,罢了。)(2)钱洋
33、上奏和珅和军机大臣常常旷职的过错,皇帝就下诏告诫、责问他们,认为钱洋说的对,和珅就更加怀恨钱注。(饬责”,告诫责问;谓”,认为;赚”,怀恨。)第二组1. C擢:提拔。2. AA 项均为连词,表示转折。B 项代词,指山东巡抚国泰/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 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D 项连词,就/连词,表转折,竟然。3. AA 项误解了原文高宗知君贤,不可谱,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一句的意思,此句的意思为可是高宗皇帝知道钱注贤良,他们诬陷钱注不成,于是凡是军机处中劳累辛苦的事,大多交给钱注去做”。4. 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5. (1)和珅知道不
34、能私下求情,所以审理案件时不敢不公正(徇私舞弊),国法得以伸张。(私干”,私下求情;治狱”,审理案件;倾陂”,不公正(徇私舞弊);得”,能够,得以;伸”,伸张。)(2)朝中大臣中虽然对先生怀有怨恨,但也没办法驱赶他离开朝廷,只能让他受劳累、受屈辱罢了。(怨恶”,痛恨、怨恨;逐”,驱赶;去”,使离开;第”,只、仅;劳辱”,使受劳累受屈辱。):参考译文】昆明人钱注御史去世了,他的儿子还年幼,他的诗集散落遗失。长白山人法式善祭酒,为他搜集整理,只找到一百多首,辑录成两卷。钱御史曾经为自己取号叫作衡园”,所以为它取名叫作南园诗存。乾隆末年时,和珅掌权,作威作福,朝中官员中如果有耻于走他的门路不想通过他
35、得到提拔重用的已经难能可贵了。至于刚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够在奏章中公开批评他过失的人,只有钱御史一人罢了。如今嘉庆皇帝已经即位执政,利益诱惑的官员,可是钱御史偏偏在这之前就去世了,不能得到嘉奖并记功录名,这怎么不让人悲痛呢?钱洼当初凭御史的身份上奏山东巡抚国泰的罪行,高宗皇帝下令和珅与钱洋一起前往处理,路途中衣服破旧。和珅拿来衣服请他换上,钱注最终拒绝了。和珅知道不能私下求情,所以审理案件时不敢不公正(徇私舞弊),国法得以伸张。那以后钱注被提拔到通政副使,做湖南提督学政,这时和珅已经是位高权重,他不能找到钱洼的缺点来陷害钱洼,就借湖北盐政的过失削减钱注的官级。钱注不久遭父母之丧,服丧期满,补
36、任部里的司官。高宗皇帝知道钱注正直,再次提拔他做御史,让他在军机处当值。钱注上奏和珅和军机大臣常常旷职的过错,皇帝就下诏告诫、责问他们,认为钱洋说的对,和珅就更加怀恨钱洼。可是高宗皇帝知道钱注贤良,他们诬陷钱注不成,于是凡是军机处中劳累辛苦的事,大多交给钱注去做。钱洼家中贫穷,衣服单薄,却常常天不亮就入朝当值,天黑才离去,最后积劳成疾而去世。当时皇帝仁爱明察,国家法纪还在,朝中大臣中虽然对先生怀有怨恨,但也没办法驱赶他离开朝廷,只能让他受劳累、受屈辱罢了。而钱注受到他们的刁难,却不能再多活几年,留下自己的性命来等待公论大白天下之时,使国家让他发挥出所有聪明才智、同僚都能看到钱注有所作为。悲痛啊
37、!悲痛啊!我在辛卯年做会试阅卷官的时候认识了钱注,过了四年,我就回去了,于是没能再见到钱注。我对于古诗文的观点,钱注听到以后很喜欢。钱洋的诗特别苍郁劲厚,深得古人为诗之道。读书人如能像钱洼一样立身行事,确实不会凭借善于作诗才得到尊重。可是看到钱洼的诗,也足够信任他的为人了。我从前听到钱注去世的消息,已经作诗哭祭他了,如今看到钱洋的诗集,于是又为它写序言来抒发我的悲痛之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雍里先生文集序归有光雍里先生少为南都吏曹,历官两司,职务清简,惟以诗文自娱。平居,言若不能出口,或以不知时务疑之。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殆非碌碌者。嗟夫!天下之俗,其敝久矣。士大夫以嫦
38、婀雷同,无所可否,为识时达变。其间稍自激励.,欲举其职事,世共管等之,则先生之见谓不知时务也固宜。予读其应诏陈.言,所论大下事,是时天子厉志中兴之治,中官镇守历世相承不可除之害,竟从罢去。昔人所谓文帝之于贾生所陈略见施行矣当强仕之年进位牧伯为外台之极品亦不为不遇而遂投劾以归。扫除奸邪佞臣,多次提拔从前不受家居十余年,闭门读书,恂啊如儒生。考求六经、孔孟之旨,潜心大业,凡所著述,多儒先之所未究。至自谓甫弱冠入仕,不能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余,摹拟锻炼以为工。少年精力,耗于无用之地,深自追悔,往往见于文字中,不一而足。暇日以其所为文,名之曰疣赘录。予得而论序之。以为文者,道之所形.也。道形
39、而为文,其言适与道称,谓之曰:其旨远,其辞文,曲而中,肆而隐,是虽累千万言,皆非所谓出乎形,而多方骈枝于五脏之情者也。故文非圣人之所能废也。孔子曰:夭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言有枝叶。大疽胜则.艾丕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于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进者吾不能测矣。录凡若干卷,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然存者不能什一,犹自以为疣赘云。第一组第一组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间稍自激勋激励:激发,奋进B.世共詈笑之皆笑:诋毁和讥笑C 佝恂如儒生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D.然存者不能什丁.什一:十分之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40、同的一组是()或以不知时务疑之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多儒先之所未究.君之所知也予得而论序之C|K 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其谈,以国家大事为己任的品质。B.被弹劾返家,雍里先生闭门读书,着力于文字,创作了不少抒发性情的诗文,他将文集命名为疣赘录”,明确表达其追悔之意。【注】嫦婀(ane:)犹豫不决,缺乏主见。西。中官:宦官。骈枝:比喻多余而无用的东B.D.A.通过与当时官场随波逐流无所作为风气的对比,文章突出了雍里先生不盲目依从,不夸夸C.作者认为艾”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言语表达应该归于道统,文道相称而
41、不赞同一味追求形式、技巧的文风。D.本文引用、化用古代经典的句子来阐述艾”道”的关系,充分肯定了文章传统的价值,巧妙地评价了雍里先生创作的意义。4. 用“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于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进者吾不能测矣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殆非碌碌者。译文:(2)至自谓甫弱冠入仕,不能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余,摹拟锻炼以为工。译文:第二组第二组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予读其应诏陈.言陈:陈述B. 摹拟锻炼以为工.工:工巧,精妙C. 予得而论序.之序:
42、序言,文序D. 道之所形.也形:表现形式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必以经世为心A.秦亦不以城予赵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疣赘录的文集序中,对雍里先生为官时不依违阿曲,不拘泥于流俗,以国家大事为己任的表现,予以高度评价。B. 作者认为文章的关键在于道”,而艾”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会依据道”自然呈现出多”与少”的不同形态。C. 作者回顾了自己求学、致仕、创作的过程和经历,表达了对那种仅仅从形式与文字技巧上加以模拟雕饰的文风的否定态度。D. 作者的语言简洁凝练,古朴浑厚,以舒缓的语气和生活化的笔调阐发自己的观点,文章写得语浅情深,
43、意蕴悠远,颇具深意。4. 用“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昔人所谓文帝之于贾生所陈略见施行矣当强仕之年进位牧伯为外台之极品亦不为不遇而遂投劾以归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 平居,言若不能出口,或以不知时务疑之。译文:(2) 录凡若干卷,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译文:B.新于无用之地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天下有道,则于其身也,则行有枝叶耻师焉D.造形而为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答案精析第一组1. C恂恂:诚实恭敬的样子。2. BB 项均为所”字结构,与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A 项动词,认为/连词,表目的。C 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D 项兼词,于之/句末语气助词。3. B
44、被弹劾返家”错,应为辞官而归”。4. 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于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进者/吾不能测矣解析道胜”与道不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与则文不期多而自多”结构对称;哉”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容”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5. (1)等查考他做官时所承当的各种职务时,了解到他在职时必定把治理之事放在心上,恐怕不是人们认为的平庸无能之辈。(得分点:考”以”为心”,语句通顺)(2)他说自己当初刚刚弱冠之年就进入仕途当官,不能讲解阐发切实有用的学问,只是局限于取用魏晋诗人古体诗的形式,模拟并加以雕饰而以为工巧。(得分点:浦”徒”锻炼”,语句通顺)第二
45、组1. C序:动词,写序,作序。2. AA 项均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B 项介词,在/介词,被。C 项连词,表假设,相当于那么,就”/连词,表转折,但是,去D 项连词,表顺承,就/连词,表递进,并且。3. C文章写的是雍里先生求学、致仕、创作的过程和经历,不是序言作者归有光的。4.昔人所谓文帝之于贾生/所陈略见施行矣/当强仕之年/进位牧伯/为外台之极品/亦不为不遇/而遂投劾以归5. (1)(雍里先生)平素,言语不多,好像给人不善言辞的印象,有人就疑心他不懂当世大事。(得分点:平居”或”,语句通顺)(2)(集子)所录入的文章总共有若干卷,从先生中进士到辞官回家之后的作品都在集子里了。(得分
46、点:凡”举”谢”,语句通顺):参考译文】雍里先生(顾梦圭)年轻时就担任了南京吏部的属官,又先后历任两司官职,官务清闲事简,就用写诗文的方式自娱。平素,言语不多,好像给人不善言辞的印象,有人就疑心他不懂当世大事。等查考他做官时所承当的各种职务时,了解到他在职时必定把治理之事放在心上,恐怕不是人们认为的平庸无能之辈。哎呀!天下的风气,它的流弊可谓久矣。士大夫们把依违阿曲,毫无主见,没有什么可指责,当作是认清时势、通达权变的表现。其中如果有人稍稍自我激发,将本职事务干得好些,世人就都讥笑他。(这样看的话,)那么先生被称作不懂当世大事”本来是适合的。我读过他应帝王之命陈述意见的文章,所议论的都是天下大
47、事。当时,天子激励意志力求达到国家振兴的治理追求,国家制度中有派宦官到各处监护军队的做法,历代以来连续相承,这种不可免去的弊端,最终也依允他的建议而施行了免去的措施。前人所说的文帝对贾生的恩遇,也就是所陈疏的建议大体能被施行。正当他四十盛年的时候,升为州郡的长官,是州郡长官中的最高级别,也不能说是没有得到君王的信任。但最终辞官而归。在家居住十来年,闭门读书,诚实恭敬,如书生一样守礼制。探求查证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思想和孔孟之道,潜心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夭下的政治思想,凡是有所著述,大多是前辈的儒家学者所没有探究过的。他说自己当初刚刚弱冠之年就进入仕途当官,不能讲解阐发切实有用的学
48、问,只是局限于取用魏晋诗人古体诗的形式,模拟并加以雕饰而以为工巧。年轻时的精力,都消耗浪费在没有实际用途的地方,现在深深地感到后悔,这种悔意也常常表现在文字之间,同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完。在空闲的时候他把所写的文章编成集子,取名为疣赘录”。我于是有这样一个机会,为他写了这篇序。我认为文章是道的表现形式。道表现在外,就成为文章,文章的言语表达应该归于道统,易系辞下说:它的用意是深远的,它的辞语是有文采的,它的话曲折而中肯,它讲的事直而含蓄,那么,这样即使累积千万字,都不能说是多余无用的,而且要用多种手段使似乎多余的情感都传达出来。所以,文章不是圣人所能够偏废的。孔子说:夭下有道,政治清
49、明,那么人们就会依礼而行,外余有美好,犹如树干之外更有枝叶;天下无道,政治黑暗,人们不守礼法,行为不诚实,但言辞虚美,如树干之外更有枝叶。”如果道胜,那么文辞就会不期望它少,但是会自己很少;道不胜,那么文辞不期望它多,但是还会自己很多。虚美不实之文泛滥,不是因为道的赘余吗?从这就知道先生日有所进的原因了,但我不能妄自揣度。(集子)所录入的文章总共有若干卷,从先生中进士到辞官回家之后的作品都在集子里了。然而这里所保留的文章不到他所创作文章的十分之一,先生还自己认为是多余无用之文。限时精练(一)(用时:40 分钟分值:4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20 分)万里寻兄记清黄宗羲宗羲六
50、世祖父府君,讳玺,字廷玺。兄弟六人。长伯震,商于外,逾十年不归。府君魂祈梦请,卜之琼茅蚌壳之间,茫然不得影响。作而曰:吾兄不过在域内,吾兄可至,吾何独不可至乎?”蹑属出门。乡党阻之曰:汝不知兄之所至,东西南北,从何处寻起?”府君曰:吾兄,商也。商之所在,必通都大邑。吾尽历通都大邑,必得兄矣。”于是裂纸数千,缮写其兄里系年貌,为零丁.。所过之处,辄榜之宫观街市间,冀兄或见之。即兄不见,而知兄者或见之也。经行万里,三山獴洞,八角蛮隗,踪迹殆遍,卒无所遇。府君祷之衡山,梦有人诵沉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者,觉而以为不祥。遇士人占之,问君何所求,府君曰:容为寻兄至此。士人曰:此杜少陵舂陵行中句也。舂陵,
51、今之道州。君入道州,定知消息。”府君遂至道州,傍徨访问,音尘不接。一日奏厕,置伞路旁,伯震过之,见伞而心动,曰:此吾乡之伞也.。”循其柄而视之,有字一行曰:姚江黄廷玺记。”伯震方惊骇。未几,府君出而.相视,若梦寐,恸哭失声。道路观者亦叹息泣下。时伯震已有田园妻子于道州,府君卒挽之而归。尝观史传人子所遭不幸间关踣顿求父求母者不绝书为人弟而求兄者无闻焉岂世无其事欤抑有其事而纪载者忽之欤?方府君越险阻,犯霜雪,跋涉山川,饿体冻肤而不顾,箝口槁肠而不恤,穷天地之所覆载,际日月之所照临,汲汲皇皇,唯此一事,视天下无有可以易.吾兄者。而其时当景泰、天顺之际,英宗、景皇,独非兄弟耶?景皇唯恐其兄之入,英宗唯
52、恐其弟之生。富贵利害,伐性伤恩,以视府君,爱恶顿殊。可不谓天地纲常之寄反在草野乎?(选自黄梨洲文集,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茫然不得影响.影响:消息B. 缮写其兄里系年貌,为零丁.零丁:招贴C. 踪迹殆遍殆:差不多,几乎D. 视天下无有可以易.吾兄者易:轻视2.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吾为寻兄至此A淮为大王为此计者府君出而相视B.。匕吾乡之伞也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C.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时伯震已有田园妻子于.道州D.Y 其身也,则耻师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53、)A. 本文讲了府君在没有任何消息与帮助的情况下,一路艰辛,最终凭一把伞找到外出经商多年未归的长兄的故事,感人至深。B.府君曾梦到有人诵杜少陵的诗句。杜少陵,指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后人也称其为杜拾遗”杜工部”杜草堂”等。C. 府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长兄,但是长兄已经有了田地家室,府君受到长兄挽留,但最终府君没有留下,自己回乡了。D. 这篇文章将普通百姓深厚的兄弟情谊与帝王家兄弟间的明争暗斗进行了对比,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道德的虚伪与人性的丑恶。4.用“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尝观史传人子所遭不幸间关踣顿求父求母者不绝书为人弟而求兄者无闻焉岂世无其事欤抑有其事而纪载者忽之欤5.把
54、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1)所过之处,辄榜之宫观街市间,冀兄或见之。译文:(2)富贵利害,伐性伤恩,以视府君,爱恶顿殊。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20 分)太子丹论清侯方域天下有绳墨之论,而挫英雄志士之气者,如以荆轲为盗是也。况乎犯于成败之形,而不察于确然之数,以忠臣孝子不得已之深心苦行,不痛惜其不幸,而反以为罪,则何以为后之国家者处.仇敌法也?昔者燕太子丹遣荆轲入秦,刺始皇不中,秦人来伐,王喜斩丹头以献于秦,国竟以灭。宋儒曰:丹有罪焉,故书斩。”呜呼!丹之心事,可以告之皇天后土而无憾矣!本意欲杀然则何以罪丹乎?曰:召衅也。夫强秦之欲灭燕,岂待有衅哉?彼六国之
55、见灭者,又坐何衅也?刺亦亡,不刺亦亡,三尺童子能辨之矣。即云幸而苟延焉.,乃蜉蟠之朝夕也,尚不得为螭姑之晦朔也。有两人行而遇虎者,其一惶恐拜跪而乞哀以死,其一大呼奋臂斗不胜而死,而论者顾以乞哀为智,以大呼奋臂为狂佻而摆虎之怒,则何其愚且.谬也!且太子丹之遣荆轲也,或筹之熟矣。秦之横行而不可御,乃天下惊魂震魄,自慑伏于秦,非秦果能制天下也。斩竿一呼而天下瓦解,相去几时?秦既无德以入人,其势又非蟠结而不可动,设一旦其万乘之君立死于匹夫之手,国有不内乱乎?天下豪杰因以知其不足畏。西大子丹者且收合六国之馀烬以西向而前吾恐嬴氏之亡不待沛公之入关矣其以泄暴秦之威而倡天下之义莫此一击若也。宋人有见于战国之世
56、,圣人之道不明,先王之法不立,其公子养客而侠士轻生,故一切以儒者之论绳.之,恶聂政之以私害公,而并及于轲;恶原、尝、春申之属,而并及于太子丹。譬如有医之于.药者,不察其人之何病,而概以乌附为不可用,日以宽和之剂养其肠胃,又安能起久痼而生之乎?宋之亡也,秦桧、汤思退之流,日以挑衅之说,挟持杀戮天下之谋臣战将,始终以讲和误其国。仅有一大儒如考亭者,犹所见之如此,亦何怪乎三百年间,多议论而少成功哉!然则轲可为忠臣,丹可为孝子乎?曰:由今日论之,轲可为忠臣矣。而要之,其人则英雄而感恩者也。若太子丹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选自壮悔堂文集,有删改)【注犯:因袭,拘泥。王喜:燕王喜,战国末年燕国最后一代国君
57、,太子丹的父亲。宋儒:指朱熹,即下文的考亭”。斩:无罪被杀曰杀,有罪被杀曰斩。聂政:战国时韩国人,严遂与相国侠累争权结怨,聂政为严遂刺死侠累。乌附:又名乌头,可入药,治风寒等症。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则何以为后之国家者处.仇敌法也处:处理,对待B. 又坐何衅也坐:因而获罪C. 秦之横行而不可御.御:抵挡D. 故一切以儒者之论绳.之绳:制裁7.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0 共所笑而不受也A.其皆出于此乎”即云幸而苟延焉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敌,不遂则死,已决绝于易水送荆轲之日矣,其书斩”者,固其所笑而不受也。厕何
58、其愚且谬也C.臣死且不避譬如有医之于.药者D i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本文以批判的眼光评判历史人物的功罪得失,反对丹有罪焉”的观点,赞扬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的壮举,论述了以成败论得失”的荒谬。B. 作者认为,宋儒的观点颠倒了燕国灭亡的因果,混淆了判别懦夫和英豪的标准,反映出宋人的外交弱势心理,所以三百年中,多议论而少成功”。C. 第五段作者借论宋人对战国社会的看法,批判了以私害公”的社会现象和讲和误国”的可耻行径,宣泄了自己郁积心中的对黑暗官场的愤激之情。D. 文章运笔恣肆刚健,行文纵横开阖,论证层层深入,比喻手法的运用,使
59、议论形象生动,结尾高度评价了历史英雄主义精神,洋溢着凛然的正气。9.用“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而太子丹者且收合六国之馀烬以西向而前吾恐嬴氏之亡不待沛公之入关矣其以泄暴秦之威而倡夭下之义莫此一击若也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1)然则何以罪丹乎?曰:召衅也。译文:(2)日以宽和之剂养其肠胃,又安能起久痼而生之乎?译文:答案精析1. D易:交换。2. BB 项均为语气助词,表判断。A 项介词,为了/介词,替。C 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D 项介词,在/介词,对于。3. C府君受到长兄挽留,但最终府君没有留下,自己回乡了”错,原文为府君卒挽之而归”,意为府君最
60、终带着他们回家乡了”。4. 尝观史传/人子所遭不幸/间关踣顿求父求母者不绝书/为人弟而求兄者无闻焉/岂世无其事欤/抑有其事而纪载者忽之欤5. (1)凡经过的地方,就公开张贴在寺庙、大街、闹市处,希望他哥哥或许能够看见。(2)富贵利益,败坏人性,损伤情谊,拿来与府君相比,仁爱险恶立刻就表现出不同了。:参考译文】宗羲的六世祖父府君,名玺,字廷玺。共有兄弟六个人。长兄叫伯震,经商在外,过了十年都没有回家。府君时时刻刻都在祈求,还用茅草和蚌壳来占卜,但非常渺茫得不到一点消息。他站起来说:我哥哥不过在国境之内,我哥哥能到,我怎么偏不能到呢?”于是穿上草鞋出门。乡邻们劝阻他说:你不知道哥哥在什么地方,东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张家口市人民医院模型分析技术考核
- 2025广西玉林北流市中医医院公开招聘21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上海市中医院产科超声引导下手术操作考核
- 2025年临沂兰陵县教育系统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河南郑州市新郑市面向社会聘任政务服务社会监督员、政务服务体验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衡水市中医院浅表疑难病例B超考核
- 邢台市人民医院输血科与临床科室沟通协作机制
- 2025年甘肃警察学院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招聘高层次人才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
-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应对网络安全事件指挥能力评估
- 2025农村果园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1~6的表内乘法必刷卷 (含答案)
- 公司财务流程透明化披露方案模板
- 法院反诈骗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执业药师考试题库大全-附答案
- 2024年下半年黑龙江省嫩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校招笔试题带答案
- 2025年两类人员安全考试题及答案
- 伟星PPR培训课件
- 小学语文高段课标解读
- 排污许可证审核及环境应急管理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艺术展演活动策划公司简介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