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铁和铁的化合物(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铁的化学性质2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3了解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4掌握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工业上铁的冶炼,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实事求事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铁的化学性质、铁盐和来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检验教学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换教具准备:1。仪器:集气瓶、玻璃管、石棉绒、洒精灯、酒精喷灯、试管、干燥管、滴管 2药品:Cl2、铁丝、还原铁粉、水、FeCl3溶液、FeCl2溶液、NaOH溶液
2、,KSCN溶液、盐酸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对比教学,将几种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对比学习,同时也可以和刚刚学过的镁、铝对比,逐步提高学生归纳比较能力 2对于“铁三角”的讲解可采用由党性分析、老师指引的方法,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言】人类使用铁已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目前已发现的金属虽然已有90种,但其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仍然是铁。小到铁钉,大到桥梁、铁道、舰船、车辆和各种机械等,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制造。就连动植物体内也含有铁,人体内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进步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那么,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首先使用
3、铁呢?【讲解】我国的劳动人民在春秋时期就会冶铁,比欧洲早近2000年,并且我国铁矿石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从1996年开始我国年钢产量连续超1亿吨,居世界首位。我们为我国悠久的炼铁史和发达的钢铁工业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铁和铁的化合物。【板书】第二节 铁和铁的化合物(一)一、铁的物理性质:【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实物、联系生活实际(如铁锅导热),回忆总结出铁的物理性质。(指明讨论一种物质物理性质的方法)一、铁的性质1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结构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上看,Fe的次外层电子未达到饱和,和主族元素不同,不仅最外层上2个电子是价电子,而且次外层也有价电子,当铁与弱氧化剂反
4、应时,只能失去最外层上2个电子形成Fe2+,当跟强氧化剂反应时,还能进一步失去次外层上的一个电子而形成Fe3+。 所以,铁在其化合物中通常呈2价或3价,在实际反应中是否遵循这一规律呢? 铁位于第_周期第_族,是一种重要的过渡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铁原子容易失去_个或_个电子,变成_或_,用反应式表示为_。2铁的物理性质【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实物、联系生活实际(如铁锅导热),回忆总结出铁的物理性质。(指明讨论一种物质物理性质的方法)纯净的铁是光亮的_色固体,密度较大、熔沸点较高,有_、_和_等性能,有铁磁性。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第_位,金属元素中仅次于_。3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
5、有金属通性回忆金属具有哪些通性?a和非金属反应演示实验4-7观察实验现象_ 反应化学方程式:_练习:写出铁和硫、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注意:常温时,铁在干燥的空气里不易和氧气反应。b铁和水反应演示实验4-8:观察现象:_ 化学反应方程式:_ 氧化剂:_ 还原剂:_常见金属与水反应的情况:K Ca Na / Mg Al Zn / Fe 冷水 热水 水蒸气注意:产物是Fe3O4,不是Fe2O3c铁和酸反应。铁和非氧化性酸反应:写出铁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反应实质:_。铁和强氧化性酸的反应练习:铁和足量的稀硝酸:_(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铁和浓硫酸:_思考:常温下,铁能否
6、和浓硫酸或浓硝酸反应?_d铁和盐的反应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铁与硫酸铜的反应:_、_铁和铁盐的反应:_小结:第二课时:铁的化合物复习:1。铁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结构2铁的物理性质3铁的化学性质(和非金属反应、和水反应、和酸反应、和盐反应4写出铁和硫、水、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新授:1铁的氧化物FeOFe2O3(铁红)Fe3O4(磁性氧化铁)化合价+2+2+2、+3色、态黑色粉未红棕色粉未黑色晶体水溶性均不溶于水和弱氧化性酸反应FeO + 2H+ = Fe2+ + H2OFe2O3 + 6H+ = 2Fe3+ + 3H2OFe3O4 + 8H+ = 2Fe3+ + Fe2+
7、+ 4H2O和强氧化性酸反应3FeO + 10HNO3(稀) = 3Fe(NO3)3 + NO+ 5H2O Fe2O3 + 6HNO3 = 2Fe(NO3)3 + 3H2O3 Fe3O4 + 28HNO3 = 9 Fe(NO3)3 + NO+14H2O稳定性在空气中氧化为Fe3O4空气中稳定在空气中稳定制备高温熔融,过量的铁与O2反应:2Fe+O2=2FeO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Fe2O3+3H2O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 Fe3O4注意:FeO与非氧化性酸相遇时,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亚铁盐;但与强氧化性酸相遇,Fe2+被氧化成Fe3+,生成铁盐Fe3O4在三种氧化物中
8、最为稳定,一般不与酸、碱和氧气反应,所以在铁的表面若能形成Fe3O4膜,便能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生锈。Fe3O4是一种复杂的氧化物,它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可以写成FeO·Fe2O3的形式有+2、+3 价FeO、Fe2O3是碱性氧化物空气中:6FeO + O2 = 2Fe3O42铁的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Fe(OH)2)氢氧化铁- Fe(OH)3色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水溶性难溶于水与酸反应Fe(OH)2 + 2H+ = Fe2+ + 2H2OFe(OH)3 + 3H+ = Fe3+ + 3H2O与强氧化酸反应3Fe(OH)2 + 10HNO3 = 3Fe(NO3)3 + NO+8H2OFe(
9、OH)3 + 3H+ = Fe3+ + 3H2O稳定性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颜色变化:白色灰绿色红褐色4Fe(OH)2 + O2 + 2H2O = 4Fe(OH)3较稳定空气中久置会部分失水成铁锈受热易分解制取新制FeSO4溶液与NaOH溶液隔绝空气反应:Fe2+ + 2OH- = Fe(OH)2铁盐与可溶性碱反应Fe3+ + 3OH- = Fe(OH)3思考:1。实验中为什么要用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防止硫酸亚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影响效果)2怎样才能使Fe2+溶液长时间保存?(在配制溶液时,要加入少量铁粉防止氧化,加入少量对应酸抑制水解)3实验中为什么要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
10、,慢慢挤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亚铁极易被氧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的氧气都能将它氧化成氢氧化铁,所以按一般强碱与弱酸盐反应制弱碱的操作很难得到。要制得白色溶液必须用加热煮沸过的蒸馏水(以减少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临时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最好在溶液中再滴几滴植物油以避免硫酸亚铁溶液与空气接触,准备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也要先加热煮沸,并且滴管尖嘴要伸入硫酸亚铁溶液的底部再慢慢挤,以防止带入氧气)3+2价铁的化合物与+3价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换4Fe2+与Fe3+的检验Fe3+的检验:溶液呈棕黄色A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有Fe3+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说明有Fe3+Fe2+的检验:溶液呈浅绿色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在空气中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说明有Fe2+B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再加入氯水呈红色,说明有Fe2+小结:板书设计:1铁的氧化物2铁的氢氧化物3+2价铁的化合物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课件
- 老年人家庭知识培训课件
-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暑假预习《文言文》早背晚默小纸条
- 老干郭工作业务知识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期末复Unit1-习Unit10单词短语句子综合练习
- 2025版人防工程军事训练场地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5版健身房教练业绩提成合同下载
- 2025版汽车底盘检测台租赁服务协议
- 2025瓷砖材料国际贸易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年旅游代签合同委托书专业范本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人教版)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专题质量检测(A卷)
- 2025 年小升初沈阳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高校学管中心面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 卵巢保养课件教学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医疗设备维修服务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防雷防静电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测绘工程技术专业介绍
- 交警舆情课件
- 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教学研究计划
- 2025年广西公需科目考试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 中医与现代医学融合的健康体重管理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