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 2019-2020 年语文中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一、文学作品中的四大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二、关于小说知识:1 . 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2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主要要素)、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 :1 . 小说的根本特征是通过形象再现生活,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还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细节描写。2 .人物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正
2、面描写侧面描写) 情节1 .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的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2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情节通常由场面和线索构成。场面,指小说中被处理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的具体的矛盾冲突人物之间的关系,它是比事件更为具体的生活画面。3 .线索,指把人物活动贯穿起来完成情节发展的事物或事件。线索既有一条也有两条。一是主线,一是次线;一是明线,一是暗线。 环境1. 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从广义上说,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
3、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1)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2)是渲染气氛,(3)是烘托人物性格。(5)映衬人物的心情,(6)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点明中心)等。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考点四、把握故事情节三、小说的考点:考点二、人称(人物形象)作用考点三、分析环境描写考点五、概括主题内容考点六、理解小说标题考点九、品味语言特色考点七、分析写作技巧(一)考点八、分析写作技巧(二)考点十、句子作用题考点十一、段落作用题考点十二、加工小说情节四、答题技巧:考点一、人物形象分析 (一 )题型:1 .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 .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 .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 .文章安排某个人物有什么作用?5 .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二)解题思路:1 . 看看人物做了哪些事(哪些表现),从这些事(表现)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2 .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3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4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5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三)答题格式:XX是一个的人物形
5、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考点二: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一)【知识储备】三种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XXX (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的叙 述与倾谈。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 对话和沟通交流;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 果。
6、这种人称常用于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二)小说中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1 . 人称本身的作用2 .线索作用3 .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4 .形成对比(对照)5 .揭示主题作用(三)人称作用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人称本身的作用,XX”能起到线索作用,烘托、衬托形象,突出形成对比,具有揭示主题作用。考点三、环境描写(一)题型:1 . 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3 .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
7、写。 (二)环境作用题【知识储备】1 . 社会环境 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A、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B、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2 .自然环境 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B、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铺垫。C、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D 、展开、推动情节发展。E 、象征、暗示或深化主旨。(三)环境描写的思考模式(四级概念整合法): 环境环境,即环境本身有何特点。(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怎样的社会环境) 环境
8、情节,环境描写对情节展开有何作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环境人物,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提供活动背景,表现人物性格、渲染人物 心情等) 环境主题,环境描写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四)环境作用答题样式:环境本身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氛围,渲染(定下)了感情基调,烘托了人物,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考点四、把握故事情节(一)知识储备1 . 情节的运行方式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 .情节的摇摆 在一个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绝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跑到底的,而是 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
9、即体现出情节的曲折性。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 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3、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如欧亨利式的结尾”一毋小说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 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二)题型:1 .文中写了 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 .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3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4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5 .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三)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1 、创造悬念,引人入胜;2、前后照应;3、侧面衬托、埋
10、下伏笔;4、总结上文、点明题意;5、线索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四)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内容+结构XX情节(事物)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文中相照应,(结构);突出了,点明了(表现了)(内容)(五)情节安排评价: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作用:制造悬念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考点五、概括主题内容:(一)题型:1 . 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2 .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
11、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3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二)方法指导:1 .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2 .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3 .联系作家创作的动机;4 .从分析文章的标题、开头、篇末入手;5 .从分析文中的抒情议论句入手(三)答题格式: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呼吁了考点六、理解小说标题(一)题型: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二)【知识储备】标题作用1 .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 时节
12、/ 地点 /2 .是本文线索。3 .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4 .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5 .紧扣(揭示)主题。6 .制造悬念,营造氛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7 .象征意味、寓意。(三)标题作用答题样式: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A、以“ XX”为题,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B、以“ XX”为题,能概括情节。C、以“ XX”为题,突出了人物的形象。D、以“ XX”为题,揭示文章主题。E 、制造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F、以“ XX”为题,象征了。对具有暗示作用。考点七、分析写作技巧(一)(一)题型有:1 . 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
13、时所起的作用2 .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3 .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二)解题思路: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 抒情 描写);二、结构方式(总-分 -总);三、表现手法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1 )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
14、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方式作用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3)描写:人物描写 常用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直接(正面)描写、侧面(间接)描写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突显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4)结构安排:(巧妙)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注重)前后照应,严谨完整;(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讲求)起
15、承转合,曲折有致。结构类题型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 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 达了(5)修辞手法: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修辞手法+内容+效果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特性。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16、;6 .反复:强调了 +加强语气考点八、分析写作(艺术)技巧(二)(一)常用的表现手法 :夸张、对比、拟人、象征、联想、想象、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卜点面结合、动静相衬、虚实相生、托物言志、悬念铺垫、借古讽今、开门见山、伏笔照应、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烘托渲染、以小见大等。(二)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手法伏笔定义(特点)1文学作品中前文对后文将 1作用使内容前后照应,情答题格式1文早先与为卜文与1埋下伏笔,使内容前后照要出现的内容的暗示预先节紧凑,结构严谨。作提示或暗示,后文再照应,情节紧凑,结构严谨。应。铺垫为了表
17、现主要写作对象而 提前作的渲染、陪衬、衬制造悬念,引人入 胜,突出重点,使情先写为下文作铺垫,制造悬念,突出重点,托(基础性描写)节衔接自然紧密。使懵节衔接自然紧密。象征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 1意把抽象的事理和情感 表现得具体可感,含1运用象征,抓住与1相似点,通过对形象描蓄III耐人寻味。述,更好地表现了含蓄而耐人寻味。衬托以本体外的物体陪衬本突出本体特征、作者用衬托,使特体,后正衬和反衬情感,增加表现力点更突出、鲜明,增强表现 力。对比把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 物,或者同一个事物的不 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 较。突出事物(人物)特把和对比,突出事征和情感,给读者留 下深刻印象物特点或人物精神
18、品质,鲜明地表现出,给 人留下深刻印象。抑扬先否定或贬低形象,尔后 深入挖掘其特点及内在意突出强调了事物(人作者本息是而先用物)的特征,使情节抑扬之法,令读者更全面深义,再予以肯定、褒扬,J曲折生动。刻地认识使情节曲折生二 动。叫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悬念俗称“卖关子”,先提出了使情节坏坏相扣,曲先把抛给读者,设下悬 丁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留折生动,引人入胜念,后向冉解释,使情节环,待后文解答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 胜照应为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 清楚,在行文过程中做前使文章前后贯通,脉 络清楚,主题突出,本文先与与下文的遥相呼应,或结尾呼应开 头,使文章前后贯通,脉络后照顾或呼应性的叙写,结构
19、严谨也叫前后呼应、首尾照应清楚、主题突出、结构严谨托物 百志借助具体事物阐述道理,3把事理和情感表现得,借对的描写表达了抒发感情。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道理或情感,把道理和情一 感表现得具体可感、生动形象描写 方法内容类:人物描写(外 貌、语言、动作、心理、生动形象地再现描写 对象的特点,使特点 更鲜明,更具感染力运用描写,生动形象(细致)地再现(表 现)特点,使形象更鲜神态描写)和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和表现力。明,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写)角度类:止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而1性质类:细至(三)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样式技巧本身作用+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运用了手法,生动传神表
20、达了突出(渲染),刻画了人物形象考点九、品味语言(风格)(一)题型:1 .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2 .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二)解题思路:1 .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2 .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3 .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三)词语作用【知识储备】1 .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叠词具有音节美的作用。2 .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3 .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4 .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
21、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四)词语作用答题样式:词语意义或形象作用+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修饰(描写)了 ;运用了手法,写了 .生动传神。XX概括了,表达了,与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考点十:句子作用题(一)题型: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二)【知识储备】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三)句子作用答题样式:句子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这一句突出了
22、,概括了情节,在文中起到作用(照应、点题、过渡等),为作铺垫(埋下伏笔),概括了,深化主题。考点十一:段落作用题(一)【知识储备】1 .紧扣情节。2 .揭示文章主题、主旨、观点、情感。3 .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照应、过渡、总领、铺垫。(二)段落作用答题样式:段落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这一段主要写了,紧扣主题,在文中起过渡(照应上文或下文、引出下文)作用,为铺垫(埋下伏笔、提供依据),有揭示主题的作用。考点十二、展开想象,对小说情节进行加工(一)题型:1 .补充小说的空白或补小说的结尾2 .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二)方法指导:(1)读懂内容,心中有数(2)注意语境关联,结构承上启下(3)如
23、是人物描写,要符合人物身份(4)补充部分要符合当时情境(5)合理想二、现代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艾叶香中寻玉佩邹凤岭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 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氯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 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 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 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
24、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根与木板拼成 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根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 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 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 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 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 村落。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
25、边框,那些往 事愈加清晰。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 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 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 的奶奶传下来的。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 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 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 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
26、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 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 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 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 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 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 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
27、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选自做人与处世)(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一教 我磨面做饼一给 我压岁钱一一病中思念爷爷 一临终不说玉 佩的去向(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组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3)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 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4)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
28、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答案】(1)带我”摘艾叶;荒年做艾饼(2) 化静为动,传神地写出了山茶花红得鲜艳欲滴的形态(竞相开放)。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老屋的简朴,表达了我”对老屋的亲切感。(3)表现了奶奶娇羞的神态(娇羞的样子);表达出奶奶对爷爷深沉的爱和长久的思念。(4)精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这句话暗示玉心佩已被卖掉,换成了米面,为后文没找到玉心佩作 铺垫,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解析】【分析】(1)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入+事+结果”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遗漏主要
29、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作 答时,答案要仿照题目中的示例来写。(2) 本题作答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做到句不离句,句不离段”。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 为:运用了 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 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注意:在写其作用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 实质意义来写,否则就会显得内容过于笼统)。(3)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句和上下文内容理解作答。奶奶说这句话 是在对爷爷长久的思念和爱的情形下的自言自语,因而神情应该是娇羞的。据此理解作 答。( 4
30、)伏笔:指文学作品前面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伏笔的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或疑惑的感受。从文章中找出伏笔的内容,并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作答即可。故答案为:带 我摘艾叶;荒年做艾饼。 化静为动,传神地写出了山茶花红得鲜艳欲滴的形态(竞相开放)。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老屋的简朴,表达了“我 ”对老屋的亲切感。 表现了奶奶娇羞的神态(娇羞的样子);表达出奶奶对爷爷深沉的爱和长久的思念。 “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
31、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这句话暗示玉心佩已被卖掉,换成了米面,为后文没找到玉心佩作铺垫,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或中心句,最后再归纳概括。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解答语言的赏析类题,我们应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平时要掌握一些答题模式,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语言的能力以及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抓住人物神 情描写的语句分析人物的神态,然后
32、再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体会人物话语里蕴含的感情。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运用伏笔及其作用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在前文中找出伏笔的部分,最后再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伏笔的作用。分析作用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与一个窃车贼的通信(德国)内尔比尊敬的布劳恩先生:您一定已经发觉您停在歌德大街的那辆蓝色小轿车被人偷走了。我就是那个窃车贼。我一向喜欢与被偷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所以我向您提出以下建议:您的车里有一个装着信件与公文的皮包。这个包对我毫无用处;然而对您,我想,必定十分重要。我将为您把这个包放在歌德大街四号的后面,如果您也把您的轿车证件
33、放在那里的话,您给我的回信也可一并放在那里。非常感谢。您的窃车贼一九六四年四月三日于法兰克福尊敬的窃车贼先生:我急需那些公文,因此我接受您的建议。我的,也就是您的蓝色四座轿车的证件可以在今晚十二点去歌德大街四号后面取。谨致敬意。马克斯布劳恩一九六四年四月五日于法兰克福尊敬的布劳恩先生:本周您的轿车必交的分期税款真的高达二百四十六点九七马克吗?您恭顺的窃车贼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于法兰克福尊敬的窃车贼先生:我非常遗憾地告诉您,您必须在本周内到税务局去付清那笔分期税款。拖欠税款会被可扣以很高的罚款。谨致崇高敬意。您的马克斯布劳恩此外:请勿忘记向西克瑞塔斯保险公司交纳汽车保险费。一九六四年四月九日于法兰
34、克福尊敬的布劳恩先生:请您原谅我又写信前来打扰。我只是想问一下,十二至十四升汽油够这辆轿车用吗?另外,左后轮好像有些漏气。谨致敬意。您的窃车贼一九六四年四月十日于法兰克福尊敬的窃车贼先生:我完全忘了写信提醒您,我的,也就是您的汽车,必须立即更换新轮胎。汽车的耗油量您 说得很正确。现在您一定已经发现了这是一辆老掉牙的破车了吧?就您的职业而言您一定 常常用车,为了您的安全我建议您快换上新的阀门。您的马克斯布劳恩一九六四年四月十二日于法兰克福尊敬的布劳恩先生:税务局令我在十天之内补交税款六百九十八点五七马克。另外,车座的软垫坏了,左转弯指示灯也失灵了。您能给我推荐一个又小又便宜的停车房吗?最好车房里
35、的温度高一点,因为马达很难启动。现在我停车得花五十马克。谨致诚挚的谢意。您的窃车贼一九六四年四月十八日于法兰克福尊敬的窃车贼先生:您别无选择,只有如数交付税款。另外,昨天夜里我突然想起刹车已经失效。您马上去检查一下。还有,如果遇到像现在这样的坏天气,您一定得去把车顶修一修。您恭顺的马克斯布劳恩又:关于停车房我提不出什么好建议。我一向是把车停在露天的。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三日于法兰克福尊敬的布劳恩先生:我偷了您的汽车,却吃足了您的苦头。福无双至,福不单行,昨天变速器又坏了。我这个地道的小偷又怎么承担得起这许多款项呢?我请求您收回这辆汽车,我会付给您一笔为数不多的赔偿费。衷心希望您能接受我的建议。谨
36、致最崇高的敬意。您的窃车贼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五日于法兰克福尊敬的窃车贼先生:您突然做出如此生硬的决定,打断了我们友好的通信,令人十分遗憾,您偷走了我的汽车,我才弄清了上帝给我一双脚是用来做什么的。我又开始四处漫游。我现在已减肥达数磅之多,心脏情况正常,“经理病 ”于我已经久违。现在我很少有客人,经济情况大为好转。可突然您要把汽车还给我!对此我绝不会加以考虑!就是您向法院提出起诉,我也绝不会答应。此外,我从不接受偷来的东西。谨致最崇高的敬意。您的马克斯布劳恩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八日于法兰克福( 1 )通读全文,说说小说开头中出现窃车贼给车主写信这一情节的作用。( 2)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两项是()A
37、. 小说没有典型的情节,以窃车贼和失主互通书信的形式来反映社会问题。B. 窃车贼由于社会的谴责,出于良心的发现想把车归还给失主。C. 车主人是一个幽默的人,不愿接受丢失的车子,是由于自己不需要车子了。D. 小说塑造了窃车贼和丢车者的故事,故事荒诞又发人深思。( 3)小说结尾出现“丢车者拒绝接受窃车者归还车”这一结局,试分析具体原因。( 4)小说除了情节的荒诞外,还有极强的讽刺性,结合生活体验,说说小说的深刻含义。【答案】( 1)交代窃车贼想用装信件和公文的皮包交换轿车的证件的原因,引出下文窃车贼与车主互通书信的情节。( 2) B,C( 3) 丢车者想教训窃车贼,做坏事就付出代价。 丢车者习惯了
38、没车的生活,不想因为车子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增强小说的悬念和讽刺性,让人读来捧腹大笑。( 4)示例:小说告诉人们不择手段得到的利益必将会带来痛苦,同时也讽刺了社会中名目繁多的收费给百姓带来的生活负担,呼吁社会要弘扬正能量。【解析】【分析】(1)小偷信中提到“您的车里有一个装着信件与公文的皮包。这个包对我毫无用处;然而对您,我想,必定十分重要。”“ 如果您也把您的轿车证件放在那里的话,您给我的回信也可一并放在那里。”可知小偷写信的目的是想用很重要的公文包换取交换轿车的证件,引出下文车主回信的情节。(2) BC 错误,窃车贼由于支付不起各种费用而想退还车子,车主人是由于车子已成了自己的累赘而不愿
39、接受车子。( 3)窃贼偷了东西,还想要挟车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您偷走了我的汽车,我才弄清了上帝给我一双脚是用来做什么的。我又开始四处漫游。我现在已减肥达数磅之多,心脏情况正常,经济情况大为好转。可突然您要把汽车还给我!对此我绝不会加以考虑!就是您向法院提出起诉,我也绝不会答应。此外,我从不接受偷来的东西。”这是车主的理 由,丢车者想教训窃车贼,想让他付出代价。车主习惯了没车的生活;这样的结尾出乎意 料之外,增强悬念和讽刺性。(4)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解此类开放性试题:要紧扣文章的主旨;要紧密联系实 际谈感想和认识,要真切,从生活中来,态度要正确、鲜明。小说是想告诉人们,不可做 坏事,做
40、了坏事是要受到惩罚的,通过揭示社会的种种不合理,呼吁社会要弘扬正能量。 故答案为:(1)交代窃车贼想用装信件和公文的皮包交换轿车的证件的原因,引出下文窃 车贼与车主互通书信的情节。(2) BC。(3) 丢车者想教训窃车贼,做坏事就付出代价。 丢车者习惯了没车的生活,不想因为车子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增强小说的悬念和讽刺性,让人读来捧腹大笑。(4)示例:小说告诉人们不择手段得到的利益必将会带来痛苦,同时也讽刺了社会中名 目繁多的收费给百姓带来的生活负担,呼吁社会要弘扬正能量。【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开头段作用的能力。小说开头段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渲 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41、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在理解 小说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开头段的内容分析其在展开情节方面的作用。(2)本题考查对小说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二是要理 解重点语句表达的意思,三是要能够理解小说的主旨,四是要分析小说的写作顺序及表现 手法。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仔细比对,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3)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结尾段作用的能力。小说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 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 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解答时要在理 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从内容
42、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4)此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 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4.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父亲的油菜花曾剑时光逝去二十年,我早已步入军区机关,成为一名军旅作家。但那漫山遍野的金色的 油菜花却一直摇曳在记忆深处。那时,春节刚过,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乡村静下来。我整日不出屋,坐在床头,等待 父亲的脚步声。我常常是从清晨等到深夜,在风吹松枝的瑟瑟声里,慢慢睡去。父亲每天都出门,与其说是给我借学费,不如说是逃避。他心里清楚,正月里,山里 人讲禁忌,不愿拿钱借人。“先到学校去吧,我借到了,就
43、给你送去。”那天早晨,父亲说,是一种商量的语气。他目光躲闪,一直不敢面对我。偶尔我们目光相撞,我捕捉到的,是他满眼的愧疚。我眼前浮现出开学时教室里的情景:交了学费领到书的同学,满脸喜悦,有的拿着新 书,在课来间追逐嬉闹,有的坐在座位上,把书翻得哗哗直响。而我,坐在教室一角,像 鸵鸟一样将头埋在手臂间,不敢看别人。此时我分明能感知同学们的目光,将我那点可怜 的自尊,一点点吞噬。从小学到初中,开学时的状况大都如此,我挺过来了。但现在,我 突然对那喧哗与骚动的教室充满着惶惑与恐惧。我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了,人大了,自尊心 更强。拿不着学费,我选择逃避。 我没有回应父亲。他就又出去了。他的脚迈过门槛那一刻
44、,回过头,目光却并没看 我,而是盯着堂屋的墙角,仿佛是在同墙说话。他说,你等着,今天应该能借得到。父亲 的声音很小,没有底气,不像说给我听,像是在安慰他自己。一连几天,父亲依然空手而归。正月十五的鞭炮响彻山村,炸得我心里一阵慌乱。正月十六,学校将正式上课。拖至 正月十六还不去报到的,往往就自动辍学了。夜的黑从头顶压下来,我倒床便睡。记不清什么时候,父亲喊我起来,说,走,跟我到有康的小卖店去。有康是我家转弯抹角的亲戚,论辈分我叫他表舅。他在村口的三岔路开了一家小卖 店。?有康在柜台里的床上半卧。父亲在柜台外那张椅子上坐了,我就站在父亲身边。静坐 一会儿,父亲直了直腰,他想说借钱的事,但他扫一眼有
45、康那张倦怠的不耐烦的脸,到底 没说出来。父亲只说我,说我的学习成绩好,不读书可惜。?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拿眼瞅有康。有康那张脸,并没有因我的成绩好而变得和蔼。父 亲站起杂,走到有康身边,隔着柜台,微低头,弯腰,膝盖好像也有些弯曲。他仰头看着 有康,清了清嗓子,显然是在努力地说服自己,让自己有勇气张口借钱,但有康抢先封住 了父亲的嘴。有康说:现在生意不好做,你是知道的。四周的几个村子,倒是上这里买货,都是赊账,我都快撑不下去了。 ”?我看见父亲像被人抽了脊椎骨似的突然矮了下去。?我们走出小卖店,头顶那轮月,已偏向西天。月缺一角,天并不晴朗,不时有淡黑色 云朵在月前掠过。?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父
46、亲说。我明白父亲为什么说这句话,他是在暗示我,明天一 切都会好起来,但是,我已经不相信明天了。父亲借钱时那个可怜的样子,深深地刺痛了 我,我要走了,打工去。?夜在黎明中醒来。我像村子里别的打工仔一样,一个蛇皮袋,塞着我的铺盖,向镇上 走。在那里,我将坐上远去的车。?父亲送我,他在前面走。出了村口,他没走大路,选择了一条田间小道。我知道父亲 的想法,他怕碰见熟人,怕熟人看见我上不起学。?太阳露出瑰丽的光,天似乎是豁然亮了。父亲突然停下来,指着满田的油菜说:你看,咱家油菜花开了。 我扫了一眼,眼前一片碧绿。父亲说:你仔细看。”我顺着他的手指,果然看见一株金黄色的油菜花,就在离我们几步远的地方。父亲
47、说:要不,你还是上学校去吧,这油菜花都开了,太阳一晒,三两天就全开了。过些日子,天暖和了,就会结 籽,籽饱满了,熟了,就是钱,够你交学费的。”?父亲是在同我商量,更像是在乞求。他一直低着头,不正视我,只看着那朵金黄色的 油菜花。?我摇头。但在那一刻,我看见满山的矮松、碧绿的油菜,还有万绿丛中那朵金黄色的 油菜花。阳光洒在油菜花上,美得令我心动。我感到天地陡地一亮么多天,心里的阴霾被那一片金黄驱得无影无踪。晨露沾在油菜花上,晶莹剔透。有一滴露珠,被松雀的鸣叫震落,似乎滑进了我的心田。我感到它的清凉,几天来,压在心中的不快被它冲刷走了。我的眼前,幻现出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一股金黄色的希望在心中升腾。
48、我的腿软了下来,似乎已无力迈向小镇。我静静地站在那里。父亲趁机从我手中接过蛇皮袋。我们转身,沿着相反的方向,朝着学校走去。? 高中三年苦读,成就了我的军校梦。后来,我步入军区机关,成为一名军旅作家。而父亲,依然在山里。他老了,70 岁了。我们不让他种田,他说,水田侍弄不动了,早田还是要种的。? 于是,父亲只种油菜。(摘自辽宁日报2018 年 3 月,有删改)( 1 )请仔细阅读选文? 段,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我等待父亲借钱 f了我决定辍学打工 f我心中燃起希望 f(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 段画线句子。而我,坐在教室一角,像鸵鸟一样将头埋在手臂间,不敢看别人。( 3)选文第? 段画线句子
49、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父亲站起来,走到有康身边,隔着柜台,微低头,弯腰,膝盖好像也有些弯曲。( 4)请品析选文第? 段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阳光洒在油菜花上,美得令我心动。我感到天地陡地一亮。这么多天,心里的阴霾被那一片金黄驱得无影无踪。( 5)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分析父亲性格特点。( 6)文章标题“父亲的油菜花”有何含义?( 7)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答案】( 1 )父亲受尽屈辱没有借到钱;我三年苦读学有所成( 2)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头埋在手臂间的我比作像驼鸟一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因交不起学费而觉得不好意思,低人一等的样子,表现了我当时内心无比的痛苦
50、。(3)这个句子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站 ”“ 走 ”“ 低 ”“ 弯 ”等动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在借钱时低人一等的卑微形象,突出了他对我的爱之深。(4) “陡然 ”是突然的意思,说明我听了父亲的话后突然觉得命运发生的转机,我还有机会重返校园读书。划线的词表现了事情来的突然,突出了我当时内心的惊喜与快乐。(5) 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他年过七十,我们不让他种田,他却说水田侍弄不发,旱田还是要种的; 父亲是一个支持孩子读书,执着自强的人。他一心想让我读书,为了让我能重返校园,外出四处借钱,在看到油菜花开时,看到了希望,让我再次重返校园;父亲是一个无私的人,他为了孩子卑躬曲膝的去求人借钱。(6)
51、 “父亲的油菜花”是指父亲为了劝“我 ”回校读书所作的又次努力,油菜花凝聚着父亲对“我 ”的期望,更能突出父亲朴实、执着、卑微、自强的性格特征。同时标题也蕴含着“我对父亲的理解、感恩、热爱之情,引发读者对如何在艰难的生活中活出希望的思考。(7)生活总会出现困境,只要我们有一颗执着向上的心,总会出现转机,走向人生的坦途,创造出人生的辉煌。【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中所给的情节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文章第 段,主要写我在焦虑中等待父亲借到钱;第 ?段,写的是 我决定辍学打工;所以第一空根据?段的内容概括,写父亲受尽屈辱也没有借到钱;第?段,写的是父亲看到油菜花,他的话
52、让我心中又燃起了希望;所以第二空则根据? 段内容来概括,写我三年苦读,成就了军校梦,终于学有所成。( 2)对句子的赏析,按题干要求,先判断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再分析其表达效果。这句话将“头埋在手臂间的我”比作是 “鸵鸟 ”,以此来形象地表现出我因交不起学费的自卑,不好意思看着周围的同学,可见我当时内心的痛苦。( 3)掌握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句做出判断,并结合所处文段加以理解,分析出描写的效果。从句中的“站 ”“ 走 ”“ 低 ”“ 弯 ”等词,可以看出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表现父亲在借钱时卑微低下的样子,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我
53、能有个光明的前途,所以侧面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之 深。( 4)句中加点的词“陡然 ”意思是突然的意思,在句中指的是父亲的话让我的命运突然之间发生的转变,原来我还是有机会进校继续读书的,表现了我听了父亲的话并看到鲜艳的 油菜花时的惊喜。( 5)文章主要写父亲为了我能上学而四处借钱,后来想到油菜花开就快收到油菜,没有什么困难是解决不了的,将就要外出打式的我又重新送回了学校的事,由此可见父亲对孩子的爱之深;父亲为了我上学,不顾别人的歧视,卑躬曲膝地去求人,表现了他对孩子的关爱,深知读书的作用意义重大;“ 70岁了。我们不让他种田,他说,水田侍弄不动了,旱田还是要种的”,又可以看出父亲的勤劳。( 6)本
54、文有大关的篇幅来写父亲借钱的经过,这一情节是为了表现父亲和我的痛苦与绝望,此时越痛苦,就越能衬托出下文油菜花给我带来的希望与力量,父亲借钱的情节是为下文写油菜花作铺垫。而父亲的油菜花突出了父亲的朴实与执着,油菜花凝聚了父亲对我的期望,也给了我对未来的希望,这一大片油菜花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也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热爱。以油菜花为题更能激发一股脑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关于如何在艰难 的环境中生活的思考。( 7)对文章阅读感悟的表达,是开放题,答案不唯一,了解文章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如果正确面对人物的困境为主题来表达观点与理由即可。故答案为:(1 )父亲受尽屈辱没有借到钱;我三年苦读学有所成。( 2)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头埋在手臂间的我比作像驼鸟一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因交不起学费而觉得不好意思,低人一等的样子,表现了我当时内心无比的痛苦。( 3)这个句子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站 ”“ 走 ”“ 低 ”“ 弯 ”等动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在借钱时低人一等的卑微形象,突出了他对我的爱之深。( 4) “陡然 ”是突然的意思,说明我听了父亲的话后突然觉得命运发生的转机,我还有机会重返校园读书。加点的词表现了事情来的突然,突出了我当时内心的惊喜与快乐。( 5) 父亲是一个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家居社区期房预售权益分割与物业服务协议
- 独家专利许可补充协议
- 安徽省A10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考生物学试题
- 2025至2031年中国双梁电子琴架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双脉冲电容储能点焊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纯棉普梳纱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无工作台皮带式输送机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麂皮绒靠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兽用连续注射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纳米环保乳胶漆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二模)202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物理试卷(含标准答案)
- 2025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 例析与指导 试卷示例题
- 普通遗传学讲稿
- 远古苗族的-附丽于古歌和刺绣
- 锦程网生涯规划书
- 铁皮石斛集约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 弯道跑教学设计与教案1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 GB∕T 31838.7-2021 固体绝缘材料 介电和电阻特性 第7部分:电阻特性(DC方法) 高温下测量体积电阻和体积电阻率
- 变频器变频altivar71说明书
- 车门玻璃升降器的设计与运动仿真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