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两首_题西林壁_游山西村_第1页
5古诗两首_题西林壁_游山西村_第2页
5古诗两首_题西林壁_游山西村_第3页
5古诗两首_题西林壁_游山西村_第4页
5古诗两首_题西林壁_游山西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题题 西西 林林 壁壁宋宋苏轼苏轼这是苏轼这是苏轼1084年游庐山时题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题题 西西 林林 壁壁宋宋苏轼苏轼题西林壁题西林壁苏轼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缘身在此山中。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独立识字学词。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文中所 蕴含的道理。横看横着看,庐山横着看,庐山 ;侧看侧着看,庐山侧着看,庐山 ;远看从远处望,庐山从远处望,庐山 ;近看从近处看,庐山从近处看,庐山 ;抬头仰望从低处仰望,庐

2、山从低处仰望,庐山低头俯视 从高处俯视,庐山从高处俯视,庐山 ; 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在庐山之中。身在庐山之中。古诗今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不识识庐山真面目,只庐山真面目,只缘缘身身在此山中。在此山中。小组讨论:1、怎样才能够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怎样才能

3、够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从这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从这首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 当局者迷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旁观者清莫:莫:m 莫大莫大 莫然莫然 莫如莫如 莫名其妙莫名其妙腊:腊:l 腊月腊月 腊梅腊梅 腊肉腊肉浑:浑:hn 浑身浑身 浑然浑然 浑浊浑浊疑:疑:y 怀疑怀疑 疑问疑问 疑惑疑惑陆游陆游陆游陆游 (1125一一1210),南,南宋宋,平生作,平生作诗诗,是,是古

4、代诗古代诗人中创作作品最多的人中创作作品最多的,其作品多强烈抒发自其作品多强烈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炽热己的政治抱负和炽热的的,同时鞭,同时鞭挞投降派,挞投降派,思想性很强。,思想性很强。hntn古古诗诗今今译译莫莫笑农家笑农家腊酒浑腊酒浑,丰年留客,丰年留客足足鸡鸡豚豚。山重水复山重水复疑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莫:不要莫:不要 浑:浑浊浑:浑浊 足:充足、足够足:充足、足够 疑:似、好像疑:似、好像讨论、交流:讨论、交流:1、农家风俗如何?(如何待客?)、农家风俗如何?(如何待客?)2、诗人游玩,经历了什么?心情如何?、诗人游玩,经历了什么?心情如何?3、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表现了表现了和和的感情。的感情。佳句赏析佳句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既写出山西村既写出山西村, 另一方面它又另一方面它又,多多用来比喻用来比喻人在人在。 这首诗是这首诗是隐居山阴老家农村时隐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对,对,流,流露出露出的感情。的感情。 诗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