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基础练习及答案_第1页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基础练习及答案_第2页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基础练习及答案_第3页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基础练习及答案_第4页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基础练习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语文(下)文言文基础知识练习 一、 填空。木兰诗选自 代郭茂倩编的 ,这是 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二、选择下列划线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策勋十二转( )转 A.级 B.回 C.转动 赏赐百千强( )强 A.多 B.大 C.有余 愿为市鞍马( )市 A.市场 B.买 C.集市 愿驰千里足( )愿 A.希望 B.愿意 C.能够三、选择题。1.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

2、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2.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3.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4.对下列

3、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5.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D.写

4、行军旅途的欢快。 6.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四、多义字辨析 市:东市买骏马 (      )     愿为市鞍马 (      ) 将:将军百战死 (      )    出郭相扶将 (      ) 帖:昨夜见军帖 (&#

5、160;     )    对镜帖花黄 (      ) 机:不闻机杼声 (   )     万里赴戎机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 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3.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4.写木兰经历战争持久、出生入死战斗的句子是: 。5.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6.写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的

6、句子: 。7.写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句子: 。8.成语“扑朔迷离”出自:“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朝代)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编年 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 , 家、 家。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 ”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 。”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 ? , 。”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 。” (以上均填原句)。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惊讶、敬佩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文末的 “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    二、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7、( )  涉猎( ) 孰( )  遂(   ) 邪( )通“耶”三、解释划线词语。 1. 当涂掌事。 当涂:   2.但当涉猎。 涉猎:3.见往事耳。 见:   往事:4.蒙乃使就学。  乃:5.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务: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 治经:    博士:。7.卿今者才略。 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刮: 五、选择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 蒙辞以军中多务( ) A把 B被 C用 2 即更刮目相待 (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

8、学( )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3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 3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 七、翻译下列句子。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八、问答题: 1、 文中最突出

9、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 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       。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我的启示是: 6. 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答:_7.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_二、能力迁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2题。楚有祠者,赐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8. 解释句中加线的词。

10、(1)引酒且饮之 引:_ 且:_(2)蛇固无足 固:_(3)终亡其酒 终:_ 亡:_9. 下面句中的“之”字指代的内容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 数人饮之不足 B. 引酒且饮之C. 子安能为之足 D. 一人饮之有余10. 翻译下面的句子。(1)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译:_(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译:_11. 由这个故事得出的一个成语是:_12. 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答:_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苔痕(      )    鸿儒(     

11、; )    案牍(      )    甚蕃(      )  德馨(      )    淤(      )泥    洗濯(      )    清涟(   

12、;   )隐逸(      )    亵(      )玩    鲜(      )有闻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斯(             )是陋室        

13、     鸿(             )儒无案牍之劳形(             )         可爱者甚蕃(          &#

14、160;  )出淤泥而不染(             )         濯(             )清涟不妖(             )

15、60;                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             )  

16、           亵玩(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5分)1水陆草木之花                     之:  &

17、#160;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染   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160;之:                       5.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                   

19、60;   6.渔人甚异之。             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1陋室铭选自       

20、     ,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2、                          

21、          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     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3陋室铭处处紧扣        

22、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3、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24、0;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25、;              ;6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26、60;      家,“元公”是他的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27、0;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28、;    、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29、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30、60;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            

31、;                                                  

32、;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                                             &

33、#160;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                            

34、60;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            &

35、#160;                                                 &

36、#160;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                                            

37、                     6、孔子云:何陋之有?译:                           

38、0;                                     六、阅读训练(36分)课内巩固(一)(13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39、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1)名:                               (2)灵:         

40、          (3)德馨:                             (4)鸿儒:          

41、0;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2分)3从上文

42、找出3句对偶句。(3分)(1)                              (2)                  

43、0;          (3)                            4请你试着对对联。(2分)(1)上联:吉羊辞旧岁        

44、  (2)上联:银羊摇尾去   下联:                                  下联:           

45、60;    (二)(14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加点的字词。(5分)妖:                益:   

46、;                植:             鲜:                宜:      &#

47、160;       2. :“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       ;“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           。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

48、然起敬。(3分)3、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3分)答:                                             &#

49、160;                                                  &

50、#160;                                                 &

51、#160; 4、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3分) 答:                                           

52、                                                  

53、                                         24课河中石兽一、双基测评  1. 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山门圮于河(    )            棹数小舟(    )    曳铁钯 (    )              为暴涨携之去(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