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必修3高中生物课时检测:群落的结构_第1页
新人教必修3高中生物课时检测:群落的结构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跟踪检测(十四)群落的结构一、选择题1 1 下面的实例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A A .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B.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 C .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 D .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解析:选 C C 题中 A A 和 B B 选项出现的热带雨林和红松林不但包括多种生物,同时还有 自然环境,不属于生物群落的范畴。而选项 D D 无菌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菌落,由于只有 种物种则只能称为种群。选项 C C 中污染后的共生菌落是由不同种的细菌构成的,可视为一 个小的群落。2.2. 下列研究对象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 A .洪水导致农田中部分黑线姬鼠外迁B.B.

2、 杜鹃在森林上层栖息和捕食C.C. 线虫寄生在小麦叶片中D.D. 稻田中水稻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解析:选 A A 黑线姬鼠的外迁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杜鹃在森林上层栖息和捕食 属于群落中的分层现象;线虫寄生在小麦叶片中属于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稻田中水稻种群 在数量上占优势属于群落中的优势物种。3.3.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A .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 C .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 D .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解析:选 D D 导致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4.4.关于

3、群落水平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A .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群落水平结构而森林生态系统没有B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 C .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水平结构D D .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水平结构基础全面练课时跟踪检测(十四)群落的结构解析:选 B B 草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均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存在水平结构与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有关,如地形的起伏、光照的强弱、湿度的大小等因 素均会影响;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垂直结构;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 方向上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5 5关于“

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A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B B.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C C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 D .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解析:选 B B 在调查统计时应设计一个统计数据的表格,便于记录和汇总;土壤小动 物的物种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 目测估计法;在不同时间光照、温度等影响土壤小动物的活动,故不同时间采样会影响到 物种数和个体总数。6.6.下图中物种I表示捕食者,物种n表示被捕

5、食者的是()辛HA100盘1-100吋河D吋间B时间V解析:选 A A 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呈现“此消彼长的不同步性连续变化特点,因此只有 A A、D D 项符合这一特点,捕食者以被捕食者为食,因此被捕食者个体数先增加先 减少,捕食者个体数后增加后减少,则A A 项中I表示捕食者,n表示被捕食者,D D 项中n表示捕食者,I表示被捕食者,故 A A 符合题意;B B 项中两种生物呈现 “同生共死”的变化 特点,应为互利共生关系;C C 项中两种生物呈现 “你死我活”的变化特点,应为竞争关系。7.7. 鳄鱼常爬上岸来躺着不动,并张开口让一种小鸟吃口腔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鳄鱼逃走。下

6、列有关上述生物之间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 A .敌害与鳄鱼之间属于捕食关系B B.鳄鱼与小虫之间属于寄生关系C C .鳄鱼与小鸟之间属于种间互助关系D D.小鸟与小虫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解析:选 D D 由“敌害来临时,鳄鱼逃走 ”可判断,敌害可能是鳄鱼的天敌,二者具 有捕食关系;小虫生长在鳄鱼的口腔内,二者可能属于寄生关系;小鸟吃寄生在鳄鱼口腔 内的小虫,当敌害来临时,鸟惊飞通知鳄鱼敌害来临,属于种间互助;小鸟与小虫之间属 于捕食关系。8.8.如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错误的是()(1)(1) 判断 A AD D 4 4 组生物对应曲线:A A_ , B B_ , C C

7、_, D D_ 。(2)(2) 造成图现象是由于 _(3)(3) 图与所示关系结果不同是因为 _A A 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B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 C 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 D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品种解析:选 C C 玉米是一种生物,属于种群层次,不是植物的群落分层现象。9.9.为了减小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 昆虫的蜘蛛。如图是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各项解 释正确的是( ( ) )A A 在I期间, 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 蜘蛛的数量

8、将会增加得 更快B B.在n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C C .在n期间,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D D 在川期间,两个种群之间不再发生相互作用解析:选 B B 在I期间,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会使害虫的数量降低,因而蜘蛛数量的增加会减慢;在n期间,蜘蛛随着害虫数量减少而减少,蜘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食物不足;在n期间,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蜘蛛的捕食;在川期间,两个种群之间依然存在相互作用,从而使两种群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二、非选择题10.10.下图所示为 4 4 组生物:A.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B.B.大、小两种草履虫; C.C.狐与兔;D.D.细菌与噬菌体的种

9、间关系示意图( (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 )。请据图回答问题。离度(m)离度(nO光!Bl白分比若 4 4 种种间关系中的 b b 死亡,对 a a 有利的是 _(5)(5) 在 A A、B B、C C、D D 4 4 组生物中,对 a a、b b 两种群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利的是(6)(6) 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_解析:根据图形分析,一般来说构成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是一致的;捕食 关系中两种生物的数量交替消长。虽然捕食对被捕食的个体不利,但捕食有利于两种群的 进化和发展;在竞争关系中,生存能力强的个体数量将增多,生存能力弱的个体会减少或 被淘汰;寄生关系中可能使宿主数量减

10、少,但一般不会使宿主全部死亡。答案:(2)(2) 竞争使大草履虫缺少食物而死亡(3)(3) 寄生一般不会使寄主全部死亡(5)A(5)A、C C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选择题1 1 生长于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此种竹子可成片 生长为竹林。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于中层,成年竹子位于最高层。竹林中不同地 段上生长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长有较多的其他植物。从群落的空间 结构的角度来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 竹笋、幼竹、成年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 B.成片的竹林中不存在水平结构特征C C 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

11、的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群落D D .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解析:选 D D 首先明确,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在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冷箭竹的竹笋、幼竹、成年竹属于同一个物种( (或种群) ),不存在群落的空间结构。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长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 生长有较多其他生物,因此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2.2.红圆蚧是美国加州南部的一种柑橘害虫,蔷薇轮蚧小蜂能寄生红圆蚧而抑制其爆发。但在引入岭南蚜小蜂的十年后,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蚧小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 .岭南蚜小蜂与蔷薇轮蚧小蜂是竞

12、争关系B B.岭南蚜小蜂能够摄取红圆蚧的养分以维持生活C C .岭南蚜小蜂可以改变红圆蚧和蔷薇轮蚧小蜂相互作用的结果D D .岭南蚜小蜂的引入使该群落的丰富度增加深化提能练解析:选 D D 根据“蔷薇轮蚧小蜂能寄生红圆蚧而抑制其爆发,但在引入岭南蚜小蜂的十年后,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蚧小蜂”,说明岭南蚜小蜂和蔷薇轮蚧小蜂是竞争关系,二者能够摄取红圆蚧的养分以维持生活;通过种间关系,岭南蚜 小蜂可以改变红圆蚧和蔷薇轮蚧小蜂相互作用的结果;岭南蚜小蜂的引入破坏生物多样性, 使该群落的丰富度降低。3.3.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 3 3 种

13、不 同类型土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 )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 1 1 层第 2 2 层第 3 3 层第 1 1 层第 2 2 层第 3 3 层人工广场绿地14148 83 318218274742222某植物园13137 74 419019092921818农用地11118 84 492921131132121注:第 1 1 层为距地表 0 05 5 cmcm;第 2 2 层为距地表 5 51010 cmcm;第 3 3 层为距地表 10101515 cmcm。A A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 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

14、 C 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 D 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 S S”解析:选 B B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从表中数据可知,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由表中可看出,人类活动导致农用地的表 层土壤中动物个体数较人工广场绿地和某植物园少;根据表中数据无法判断各土层中土壤 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的趋势。4.4.如图为某一区域内 M M、N N 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从图中可 以得出的结论是( )A A .曲线不重叠时, M M 与 N N 定不存在竞争B.B.d d 越小,M M 与 N N 种间竞争越激烈C.C.b b 越大,生

15、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D.D.M M、N N 两物种间存在捕食关系解析:选 B B 曲线的重叠部分,说明两物种有共同的食物,即有竞争关系,但在曲线不重叠的情况下, M M、N N 两物种有可能争夺空间或栖息场所,也可构成竞争关系;d d 越小,曲线重叠就越多,表明 M M、N N 共同摄取食物的种数越多,二者种间竞争越激烈;b b 越大, 表明生物的可利用资源(摄取食物的种数)就越多,适应环境的能力应越强;据图不能得出 M M摄取贷物的数试摄取仃物的种数与 N N 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的结论。5.5.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 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

16、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 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 )00248毎池塘水缺散虽(冗)A A 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 J J 型增长B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 C .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 D .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解析:选 A A 无水螈的池塘中,最初一段时间由于食物和生存空间充足,锄足蟾蝌蚪数量为 J J”型增长,但由于空间有限、蝌蚪间的竞争关系等,最终锄足蟾蝌蚪数量呈S S”型增长;三种生物有共同的食物来源,可构成竞争关系;据图可知,随着水螈数量的增多,锄足蟾蝌蚪数量减少较多,表明

17、水螈更喜食它;四个池塘中放入了不同数量的水螈后,三 种蝌蚪的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二、非选择题6 6.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的种群数量增减情况如图中A A、B B、C C 曲线所示,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0i*i* h hd d时间(dj(1)(1) 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 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 _ 关系。(2)(2) A A、B B 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_的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曲线 C C 在 cdcd 段下降

18、的原因是 _(4)(4)_曲线 A A在 abab 段下降的原因是 _。解析: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是不同的两种生物,它们都以枯草杆菌为食,因此大n一-n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之间是竞争关系,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是捕食关系。根据题意可 知,曲线 A A表示枯草杆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曲线 B B 表示双小核草履虫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曲线 C C 表示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变化情况。答案:(1 1)捕食 竞争(2 2)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3 3)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适者生存,后者被淘汰(4 4)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以枯草杆菌为食,导致枯草杆菌种群数量减少7 7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 回答:(1 1)_ 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身体,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 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理由是(3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 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_。解析: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用手难以直接捕捉,所以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采集的跳虫若要用于实验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