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人 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过程:1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 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 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 韵律美。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生字。2、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默写 独坐敬 亭山。3、 能通过朗读、绘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品味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感
2、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 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如:静夜思等)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 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2、解题: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二、自学古诗1、 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2、 检查自学:指读全诗。(正音)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诗句意思:后两句意
3、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 句意思的一种方法)(句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 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 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3、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三、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1、 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2、 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3、 背诵全诗。四、 扩展1、 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 交流。(学生说)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五、布置作业1、熟背、默写独坐
4、敬亭山。2、课外阅读李白其它的诗文。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鸟飞尽云独闲孤独寂寞山相对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 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 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去过洞庭湖吗?你们了解洞庭湖吗?谁能介绍介绍2、今天,我们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一同去洞庭湖看3、解题,了解诗人:板书课题:望洞庭。你从题目知道了些关于这首
5、诗的 什么信息?(写的是洞庭,从“望”角度来写的,是远看)二、读通古诗1、生自由练读古诗。2、指名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出节奏:2 2 3。三、精读感情(抓住字眼、想象意境):“湖光秋月两相和”:感受“和”一一和谐、协调。你读出时间了吗? (秋天的夜晚: “秋月”)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洞庭湖水清澈透明, 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 显得十分宁静、 和谐)结 合看插图。“两相和”这“两”谁与谁? (湖光与秋月)湖光秋月如此“和谐”, 水月澄洁, 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潭面无风镜未磨”:感受“镜未磨” 一一风平浪静。(未:没有)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把“潭面”
6、 比作“铜镜”)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 二是浩阔湖面, 涟漪轻起,波光 粼粼)这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 波,一派迷蒙之美!“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感受“遥望” “银盘青螺”一一自然之美精美绝伦。(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先 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感受洞庭山水美景。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呢?再看插图。说说感受。(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 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 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
7、又和月 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洞庭湖水 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 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 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四、积累内化,迁移运用:朗读、背诵。(指名有感情读背,重点放在投入情感 上)课后5:想象,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课上说课后 写)五、作业1、抄写第3题词语,并抄古诗;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望洞庭两相和镜未磨白银盘一青螺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4、感悟这首词
8、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 力。教学重点:学习想象词中意境,体验词中情感和有感情 朗读的方法。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 在读中悟情、 在读中生情、在 读中赏文。教学过程:、创设意境,释题入情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2、 揭题: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 章忆江南。(1)简介诗人“白居易”。(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 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下面就让我 们一起去欣赏江南的迷人风光吧!3、介绍“词”与“词牌名”。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 “
9、音”的发音)3、齐读。三、 品词赏句, 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 (回忆、思念)(一)忆景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 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2)“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 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 涟的江水(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回大地 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 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 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 水更显得
10、碧绿,(4)“风景旧曾谙”1、理解“旧”“谙”与“曾”的含义(“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 “曾”: 曾经。 “谙”:熟悉。我 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2、 想象说话: 曾经, 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好能不忆江南。(二)忆人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 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 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 走,都哭着为他送
11、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 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 南?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 南?3、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师引:能不忆江南?因为 _(学生用词来回答)四、作业:背诵并默写忆江南板书设计忆江南词牌名人情珍惜景教学反思2、桂林山水教学目的:1、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学们 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 国河山的感情。3、 抓
12、住“静”、 “清”、 “绿”、 “奇”、 “秀”、“险”, 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美。 学习“总分总”的写 作方法。教学重点: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 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2、通过画面展示和朗读,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3、想像“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 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教学难点:1、图文结合,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静、峰峦雄伟、 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词语的意思。2、 对观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畅地表达出来。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生字新词,同时理解“荡漾”、“波澜壮阔”、 “水
13、平如镜”、“无瑕”、“翡翠”等词语。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课文12自然段, 体会漓江水的特点,赞美漓江水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 河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3、初步学会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有次序地进行具体描 写的方法,并能仿写句子。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能 熟读成诵。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漓江水的特点,赞美 漓江水的美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 方法,仿写句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游览胜地参观,好吗? 桂林在我们祖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因为这里山青、水 秀、石奇、洞美,所以人们都
14、说:“桂林山水甲天下”。1、说说“甲”是什么意思?2、再说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桂林山水的奇异的风光。(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使学 生在图文声并茂中整体感知全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 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感受美,激发求知欲望。1、学生边欣赏课文边想:桂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请用一句话来概括。2、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写桂林山水那么美,是分几部分来写的?概 括每段的主要意思。(2)、理清课文的结构,看看作者如何表达了自己对祖 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以填空的形式完成上面的 题目
15、:A、这篇文章的结构是 _ 。B、这篇文章可分 _ 段。第一段:写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 。第二段:写了 _ 和_ 的特点。第三段:总起来描写了 _C、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桂林 _、_ 的_ ,表达了作者 _ 的思想感情。(三)、深入学文,体会感情。桂林的山水真的很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 看作者是怎样来描绘这旖旎的桂林风光的。1、学习第一自然段。(1) 、 观看荡舟漓江上的录像, 并配以课文录音。(2)、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去观赏桂林山水?请有画出 句子。(3)、引说:正是因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们(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可以说我们是慕名而来的。现在我 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先来观赏漓江的
16、水。2、学习第二自然段。(1)、观察录像中的漓江的水,问;漓江水与别处的水 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漓江 水与众不同的特点?(有图画或录像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和风光旖旎的西湖,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和“水平如镜”,分析后指导朗 读,重点读好“却从没看见地漓江这样的水”一句。)(2)、作者是怎样写出了漓江水之美的呢?它有着什么 特点呢?自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圈出 有关的关键词语,想想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的?(出示第二句话,体会三个分句的特点: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
17、是一块无瑕的裴翠。)(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 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水是那么纯,那么可爱。释“无 瑕裴翠”)(3)、句子比较,体会A、B两句哪一句好?B C两句 哪一句好?C句为什么好?说说好在哪里。(用同样方法引 导学生朗读、体会描写漓江水“清、绿”两句)A、漓江的水很静。B、漓江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C、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4)、指导朗读第二句话,注意“啊”的读音以及读出 漓江水的“静、
18、清、绿”的特点,用赞叹的语气,读出对漓 江水的喜爱之情。(5)、读读最后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写作者游览漓江水 的什么?说明了漓江水怎么样?(分析后指导朗读)(6)、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真美呀! 课文先拿大海、 西湖的水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然后用一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漓江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 最后还写了人的感受, 你能按这样的顺序把这 段文字背下来吗?(四)、仿写训练,读写结合: (1)比较下面句子,说说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A、漓江的水真静、真清、真绿啊!B、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 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
19、。(2)照样子,练习把句子写具体:例:漓江的水很绿。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裴翠。A、公园里的花多香。B、节日时街上的人真多C、妈妈的手真巧(五)、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美丽的漓江水,体会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并进行了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同时还学习了作者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并能仿写句子。下节课,我们再去欣赏“桂林的山”。(六)、布置作业;1、背诵第二自然段。2、自学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板书设计:桂林山水甲天下大海(波澜壮阔)静漓江的水清西湖(水平如镜)绿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2、 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 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
20、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 读文, 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 山的特点画下来。特点: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2 结合课文解释: 拔地而起、 各不相连、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拔地而起: 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渐高上去,而是仿佛从地面上突然高出来的似的。拔:高出、超出。各不相
21、连: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连绵起伏,接连不断。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奇峰罗列:罗列:排列。奇形怪状的山峰沿江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有的像,有的像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挡 着这一带。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耸立着。危:高,兀:高高突起。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3练习朗读(可小组中互相读)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 爱之情。4小结:作者在观察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 又用了什么方法?观察:抓特点。观察时注意了山的形与色并进行了丰富 的想象。描写: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
22、人 读起朗朗上口,富有诗韵。(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朗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 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 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三)检查生字预习。 “绵”与“棉”音同形近偏旁不同,绵,绵长、绵延、 连绵;棉,棉花。(四)作业1、练笔:写写感受或运用典型句式写几句话2背诵全文。板书设计:2、桂林山水甲天下水静、清、绿山奇、秀、险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教学反思: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 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 条
23、理叙述事情的能力。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4.学会生字、新词。5.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 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教学重点: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条理。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二、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写了什么。三、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生字词。四、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1、问:按游览的顺序,
24、课文可以分几段?怎样分?2、检查分段情况,指导分段。五、 再读全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游览的路线 是怎样的?板书:金华城一-路上一-洞口一-外洞一-孔隙一- 内洞一-出洞六、讲读课文一至三段。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 读课文说说。(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 一片明艳)3、观看录相,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 导感情朗读。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 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5、 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 有什么关系?6、 作者先游
25、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板 书:突兀森郁)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7、 外洞又有什么特点?读读文中的句子,仔细体会, 然后说说。8、有感情朗读一至三段。五、小结: 这一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的一、二、三段,了解了 作者的游览顺序,跟作者一起游览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 色。六、作业背诵第三自然段板书设计:板书:金华城一-路上一-洞口一-外洞一-孔隙一- 内洞一-出洞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了解外洞和内洞及孔隙的特点。2、体会祖国山河景色的秀丽。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神奇的溶洞。激发热爱祖 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写作特点,培养有条理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过
26、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 览顺序,了解了作者先写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样 的等内容。2、 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外洞、洞口 各有什么特点?(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先指名说,再各 自练说)3、 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让 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领略,好吗?4、 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 那么什么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理解“孔隙”)二、教学第四段。1、 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四段,边读边想。2、 读后问:1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小船)这样小的小船通 过孔隙说明了孔隙有什
27、么特点?(孔隙窄板书:窄)2人卧在船上后那个样子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仔细体会一下。 人要这样贴着船才能通过孔隙又说明了孔隙有什么特点?(孔隙矮板书:矮)3.那么,坐小船经过孔隙时的感觉是怎样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 . 挤压过来。”一句,自由朗读,读后问:“挤压”是什么意思? (挤过来,压 下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这又说明了孔隙还有一个 什么特点?(孔隙险板:险)3、 小结:从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点是. (指着板书理解)4、 设计引读: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 体会孔隙的特点。(按课文写孔隙特点的内容设计)5、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录相,亲
28、自看看孔隙是怎样的和 人怎样进出孔隙。6、作者就是这样先写出孔隙的窄,再写孔隙的矮,最 后写孔隙的险的特点的。试按这样的条理练习背诵这一段, 先自由练背,再指名试背,互相背。三、教学第五、六段。1、 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2、 默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3、指导理解每句话讲了什么,并结合理解“变化多 端”、“颜色各异”等词,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4、 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观看录相,欣赏体会。5、 下面请同学再仔细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内洞的?6、 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再相机点题。四
29、、 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 然段的有关句子来说说怎样出洞的吗?出示幻灯,学生先说, 再指名说。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五、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四、五、六段,跟着作者游得观赏。”一句,概括出内洞的特点板书:黑、奇、大)览了孔 隙和内洞,了解了孔隙和内洞的特点,那上了这一课,你有 什么感受?(时间允许,再自由朗读四、五、六段,欣赏体 会。)六作业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板书设计:景象奇异金华一罗店一路上一洞口一外洞一孔隙内洞宽高大窄小黑大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
30、学目的:1、有感情朗读课文,给课文列提纲。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 想感情。教学重点:给课文列提纲。 教学难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名说说每一段讲了什么?二、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反 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双龙洞的美丽奇特,体现 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板书:可爱河山美丽奇特指导概括课文 的中心思想。三、指导给课文列提纲。(先自由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再汇报讨论)四、质疑,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写写。五、总结全文: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我们欣 赏了双龙洞的美丽奇特,领会到了祖国山河的可爱。课后大 家
31、要认真读读课文,好好欣赏欣赏。有机会,我们亲自到双龙洞去游一游。六、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板书设计:1交待时间地点2路上见闻3外洞4由外洞进入 内洞5内洞6出洞教学反思:4、七月的天山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 的方法。2、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 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 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 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教学重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 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 状物。2、培养热爱祖
32、国边疆的情感。教学难点:1、 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每当我们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 河,想到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 感便油然而生。在我国的西北边疆,还有一道奇特的风景, 那就是地域广袤,景物丰美的天山。天山不但雄奇壮观,而 且天山的夏天更是与众不同。你在夏天见过雪吗?天山的夏 天你就能见到雪,虽然有雪但是一点都不冷,就象秋天那样 凉爽,而且有着春天一样的美丽。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这节 课就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碧野一同走进七月的天山。(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让
33、我们带着对天山的向往,读一读课文,看看七月的天 山会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三、再读课文,解决字词天山的美丽奇特就蕴涵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请大家再读 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遇到不会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 以问同学问老师。检测生字掌握情况,用大屏幕出示易错的字词,指名领 读。四、 精读课文,理解感悟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时间的先后顺序、 游览的先后顺序、 地点变换 (进入天 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五、 汇报交流,升华情感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抒情的笔调,写出了独具风韵 的天山之夏!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地阅读课文,看文中都写了 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34、雪峰溪流原始森野花1、 天山的雪峰是什么样的?学生汇报雪峰和溪流的特点。2、 洁白高耸的雪峰,欢快跳跃的鱼儿,使得夏季的天 山有如秋天般凉爽而又富有生机和活力。随着作者脚步的移 动,我们又将见到另外一副天山美景图。学生汇报森林特征。3、 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 趣,作者用精致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 天山的野花在作者笔下更是美不胜收,别有风韵!学生汇报 野花的特点:例: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 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 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在悠悠飘浮着的白云的蓝天,全是变幻莫测的图案,蓝 白相间,像登不
35、尽的天梯那样无限,像童话中的仙子那般梦 幻,像神话中的宫殿那样若隐若现。4、天山深处山色柔嫩,山形柔美。溪流两岸满地鲜花, 犹如进入了春天的大花园。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 能给最后一段换种说法吗?作者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六、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 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 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 容描绘出了天山之夏的独特风光。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 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清晰的写作顺 序和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2、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 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 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 抒情。板书设计七月的天山美丽奇特雪峰溪流原始森野花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2、 培养细心观察的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技术:原理、发展与挑战
- 合作学习:开启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新钥匙
- 民政局发布离婚协议书范本及财产分割原则说明
- 原生大红紫薇苗木采购合同2篇
- 民警演讲面试题库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44人笔试模拟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谢尔塔拉农牧场有限公司调整部分岗位报考专业要求笔试模拟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测试备考题含答案详解【培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模拟题库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歌乐山下的英烈课件
- 涉警舆情应对课件
- 2025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标准)赛事承办协议书
- 美术绘本创作教学课件
- 2025无犯罪记录证明申请表申请书(模板)
- GB/T 7031-2025机械振动道路路面谱测量数据的报告
- 新材料研发开发合同
- 矿山支护工培训课件
- 品质红线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