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总结纪念白求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毛泽东。二、字词拼音派遣(q而)狭隘(ai)热忱(chen )殉(xOn )职鄙(bi)视冀(ji )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这里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和 人民利益不关心。拈(nian )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更好。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三、思想内容本文深刻分析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表达自己的悼念之情,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 恩同志的精神。1 .夹叙夹议的写法。无论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还是发表议论证明观点的议论文,经常要运用叙和议两种表达

2、 方式,经常要运用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通过叙述来展示事件刻画人物,通过议论来 点明意义,深化中心,发表看法。2 ,对比手法的运用第二、三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人和一些人对比,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 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 地证明和阐述了论点。白求恩不少的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不负责任,拈轻怕重不知道对人民极端的热忱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技术精益求精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3 .本文语言特色(1 )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 产主义的精神"(2)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肯

3、定的语气。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 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的。"(3 )用排比句,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臼求恩学习的 意义。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 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 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 于人民的人。”4 全文结构。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部分:赞扬臼求恩同志对 技术精益求精的精

4、神。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五、重点问题L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是包含在共产主义精 神中,并列提出是为了强调。2 .第二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枕是正面介绍;从前线回来的人 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烘托突出白求恩精神感人之深。3 .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一部分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为什么这部分写得 少?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白求恩大夫是个杰出的医生,他医疗技术的高超是解放区军 民都了解的事,所

5、以作者只用一句话作了概括,而不作过多的论述。4 .思考课文最后一段,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回忆了同白求恩同志的交往,写了哪些内容?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后写出两人的会面和通信。(2 ) 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 了什么?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 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3 ) 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不行。是在这里有强调作用,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4 ) 从这点出发,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排比 形式,是从哪几个角度来

6、说的?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志趣; 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五个短语由短而稍长;气势越发磅礴,内容五彩缤纷, 有如赞美诗一般。植树的牧羊人戳(chu。):用硬物尖端触击 慷慨(kang kai ):大方;不吝啬。帐篷(zhang peng ):用帆布或其他材料做的折叠式住处。废墟(fei xu ):城镇、市街或房舍遭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芜地方。坍塌(均n ta ):崩塌。琢磨(zuo mo ) : 1.琢和打磨玉石2.通过润色加以修改(指文章等)3.思考;研究酬劳(ch6u lao ):用钱物酬报答谢出过力的人硬朗(ying lang ):指身体健壮

7、、强硬有力、敢于担当。水渠(shuT qu ):人工挖掘的渠道。流淌(liu tang ):液体流动不毛之地(bu mao zhT di):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刨根问底(pao gen wen di ):比喻追究底细。沉默寡言(chen mo gua yan ):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1 .课文开头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2分)答: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奠定文章基调赞美牧羊人的基调。2 .文章第一次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分)答:环境描写(1 )生动地写出了阿尔卑斯山区的荒凉,(2 )为后文写植树的牧羊人 作铺垫,(3)同时和后文这个地区的巨大变化构成对比。3

8、 .第五段写牧羊人使用了什么写法?其作用是什么?( 4分)答:环境描写和外貌描写。写出了牧羊人的1细心、严谨、一丝不苟的性格特点;2制造悬念,吸弓I读者,为后文牧羊人耐心认真的3植树作铺垫。4 . 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一句中,放能否改为扔 或者考?为什么?( 3分)答:不能。扔 丢虽然也是动作描写,但显得随 意轻率,不能表现出牧羊人的植树的认真和耐心,也不能和上下文所表现的牧羊人的 性格相吻合。4 .文中多次出现"1913年 "1920年 "1945年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作用是什 么?(3分)答:表现了牧羊人植树的时间之长;表明我观察的时间之长

9、;侧面表现了 牧羊人勤劳不懈、坚忍执着的性格特点。5 .文章第十九段、二十段的环境描写作用是什么?( 4分)答:和前文写阿尔卑斯地区的荒凉1形成对比,凸显了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为 后文的议论、抒情作铺垫。写充满生机的村子侧面衬托了牧羊人植树给本地带来的巨 大变化,表现了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6 .文章最后一段使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6分)答:最后一段的表达方法是抒情、议论。(2分)作用:从结构上看,照应开头,使文 章的的结构完整;(2分)从内容上说,升华主题,表达了对牧羊人的赞美之情。(2 分)7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任选一个)。(3分)(1) 向

10、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那个曾经被废弃的荒凉的村庄现在已经是满目 绿色像地毯一样覆盖着的景象了,侧面表现了牧羊人长期植树给本地带来的巨大变化。 表达作者的感叹之情。(2 ) 这些白桦树棵棵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蔚然成林。这个句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喻为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地描绘 出牧羊人在谷底种的白桦树充满生机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走一步,再走一步一、作者简介莫顿亨特(Morton Hunt),美国作家(1927 1983 ),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 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

11、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 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 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等等。二、故事背景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 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 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 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 飞起来就行。升到8000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无线 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

12、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并不难做到, 只要努力。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 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 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 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三、理解词义1 .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2 .滑稽:形容语言、动作等幽默诙谐,引人发笑。3 .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4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5 .变化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6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第一B汾(第1 17段

13、):写我与小伙伴们一起爬悬崖,而我却因体力不 支被困在悬崖中途的经过。第二部分(第18 20段):详细叙述爸爸教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脱离危险的 经过和我的心理感受。第三部分(第21-29段):写我由小时候的爬悬 崖经历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 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的人生经历。五、问题归纳L文章开头介绍天气的炎热,有什么作用?写天气酷热,实际上是写爬悬崖的原因,为下文写爬悬崖作铺垫。2 .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杰里是我最好的朋友 ?交代我和杰里的特殊关系,为后文埋下伏笔,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杰里叫来了 我的父亲,使我摆脱了危险。3 .既然悬崖只有60英尺左右,作者为什么又说对自己而言却是严禁和不可能的

14、化 身"?这矛盾吗?不矛盾。这样写,照应前文所说,自己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同时也为下文写我在悬崖上 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和恐惧的心理作铺垫。4 .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我当时的处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中用满头大汗、浑身发抖这样的情态描写,犹豫不决 悬崖底下的地面摔个 粉碎这样的心理描写,我缓慢地爬着,扒住岩石的表面 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 石这样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现我当时痛苦的处境,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刻 画了一个孱弱、胆小的孩子形象,预示了 我即将面临欲上不敢、欲下不能的艰难处 境。5 .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这句话有什 么表达效果

15、?这句话把我胆小、害怕、紧张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句子生动传神,既有点 夸张,又很符合当时的情景,巧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6 .抽噎与前面的哭泣 呻吟 大哭“有什么不同?抽噎这里有被困悬崖导致的满腹委屈,有下了悬崖后回顾的后怕,更是成功之后的喜 极而泣,前面的几个词都是在写我"被困悬崖时的恐惧、焦急。7 .我在爸爸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趴在岩石上不敢下T第一小步我能做到T再一次我做到了 一一次一步成功脱 险。启发:看似不可战胜的巨大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就容易战胜了。8课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议论,在记叙的基

16、础上进行议论,抒发感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遇到困难把它分成一小步 一小步,困难就小了,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既总结了全文,又画龙点睛,使文章的 哲理凸现在读者眼前。六、课文主题本文讲述了 我小时候爬悬崖遇险以及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地战胜困难、脱 离险境的经历,从而得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 坚定战胜它的信念并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从当下做起,就能各个 击破,最终成功战胜它。诫子书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书:书信。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淡泊,不追求名利。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

17、向。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须:必要、一定要。广:使增广。才:才干。广才:增长才干。成:达成,成就,使完成。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懒惰。励精:振奋精神。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年:年龄。与:跟随。时:季节、时光。驰:疾行、增长。日:时间、时光、季节。去:离开、消逝、逝去。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中心论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qu

18、ot;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问答题】1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并要注意珍惜 时光,勉励他刻苦学习,表达了诸葛亮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2 .作者抓住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语句看多用 什么句式?答: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语句多用双重否定句、对偶句。3 .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答:理想的

19、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 以学广才,这三者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 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4 .本文的论点句,并说说论证方法。答: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反对比论证(险躁静)。5 .你是如何看待夫学须静也这句话的?答:学习需要淡泊宁静。淡泊宁静是学习的最佳境界,只有静下来,1不受外界的干扰, 才能深入下去,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从时间观念上讲,就是要趁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2 抓紧时间学习,淡泊宁静,全身心投入。静,是为了 3节约学习时间。因为时光一去 不复返,记忆力也一天不如一天。5,诫子书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