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1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2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3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4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表格式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5.七律?长征共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 崖“、渡” 2个生字。会理解 逶迤、磅 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本课只有两个生字,写稿请参考最新人教六上二样稿。2 .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3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难点1.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 诗的思想感情。2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教学准备1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2 .播放长征组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2、备注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 军长征的艰苦岁月。板书:5.七律长征2 .解题。(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 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 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 仗。(2)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止 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 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 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 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

3、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 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 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四军,经 过福建、江四、)东、湖南、厂四、贵州、四 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 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 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 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 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 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四军也到达 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毛泽东同志与卜r长征这首诗,从诗听老师播放的歌 曲。跟着老师一起板书

4、课题,齐读。解题:(1) (2)解题过程中,可以 补充交流自己课前 搜集的资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 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 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 学习工具书理解。2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1)检查生字读音。逶迤(we iy)磅礴(pangbMB(m m)泥 丸(wa n)(2)指导易混淆的字。崖”是上下结构,与 涯”进行比较。 崖” 是山字头,与山有关;涯”与水有关,泛指水边。渡”是左右结构,与水有关,表示从水中 经过。3 .读诗歌,要求读出诗

5、歌的停顿与节奏。 三、再读课文,感知理解。1 .老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 奏。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2 .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 顿。3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发表意见。4 .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出气势。四、读句、释词,理解诗句的意思。1 .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 闲。2 .释词。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 万”和 千”都不是实数,而是 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 无数艰难

6、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3 .说说诗句的意思。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 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 常常的事。默读课文,一边读一 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 不理解的词,并借助 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 解。检查生字读音,开火 车朗读生字情况,集 体正音。听老师范读课文,注 意正确停顿。试读课文。开火车读,集体评议。自由读,读出气势。读句、释词,理解诗 句的意思。4 .出不: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 丸。5 .释词。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 岭、大庾岭,在江四、湖南.、)东、厂四四省 边境。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 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

7、M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6 .说说诗句的意思。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 军眼里/、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 高大雄伟,气大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 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7 .为什么五岭山像细小的波浪,乌蒙山却 像泥丸呢?说明红军战士勇往直前,活泼乐观,在他 们眼里五岭山就很小,如同细小的波浪;同样 乌蒙山也很小,如同泥丸。诗人运用夸张的手 法写出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思想和情怀。 这气势是何等的伟大!接下来请同学们读出这 种气势。8 .齐声朗读这一句诗。(加点部分要重读, 同时要注意放声朗读,读出气势)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

8、/泥丸。四、总结课文,感悟写法。1 .苴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描 写了哪两个场面?红军过五岭山的快速场面与过气势磅礴的 乌蒙山的场面。2 .全诗中总写的诗句是哪一句?红军/、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布置作业。抄写七律?长征。根据讨论的词意,自己试着说说诗句的意 思。想一想:为什么五岭山像细小的波浪,乌蒙山却像泥丸呢?齐声朗读这一句诗。 加点部分要重读,向 时要注意放声朗读, 读出气势。课题5.七律?长征共2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 崖“、渡” 2个生字。会理解 逶迤、磅 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本课只有两个生字,写稿请参考最新人教六上二样稿。2 .

9、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3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 诗的思想感情。2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教学准备1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2 .播放长征组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 .指名朗读古诗。2 .明白全诗的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3 .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军战士勇 往直前,很活泼乐观地度过了五岭山和乌蒙山, 这是 千

10、山”的代表, 万水”又指哪些呢?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 .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 寒。2 .释词。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 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3 .说说诗句的意思。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 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 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 逼人的感觉。4 .体会暖”与寒”的意思。暖”是因为红军战士巧渡了金沙江,成功 地渡河来到了河对岸,怎能不让人激动欣喜 呢?寒”是因为红军战士从泸定桥上冒着生命 的危险,才渡过了大渡河,来到了对岸!看着 这悬崖峭壁,看着这汹涌澎湃的大渡河,再看 看牺牲的战士们一

11、个又一个,怎能不感慨泸定 桥的惊心动魄,让人心惊胆寒呢?5 .这句诗又刻画了哪两个场面?试着用自 己的话说说。一是巧渡金沙江,二是飞夺泸定桥。6 .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 颜。7 .释词。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 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 二、四方面军, 也就是整个红军。学生活动备注朗读占诗,回忆古诗的中心句。看老师出示的句子, 想一想加点字词的意 思。试着说说句子的意 思。体会暖”与寒”的意 思。读一读,想一想:这 句诗又刻画了哪两个 场面?试着用自己的 话说说。同样的方法学习“更 喜岷山千里雪,三军 过后尽开颜。”全班跟着老师一

12、起总 结本课的写法。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 面?以小标题的形式 概括。全诗围绕哪一句诗来 写的?这样的写法叫 什么?分析点面结合与特 色。运用点面结合”的方 法描写大扫除的场 面。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8 .说说诗句的意思。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 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 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 利的喜悦。9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流 露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为长征胜利而感到无比欣喜、自豪的思想 感情。三、学习写法。1 .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面?请学生以小标 题的形式概括。腾五岭山走乌蒙山 渡金沙江夺泸定桥喜爬雪山2 .全诗围绕哪一

13、句诗来写的?这样的写法叫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点面结合3 .分析点面结合与特色。所谓 熏”,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 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 熏”的详细描写和 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机结合。点面结合的写法非常有条理,而且能够很 全面地反映复杂的活动场面,让场面更加具体、 动。4 .试着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大扫除 的场面。五、作业。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2 .背诵课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课堂教学时,我始终抓住朗读为主线,让学生从读中感悟红军战士 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读

14、中,让学生在 头脑中勾勒出这首词所呈现的画面:腾跃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 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2 .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并学会迁移,在平时的作文皿口以运用。 因此,教师要加强阅读与习作表达的联系,让阅读直接指向写作, 这样语言的积累与内化,写作方法的灵活运用,一定会让习作妙笔 生花!课题6.狼牙山五壮士共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嗖、“崎等4个生字,知道“着是一个多音字, 会写“寇”、“冀”等15个生字。会书写“日寇、进犯、游击” 等30个词语。2 .朗读课文,以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并会讲这个故事,体会五 位壮士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3 .学习关注人物群体,也关注每

15、一位战士的写法,做到点面结合。教学重点、 难点1 .重点:在理清故事的基础上,学会用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从而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难点:(1)抓住人物的动作、谛言、神态等体会五位壮士的顽 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 2) 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教学准备1 .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2 .教学插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观看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2 .学生简单谈感受,教师小结,导 入。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 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 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 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 个民族英雄。今天,

16、我们要学习的15课 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 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3 .板书课题6.狼牙山五壮士4 .“壮士”指什么人?(指豪壮而勇 敢的人)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呢?学习 这篇课文后大家就f会知道!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 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 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2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1)检查生字读音。崎山区(q 1 qu )叽里呱啦(gua)嗖(S 6 U )着zhuo (着落 zh a o(着外 zhe (跑着)(2)指导易混淆的字。观看老师播放的电 影视频,说说自己 的观后感。听老师介绍那段历 史。跟着

17、老师一起板书 课题,齐读。说说自己对“壮士” 的理解。读老师出示的自读 要求,然后按要求 读书。开火车读生字词, 集体正音。“寇”与“冠”加以比较,在比较中 辨析字,会更加准确。“抡”是左右结构,右面是“仑”, 不是“仓”,所以读音是lun ,这也说明 它是一个形声字。“悬”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县”, 里面只能是两横。“屹”是左右结构,左面是“山”, 右面是“乞”,不能写成“气”。(3)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崎岖:陡峭,不平坦。昂首挺胸:昂着头挺着胸,形容士气 1b 昂。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 毫不犹豫。悬崖绝壁:形容高而陡峭不能攀缘的 山崖。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撼。使 天地惊动

18、。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 大。气壮山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 河因而更加壮丽。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 容所据的地势有利。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 意思。(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 不停顿、要流利。(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 要意思。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1)这篇课文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 序来写的。(2)按照事情的变化过程分段。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1941年 秋,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晋察冀根据 地,七连六班接受接受转移群众的任务。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六班五 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19、的情形。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五个战 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五个 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后再次痛击 敌人。读词语,说说自己 理解了哪个词语的 意思。自由朗读课文,注 意读通顺。分小节朗读课文, 边听边思考每个自 然段的主要意思。理清课文记叙顺 序,讨论分段。第五音B分(第6-9自然段),写五位 壮士英勇跳崖,声首惊天动地、气壮山河。(3)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小标 题。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第二部分(3) 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 5)顶峰歼敌第五部分(6-9)壮烈跳崖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 意思,要运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不要啰

20、 嗦。)本文记叙七连K班五位壮士为掩 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他们诱敌上山, 英勇杀敌,舍身跳崖的故事,表现五位壮 士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革命精神。四、布置作业1 .抄写生字新词。2 .熟读课文。在概括段意的基础 上梳理小标题。归纳课文的主要内 容。课题6.狼牙山五壮士共2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嗖”、“崎”等4个生字,知道“着”是一个多音字, 会写“寇”、“冀”等15个生字。会书写“日寇、进犯、游击” 等30个词语。2 .朗读课文,以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并会讲这个故事,体会五 位壮士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3 .学习关注人物群体,也关注每一位战士的写法,做到点面结合。教学重点、 难

21、点1 .重点:在理清故事的基础上,学会用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从而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难点:(1)抓住人物的动作、谛言、神态等体会五位壮士的顽 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 2) 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教学准备1 .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2 .教学插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 .指名说出事情发展的小标题。2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 .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五位壮 士的英勇的行动,接下来继续学习五位壮 士的事迹,感受他们英雄壮举!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一)讲读第二段:(诱敌上山)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怎样 具体描写五壮士痛击敌

22、人时的神态表现?复习旧知:说出事 情发展的小标题;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 容。听教师范读,边听 边思考;课文是怎 样具体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 表现?再读读这些动作, 你有什么感受?2 .讨论以上思考题,分别找出班长、 副班长、战士各自的神态表现。(沉着、吼、抢、全神贯注)3 .动作中,你有什么感觉?有感情地朗读。全班总结学习步 骤。课文抓住每个人的特点描写,让学生 感受到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虽然不同,可 他们的愿是相同的,都是怀着对敌人的刻 骨仇恨勇猛歼敌。4 .指导感情朗读。5 .总结学习步骤:找出描写五壮士神态、动作的词谈感受体会。有感情地读课文。6 .在狼牙山顶峰,五壮士又是怎样英 勇歼

23、敌呢?(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课文第三段。(二)学生讲读第三段:(引上绝路)1 .出示句子: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 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 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 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品读重点词语:“斩钉截铁” “热 血沸腾”。2 .品读重点词语。“斩钉截铁”说明班长马宝玉不怕 牺牲,毅然而然地选择死亡,也要完成连 队交给的任务!谈感受与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这句 话。自由轻声朗读课 文,五壮士的神态、 动作怎样?找出重 点词、句,并讨论。“热血沸腾” 一词很生动地写出了 战士们在班长的感召和鼓舞下,也要用生 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3 .谈感受与体

24、会。4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三)讲读第四段。(顶峰歼敌)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五壮士的神 态、动作怎样?找出重点词、句,并讨论。(抢、夺、插、举、喊、拔、拧、掷)2 .这些动作说明什么?你有什么感 觉?(结合插图)。让学生通过品味以上动作词,观察插 图,深刻理解五壮士在枪尽弹绝的情况 下,面对疯狂的敌人,毫不惧怕,用石头 去杀伤敌人!表现了战士对敌人无比仇 恨,对人民对革命无比热爱和顽强的斗争 精神。3 .理解重点句:理解重点句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 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 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 头砸!”这个句子是写班长马宝玉动作的, “抢前一步”

25、、“猛地举起”写出了班长 对敌人的憎恨,对革命的忠诚,具有勇往 直前前、不怕牺牲的精神。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三)讲读第五段:(英勇跳崖)1 .同桌练习朗读,划出描写五壮士的 神态、动作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2 .讨论:抓住“屹立”、“纵身”、“昂首挺 胸”:从“屹立” 一词中可感受到五壮士 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从“纵身”,可看 出动作意志果断坚决,写出了班长的从容 自若,毫不畏惧。“昂首挺胸”,表现了 战士和班长一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3 .五壮士已胜利完成任务,为什么还 要跳崖?他们的枪弹已绝,敌人已扑上来了, 更加疯狂凶恶了,这时战士们宁愿死,也 不愿被俘,这更是豪壮的气慨。4

26、.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激昂的语气) 三、学习写法。1 .课文如何写五位壮士的呢?学生 讨论。有时对某个人进行聚焦描写,比如班 长马宝玉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比如:他 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 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 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有时对班里的五位壮士进行概括地 描写,比如课文第二自然段,还有第三、 四自然段的开头“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 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五位壮士一 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 人射击”2 .对,课文在描写时,既关注了群 体,又写了每一位战士,所以给人很全面 的感觉,而且很具体。这就叫“有点有面, 点面结合”3 .学

27、生交流这样写的好处,并在作 文中加以运用。四、作业。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讲一讲这个故事。有感情地朗读这一 段。同桌练习朗读,划 出描写五壮士的神 态、动作的词句, 并谈谈自己的感 受。想一想:五壮士已 胜利完成任务,为 什么还要跳崖?学习写法:想一想, 课文如何写五位壮 士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课文中有很多语句体现了五壮士的爱国情感。只有感 情朗读,才把文中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所以,指导 学生抓住壮士的语言和行动等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就能读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感受到五位壮士的高尚品质与豪迈气 概。2 .语文课不仅要关注内容的理解,还要关注写法的渗透,比 如“关注群体,考虑个体

28、”这种写法就要通过课文的学习, 留卜比较系统的印象。同时做到读写结合,将这一写作训练 点有机地迁移到课外,并在作文中加以练习。课题7.开国大典共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擎、”诞等 8个生字,会写“盏、“栏等 13个生字,会读“协商、汇集、预定”等 25个词语。2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场面描写的 方法。3 .感受新中国诞生的激动、自豪之情,并培养学生热爱党、珍惜 新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难点1 .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的伟大历史意义。2 .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准备1 .关于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2 .阅兵过程

29、中的影像资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 .出示“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2 .导入题目,板书:7.开国大典3 .解释题意。“开国”就是一个新的国家诞生, “开国大典”指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 举行的隆重、盛大的典礼。4 .这开国大典究竟写一了哪些内容 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通顺。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 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 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2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1)检查生字读音。政委(zh 6 ng )兵客(bin ) 擎着(q i ng)诞生(d d n)电钮(ni u )瞻仰(zh a n

30、)聂(nie)荣臻(zh e n)(2)指导易混淆的字。“爆”与“暴”/、同,与“火”密切 关联。“帜”是左右结构,左面是“巾”, 与布有美,右面是“只”表示读音。“距”是左右结构,左面是“足”, 右面是“巨”,不是“臣”,要注意比较。(3)检查字或词语的理解情况。擎:举。五史大:大约早晨四五点钟。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看老师播放的一段 视频,说说自己的 观后感受。跟着老师一起板书 课题,齐读。看老师出示的读书 要求,自读课文。开火车读老师出示 在课件中的词语, 集体正音。读一读词语,说一 说它们的意思。瞻仰:恭敬地看。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3.自由朗读

31、课文,注意读通顺。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分自然段读课文, 大声、不添字、不 少享、不停顿、要 流利。用自己的话概括出 自然段的主要意 思。理清课文记叙顺 序,讨论分段。1 .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 意思。(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 不停顿、要流利。(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 要意思。2 .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对 重点部分进行分层理解。第一段(14自然段):写开国大 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第二段(510自然段):具体写开 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 国诞生了。本段按内容分为三层:(5 7节) 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 府(1949年10月1日

32、)成立了。(89 节)升国旗的过程。(10节)毛主席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毛泽东为中央 人民政府主席。第三段(11 -13自然段):写阅兵 式的盛况。本段按阅兵顺序分为三层:阅兵式 开始的情况。各兵种通过天安门受检 阅。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第四段(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 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 况。第五段(15自然段):写开国大典 结束后的情况。全班一起归纳课文 的主要内容。3 .归纳主要内容。课文描述了新中国成立时开国大典 的盛况及开国大典的伟大意义,赞颂了人 民解放军的威武雄壮,反映了人民无限热 爱毛主席和欢庆新中国诞生,当家做了主 人的兴奋心情。四、布置作业1 .

33、抄写生字新词。2 .熟读课文。课题7.开国大典共2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擎”、“诞”等8个生字,会写“盏”、“栏”等13个 生字,会读“协商、汇集、预定”等 25个词语。2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场面描写的 方法。3 .感受新中国诞生的激动、自豪之情,并培养学生热爱党、珍惜 新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难点1 .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的伟大历史意义。2 .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准备1 .关于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2 .阅兵过程中的影像资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 .复习生字词语。2

3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 .导入新课。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 .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2 .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呢?(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 八方、汇集”;来的早:早上六点多 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 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 定的地点排列)3 .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 想感情4 .指导朗读。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三、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1 .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 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 盛况?2 .学生自由发言。3 .教师小结并板书宣布典礼开始> 奏国歌> 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 宣读政府

35、公告一-> 阅兵式一->群众游行4 .分析阅兵式的情况。师生探究: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 国大典的盛况?生: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 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 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 齐齐的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复习旧知:听写词 语,同桌互改后课 后订正。读课文第一部分, 说说自己的读后感 受,并且说说从哪 心事 体会到这自由练习朗读。默读课文第二、三 部分,说说开国大 典分为几个过程? 哪些过程最能体现 出开国大典的盛 况?分析阅兵式的情 况。想一想为什么 阅兵式最能表现开 国大典的盛况?再读这部分,想一 想:描写阅兵的场 面真可谓壮观!这 段场面

36、描写又有什 么特色呢?看“开国大典”中 “阅兵”的影像资 料,感受祖国之盛 况。听同学读第四部分 内容,思考:你读 懂了什么,并找出 相关语句,在旁边 作批注,然后交流,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生:”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 声”,是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 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 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 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 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 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生:“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 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 心里的欢喜和激动。”是中国人民为开国 大典流露的欢乐、激动之情。呼喊和鼓掌 是表达高兴和激

37、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 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 激动达到了高潮。5 .描写阅兵的场面真可谓壮观!这段 场面描写又有什么特色呢?(1)学生互相讨论、交流。(2)举例点评。有点有面,做到点面描写相互结合。描写细致,有顺序。6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7 .播放“开国大典”中“阅兵”的 影像资料。8 .练习朗读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并找出相关语句,在旁边作批注,然后交 流。2 .教师行间巡视

38、,指导学生写批 注。3 .交流感悟。生: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 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生:“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 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 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 伍。生:“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 “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 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4 .教师相机点拨:“两股红流分 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 “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 好不好呢?(1)学生讨论。(2)交流感悟。找出群众激动、喜 悦、兴奋的句子读 一读,读出其中的 感情。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 场面之壮观。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

39、兴奋的句子 读一读,读出其中的感情。五、布置作业。1 .抄写词语。2 .简要复述开国大典的过程,注意有 条理。会前:广场布置群众入场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 宣读政府公告板书设计阅兵式:检阅部队群众欢呼群众游行:天上地上光明充满北京城1.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 围中,从而让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初读全文前,先给 生提供了肩关“开国大典”的电视录像, 让学生具体感知当 时情景;后来再现阅兵式盛况,会缩短学生感知与文字的距 离,让学生感受场面的壮观,激发自豪之情。教学反思2.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理解课文时,让学生边 读边想边划,写批注;品析句子时

40、,通过比较、朗读,体会 并掌握作者用词之精妙;快速读、细读、精读、个体读、集 体朗读等形式多样化的读,不仅加深文本的理解,而且能够 体会出文中的情,可谓一箭双雕课题8.灯光共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皖、“歼等9个生字,理解“璀璨、千钧一发等词 语的意思。2 .朗读课文,理解“灯光”的含义,并从课文中找到“灯光”相关 的语句,并深入理解。3 .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的道理。教学重 点、难点1 .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以及“灯 光”的联系与含义。2 .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作用。教学准备关于灯光的一段视频。1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

41、,激发兴趣。1 .出示灯光的一段视频。2 .教师小结,导入。这千万盏灯是和平的象征,让人们 感到很安宁,很温馨。但这灯光的背后还 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门今天,我们来 学习这个故事 灯光3 .板书课题8.灯光4 .介绍作者。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 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 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 史题材小说。曾担任闪闪的红星这部 电影中的一个编剧。5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 们快速阅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 .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 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 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2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

42、况。(1)检查生字读音。围歼(ji a n )豫皖苏(w/a n) 电钮(ni u)千钧一发(j u n ) 璀璨(cu i ca n )黑魅亚(xu )(2)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豫皖苏:像,河南省。皖,安徽省。 苏,江苏省。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 等于30斤。千钧一发旨千钧的重量系在 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火敌人的战斗。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欣赏有关灯光的一 段视频,听老师小 结导入新课。跟着老师一起板书 课题,齐读。全班交流课前搜集 的作者资料。根据老师出示的自 读要求,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画出不 认识的字和不理解 的词,并借助词典 等学习工具书

43、理 解。读课件中的词语, 理解它们的意思。自由朗读课文,注 意读通顺。默读这部分内容, 找出描写“灯光” 的句子,用笔勾画 下来。全班交流自己所画 的句子,齐质疑讨 论:为什么看到这 上千万盏灯,心头 感到光明,感到温 暖?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 的憧憬里”,他在 憧憬什么呢?重点讨论:”这位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憧憬:向往。3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1 .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 “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2 .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 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 到光明,感到温暖。(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

44、盏 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 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 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 禾I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 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 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 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4)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 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 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5)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 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 相讨论。(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 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万盏灯”一

45、一这么多得灯,大放光 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 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 光明,感到温暖。(2)学生质疑:郝副营长:“完全 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 呢?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 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 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 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 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 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憧憬的内容可能是: 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 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 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 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 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4 .重

46、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 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 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 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生: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 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生:体会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 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生:让我们知道:无数先烈正是为了 后代的幸福而/、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因此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5 .在讨论中,大家明白了 “灯光”的 含义,接着思考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呢?生:让课文的内容相互联系,以一个 线索贯穿。生:让内容相互照应,联系更加紧凑。生:起着点题的作用,让题目像珍珠 一样闪凫!四、复习写作方法。1 .课文中哪些内容运用

47、点面结合的 方法,举例说明。激烈的围夕千战是“面”的描写,郝副 营长的思考与点燃火光是“点”的描写。2 .学生讨论交流。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 .将描写灯光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2 .写一段话。郝副营长,我想对你说:板书设计广场灯光一阵地火光,憧教学反思1.教学本课时,我按 整体感知课文,想想必 前导读,提示学生以 旬进行探究,再在小Z 是整篇课文的“文眼” 2.学生的理解有时是f 出描写灯光的语句深/ 义前后的联系。这有1 索。围绕其线索来分巾 的目的。年轻的战友不惜自 己的性命,为了让 孩子们能够在电灯 底卜学习,他自己 却没来得及见一见 电灯。”对这句话 是怎样理解的?复习写作方法:1

48、. 课文中哪些内容运 用点面结合的方 法,举例说明。8.灯光声赞叹幸福生活i憬未来生命换取:照平时教略读课文的方法,先让学生 果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课 “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语 。里交流。“灯光”在文章中出现多次,0奇单、概括的,因此教帅要引导学生找 (地理解,体会其含义,然后说一说课 这样才明白“灯光”是课文的一条线 斤,才会理解深入,领悟到作者这样写课题口语交际:演讲|共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 .准备好演讲稿,做到材料合适,观点明确。2 .演讲时要做到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3 .演讲时要注意感情恰当,增强表现力。教学重点、 难点1 .重点:写好演讲稿,让演讲有说服

49、力。2 .难点:(1)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例举生动的故事。 (2)注意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增强演讲的表现力。教学准备名人演讲的视频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激趣导入。1 .出十段名人演讲的视频。2 .学生交流体会或感悟。3 .导入口语交际一一演讲。二、师生交流。1 .出示演讲的题目。科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2 .请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怎样 才演讲更精彩呢?请大家交流观点。3 .学生交流,老师提炼观点。(1)演讲的内容要精彩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语百要真挚等。(2)演讲的水平局超 态度要和 蔼、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辅以动作等。4 .出十段演讲稿,学生评析。书是人类进步的阶

50、梯。古语启云: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启颜如玉。” 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我是在读书中享受艺术美,享受其带 来的无穷乐趣。我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 里,坐着轻舟在三峡中勇进,去感受李白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 喜悦,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广漠的草原之 上,去领略王维所点燃的直冲云霄的孤 烟,欣赏那动人且让人流连忘返的“长河 落日圆”,还可以欣赏“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如此壮 阔的岳阳楼。5 .学生交流演讲稿的特色之处。(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很有感 染力。(2)富有文采,让人感受到演讲稿 的深刻内涵。(3)观点明确,事例较多,有说服 力!欣赏老师播放的名 人演讲

51、的视频,说 说自己观后的感 受。T板书课题,明 确本节课的学习内 容。全班交流,在老师 的指导下提炼观 点。交流演讲稿的特色 之处:运用排比的 修辞手法,很有感 染力;富有义米, 让人感受到演讲稿 的深刻内涵;观点 明确,事例较多,三、准备演讲稿。1 .分小组进行。2 .各人整理演讲稿的内容与提纲。3 .整理好事例、警句等。四、现场演讲。1 .每小组选取一人进行演讲。2 .设立评委打分。3 .评委点评演讲者的优点与不足之 处。4 .公布演讲比赛的成绩。五、教师总结。1 .生活中离不开演讲,演讲能够让陈 述的观点更加明确,让表达的意思更加鲜 明。2 .演讲时的注意点。(1)语言通俗易懂,不要生硬

52、,书 面化。(2)速度要慢,有感情,要能够让 听众理解。(3)增加排比旬,以渲染气氛,强 化感情,引起听众的共鸣。(4)服饰要整洁,不要五颜六色。有说服力!分小组进行,整理 演讲稿的内容与提 纲,整理好事例、警 句等。每小组选取一人进 行演讲,全班评议。跟着老师一起总结 演讲时的注意点:(1) (2) (3) (4)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演讲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口语交际,因此要密切联系生活指 导学生会写演讲稿,并学会一些演讲的技巧,做到学以致用, 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方设法地从细节入手, 给他们指明方向。2 .创设情境,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种形式。在这情境里,要 引导学生全员参与,担负不同的角色。其次,围绕“演讲” 引导学生点评,让他们发现演讲的特点以及存在问题,取人 之长,补己之短,这样便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演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