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邹举作品精练_第1页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邹举作品精练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邹举作品精选精练 快闪是一种以创意、 幽默、奇观为重要元素的亚文化活动, 旨在“用颠覆性 的表演震撼顺从的城市人群”。20032003 年,美国人比尔瓦斯克在纽约市区发起 了首次快闪活动, 随即它便乘着新媒体发展的东风魔力般席卷全球, 成为当代城 市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快闪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 2020 至 30 30 岁的青年。这一人群的社交网络最具流动 性,喜欢结识新朋友,不一味强调社交关系的稳定性,在快闪活动中,社交媒体 一对多、节点式的传播特征, 进一步扩大了流动性社交的优势, 使得在短时间内 动员大量陌生人参与成为可能, 而不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组织机制。 在大型密集 而人口异质的

2、城市中心, 年轻人巧妙地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活动策划、 人员调度, 可以打破城市生活的日常节奏,打造出临时性的公共空间。 快闪类型多样,先后出现过离散型、游戏型、政治型、商业型等不同种类。 其内容或是一种娱乐狂欢, 或是表达对日常生活的批判, 抑或是宣传某种新观念、 新产品。学者们对其评价也是态度各异。 批评者认为它肤浅幼稚, 只是纯粹的社 交性游戏并且缺乏严肃理性的实践目标; 指责它干扰城市正常秩序, 增加城市治 理成本;甚至担心快闪族被未知组织者利用, 从而引发社会混乱。 赞赏者则认为, 快闪降低了社会参与的门槛, 创造了一种平等民主的社交形式; 它以戏剧化的方 式重塑了人们的城市空间体验,

3、并拓展了公共表达的形式。 爱国歌曲快闪活动合理借鉴了快闪亚文化“情境创设”的理念和充满活力 的形式,并通过有效的策划和组织为其注入了深沉的内容和情感, 提升了审美品 格,展现了亚文化参与构建主流话语的无限可能。 注入意义, 内容主流化。 有别于快闪亚文化的无意义传统, 爱国歌曲快闪活 动以新中国成立 70 70 周年为背景,是一份献给祖国的特别礼赞。所唱曲目虽多为 老歌,但因其爱国情感浓烈、社会普及度高,且经过全新编排,更能直达人心, 引发共鸣。 活动在娱乐性、 可近性上获得了青年的认同, 同时也突破了理论界对 其肤浅性、破坏性的指责,以轻盈的姿态为爱国主旋律注入了清新的活力。 精心策划,形式

4、审美化。各地的快闪都非常注意天气、场所、布景、道具、 领唱人物的选择和设计,以彰显其地域特色、历史风韵、建设成就和时代精神。 活动多在人流如织的公共场合惊奇发生, 以知名人士、行业精英、 青年学子富有 个人魅力的独唱或互动演唱启幕。 在悠扬旋律的感染下, 成百上千的在场群众从 好奇驻足到自觉加入, 最终发展为共情共鸣的集体合唱。 主办方通过多机位抓拍、 精美剪辑和专业和声,最后完成声画语言绚丽、情感逐渐开华的优雅叙事。 创设情境,行动剧场化。社会哲学家芒福德认为:“城市不仅创造了剧场, 它本身就是剧场。”爱国歌曲快闪系列活动通过艺术行为、 教育主题的巧妙嫁接, 在司空见慣的城市居所中创设出富有

5、诗意的剧场氛围, 使现场群众在偶遇的“戏 剧”情境中经历了一场融欣赏、体验、共情、参与于一体的审美实践。而主流媒 体和社交媒体的接力传播则将剧场效应进一步扩散, 形成了跨时空的情感震颤和 价值认同,引发了全国范围内一场又一场表达爱国激情的快闪风潮。 ( 摘编自邹举青年亚文化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新情境 ,中国教育报 2019 年 6 月 13 日 ) 1.1. 下列关于文中“快闪”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A.A. “快闪”对城市文化具有颠覆性,使城市人群受到震撼,是一种亚文化活动。 B.B. 参与“快闪 活动的主体人群不一味强调社交关系的稳定性,因而具有很大的 流动性。 C.C.

6、 “快闪”可在短时间内动员大量陌生人参与,不再依赖传统意义上的组织机 制。 D.D. “快闪”因肤浅幼稚、干扰城市的正常秩序,因而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指责。 2.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A.A. 文章前三段从多角度介绍“快闪”活动,为下文论述中心论点做铺垫。 B.B. 文章介绍了学者们对“快闪”活动的不同看法,使论证更为全面客观。 C.C. 文章后三段以平行并列结构论证了 “快闪 活动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创设新情 境。 D.D.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分析说理、例证、对比、引证等论证手法。 3.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3 3 分) A

7、.A. “爱国歌曲快闪”活动所唱曲目必须是普及度高的富有浓烈爱国情怀的老歌, 这样才能直达人心,引发共情共鸣,获得围观者的认同和主动参与。 B.B. “快闪”活动表面上似乎是临时的、偶然的,但依然是有策划、有组织的, “快”与“闪”的特点, 也使它难以被有效监管, 因此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C.C. “快闪”活动自身所产生的影响力还是很有限的, 要想扩大影响力,还应吸引 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加入接力传播,不断扩散。 D.D. “快闪”虽然是一种亚文化,但“爱国歌曲快闪”活动为构建主流话语做出了 重要贡献,也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创设了新情境,开拓了新思路。 1.1. (分)C C 解析:A

8、A 项,是“快闪”的表演形式相对于传统表演具有颠覆性,而不 是 “对城市文化具有颠覆性”。B B 项,强加因果,前后句是并列关系。D D 项,“肤 浅”之类的说法,是批评者主观认定的缺陷。故选 C C。 2.2. (3 3 分)D D 解析:D D 项,文章没有运用例证和对比。 3.3. (3 3 分)A A 解析:A A 项,说法过于绝对。“必须是 老歌”错,应是“多为. . 老歌 。 央视新闻频道近期推出“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系列快闪节目之后 , 一场场爱国歌曲快闪 活动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流行开来各行各业的青年,利用新兴的 媒体与艺术形态歌唱祖国、祝福祖国, 优美的旋律在各地飘荡,爱国的激

9、情在人们 心中沸腾。 快闪类型多样,先后出现过离散型、游戏型、政治型、商业型等不同种类。其 内容或是一种娱乐狂欢或是表达对日常生活的批半抑或是宣传某种新观念新产品。学 者们对其评价也是态度各异。批评者认为它肤浅幼稚只是纯粹的社交性游戏而缺乏严 肃理性的实践目标;指责它干扰城市正常秩序增加城市治理成本;甚至担心快闪族被他 人利用,从而引发社会混乱。赞赏者则认为快闪降低了社会参与的门槛,仓创造了一种平等民 主的社交形式;它以戏剧化的方式重塑了人们的城市空间体验,并拓展了公共表达的形式。 爱国歌曲快闪活动合理借鉴了快闪亚文化“情境创设”的理念和充满活力的形式 并通过有效的策划和组织为其注入了深沉的内

10、容和情感,提升了审美品格, ,展现 了亚文化参与构建主流话语的无限可能。 注入意义,内容主流化。有别于快闪亚文化的无意义传统,爱国歌曲快闪活 动以新中国成立 7070周年为背景,是一份献给祖国的特別礼赞。所唱曲目虽多 为老歌, ,但因其爱国情感浓烈、社会普及度 高,且经过全新编排更能直达人心、引 发共鸣。活动在娱乐性、可近性上获得了青年的认刚时也 突破了理论界对其肤 浅性、破坏性的指责, ,以轻盈的姿态为爱国主旋律注入了一丝清新的活力。 精心策划, ,形式审美化。各地的快闪都非常注意天气、场所、布景、道具、领 唱人物的选择和设计, ,以彰显其地域特色、历史风韵、建设成就和时代精神。活动 多在人

11、流如织的公共场合惊奇发生,以知名人士、行业精英、青年学子富有个人魅力 的独唱或互动演唱启幕。在悠扬旋律的感染下成百上千的在场群众从好奇驻足到自觉加 入, ,最终发展为共情共鸣的集体合唱。主办方通过多机位抓拍精美剪辑和专业和声最 后完成声画语言绚丽、情感逐渐升华的优雅叙事。 创设情境,行动剧场化。社会哲学家芒福德认为:“城市不仅创造了剧场本身 就是剧场。”爱 国歌曲快闪系列活动通过艺术行为、教育主题的巧妙嫁接司空见 惯的城市居所中创设出富有诗意的剧场氛围使现场群众在偶遇的“戏剧”情境中经历 了一场融欣赏、体验、共情、参与于一体的审 美实践。而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接力传播, 则将剧场效应进一步扩散

12、形成了跨时空的情感震颤和价值认同,引发了全国范围内一 场又一场表达爱国激情的快闪风潮。 快闪以其游戏性、创新性、自组织性等特点,很好地适应了青年的行为特点和 情感诉求, ,让他们 在娱乐互动中自觉体验,也为其别具一格的表达方式提供了 施展空间。可见,青年亚文化既不是芝加哥学派眼中对社会具有实际破坏力的 反文化, ,也不完全是伯明翰学派视野中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风格抵抗的附属文 化, ,亦不全然是后亚文化学者视野中的纯娱乐文化。 在歌唱祖国快闪的走红中可以看到, ,青年亚文化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其重要价 值,能让青年在身临 其境感受并参与的情况下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领 悟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13、 (选自邹举中国教育报20192019 年 6 6 月) 1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A. 快闪类型多样,学者们对其评价也是态度各异。批评者对其扰乱城市进行了 指责,赞赏者则认为其对拓展城市空间起到了积极作用,且赞赏者更多。 B. 爱国歌曲快闪活动合理借鉴了“情境创设”的理念和形式, 突破了理论界 的指责,为爱国主旋律注入了活力,从而获得了青年的认同。 C. 为了彰显各地地域特色、历史风韵、建设成就和时代精神,各地的快闪在天 气、场所、布景、道具、领唱人物的选择和设计方面进行了精心选择和策划。0 D. 快闪系列活动是一场融欣赏、体验、共情、参与于一体

14、的审美实践,使现场 群众在偶遇的“戏 剧”情境中创设出了富有诗意的剧场氛围。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 ) A. 文中开篇写了央视推出的“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系列快闪节目带来的影响, 接着对快闪 及人们对快闪的认识做介绍,然后引出了作者的观点。 B. 第四至六段文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论述了快闪文化具有主流 化、审美化、剧场化的特点。 C. 第五段介绍爱国快闪活动的拍摄过程,论述了爱国快闪活动具有审美化的特 点,整个活动经过 精心策划以达到令人赞赏的效果。 D. 文章最后部分进一步论述了青年亚文化让青年在爱国快闪活动中,可以感受 爱国的氛围,领悟 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3 分) ( ) A. 爱国快闪活动多在人流如织的公共场合惊奇发生,因而在偏远的山区、海洋 上一般不宜举办此 类活动。 B. 爱国快闪活动需要借助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接力传播,否则将无法形成剧 场效应也无法形成 跨时空的情感震颤和价值认同。 C. 提供适合青年的行为特点和表达情感诉求的空间,使之在娱乐互动中自觉体 验,可见快闪活动 具有创新性、娱乐性等特点。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