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供本科护理学使用)_第1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供本科护理学使用)_第2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供本科护理学使用)_第3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供本科护理学使用)_第4页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供本科护理学使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常考题目1预防医学的对象( D )A .个体 B .病人 C.健康人D .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2. 预防医学是( C )A .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 .医学的基础学科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D 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A .环境健康 B .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D 环境人群健康 E 环境生物健康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A .个体医学一群体一预防医学的阶段B .个体一群体一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一群体一社区医学阶段D .群体一大卫生一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一群体一社会医学阶段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2、A )A .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 .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D .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 .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 .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 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 .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A 传染病 B 急性病 C 常见病D 慢性病 E 血吸虫病8个体的免疫接种( A )A .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 .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C .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 .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E 以上均不是9以下各项中不适

3、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C )A .职业病 B .心血管疾病 C .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D 脑卒中 E 糖尿病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 C )A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B.创造支持性环境C 强化社区行动D 发展个人技能E.调整社会消费1除(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A.空气 B.水 C.森林 D. 土壤 E.食物2. 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A )A.慢性中毒 B.急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D. 迟发性反应 E致敏作用3. 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A )A.相加作用 B.相乘作用 C.独立作用D. 协同作用 E.拮抗作用4. 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

4、污染物是(D)A.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B.烟尘和二氧化碳C. 苯丙蓖和二氧化碳 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E. 砷化物和硫化氢5. 飘尘的直径在( C )A.100 微米以下 B. 10微米以下 C. 5微米以下D. 1 微米以下 E. 0.4 微米以下6. 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C)A.扩散 B.沉降 C.转移D.氧化 E.植物吸收7. SO2 的主要作用部位( B )A.肺泡 B. 上呼吸道 C.细支气管D.毛细支气管E.食道8. 一般水质最软的水源是( B )A.江河 B.泉水C.雨雪水D.井水 E.湖水14. 地方性砷中毒主要表现是(A )A.黑脚病 B.氟骨症 C.斑釉牙D.

5、甲状腺功能低下E.甲状腺肿大15.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是(E)A.生活污染B. 工业污染C.交通污染D.农业污染E.以上都是19酸雨的主要形成物是(B)A.CO2 B.SO2 C.COD.PAH E. 光化学烟雾1慢性纤维化肺病多见于长期接触-而致( A )A .二氧化硅 B .锰烟 C.木尘D .二氧化硫E.锌烟4我国目前法定的职业病有(D)种。A. 100 B. 105 C. 110D. 115 E. 1205职业病诊断应由(B )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职业医师集体诊断。A. 2 B. 3 C. 5 D. 7 E. 96. 是诊断职业病的先决条件(C)A .病史 B.体格检查结果C .

6、职业史D .生产环境监测结果E.实验室检查结果7. 职业病诊断机构应是(E )A医疗机构 B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卫生监督所D 卫生行政部门E.具有职业病诊断权的医疗机构8. 对脂溶性毒物接触者,主要应适当控制膳食中的(A )数量。A .脂肪 B .总热能 C.蛋白质D .脂肪与总热能E.脂肪与蛋白质9. 在给高温作业者以优质蛋白质膳食时,应使其占总蛋白质的(C ) %左右。A. 30 B. 40 C. 50 D. 60 E. 7010. 环境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称为(A )A .接触机会 B .接触方式 C.接触程度B .苯D .接触的水平 E.接触的吸收11. 下列化学物中能直接与血红蛋白

7、发生反应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是( A ) A .亚硝酸钠胺 C .一氧化碳D .笨肼 E.丙烯醛14. 铅中毒是最多见的铅中毒( A )A .职业性B .污染性 C .生活性D .药源性E.母源性15. 铅对血液系统的主要损害是( D )A 点彩红细胞增多 B 网织红细胞增多C. 多嗜性红细胞增多 D .干扰卟啉代谢E.红细胞脆性增加2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含有的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组织修复、维 持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不属于营养素的是(A)A .有机盐 B .蛋白质 C.无机盐D .脂肪 E .碳水化合物3. 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E )A蛋白质的含量 B 蛋白质的消化

8、吸收 C.蛋白质的利用D .氨基酸模式 E.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及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程度4. 目前公认的必需脂肪酸是( A )A . 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B .亚油酸.C亚油酸和a亚麻酸D . a -亚麻酸E .花生四烯酸7奶类含量低的营养素是(B )A.钙 B .铁 C.蛋白质D 脂肪 E 乳糖8耐盐最强的食物中毒病原是(A )A .副溶血性弧菌 B .沙门菌 C.大肠杆菌D 葡萄球菌E 肉毒梭菌A .夜盲症 B .坏血病 C .佝偻病 D .贫血 E.脚气病 问题(1820)18长期缺乏维生素 A 引起的疾病是( A)19.长期缺乏维生素 C引起的疾病是(B)20长期缺乏维生素 D 引起

9、的疾病是( C )21长期缺乏维生素 B1 引起的疾病是( E )A .粮谷类B .豆类 C .动物肝脏 D .奶及奶制品E.蔬菜、水果 问题(2225)22钙的最好来源是(D)23 .优质蛋白的最好来源是(B )24 .维生素C的最好来源是(E )25我国居民膳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A )1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 D )A 吸烟、饮酒、饮食、运动B .行为方式、生活习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C .病从口入、不良嗜好、品德败坏、屡教不E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卫生改D .行为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卫生保健服务保健服务设施差、服务低C.家庭成员健康信念相互影响 以上各条均影响家庭成员

10、健康2家庭对家庭成员健康的影响,在于(E )A 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 B影响疾病的治疗、转归 D .家庭成员的行为、生活方式直接影响健康E.5. 健康促进的概念为( A )A. 包括健康教育及能促使行为与环境向有利于健康改变的相关组织、政策及经济干预的综合B .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C.包括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两部分D 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E. 提供改变行为所必须的知识、技能与服务,并促使人们合理地利用这些服务6.健康促进的5 个主要活动领域为( C )A 控烟、控酒、控高血压、控爱滋病、控性病B 领导重视、各部门协调、人人参与、初级卫生保健、中西医结合务方向7健

11、康促进的核心C 制定公共政策、创造支持环境、加强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服D .以农村为重点、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 运动相结合E.以农村为重点、为人民健康服务、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进 是( E )E.社会干预A .教育 B .行为改变C .增权 D .环境改变8以下不属于促进健康的行为是(A 适量运动B 饭前便后洗手E )C .戒烟D .合理利用卫生服务E 求神拜佛8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含义并不是指 ( A)A. 医护人员将为世界上每一个人治疗其全部己有的疾病B. 卫生保健进入家庭 学校 工厂和社区C. 人们运用更好的方法去预防疾病,减轻不可避免的疾病和

12、伤残的痛苦D. 不同国家 地区或人群间 ,能均匀地分配卫生资源E. 通过所有个人和家庭的充分参与,使他们在能接受和能提供的范围内,享受到基本卫生保健11我国卫生发展战略在卫生事业重点选择上,要把 ( A)A. 农村作为卫生工作的长期战略重点 B. 城市作为卫生工作的长期战略重点 C. 西部作为卫生 工作的长期战略重点 D. 中西部作为卫生工作的长期战略重点 E. 西部和东北作为卫生工作的长期 战略重点12我国卫生发展战略在卫生服务模式上,强调( B)A. 积极发展医疗专科服务 B. 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C. 积极发展综合三级医院服务 D. 积极 发展优质门诊服务 E. 积极发展个性化的医疗服

13、务13下面哪项不是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D )A.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B. 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 C. 基本治疗 D. 专科医疗4、可接触硫化氢的作业 AA、制革B、电镀C、喷漆D、补牙E、炼焦7、慢性汞中毒无下列哪项临床表现E A、神经衰弱综合征B、口腔炎C、震颤 D、易兴奋症E、腹绞痛(考)影响健康的因素:环境因素、生活行为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人类生物学 因素。环境因素的分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心理因素饮水的基本卫生要求:流行病学安全、感官性状良好、化学组成对人体无害。菌落总数w 100CFU/m ;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与水接触30分钟后,游离性余氯>

14、; 0.3mg/L,管网末梢水中0.05mg/L职业病的诊断原则? 职业史:职业接触史是职业病诊断的首要条件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为支持诊断寻求佐证 临床表现:特别要了解症状发生与接触有害因素之间的时序关系 实验室检查:接触性生物标志和效应性生物标志(考)铅中毒的临床表现?慢性中毒 神经系统:中毒性神经衰弱样症状、周围神经病、铅中毒性脑病(周围神经损害可 分为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 消化系统: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隐痛、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者可见蓝 灰色“铅线” ;中度以上中毒病例可出现铅性腹绞痛 血液系统:血红素合成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导致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 其他:肾脏受损(考)慢

15、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 易兴奋症:早期主要表现为中毒性神经衰弱样症状,继之出现情绪和性格改变。 震颤:汞毒性震颤即为意向性震颤,即在集中注意力做某些精细动作时震颤明显, 而在安静或睡眠时震颤消失。 口腔炎:口腔黏膜溃疡、出血,牙龈胀痛、发红、感染溢脓,可见汞线。 肾损害:表现为肾近曲小管功能障碍。 其他:流产、早产、月经异常。甲基汞中毒的临床表现?肢体末端或口唇周围麻木刺痛感 手部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无力、震颤 语言障碍、视野向心性缩小、听力下降、共济性运动失调 全身瘫痪、精神错乱、甚至死亡 可通过胎盘屏障,导致胎儿畸形13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好发食品是 AA、肉制品,剩米饭B、鱼虾蟹贝类等C

16、、禽蛋类 D、面包,面条等食品E、臭豆腐,豆酱等15、最常见的食物中毒是 DA、真菌性食物中毒B、化学性食物中毒C、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D、细菌性食物中毒E、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17、肥胖症患者最易引起哪一种并发症 DA、肾功能损害B、肝功不全C、脑发育迟缓 D、糖尿病,冠心病E、脂肪肝及月经异常21、食物中毒具有以下特征除了【 C】A、突然爆发,易集体发病B、临床表现相似,多以胃肠道症状为主C、易集体发病,具有传染性D、易集体发病,无传染性根据中毒症26、一食堂,就餐者就餐 1 小时后,陆续出现唇、指甲以及全身皮肤青紫等症状。 状,中毒的原因最可能是【 D】A 、钡盐中毒B 、赤霉病毒中毒C、磷

17、化锌中毒 D、亚硝酸盐中毒E、黄变米中毒27、适于用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描述的资料是【A】A 、偏态分布资料B 、对称分布资料C、负偏态分布资料 D、正态分布资料E、正偏态分布资料32、生产性毒物进入机体最主要途径是【 C】A、皮肤B、消化道C、呼吸道D、 口腔粘膜E、眼结膜33、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是【 D】A、发病率B、死亡率C、感染率D、病死率E、生存率A 、食用碘盐B 、除去水中硫氰酸盐C、煮沸饮水 D、降低饮用水的硬度E、饮水除氟38、下列哪项改变不属于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影响和损害【C】A 、听觉适应B 、听觉疲劳C、暂时性听阈下移 D、暂时性听阈上移E、永久性听阈上移40、沙门菌属

18、食物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D】A、呼吸数频,面色苍白B、共济失调,全身麻痹瘫痪C、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复视D、呕吐,腹痛,腹泻,绿色水样便E、酒醉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42、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C】A、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森林大火 B、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洪涝灾害C、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工具D、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地震E、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火山爆发48、腌制或酸渍的肉类、蔬菜食品中可能含有较高浓度的【D】A 、黄曲霉毒素B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C、胺类D、N 一亚硝基化合物E、黄曲霉菌1、某厂仪表制造工,工龄 8 年,近几个月常出现头痛、头昏、烦

19、躁、易怒等症状,并有书写困难、口腔粘膜溃疡、牙龈红肿等体征,此工人可能为【D】A、急性苯中毒B、急性铅中毒C 、急性汞中毒 D 、慢性汞中毒E 、慢性铅中毒2、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不包括【 D】A、氧化B、还原 C、水解 D、电解 E、结合10、目前我国粮食污染最严重的毒素是【 A】A、黄曲霉毒素B、黄变米毒素C、岛青霉毒素 D、杂色曲霉素E、展青霉毒素 11、风疹病毒有【D】A、急性中毒B、慢性中毒C、致癌作用 D、致畸作用E、致突变作用15、由紫外线引起的生物效应是【 A】A、红斑作用 B、日射病 C、视网膜灼伤 D、白内障E、皮肤烧伤25、可能接触苯的作业【 C】A、制革 B、电镀

20、 C、喷漆 D、补牙 E、炼焦30、测定某地130名正常成年男子样本红细胞数,要估计该地正常成年男子红细胞均数,95%可信限范围是【D】A、土 1.96SXB、X ± 1.96 c XC、X ± 2.58SXD、X ± 1.96SXE、土 2.58 c X36、保证饮用水水质达到流行病学上安全的重要指标是【 B】A、寄生虫虫卵B、总大肠菌群C、细菌总数 D、痢疾杆菌E、钩端螺旋41、 营养素目前分为五大类,除了【B】A、蛋白质B、水 C、脂肪 D、碳水化合物E、无机盐和维生素42、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能长时间漂浮于空气中很容易进入呼吸道和肺的颗粒物,一般直径小于 或

21、等于【B】A、5呵 B、10 C、2呵 D、1呵 E、15呵5、 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C】A、呼吸系统B、神经系统C、造血系统 D、消化系统E、心血管系统6、 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原则是【C】A、发病季节都在9月份,并与食用某种食物有确切关系B、潜伏期在1020小时,发病都在夏秋季节C、 有明显的发病季节,同一时间集中发病,并能找到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其动物实验阳性, 并有细菌和血清血检测结果D、可疑食物经动物实验阴性,并有细菌和血清学检验结果E、有明显的发病季节,同一时间大量病人发病,并有传染16、职业病是指【C】A、与职业有关的疾病B、由职业因素引起的疾病C、由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

22、病D、在职业活动中由理化因素引起的疾病E、由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所引起的疾病6、氮氧化物与碳氢化物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易发生反应生成【D】A、硫酸B、SO3C、H2SD、03E、CO2第一部分基本理论、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1 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 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 _、 卫生服务。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 _病因、 宿主、 环境4 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 、 信息 、 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5 预防工作可分为 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1. 医学模式 是指在一

23、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 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2.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 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3 . secondary prevention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4.整体健康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 会适应的完好状态。5 .健康促进 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 自身

24、健康的能力的过程。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3分)(T )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F )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F )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T ) 4 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T )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F ) 6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T )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T )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F ) 9无病就是健康。( F )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F )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T )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

25、预防。( )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 1-10 每题1分, 11-16每题2分,共 22分) 1预防医学的对象( D )A 个体 B 病人 C 健康人 D 确定的群体E 个体和确定的群体2预防医学是( C )A 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 医学的基础学科C 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 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A 环境健康 B 环境人群 C 环境生物D .环境人群健康E.环境生物健康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A .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B. 个体一群体一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C. 个体一群体一社区医学阶段D. 群体一大卫生一社会医学阶段E

26、个体一群体一社会医学阶段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A. 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 .第二级预防 C .第三级预防D .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 第一和第二级预防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 )A. 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 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 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D. 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7 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A.传染病 B 急性病 C 常见病 D 慢性病 E 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 A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 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C. 仅起到保护群体的

27、作用 D 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E. 以上均不是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C )A职业病 B 心血管疾病 C 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D. 脑卒中 E 糖尿病10 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 C )A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 创造支持性环境C 强化社区行动 D 发展个人技能 E 调整社会消费11 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 ABCD )A 预防性卫生服务 B 疾病的预防和控制C 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 社区建设 E 妇幼保健和老年保健12 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 ABCE )A 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 承认其社会属性 C 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 D 忽视心理活动在疾病中的作用 E 致力

28、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13 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 ACE )A 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B 从医学整体出发C 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D 提示医疗保健模式的需改革E 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14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 BCDE )A 物质环境因素 B 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C 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 卫生服务 E 生物遗传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 ABCDE)A.预防为主 B 中西医并重 C 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D. 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 加强农村工作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 ABCE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B .正确处理疑难病症C. 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D

29、.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E. 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五、简答题(共 35 分)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9 分) 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 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 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 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 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 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 防方法。疾病

30、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 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2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 (8分)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 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 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受传播者: 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 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

31、易为受传播者接受。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 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3我国新时期的卫生方针。 (8 分)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 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4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10 分)( 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 (2) 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第二部分 环境与健康一、填空

32、题(每空一分,共 23 分)1大气的自净作用有 - 扩散作用 、- 氧化作用 、 - 中和作用 、-植物的吸收作用 、 - 沉降作用 。2天然水 资源可以分为- 降水 、 地面水 、- 地下水 三大类。3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 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水的 ph 值水温 水的混浊度 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4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 生活污染 工业和交通污染农业污染 -。5目前人们十分关心注的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酸 雨 - 。 6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有 - 广泛性 多样性 复杂性 长期性 - 。二、名词解释(每个 3 分,共 15 分)1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

33、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环境污染。2 公害病 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叫公害病。3.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02和水蒸汽能吸收和反射由地球表面散发出来的热辐射, 是地表温度能够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等同于人工温室的作用,故称为温室效应4. 有效氯 用氯或氯制剂进行饮水消毒时,凡含氯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大于 -1 者,陈为有效率,具有杀菌作用5 碘缺乏病 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最明显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 和克订病。三、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1分)1除( C )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A. 空气 B.水

34、C.森林 D. 土壤 E.食物2 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 A )A. 慢性中毒 B. 急性中毒 C. 亚急性中毒D. 迟发性反应 E.致敏作用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 A )A. 相加作用 B. 相乘作用 C. 独立作用D.协同作用 E.拮抗作用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 D )A. 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B. 烟尘和二氧化碳 C. 苯丙蓖和二氧化碳D .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 E. 砷化物和硫化氢5飘尘的直径在( C )A.100 微米以下 B. 10 微米以下 C. 5 微米以下D. 1 微米以下 E. 0.4 微米以下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

35、包括( C )A. 扩散 B. 沉降 C. 转移 D. 氧化 E. 植物吸收7SO2 的主要作用部位( B )A. 肺泡 B. 上呼吸道 C. 细支气管 D. 毛细支气管 E. 食道 8一般水质最软的水源是( B )A. 江河 B. 泉水 C. 雨雪水 D. 井水 E. 湖水 9室内的氡主要来自( A )A. 房屋地基 B 吸烟 C. 人的呼出气 D. 燃料燃烧 E 家用电器 10水俣病的发病原因是( B )A. 慢性砷中毒B. 慢性汞中毒 C. 慢性铅中毒D.慢性硒中毒 E.慢性镉中毒11混凝沉淀的主要目的是(C )A. 改善水质 B. 除去有害物质 C. 改善水质混浊度D. 杀灭病原菌 E

36、. 调节水的 PH 值 12含氯化合的物有效氯是指吕德华和家数( A )A. > -1 者 B. > 0 者 C. >-1 者 D. = -1 者 E. = 0 者 13除那项外,均为碘缺乏病( C )A. 地甲病 B. 克订病 C. 痛痛病 D. 亚克订病E. 新生儿先天甲低 14地方性砷中毒主要表现是( A )A. 黑脚病 B. 氟骨症 C. 斑釉牙 D. 甲状腺功能低下E. 甲状腺肿大 15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E )A. 生活污染 B. 工业污染 C. 交通污染 D. 农业污染 E. 以上都是 16地氟病的发病原因是( E )A. 氟缺发 B. 碘缺乏 C 锌缺乏

37、D. 砷缺乏 E. 氟摄入过高 17室内最主要的致癌危害因子是(E )A. 镉 B. 砷 C. 颗粒物 D. 挥发性亚硝酸胺 E.BaP 18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处理步骤通常是(B )A.消毒-沉淀-过滤B.沉淀-消毒-过滤 C.过滤-沉淀-消毒D. 沉淀-消毒-过滤 E. 过滤-消毒-沉淀19酸雨的主要形成物是( B )A.CO2B.SO2C.CO D.PAH E. 光化学烟雾20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E )A. 治理工业三废 B. 预防农药污染 C. 预防生活污染D. 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 E. 以上都是21 酸雨是指PH值小于(B )A.5.00B.5.60C.6.00D.6

38、.56 E.7.0022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 A )A.工业企业B .生活炉灶 C .交通运输D.地面尘土飞扬E .意外事故排除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分)1简述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急性作用: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剂量进入机体可引起急性中毒,严重者可导 致死亡。慢性作用:由于污染物多为低剂量、长时期的排入环境中,因而对人体的影响主要 表现为慢性作用。当人体吸收环境污染物的量逐渐累积到足以造成机体操作的剂量,或 有害污染物对机体的微小损害积累(机能蓄积)至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一系列的临床 症状和体征。远期危害:(1)致癌作用。环境的致癌因素可分为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生物性

39、因 素。(2)致突变作用。突变主要表现在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两方面。(3)致畸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致敏作用;免疫抑制作用。2. 简述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及污染物。生活炉灶;人体排放;建筑材料及家具;烟草烟雾;其他,如家用电器和家庭化 学物的使用。3. 简述氯化消毒的原理及常用的消毒物。氯化消毒的原理:氯气或其他氯化消毒剂溶于水后,在常温下即很快水解成次氯酸(HOC)l :Cb+HO hoci+Rci-2Ca(OCI)+2HO 2HOCI+Ca(OH+CaCbCa(OCI)2+2HX 2HOCI+Ca(OH)次氯酸分子小,不荷电,易于穿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 影响细菌的多

40、种酶系统, 例如,使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 并损伤细胞膜, 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而导致细菌死亡。次氯酸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 致死性破坏。常用消毒物法:(1)常量氯化消毒法 即按常规加氯量(一般为1 3mg/L)进行饮 水消毒的方法。(2)持续氯消毒法 指用放有漂白粉或漂精片 (一次消毒用量的 2030 倍)容器,上面打孔,悬浮于水中,借水的振荡,容器内的消毒剂由小孔中漏出。(3)过量氯消毒法:加入 10倍于常量氯化消毒时所用的加氯量,即 1020mg/L。4. 简述碘缺乏病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病因:地质环境缺碘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另外,还有一些因素

41、:(1)高碘。(2) 致甲状腺肿物质如木薯、杏仁、黄豆、核桃仁和豌豆等食物中含有CN- ,进入体内可形成硫氰酸盐,可抑制甲状腺对碘的浓缩能力,还可从甲状腺中驱除碘,致甲状腺素合成 障碍引起甲状腺肿大。 (3)饮水因素。主要临床表现: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 、克汀病(简称地克病) 。 防治措施:在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病区,补碘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补碘 的方法主要有碘盐;碘油。此外,患者也可口服碘化钾,但用药时间长,不易坚持。第三部分 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与健康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 21 分)1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主要包括 职业病 工作有关疾病工伤 .2符合我国国情的八字综合防尘措

42、施是 - 革 水 密 风 护 管 教 查。3高温作业类型有 干热环境 湿热环境 夏季露天作业 三种。4中暑分为 热射病 热痉挛 热衰竭 - 三型。5医院内感染有三个重要环节: 感染源 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 6局部振动病的典型表现是 震动性白指 。二、名词解释(每个 3 分,共 15 分)1occupational hazard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2生产性毒物 指在一定条件下,摄入较小剂量时可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 害的化学物。3化学性窒息性气体 指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化学作用,使氧的运送和组织利用氧 的功能发生障碍

43、,造成全身组织缺氧的气体。4Silicosis是由于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游离性二氧化硅较高的粉尘而引起得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5PTS 噪生对内耳的损伤不断蓄积,产生机械性损伤和代谢性损伤,而造成不可逆 的听力损失称永久性的听阈位移。三、选择题(每题 1分,共 27分) 1慢性纤维化肺病多见于长期接触 - 而致( A )A.二氧化硅 B .锰烟 C .木尘 D .二氧化硫 E .锌烟2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铬化合物是( C )A.元素铬 B 三价铬 C 六价铬 D 七价铬 E 五价铬3SO2 所引起的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是指( D )A. 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和咽喉炎的总称B.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

44、哮喘和肺水肿的总称C.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咽喉炎的总称D.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的总称E. 慢性呼吸道疾病4我国目前法定的职业病有( D )种。A. 100 B . 105 C . 110 D. 115 E . 1205. 职业病诊断应由( B )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职业医师集体诊断。A. 2 B. 3 C . 5 D . 7 E . 96 . 是诊断职业病的先决条件( C )A.病史 B .体格检查结果 C .职业史D.生产环境监测结果 E .实验室检查结果7. 职业病诊断机构应是( E )A.医疗机构 B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 .卫生监督所D .卫生行政部门 E

45、.具有职业病诊断权的医疗机构8. 对脂溶性毒物接触者,主要应适当控制膳食中的( A )数量。A .脂肪 B .总热能 C .蛋白质D.脂肪与总热能 E .脂肪与蛋白质9在给高温作业者以优质蛋白质膳食时,应使其占总蛋白质的( C )%左右。A 30 B 40 C 50 D 60 E 70 10环境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称为( A )A 接触机会 B 接触方式 C 接触程度D .接触的水平 E .接触的吸收11下列化学物中能直接与血红蛋白发生反应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是( A )A 亚硝酸钠 B 苯胺 C 一氧化碳 D 笨肼 E 丙烯醛12刺激性气体中毒时可出现的“假愈期”,通常发生在( D )后。A

46、 刺激前期 B 刺激期 C 潜伏期D.恢复前期 E 恢复期13个体监测时,可给工人佩带个体采样器,连续采集毒物浓度,以了解( B )的接 触量。A 个人的 B 个人整个工作时间内 C 车间中所有工人D 车间中所有工人整个工作时间内 E 以上都不对 14铅中毒是最多见的铅中毒( A )A.职业性 B .污染性 C .生活性 D .药源性 E .母源性15铅对血液系统的主要损害是( D )A .点彩红细胞增多 B .网织红细胞增多C .多嗜性红细胞增多D.干扰卟啉代谢 E .红细胞脆性增加16. 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医学监护包括( AE )A.就业前健康检查B .健康检查档案C工伤发病率计算 D .

47、平均工龄计算E .定期健康检查17.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有( ABCDE )A.接触机会 B .个体特征 C .接触方式D .接触时间 E .接触强度18. 生物性有害因素的来源有( ABCDE)A.自然疫源 B .生活性污染 C .生产性污染D .医源性感染 E .外源性传播19. 下列属电离辐射的有( AE )A. X 射线 B .射频辐射 C .紫外线D .红外线 E .宇宙线问题( 20-21 )20. 环境有害物质所致过敏性肺炎常出现胸闷、气短以及限制性 (A )21. 职业性接触游离二氧化硅引起的呼吸道疾患最典型的表现是 (D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 .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C

48、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E .低色素性贫血问题( 22-24 ) 22铅由于抑制了血红素合成酶,从而影响了正常血红蛋白的合成,可引起( E )23三硝基甲苯能与血红蛋白发生作用,最终产生 Sulf Hb, 则导致 (C ) 24苯影响造血系统的正常代谢 ,可引起 ( A )A.使氧分压过低 B 急性中毒引起的休克C 中毒性缺氧D.中毒性肺水肿引起的呼吸性低氧血症E 影响血红蛋白携带氧的能力四、简答题1试述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1)职业卫生法规与卫生监督:职业病防治法与各种卫生标准的制定,卫生监督包 括经常性卫生监督和预防性卫生监督。(2)工程技术措施:用低毒或无毒物质替代

49、高度物,有害物的生产在密闭条件下进 行,采取机械化、自动化、远距离操作以消除或减少有害因素的危害。(3)个人防护与卫生保健措施:呼吸防护器、面具、防护服、手套、眼镜等有目的 的选择,加强健康教育,使劳动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狼嚎卫生习惯,纠正不良生 活方式。(4)健康监护与环境监测:健康监护包括就业前体检、定期体检。 2生物性有害因素导致的疾病有哪些 ?(1)传染病与寄生虫病。(2)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与非细菌性。( 3)过敏性疾病,生物气溶胶为主要原因。 ( 4)癌症。(5)畸胎。(6)其它急慢性疾病。3中暑的临床表现及防护措施是什么中暑的临床表现(1)热射病,临床表现: 在高温环境中突然

50、发病, 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出现“无 汗”,皮肤干热发红,脉搏快而无力、呼吸快而浅表,严重时出现昏迷,体温升高可达40 度。(2)热痉挛。以四肢肌肉和腹肌痉挛为多见,尤以腓肠肌为最常见,痉挛呈对称 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3)热衰竭。起病迅速,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多汗、口渴、皮肤 湿冷,血压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防护措施:(1)技术措施。(2)保健措施:加强健康监护,包括就业前体检和定 期或入暑前体检;合理供给清凉保健饮料及食品;加强个人防护。(3)组织措施 落实防暑降温工作;开展卫生宣传教育;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 动休息制度。4振动和噪声对人体有何危害危害 :振动对人的危

51、害( 1 )全身振动对机体的危害全身振动病振动可影响手眼的配合,使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全身振动常引起足部周围血管和神经的改变,以及晕车病等。( 2)局部振动病 表现为白指或称雷诺氏现象,手麻、手痛,骨关节、肌肉系统症 状,和其他症状,如头昏、头痛和睡眠障碍等。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1 )对听觉功能的影响 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可表现为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 听阈位移(包括对高频区的听力损失和噪声性耳聋)和爆震性耳聋。( 2)对非听觉系统的影响噪声的作用使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生变化,常表现出心 率加快或减慢,外周阴力增加、血压不稳。长期作用可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第四部分 营养与健康一、 填空

52、题(每空一分,共 25 分)1 人体三大产热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产热最高的为糖。 2无机盐按含量分为常量元素,微量元素。3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维生素是 VB1 、 VB2、 VPP 。4医院的基本膳食有 - 普食-、流质饮食、-软食、 半流质膳食5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EAR、 -RNI、 -AI、-UL 。6谷类食品不含有维生素 A、 C、 D。7人体热能消耗途径为 基础代谢 、 体力活动 、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8我国儿童主要的营养缺乏病是 佝偻病 和 缺铁性贫血名词解释 (每个 2 分,共 12 分)1营养 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素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生

53、物过程2营养价值 指食物中所含营养素和热能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3食物中毒 指正常人摄入正常数量可是状态的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害物质的食物 或误食有毒食品引起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4膳食纤维 植物性食品中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多糖类物质。合理的食物调配;科学的加工烹调;良好的用膳制度;食物对人体无毒无害,保证安 全。5膳食结构 是指人群消费的食物种类及数量的相对组成。6Balanced diet 是指全面达到营养要求的合理膳食三、选择题(每题 1分,共 27分)1黄曲霉毒素在婴儿食品中的允许量是( E )A. 20 mg / kg B . 15 哑 / kg C . 10 mg / kgD

54、. 5 m/ kk E .不得检出2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含有的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组织修复、维持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不属于营养素的是( A )A 有机盐 B 蛋白质 C 无机盐 D 脂肪 E 碳水化合物3 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的主要指标是( E )A 蛋白质的含量 B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C 蛋白质的利用D 氨基酸模式 E 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及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程度4 目前公认的必需脂肪酸是( A )A .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B .亚油酸.C亚油酸和a亚麻酸D. a -亚麻酸E .花生四烯酸5. m/ kk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妊娠妇女的钙摄入量为( B )A 800 1000mg/dB. 1000150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