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高一10月月考试题(精编版)_第1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一10月月考试题(精编版)_第2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一10月月考试题(精编版)_第3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一10月月考试题(精编版)_第4页
青海省西宁市高一10月月考试题(精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海省西宁市 2016-2017 学年高一历史10 月月考试题班级类型:文科班;考试时间:120 分钟;总分100 分注意事项 :1. 答 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第I 卷(选择题)答案用2B 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第 I 卷(选择题50 分)一、单项选择题(50 分, 每小题 1 分)1。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迁一书主要内容包括“出版前言、中国概况、文明的诞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帝国的再生”其中“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 是()A春秋战

2、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唐代的崇儒尚佛 D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2. 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 ,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 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 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 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3. 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12C以法治国D兼爱非攻4。电影墨攻讲述了战国时代十万赵国军队攻打弱国梁城,墨者革离孤身救城的故事。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材料

3、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 阶层开始崛起C“学在官府”使得墨家不能办私学 D 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5。 2010年 9 月 30 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A有教无类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存天理 , 灭人欲D经世致用6.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 , 子受命于父 , 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 , 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4、”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 , 主要是其有利于 ( ) A光大儒家 B 恢复 礼乐秩序 C 建立教育体系 D 加强中央集权7。据史料记载 , 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 , 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 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 并终身守节 . 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A董仲舒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8. 两宋以后 , 程朱理学确立了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理学() A易于被知识分子理解B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 C有利于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D摒弃佛、道的干扰,振兴了儒学9.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与这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A无

5、为寡欲B 格物致知C内心反省D 经 世 致 用 10在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公元前6 一前 3 世纪) , 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11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 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 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这说明孔子()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B偏爱某些学生C有教无类D 因 材 施 教 12“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 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

6、墨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13. 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14. 论语八佾载,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 , 孰不可忍也?”按照周礼 ,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 (八列舞女)的礼乐 , 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 ,对此,孔子很是感叹!这说明,孔子政治思想中的“礼” ,是( )A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B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C春秋时期的社会秩序D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15. 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 大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7、使市场秩序一片井然。吴杨贩子“不敢朝饮其羊.(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增加重量)。下列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A. 孔子关注民生B当时商业有一定发展C 当时商业实行官营,禁止私营D孔子主张“诚信” 16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神化封建统治B宣扬“仁政 思想C宣扬“民本 思想D反对苛政刑杀17. 有人认为 ,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 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18. 17 18 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德意志的

8、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以上史实说明了()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需要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等级制度儒家的“民贵君轻 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指导意义ABCD19.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 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 ”对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

9、说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 思想被剔除出去20.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 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 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21. 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 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焦守节 ( 卷 261)、李克让(卷 270) 、陈从信 ( 卷 277) 、赵安仁 ( 卷 287)、钱端礼 ( 卷 385) 、张忠恕(卷409) . A佛学B法学C道学D理学22.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

10、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 “为政以德 ,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 之。”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2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 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24。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25。教育部长

11、周济在解读十七大报告时强调“儒学等一些传统的好的方面,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教育,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引领风尚,也是德育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部分。”儒家思想中在当今仍有继承和发扬价值有() “仁 的学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ABCD26.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传入欧洲后,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其发挥的作用是A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B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D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27. 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

12、,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A小说B戏曲C说书D绘画28.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 ”体现了:A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 奋发向上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个性自由, 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29.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神秘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平民化D逐渐宗教化 30近代中国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中, 一些人提出“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 等口号。然而有意思的是,喊这些口号的人,却偏偏仍在使用汉

13、字、讲究书法、读线装书这反映了:A太平天国运动忽视文化教育 B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 C辛亥革命阵营内部旧官僚的虚伪性 D揭露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学者的矛盾心态31孙中山认为“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B舍生取义C得道者多助D民贵君轻32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最好阅读下列哪组人物的作品A老庄道家B孔孟儒家C韩非法家D墨家33.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要从此词中体会“天地生物之心” ,属于 : A人性本善B心即理也C格物致知D致良知,知行合一34.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极力践行破“心中贼”的思想家是 A程颐B朱熹C李贽D

14、王阳明35李贽有句话: “人所同者谓礼,我所独者谓己”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A独具个性,大胆挑战正统思想C以天下为己任, 道德自律36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本质D恪守修身齐家的儒学理想B“宇宙便是吾心”C“工、商皆民生之本”D“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37 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世地位自宋徽宗以后“侯而王,王而帝, 帝而圣,圣而天 ,成为忠义的化身享受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的奉祀. 究其根源最有可能的是()A关羽的忠勇B理学的推崇C人民的爱戴D经济的发展38。韩非子警告君主:权贵可以为平民提供庇护,而平民却是生产者与士兵的来源, 这是很危险的. 为了杜绝此现

15、象带来的危险,后世君主采取的措施是()A重农抑商B盐铁专营C废分封行郡县D抑制兼并39。 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 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0. 孔子曰 :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由此可知 , 两者都 ()A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B认为自然存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41. 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

16、已见端倪, 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 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A. 服饰多元成为主流B.宗法礼制逐渐崩溃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D.等级政治走向消亡42.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 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 , 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 , 强调入是相对的存在 , 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法家、儒家、道家B 法家、墨家、道家C法家、墨家、儒家 D 道家、儒家、墨家43. 论

17、语 ? 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 , 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 .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 , 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44。潘天寿谈艺录在谈到中国写意画的创作时提到:“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 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 . 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 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下列著作中蕴含上述思想的是()A论语B道德经C春秋繁露D四书章句集注45. “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

18、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此语蕴含 ()A变革进取的精神B公平公正的理念C自由平等的思想D推行刑罚的原则46. 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 于是“以其有用之才, 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 , 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据此推断“这批文人 的主要成就是()A文人画B元杂剧C 京剧D小说4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 ) 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C. 张择端的

19、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D. 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48“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 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B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D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49. 法国作家维克多? 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 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 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下

20、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50.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写城乡风情、社会生活状况,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 画家个人爱好B.宋明理学传播C。社会上层倡导D。商品经济发展第 II卷(非选择题50 分) 51、( 18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 料 一 颜渊问仁子曰 :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子路问政子曰 : 义也正名乎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

21、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无所错(措)手足。-论语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 今师异道,人异论, 百家殊方 , 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 上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 然后统计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 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 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在这种时

22、代背景下, 朱熹提出了 “存天理 , 灭人欲 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 “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 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 。欲是正常的 , 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 朱熹要灭的是“人欲” ,又叫“物欲” 。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 “格物致知 之旨, 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1) 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有哪些思想主张?(4 分)

23、(2) 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6 分)。现代学者将宋明理学分为理学与心学 , 你认为理学与心学最大的区别在哪里?(2 分)(3)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6 分)52。(12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天 文 历轻兵法气象工器项数2225259257788类别数学地 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材料二下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材料三 农业的产生, 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 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 , 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 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

24、农业经济 的一个基本特征 .14 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 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 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面向世界, 注重实践的精神, 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 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1) 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4 分)(2) 据材料二指出中西科技发展的差异性, 并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原因 . ( 8 分)53、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12 分)图

25、 1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图2宋徽宗画芙蓉锦鸡图图 3红楼梦插图请回答:(1) 图 1 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该种书体的特点是什么?擅长此种书体的书法家还有哪些?(3 分)(2) 图 2 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该画种的特点是什么?分析这种绘画兴起的原因. (3 分)(3 )结合图3 和所学知识指出,红楼梦属于哪一文学体裁?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6 分)54( 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认为: “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下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 : 就图

26、示中至少3 个角度进行史实论证, 也可以对图示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高二历史试卷答案1 - 5ACBCA6 - 10DBCCA11- 15 DAAAC16-20 ADBDC21- -25 DCDCC26-30 DBDCD31 -35DACDA36-40 CBCCD41- 45 BABBA 46-50BDBBD51、( 1)孔子 : 仁(爱人与宽容 ) ;恢复周礼;正名。董仲舒:春秋大一统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 分)(2) 影响:适应统治需要 , 成为官方哲学;维护专制统治;塑造中华民族气节;扼杀人的自然需求。 (每点2

27、 分, 共 6 分). 区别: 理学侧重于对客观万物的探究, 心学侧重于对内心的探究。 (或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 , 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 ( 2 分)(3) 春秋:创立;战国,成为大宗;西汉, 成为正统思想;魏晋到五代十国,受到挑战;宋明,发展为理学心学,成为官方哲学,重回统治地位;明清,受冲击,但仍为主流。(每点 1 分, 共 6 分)52、(1 )主要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a.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b. 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 因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6 分)( 2) 3-15 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 此后中国科技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 2 分)原因在于发达的农耕文明催生了高度发达的传统科技; 而 14、15 世纪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近代科学逐渐兴起;3 15 世纪中国封建社会处于上升阶段,15世纪前后 中国封建社会趋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