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旧人教版_第1页
高中历史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旧人教版_第2页
高中历史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旧人教版_第3页
高中历史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旧人教版_第4页
高中历史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旧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单元测试题班次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把答案填入表格内)1、四月提纲提出 A.把大型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B.推翻沙皇专制政权 C.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D.立刻开始夺取政权的武装起义 2、决定十月革命采取暴力革命的主要因素是                        A、俄国的落后&#

2、160;       B、沙皇专制统治长期存在,使俄国缺乏进行合法斗争的条件C、临时政府继续参战               D、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3、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主要是指                

3、60;         A、它使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它为俄国成为工业强国创造了前提C、它鼓舞和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D、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5、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显示出的特点不包括 A、无产阶级采用暴力夺取政权 

4、       B、走的是由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C、始终有布尔什维克的坚强领导      D、创建了一支英勇善战的红军 6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国对苏俄进行干涉的原因是 不满俄国单独与德国媾和 惧怕共产党政权会影响到本国资产阶级统治企图恢复俄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敌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A B C D 7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的相似之处是 A革命的性质相同 B. 革命的目的相同 C革命的结果相同 D革命的方式相同 8、苏俄采取的下列措施最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是  

5、;              A、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      B、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C、实行新经济政策                  D、没收皇室的土地分给农民9、下列关于俄国二月革命与1911年辛亥革命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属于资产

6、阶级民主革命       B、都受到专制统治的压制 C、领导阶级的都是资产阶级       D、都为未来革命提供了经验教训 10、苏俄政府和巴黎公社采取的相同措施有废除旧军队    建立新的国家机构   取消旧法庭    没收资本家的工厂    分配土地给农民 A、       

7、B、    C、    D、 11、俄国历史上的下列事件,由于对外战争失败而引起的是彼得一世改革    1861年改革    1905年革命    1917年二月革命    1917年十月革命 A、         B、        C、 

8、0;  D、 1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有关农业的措施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有限度

9、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C、实行粮食税                      D、没收皇室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13、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主要反映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10、60;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14对苏维埃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错误的是( )A它的制定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B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D在实施过程中对国家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 15、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

11、民群众的结合。”新经济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内容是 A、废除实物配给制                       B、允许自由贸易 C、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D、实行工资级别制 16、苏俄新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意义是 A、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

12、历史局限性 B、明确了巩固工农联盟对于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性 C、找到了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D、确立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17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施的经济政策措施中最符合当时社会主义情况和客观经济规律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废除配给制,允许自由贸易 C实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18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能表明A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暂时放弃了共产主义原则 B苏维埃政府开始从国情出发,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 C新生政权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D苏俄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历经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19、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

13、“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实质上是指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C、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20、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  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有利于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恢复私人小企业 允许自由贸易    &#

14、160;                   A          B          C         D 21、新经济政策中推行粮食税的政治目的是   

15、                     A、加强农业中的社会主义成分       B、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C、恢复农村的小农经济             D、活跃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22、1919-192

16、2年印度和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同点是 (1)领导者倡导使用和平的斗争手段 (2)领导者提出了争取独立斗争目标(3)民族资产阶段充当了运动的领导力量(4)都取得了预期的结果 A.(1)(2) B.(1)(3) C.(2)(4) D.(3)(4)23、苏联在20世纪二十年代末推进农业集体化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B、消灭富农C、建立集体农庄 &#

17、160;                  D、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条件24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的是A. 联共(布)“十四大” B联共(布)“十五大” C. 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 D新的宪法的颁布 25下列不属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产生的原因是 A外部帝国主义威胁 B内部经济文化落后 C公有制绝对支配地位的确定 D斯大林的个人因素26、联共(布)“十五大”规定在农村的根本任务是 A、实行农业集体化 

18、60;            B、使小农走上集体化道路 C、为工业化的实现创造条件      D、彻底改变农村经济的所有制形式 27、联共(布)“十五大”以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根本上是由于 A、1928年,苏联出现粮食收购危机      B、苏联走农业集体化道路 C、苏联领导人对国情的认识不完全正确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28

19、、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最本质的特点是                         A、 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作用     B、 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C、 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          D、 限制商品货币关系29、关

20、于苏联30年代出现对斯大林极端个人崇拜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小生产经济和农民意识的影响      B、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实施C、 斯大林鼓励对他的个人崇拜        D、 国内外尖锐的阶级斗争需要这样做30、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在于         A、对工农联盟重要性的认识         

21、 B、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C、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D、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题 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 案题 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 案二、非选择题(31题18分,32题22分,共40分) 31、(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签订和约在客观上变成德国帝国主义的走狗,因为这样不但使德国帝国主义能从我国战线上撤出军队,并且我们不能获得数百名俘虏等。但是,这个理由显然也是不正确的,因为现在进行革命战争,会使我们在客观上变成英法帝国主义的走狗,帮助

22、他们达到自己的目的。英国人曾经直接向我军建议,只要我们继续作战,他们每月可以发给我们每个士兵一百卢布。即使我们不拿英法一文钱,但是由我们牵制了一部分德国军人,在客观上我们还是帮助了他们。由此可见,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完全摆脱与帝国主义的某种联系现在我们策略的基础,不应当是现在帮助两个帝国主义中的哪一个较为有利的原则,而应当是这样的原则,即如何才能更加稳妥可靠地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国家能够巩固起来。                

23、          引自列宁谈谈不幸的和约问题的历史(1918年2月14日)材料二1918年3月3日,德国与苏俄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苏俄丧失了共约100万平方千米5600万人口的大片土地。列宁说它是一个“极端屈辱不幸的和约,我们交出了许多空间,但是赢得了使自己得以巩固的时间”。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苏俄政府围绕什么问题产生意见分歧?列宁如何认识这一意见分歧?(6分)  (2)材料二认为缔约的优劣为何?(6分) (3)1918年11月,苏俄政府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这

24、是否符合材料一列宁提出的原则?为什么?(6分)32、(22分)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克服国内外困难向社会主义过渡。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宁为了在俄国建成社会主义,先后设计了两种方案,实行了两种政策。这两种政策分别是什么?这两种政策都被取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2)从十月革命胜利后到1936年,俄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哪一些变化?原因何在? (6分)(3)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对苏联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6分)(4)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4分)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题 号12345678910111213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