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浅谈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_第1页
[中考语文]浅谈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_第2页
[中考语文]浅谈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_第3页
[中考语文]浅谈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_第4页
[中考语文]浅谈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中考古诗文复习策略麻坪初级中学 李鹏 文代福自课程改革进一步开展和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以来,无论是语文的课堂教学还是复习,都向我们广阔语文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特别是 中考复习,面对范围如此广阔的语文范畴,真不知如何下手。经我们同学科教师讨论,决定将中考语文复习分为不同板块。现仅就古诗文复习谈谈自己的淡薄意见。一、明确2021年中考古诗文考试要求。因为内容广阔,所以明确考试要求致关重要。中考古诗文复习包括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和古诗文阅读两局部。古诗文积累与运用既?课程标准?推荐的必背古诗词34篇,古文16篇。古诗文阅读除课标推荐篇目以外,还包括一些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人物故事。中考古诗文复习由

2、2021年陕西中考说明我们可以知道有如下具体要求:1、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读节奏。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4、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5、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6、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7、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8、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观点态度。9、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和鲜明的语言特征以及常见的表达技法。二、探究中考古诗文题型及解题技巧。下面分别就古诗文的积累与运用和古诗文的阅读分别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中考古诗文的积累与运用复习探究1、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1&g

3、t;直接默写型按题目要求,默写原文或原句。例12007年陕西积累与运用。默写。4分答案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难点提示注意内容的准确和书写的标准。“戟要正确书写,“销不要误写为“消。例22007年北京默写。5分1沉舟侧畔千帆过, 。1分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 ,直挂云帆济沧海。1分李白?行路难?3但愿人长久,。1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答案1病树前头万木春2长风破浪会有时3千里共婵娟难点提示解答此题一定要与原诗文保持一致,其中“婵娟为易错字,请注意正确书写。<2>理解型提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要求根据提示按照自己的理

4、解进行默写。例2007年陕西1李商隐在?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运用比喻和双关方法写相思之情的句子 是:“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从内外两方面说明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 。3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是暗写寺中月色的句子是:“ , ,盖竹柏影也。4?桃花源记?中能充分展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 , 。答案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迁移型给考生设置一 定情境,要求根据这一情境填写相应的名句。例12007年安徽按下面的要求,写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诗句

5、。4分1相信你此时坐在考场上一定充满信心。还记得李白?行路难?结尾处那鼓舞人心的两句诗吗?请写出来,鼓励一下自己: , 。2分2人们常说“站行高看得远,含有这一道理的古代诗句有不少。请 写出其中连贯的两句: , 。2分答案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例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 , 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 , 的美好愿望。 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4>诗词赏析型此题为近年来考试卷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要求考

6、生从内容到形式对诗词进行评价,具体说来,能够从写法、情感、内容等方面对诗词进行鉴赏;能够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词的意象,揣摩诗词的感情基调,领会写作意图等。例2007年成都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第一联作者通过“ 和“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 之情。2分2第三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慨,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哲理。请问其中的哲理是什么?2分答案1凄凉地,弃置身,被贬

7、后的愤懑不平前两空各0.5分;最后一空只要答出“愤懑之意即可计1分,假设答“幸酸“一平之意的计0.5分。2其中的哲理是:旧事物必将逝去,新事物必将了展起来,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所答意思相近即可计2分;只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的计1 分。<二>中考古诗文的阅读复习探究1、古诗阅读题型及其解析方法探究题型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换用另外字好不好?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某字、词所指代的意象或深刻含义是什么?解答分析古人做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1)

8、理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衬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题型2: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对某句做出赏析。诗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答分析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从表现手法和内容赏析。(3)把握主旨,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例12007年市调研卷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第二联中的 、 两个字凸显了泰山奇绝秀美和巍峨高大的特点。2分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案1钟,割

9、2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例2006年金华学业考试卷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2分19.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2分2、古文阅读题型及其解析方法探究从近三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试题及中考说明的考试内容看有以下特点:第一,文章选自课外;第二,分值在1415分之间;第三,题型多样化。主要题型有:1词义理解题。检查学生对文言实、虚词的掌握;应对策略文言实词一般包括通假字辨析、古今异义辨析、一词多义辨析、词类活用辨析四种类型。常见文言虚词有之、以、而、于、其等。对于文言实、虚虚词积累要注意以下五方面:A、注意古今异义词的

10、积累,防止用今义来解释古义如“其两膝相比者的“比是“靠近的意思,用的是古义。B、注意一词多义的积累如“其两膝相比者中的“比、“尔辈不能究物理中的“究,都是多义词,应掌握其多个常见义项。C、注意古汉语中两个单音词常与现代汉语中一个双音词同形,不要误以为一个双音词如?登泰山记?“半山居雾假设带然中的“山居是两个词的邂逅相遇,千万别当成是一个词。D、注意“通假字的积累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秦王不说,“说同“悦E、还应重视词类活用的现象如?出师表?中“亲贤臣,远小人,“远,是形容词作动词,应解释为“疏远。要留心积累。2翻译题。检查学生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的能力;应对策略第一翻译以直译为主。第二翻译要字字

11、句句落实,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字词的意义。第三翻译要译出文言句式的特点。第四翻译还要补充省略成分。3节奏划分题。正确朗读字音、节奏。考察学生的“断句能力,这是对学生文言语感能力一种考察方式;4理解鉴赏题。把握篇章,理解全文。通过阅读,准确说出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应对策略在读懂文意的根底上,对主题、语言、写作特色、背景材料、人物、事物等的赏析。以“内养“外, “读懂是理解的根底,“课外是课内的延伸。第一步,粗读古文,捕捉大意,以求了解。这一步只是统览全文(段),不追究难词难句,只图明白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品质。 第二步,排除死字,分析关系,以达理解。 所谓“死字,即不需

12、译的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时间名词等,要边读边用铅笔在其下边一一标出。分析“关系以达加深理解。即分析文中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理清主次,分析事件的原因结局,分析人物的命运归宿,从而理解文段的中心思想。第三步,扫清障碍,筛选概括。可重温课文中学过的类似的字词的用法和句式;可借助狭义语境,瞻前顾后,疏通“文气;可借助题目答案(四个选项),进行比拟,验证选优;可借助“注释(有的文段后边附有),解决相关文化常识和写作背景;甚至还可以大胆猜想推断。【例题】 曹刿是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加以评价。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爱莲说?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那么

13、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现实生活中,有人却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简述理由。 5比拟阅读题。课内、课外两个文章互不相干,独立考查;6创新题。对文章进行拓展,理解文章给人们什么启示,有什么意义。随着新课标对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悟的进一步重视,文言文考察试题的开放性也在逐步增强,要求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读出自己的感受。例1请认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4题。一12分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7、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弗之怠 2走送之 3未尝稍降辞色 4俟其欣悦1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 B、弗之怠指代

14、抄书 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 D、益慕圣贤之道的19、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0、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2分例2选文出自?鱼我所欲也?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贤者能勿丧耳2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2、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3分23、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不超过20字4分例32007年陕西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14分甲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诋毁,指

15、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那么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又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 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会有生金,一铸而定。乙诗改一字,界判两人,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枝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4分姑置之 方敢示人 无外濯尘缨 某怒而去 2以下加点字与“皎然暗书一中字 中的“中用法不

16、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妇扶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 D、策之不以其道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明日取读,那么瑕疵百出须臾,其人狂奔而来4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5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答案1放置,放下给 看洗,洗涤离开分析此题结合原句正确翻译加点词语。中“示不要误译为“指示;句中“中不要误译为“由某地到某地去。2C解析题干中“皎然暗书一中字中“书的用法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书写。A项中“乳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喂奶;B项中“志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标志;D项中“策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鞭打;而C项中“远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远离。3第二天拿出来读一读,就发现毛病很多。一会儿,那个人又狂奔回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